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乳晕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研究

顾玉芳;赵宇

关键词:乳晕切口, 双平面, 隆乳术
摘要:回顾性分析经乳晕缘切口行双平面(即乳腺下与胸大肌下)隆乳术的临床效果。运用乳晕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术,对于部分乳房下垂患者可以同时行乳房下垂悬吊矫正,去除乳晕多余的皮肤。部分患者随访3个月~2年,乳房外形丰满圆润,形态自然,无包膜挛缩、假体移位破裂等并发症。经乳晕缘切口可以完成双平面隆乳术,无需内窥镜指导,手术在直视下完成,操作简便。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MIF与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转移抑制因子( MI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膀胱尿路上皮癌( BTCC)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 RT-q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MIF及VEGF在BTCC及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分析MIF及VEGF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RT-qPCR 结果显示MIF mRNA及VEGF mRNA在BT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P<0.05);两者在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亦高于表浅性膀胱癌组织( 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膀胱癌组织中MI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53/75)和61.3%(46/75),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组织( P<0.05)。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提示MIF和VEGF的表达水平同膀胱癌的淋巴结转移、初复发性、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癌灶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在BTCC组织中,MIF与VEGF的过度表达对肿瘤的血管形成和发展过程起着重要作用,且 MIF可能是促进VEGF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张珺;吴奎;肖峻;陈远哲;熊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T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腮腺肿瘤患者CT平扫及增强图像。分析比较肿瘤的分布、形态、密度、边缘、囊变坏死、强化程度、颈部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终病理结果对照。结果病灶80个,其中良性59个,恶性21个。良性组:42个(71.2%)位于腮腺浅叶、形态规则、密度均匀,62.7%边缘清楚,57.6%呈轻中度强化,2例良性肿瘤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均炎性肿块。恶性组:12例(57.1%)位于腮腺深叶或跨深浅两叶,15例(71.4%)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81%边缘不清,71.4%增强后明显强化,9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两组肿瘤形态、边缘、密度、囊变坏死、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部位、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可用于定性诊断大部分腮腺良恶性肿瘤。

    作者:余韵;颜雨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滁菊总黄酮的镇痛作用及与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E2的关系

    目的研究滁菊总黄酮( TFCC)的镇痛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镇痛作用采用小鼠扭体法、温浴法、福尔马林法、热板法进行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前列腺素E2( PGE2)含量分别采用Griess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减少小鼠扭体反应数,降低小鼠福尔马林致痛作用第Ⅱ时相疼痛反应评分值,延长小鼠热板舔足反应潜伏期和热水缩尾反应潜伏期;小鼠侧脑室给药TFCC 5、10 mg/kg可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灌胃给药TFCC 100、200 mg/kg可明显提高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NO含量,但可降低PGE2含量。结论 TFCC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促进 NO 释放和抑制PGE2生成有关。

    作者:张蓓蓓;陈志武;罗胜勇;马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Aβ1-42寡聚体对AD大鼠大脑皮质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Aβ1-42寡聚体侧脑室灌注对大鼠大脑皮质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orris水迷宫法筛选出逃避潜伏期少于60 s的60只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正常组、PBS 对照组、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右侧脑室注射Aβ1-42纤维体或Aβ1-42寡聚体复制阿尔茨海默病( AD)模型;PBS对照组注射等量的PBS;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建立后第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大鼠皮质Bcl-2、Caspase-3 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D大鼠皮质Bcl-2蛋白表达以及Caspase-3活性。结果造模后,与正常组和PBS对照组相比, Aβ1-42纤维组、Aβ1-42寡聚体组逃避潜伏期较造模前均延长(P<0.05),Aβ1-42寡聚体组大鼠逃避潜伏期长于 Aβ1-42纤维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Aβ1-42纤维组及Aβ1-42寡聚体组脑组织中Bcl-2表达均下调(P<0.05),Caspase-3表达均上调(P<0.05),以Aβ1-42寡聚体组较为显著。结论 Aβ1-42纤维、Aβ1-42寡聚体均可导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抑制大鼠皮质Bcl-2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活化Caspase-3,其中,Aβ1-42寡聚体对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影响较大。

    作者:陈雪;孙婧霞;曹翠丽;蒋常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后MSCT与MRI随访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 MSCT)和MRI评价肝细胞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残留或复发的价值及肿瘤包膜的检出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5例HCC患者,经1~5次TACE治疗,并于TACE术后1.5~6.0个月行MSCT及MRI检查。上述检查均在1周内完成,分析和比较MSCT与MRI对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留或复发及肿瘤包膜的检出情况。结果45例患者共计病灶68个,MRI组呈现肿瘤残留或复发的检出率高于MSCT组( P <0.05);MRI 组的灵敏度以及符合率均高于MSCT组( P<0.05);MRI组显示肿瘤残留或复发的功效与标准组完全一致(Kappa=0.903,P<0.01);MRI显示肿瘤包膜的检出率高于MSCT ( P<0.01)。结论相对于MSCT, MRI能很好地显示肝细胞癌TACE术后局部病灶的活性。

