学术投稿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张毅;孔德润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多种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腹水患者184例,其中78例并发SBP(SBP组),106例未并发SBP(非SBP组),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SBP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Child-pugh评分、凝血酶原时间、血钠水平、合并肝性脑病6个因素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有意义的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并发SBP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SBP病史、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钠水平是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有这些高危因素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应高度警惕SBP的发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Tim 3对poly(I∶C)介导的小鼠Kupffer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家族-3( Tim 3)对poly( I ∶ 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调节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im 3转染小鼠肝Kupffer细胞,以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验证Tim 3在小鼠肝Kupffer细胞的表达。通过ELISA法检测质粒pcDNA3.1-Tim 3,并使用Tim 3阻断型抗体和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抑制性配体对 poly(I ∶ C)活化的小鼠肝Kupffer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6(IL-6)]产生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IκBα蛋白表达。结果 Tim 3抑制小鼠肝Kupffer细胞分泌炎性因子 TNF-α、IL-6、IL-1β,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其降低小鼠肝Kupffer细胞NF-κB p65蛋白和提高IκBα蛋白表达。结论 Tim 3通过NF-κB通路参与了poly( I:C)诱导小鼠肝Kupffer细胞活化的调节。

    作者:牛坚;王月;王人颢;刘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α-硫辛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α-硫辛酸(α-LA )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α-LA组。常规药物组29例给予抗栓、调脂、扩管药物治疗;α-LA组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α-LA(600 mg/d,IVD,疗程3d)。2组在用药前0 h、用药后24 h和72 h各采取静脉血4~5 ml,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乙醛脱氢酶2(ALDH2)活性,硫代苯巴比妥酸法测定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微量酶标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LVEF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结果①两组在用药前0 h的血清ALDH2活性、MDA及LDH水平、LVEF值无显著差异;②两组在用药24 h 和72 h后血清ALDH2活性水平较用药前0 h明显上升(P<0.01),MDA较用药前0 h显著下降(P<0.01);LDH水平在用药72 h较24 h显著下降(P<0.01),LVEF值72 h和1周后均有明显升高(P<0.05);③与常规治疗组比较,α-LA组在用药24 h及72 h后血清ALDH2活性均显著上升(P<0.01),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LDH亦显著下降(P<0.01),LVEF值1周后升高更显著( P<0.05)。结论α-LA 上调 ACS 患者的ALDH2活性,减少过氧化终产物MDA的生成,减轻心肌组织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 LDH水平回降)。

    作者:杨翠翠;丁旵东;操全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EIF2 AK2和NLRP3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分泌IL-1β的研究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2AK2(EIF2AK2)蛋白对Nod样受体蛋白3( NLRP3)炎症体激活及细胞分泌IL-1β的影响。方法在HEK-293细胞中,通过转染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SC)、NLRP3、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促白细胞介素-1β(pro-IL-1β)基因构建NLRP3炎症体,并检测EIF2AK2蛋白过表达对细胞分泌炎症性细胞因子IL-1β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研究EIF2AK2蛋白和NLRP3蛋白相互作用。后在人单核THP-1细胞中通过siRNA干扰验证EIF2AK2对IL-1β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在 HEK-293细胞中,过表达 EIF2AK2蛋白能激活NLRP3炎症体后诱导细胞分泌IL-1β,并且IL-1β分泌水平随EIF2AK2表达水平提高而增加。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EIF2AK2蛋白能和NLRP3蛋白发生相互作用。 THP-1细胞中siRNA干扰抑制EIF2AK2表达后发现细胞分泌IL-1β减少。结论 EIF2AK2蛋白能调控NLRP3炎症体的激活从而影响细胞分泌促炎症因子IL-1β。

    作者:鞠小丽;王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振荡电场刺激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脊髓损伤的治疗已经成为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由于脊髓损伤后神经通路再形成和重建的复杂性,使目前所取得的实际疗效仍然不乐观。振荡电场刺激在促进神经再生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并被逐渐应用于脊髓损伤的治疗。振荡电场是使直流电场的极性每隔15 min反转1次,在阳极造成脊髓轴突退化之前将其电极转化成阴极,从而促进脊髓轴突的双向生长。现就振荡电场刺激在脊髓损伤治疗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先甲;张坤坤(综述);钱军;荆珏华(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肝窦内皮细胞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

    目的:探讨肝窦内皮细胞( LSEC)对T细胞的耐受作用。方法 CD3和CD28抗体活化的人T细胞和人LSEC混合培养,检测48 h时单独培养和混合培养T细胞的凋亡情况和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量及分泌量。结果和LSEC混合培养的T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单独培养的T细胞,混合培养的T细胞中IL-2的表达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IL-4的表达量显著升高,IL-2/IL-4的值降低,IL-10的表达量增加。IL-2、IL-4和IL-10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和表达量一致。结论LSEC 可通过降低T细胞数目和改变细胞因子分泌两种途径诱导T细胞产生耐受。

    作者:景亚青;刘义;韩菲;袁晶华;李克秋;李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MRI误判的可能原因。方法巴结转移时预测准确性明显下降。子宫内膜癌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息肉、盆腔炎症,宫颈癌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宫颈息肉、盆腔炎症时误判可能性大。

    作者:程允;朱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在足月双胎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将64例用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引产的足月双胎妊娠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将同时期随机抽取的64例以同样方法引产的足月单胎妊娠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引产结局。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产后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两组产妇的促宫颈成熟情况、引产时间、阴道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母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双胎妊娠不是引产后剖宫产分娩的危险因素。与单胎妊娠相比,子宫颈扩张双球囊在双胎妊娠引产中达到了相同的引产效果,且没有增加母儿不良结局,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彭芳林;郑剑兰;王丽娜;汪文雁;田秀秀;张小琼;马钦玲;余水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康柏西普治疗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疗效观察

    收集经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FFA)、相干光断层扫描( OCT)检查确诊为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25只眼为观察对象,所有患眼按3+PRN方案,接受10 mg/ml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腔注射,行注射前后自身对照研究。采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视力表检查佳矫正视力( BCVA),OCT检查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 CRT)。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BCVA、CRT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眼部与全身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后1、2、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27、6.43、7.75、7.36,P<0.05);平均CRT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11.97、10.49、10.02、8.67, P <0.05)。随访期间未见与治疗相关的严重眼部并发症及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戴琰琰;蒋正轩;廖荣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金丝桃苷对大鼠脑基底动脉的舒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 Hyp)对大鼠脑基底动脉舒张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微血管张力测定仪检测Hyp对血栓素A2受体激动剂( U46619)和KCl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环的舒张作用;研究去内皮、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 BKCa )阻断剂、蛋白激酶C( PKC)激动剂或抑制剂对其血管舒张作用的影响。结果 Hyp(10-5~10-3 mol/L)浓度依赖性地舒张U46619(10-7 mol/L)和KCl(60 mmol/L)预收缩的大鼠脑基底动脉(P<0.001);去除内皮后,Hyp的舒张血管作用减弱(P<0.01);BKCa阻断剂(IBTX,10-7 mol/L)、PKC激动剂( PMA,3×10-7 mol/L)均能抑制Hyp的舒血管作用(P <0.01,P <0.001);而 PKC 阻断剂(Bis-1,3×10-6 mol/L)能促进Hyp的血管舒张作用(P<0.05)。结论Hyp对大鼠脑基底动脉有舒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BKCa通道、抑制PKC有关。

    作者:丁兰;陈志武;郭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ApoE基因敲除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学和微管相关蛋白2表达变化

    目的:观察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 ApoE KO)对小鼠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以及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10只野生型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10只ApoE基因敲除小鼠为KO组,普通饲料喂养3个月。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血脂变化;取两组小鼠脑组织,HE染色和电镜技术观察海马CA3区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两组小鼠海马CA3区MAP-2表达变化,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平均光密度( MOD)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O 组小鼠血浆总胆固醇、血浆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 <0.05,P <0.01)。光镜下, KO 组小鼠海马CA3区锥体细胞较小,排列稀疏松散。电镜下,KO 组海马神经元内线粒体肿胀变性,嵴消失;神经纤维髓鞘松懈;突触小泡数量减少,突触间隙模糊等。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内MAP-2高表达, KO 组含量明显减少;图像分析显示KO 组CA3区MAP-2 MOD 值明显降低(P <0.05)。结论 ApoE KO 小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出现病理改变,MAP-2表达下降,提示ApoE KO 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一定联系。

    作者:季丹;黄大可;桂丽;贾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参皂苷Rk3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k3对肝癌HepG2细胞凋亡影响。方法体内实验采用HepG2细胞裸鼠腋部皮下接种,制备荷瘤鼠肝癌模型,分为生理盐水组、人参皂苷Rk3(25、50、100 mg/kg)组和5-氟尿嘧啶(5-Fu,20 mg/kg)组;体外实验分为正常组、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组和5-Fu (50μg/ml)组;MTT法检测HepG2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epG2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HepG2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DR4和 DR5 mRNA 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epG2细胞中 Bax、Bcl-2、cleaved-Caspase-3、DR4和DR5蛋白表达。结果人参皂苷Rk3(100 mg/kg)够明显抑制瘤体重量( P<0.05);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 )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诱导HepG2细胞凋亡;人参皂苷Rk3(20、40、80μmol/L)能显著增加Bax、cleved-Caspase-3、DR4和DR5蛋白和mRNA的表达,降低Bcl-2蛋白和mR-NA 的表达( P <0.05)。结论人参皂苷 Rk3可能通过DR4、DR5诱导HepG2细胞凋亡。