    作者:李爽;吕维富;董金斌;侯昌龙;周春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PGC-1α及脂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共激活因子-1α( PGC-1α)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PGC-1α的表达与肝脏细胞脂肪堆积的关系。方法用20μg/ml油酸(油酸以0.5%DMSO溶解)诱导L-02细胞72 h,形成非酒精性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对照组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普通1640培养基。在模型组中分别添加含2.5、5、7.5 mmol/L终浓度的二甲双胍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 后收集细胞。采用 RT-PCR法检测L-02细胞PGC-1αmRNA的表达,采用三酰甘油( TG)酶法测定试剂盒(组织细胞)检测L-02细胞中TG的变化。结果当二甲双胍终浓度为7.5 mmol/L时,细胞内TG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二甲双胍终浓度为7.5 mmol/L组与终浓度为2.5 mmol/L组比较,细胞内TG明显减少,而细胞内PGC-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当二甲双胍终浓度为2.5、7.5 mmol/L时L-02细胞中PGC-1α mRNA表达量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02细胞中PGC-1α mRNA的表达与 TG 水平呈负相关性(r=-0.581,P<0.05)。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模型组L-02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所改善。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中PGC-1α的表达减少而二甲双胍可改善PGC-1α的表达水平,PGC-1α的表达和细胞内TG的水平呈负相关,由此得出增加PGC-1α的表达水平可减少脂肪在肝脏的堆积。

    作者:程靖;张宝;管石侠;侯丽丽;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对7例颈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3、5、7野3种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设野计划,比较3种计划间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显示3野计划的靶区覆盖率、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明显劣于5野和7野。7野计划中双肺V5明显大于3野和5野。表明3野计划即可使颈及胸上段食管癌的治疗靶区得到足够的照射剂量,但均匀性及适形度差,5野计划可使靶区获得较为理想的剂量分布,可作为临床首选。

    作者:蒋俊;权循凤;洪浩;李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0~2012年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掌握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内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采取床旁及病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结果共调查3032例患者。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分别为6.10%、5.30%、4.17%,感染率高的科室是 ICU (39.2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5.16%),侵袭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2010~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7.21%、64.77%、54.10%,治疗性用药微生物送检率分别为39.00%、46.99%、55.01%,医院感染主要分离菌为革兰阴性菌,占61.39%。结论通过近3年现患率调查发现,随着住院条件的改善、抗菌药物的严格管理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加强,医院感染现患率呈现下降趋势,治疗性用药微生物送检率也逐年上升。

    作者:李金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LY294002靶向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K562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探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增殖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MTT法检测LY294002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10、20μmol/L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的变化, RT-PCR 法测定 LY294002对 K562细胞Skp2基因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Skp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具有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P <0.05)。 LY294002作用K562细胞36 h,随着浓度的增加,G0/G1期阻滞增强,S期细胞减少(P<0.05),Skp2的mRNA表达量减少,Skp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LY294002能够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发生 G0/G1期阻滞,这可能是通过LY294002影响了Skp2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耿英华;武文娟;于北凯;夏瑞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中的分化及存活

    目的观察大鼠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在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中,向心肌细胞分化过程中主要心肌特异性标志物的分化表达及存活。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结扎术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MI)模型( n=62),将绿色荧光蛋白(GFP)转染标记的MSCs,于心外膜下注射到心肌梗死周边区;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后3、5、7、9 d移植的MSCs的存活情况及其主要特异性标志物( MYH、Cx43、cTnI、α-actin)蛋白的表达;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心肌组织中GFP标记的MSCs群,应用Real-time PCR法测定其MYH、Cx43、cTnI、α-actin相对于未移植的MSCs的mRNA表达,对移植后9 d的移植区域行TUNEL凋亡染色。结果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到移植的MSCs于移植后3 d开始持续表达MYH、Cx43,于移植后5 d开始持续表达cTnI,未观察到α-actin 的表达;Real-time PCR 法结果显示,移植的MSCs上MYH于移植后5、7 d的表达量较3 d的明显增多(P<0.05),Cx43、cTnI于移植后7 d的表达量较5 d的均增加(P<0.05),于移植后9 d MSCs几乎观察不到,TUNEL凋亡染色示移植的MSCs发生了凋亡。结论移植的MSCs在大鼠体内心肌缺血微环境下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能够表达部分主要心肌特异性标志物,但其不能长时间、有效的存活。

    作者:张静;魏峰;吴忠东;王亭忠;倪雅娟;马爱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NEDD4-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NEDD4-1基因在正常皮肤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标本30例,其中增生性瘢痕10例(A组)、瘢痕疙瘩10例(B组)、正常皮肤10例(C组),采用Western blot 法和普通 RT-PCR 方法检测 A、B、C 3组中NEDD4-1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B组中,NEDD4-1 mRNA和蛋白均可表达,但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EDD4-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均可表达,但NEDD4-1的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锦松;朱飞;胡超;张胜权;杨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外科在治疗面中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选取面中部骨折患者17例,术前行三维CT重建,将所获得CT 图像数据利用计算机辅助制成三维实体模型。对模型进行手术设计,模拟手术及个体化钛板的预制。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可以快速、立体、准确的显示骨折部位的三维解剖结构,模型外科可以使面中部骨折的治疗做到术前准确设计、术中参照定位,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果。患者术后效果满意。计算机辅助的模型外科是诊治面中部骨折的重要手段。