    作者:范洁;张磊;王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在新版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瘤中的价值

    选取122例患者共124个肿块进行常规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 VTQ)、声触诊组织成像( VTI)检查及BI-RADS分级,得出肿块的剪切波速度值及平均光密度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比较VTQ、VTI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 ARFI)与BI-RADS分级联合这三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评价ARFI在新版 BI-RADS 分级中的意义。经病理证实,124个乳腺肿块中恶性病灶50个、良性病灶74个。 VTQ的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900,所对应的界值为3.49 m/s,VTI的平均光密度值的 AUC 为0.923,所对应的界值为202.20。恶性病灶VTQ≥3.49 m/s个数为38,<3.49 m/s个数为12。良性病灶VTQ≥3.49 m/s个数为3,<3.49 m/s个数为71(P=0.000)。恶性病灶平均光密度值≥202.20的个数为45,<202.25的个数为5。良性病变平均光密度值≥202.20的个数为7,<202.25的个数为67(P=0.000)。三者联合方法在诊断乳腺肿瘤的敏感度(92.0%)、特异度(93.2%)、阳性预测值(88.5%)、阴性预测值(94.5%)、准确率(92.7%)及约登指数(0.917)。声脉冲辐射力成像联合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肿瘤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杰;隋秀芳;王磊;叶磊;崔亚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在Sir2抑制帕金森转基因果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Sir2对帕金森病( PD)转基因果蝇是否有神经保护作用及与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 UPRmt )的相关性。方法选用Mhc-GAL4启动子,利用经典的GAL4-UAS系统构建Mhc-GAL4/UAS系统Pink1 B9 PD转基因果蝇模型,通过遗传干预使Sir2在Mhc-GAL4/UAS系统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内过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后通过 RNAi 技术抑制UPRmt相关基因热休克蛋白60(Hsp60)、GCN-2的表达,观察Sir2过表达对抑制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的作用,以及验证这种作用是否与UPRmt相关。结果 Sir2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D转基因果蝇运动神经元变性,显著改善了果蝇运动能力,而在 UPRmt被抑制后, Sir2的保护作用明显减弱。结论Sir2对PD转基因果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而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与UPRmt相关。

    作者:戚欣欣;肖志超;范晓丽;孙莉;李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安徽省汉族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聋患者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安徽省汉族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致耳聋( AAID)患者基因突变与其非综合征性耳聋( NSHL)的关系,建立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新一代基因测序法( NGS)。方法由122例NSHL患儿及120例健康儿童,取得口腔黏膜基因组DNA,应用NGS对GJB2、12S rRNA 基因测序。结果口腔黏膜细胞的基因组DNA质量较好,能满足NGS 研究需要;在122例NSHL患者中,28例GJB2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22.95%;10例12S rRNA基因突变,占耳聋患者的8.20%。120例健康儿童中,未发现基因突变( P <0.01)。结论口腔黏膜细胞基因组DNA 的NGS检测法能用于检出安徽省汉族人 AAID 基因突变;在安徽 NSHL 患者中GJB2、12S rRNA基因突变有其一定的特点,能对安徽省汉族人AAID基因突变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徐彬;余元勋;王迎新;李建平;刘萍;张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人胃癌SGC-7901/TCF7 L2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

    目的:建立人胃癌 SGC-7901/TCF7L2细胞株,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使用质粒稳定转染技术,获得高表达TCF7L2蛋白的胃癌细胞株 SGC-7901/TCF7L2及其空转对照组SGC-7901细胞株( SGC-7901/CON)。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 法分别检测 SGC-7901/TCF7L2和 SGC-7901/CON两细胞株中的TCF7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株的细胞形态;划痕实验比较两者的迁移能力;用细胞计数法分别检测两者对顺铂和卡铂的耐药情况;裸鼠体内荷瘤实验比较两者在体内成瘤的能力。结果经稳定转染技术成功建立稳定的SGC-7901/TCF7L2细胞株,其TCF7L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较SGC-7901/CON细胞株明显升高;光镜下SGC-7901/TCF7L2细胞形态较对照细胞形态多样,伪足增多,体积增大,胞质内颗粒物质增多;迁移能力和对铂类的耐受性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SGC-7901/TCF7L2细胞在小鼠体内的成瘤能力也明显增强。结论 TCF7L2可以增强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恶性生物学特性,SGC-7901/TCF7L2细胞株的建立为胃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及其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基础。