    作者:孙明;律娜;后军;薛浩伟;胡玉坤;杨文宇;李承靖;张令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传统中药对阿尔茨海默病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致残率、死亡率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着重研究了传统中药对AD的干预治疗作用,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将近5年传统中药及复方制剂干预AD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涛涛;程娟(综述);姚余有(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安徽省汉族人群Miltenberger血型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省Miltenberger血型的分布情况,为建立红细胞库奠定基础。方法随机采集安徽省血液中心2660例非血缘关系汉族无偿志愿献血者外周血样乙二胺四乙酸( EDTA)抗凝血标本,并提取DNA。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 PCR-SSP)方法对Miltenberger血型系统进行检测,并通过血清学及测序方法验证。结果2660例献血者中有24例PCR-SSP阳性,经血清学及测序确认均为 GP. Mur表型。结论在安徽省汉族人群中, GP. Mur 表型的频率为0.9%。目前还未发现Miltenberger血型系统的其他表型。

    作者:周娟;吕蓉;朱帮强;韩婷婷;刘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

    根据2009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鼻科学组推荐的慢性鼻窦炎疗效评定方法(视觉模拟量表和鼻内镜检查计分),回顾性分析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143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143例患者经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术后3、6个月随访评价: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5.8±1.0)分,术后3、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3.9±1.0)、(2.4±0.9)分。术前鼻内镜检查计分(Lund-Kennedy):(7.7±2.1)分,术后3、6个月 Lund-Kennedy计分分别为(3.7±1.9)、(1.6±1.4)分。两种量化评分均较术前低(P<0.01)。

    作者:汪东;方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牙区软组织自我修复效果的实验测量观察

    在犬的上颌前牙区(右上颌侧切牙、左上颌中切牙)制造残根模型,将牙冠磨至龈缘下约平齐牙槽嵴顶水平,避免磨损牙龈软组织,术后第1、3、4、5周观察其牙龈生长情况,测量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乳头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距离、龈缘中点至邻牙牙尖顶的水平面的垂直距离。利用SPSS软件对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线图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增生的软组织基本长满残根断面,术后第5周新生的软组织与正常牙龈在颜色、质地上基本一致,测量数据显示在观察周期内牙龈软组织增生的总体趋势是朝着增生方向发展。研究发现牙龈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4周时残根周围的牙龈软组织可基本完成修复。

    作者:黄伟;张志宏;刘红红;鲍军燕;张敏;韩倩;何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细胞亚群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与慢性丙型肝炎( C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 HCV)复制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9例CHC患者、20例正常健康者外周血中的T细胞亚群;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血清HCV RNA。结果[1] CHC患者CD4+T细胞百分率[(42.87±6.11)]及 CD4+/CD8+比值[(1.34±0.25)]明显低于正常健康者[(49.55±6.68)]和[(1.82±0.11)](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32.78±5.48)]则高于正常健康者[(27.35±4.32)](P<0.01),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随着HCV RNA复制载量的增加,CD8+ T细胞百分率逐渐增加,而CD4+ 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逐渐降低。结论 CHC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可能是HCV感染慢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HCV 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导致T淋巴细胞应答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殷先尧;郑美娟;徐元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经乳晕切口双平面隆乳术的临床研究

    回顾性分析经乳晕缘切口行双平面(即乳腺下与胸大肌下)隆乳术的临床效果。运用乳晕切口完成双平面隆乳术,对于部分乳房下垂患者可以同时行乳房下垂悬吊矫正,去除乳晕多余的皮肤。部分患者随访3个月~2年,乳房外形丰满圆润,形态自然,无包膜挛缩、假体移位破裂等并发症。经乳晕缘切口可以完成双平面隆乳术,无需内窥镜指导,手术在直视下完成,操作简便。

    作者:顾玉芳;赵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天麻素改变大鼠窦房结细胞和心房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

    目的记录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并观察天麻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 SD大鼠,应用心肌细胞内生物电记录的方法,了解正常窦房结及心房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情况,观察并分析天麻素对大鼠窦房结和心房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影响。结果在目前实验条件下,能真实记录到窦房结和心房肌细胞电活动,在此基础上观察到天麻素能加快大鼠窦房结细胞Vmax 4,缩短心房肌细胞APD90,其余的电生理参数变化不明显。结论记录离体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实验条件相对成熟;天麻素能影响离体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可能与天麻素增强 T-Ca2+通道通透性,促进KATP的开放有关。

    作者:王飞;位凯;沈兵;王烈成;孔德虎;胡金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撑开软骨移植在歪鼻畸形鼻中隔矫正中的应用

    对12例伴鼻中隔偏曲歪鼻畸形患者经开放入路行撑开软骨移植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鼻通气。结果显示12例患者鼻中隔恢复正中,鼻通气显著改善。随访3个月~1年,未出现中隔穿孔、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作者:张倩倩;杜晓扬;水庆付;褚燕军;王明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