    作者:付翠群;沈国栋;沈干;胡世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截肢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溃疡愈合及截肢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08例糖尿病足病患者的资料,其中回访成功143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愈合分为愈合组(93例)和未愈合组(50例),按照足溃疡是否截肢分为截肢组(50例)和未截肢组(258例),分别以愈合和截肢为因变量,回顾性分析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影响足病患者愈合和截肢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血红蛋白( Hb)、瓦格纳分级、受教育程度、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前白蛋白( PA)、肾小球滤过率( eGFR)、高血压( HBP)、大溃疡面积、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在愈合组与非愈合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而血小板、尿酸( UA)、降钙素原、高密度脂蛋白( HDL)、载脂蛋白( apoA)、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的性质、足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及负压吸引治疗在截肢组与非截肢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足溃疡愈合的保护因素有Hb、PA、eGFR、受教育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足溃疡愈合的危险因素有HBP、年龄、瓦格纳分级、VLDL、大溃疡面积、糖尿病肾病;其中PA、足背动脉搏动是足溃疡愈合独立的保护因素,而VLDL、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独立的危险因素。截肢的保护因素有溃疡的性质、负压吸引治疗、足背动脉搏动、HDL、apoA;截肢的危险因素有溃疡的特征、瓦格纳分级、血小板、降钙素原、UA;其中溃疡特征、瓦格纳分级、降钙素原是截肢独立的危险因素,而负压吸引治疗是截肢独立的保护因素。

    作者:胡慧萍;陈明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及左心室整体心肌应变评价化疗对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分析化疗对肺癌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追踪观察54例拟行化疗的肺癌患者,分别采集化疗前、化疗3个周期、化疗6个周期三个时点的常规超声心动图数值和3D-STI应变参数,应用后者获得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 GAS)、整体纵向应变( GLS )、整体圆周应变( GCS )、整体径向应变( GRS)等参数,对上述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评价三维应变参数对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结果化疗6个周期组GAS、GLS、GCS明显低于化疗前组、化疗3个周期组(P <0.05),化疗3个周期组GAS、GLS明显低于化疗前组( P<0.05);ROC曲线显示,左心室GAS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以-30.2%为截断值时,判断化疗药物对左室功能损害的特异性为91.2%,敏感性为85.0%。结论 GAS检出化疗药物对肺癌患者心脏毒性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3D-STI可早期检测化疗药物对肺癌患者的心脏毒性损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陈娜;郑慧;周旺;李朝密;许芳芳;胡莉莉;陆友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精神分裂症患者疼痛共情能力的研究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方法选取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2例对照者,采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疼痛共情范式比较两组共情特质和疼痛共情能力。结果在IRI-C 上,患者组观点采择、想象力、同情性关心及IRI-C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判断疼痛图片的正确率低于对照组,判断疼痛和中性图片的反应时长于对照组,对疼痛图片评级得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组想象力、IRI-C 总分与对疼痛评级呈正相关性;疼痛判断任务的正确率与阴性症状得分呈负相关性、与IRI-C 总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疼痛共情能力存在缺陷。

    作者:柏晓蒙;朱春燕;董毅;何孔亮;陈新贵;汪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低中心静脉压( LCVP)组。 LCVP组患者在肝脏切除期间通过调节体位、药物控制等方法维持中心静脉压( CVP)≤0.49 kPa,对照组CVP不予干预。于麻醉诱导前5 min ( T0)、肝脏切除前5 min(T1)、肝脏切除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3)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术中出血量、补液量等指标,观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LCVP 组术中补液量明显减少(P <0.05),术中尿量明显增多(P <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未能显著减少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术后转归亦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雷;张雷;刘训芹;陈立建;郑立东;顾尔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64例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预后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6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分化程度、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灶部位及是否有骨外转移、有无放疗、ECOG评分、骨相关事件、血清Ca2+和 ALP 以及肿瘤标志物 CEA 和 CA199)与总生存期( OS)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骨转移灶数目、骨转移灶部位以及是否有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以及肿瘤标志物CEA和CA199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年龄、有无放疗、有无骨相关事件、血清Ca2+和ALP与OS无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灶部位(OR=0.524,95% CI:0.275~0.996,P=0.049)、合并骨外转移(OR=2.343,95% CI:1.338~4.101,P=0.003)、初诊时ECOG评分(OR=2.914,95% CI:1.422~5.972,P=0.003)为影响 OS 的独立因素。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13个月。结论在以骨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胃癌中,骨转移灶部位及是否有骨外转移、初诊时ECOG评分可能为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作者:马典庆;何义富;罗会芹;闫滢;李慧;陈文菊;吴书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