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云飞;朱恒锐;张庆慧;邢昕;武标;刘晓颖;范礼斌
目的 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并评估它们用于临床肝癌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用Tedlar 采样袋收集30份肝癌患者呼气样品,收集27份肝硬化患者和36份健康人的样品作为对照,同时收集周围空气作为参照.经固相微萃取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呼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筛选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挥发性标志物,标准曲线法定量,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ROC曲线评估它们用于临床肝癌诊断的可行性.结果 筛选出3个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的VOCs: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它们在肝癌患者呼气中的中位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或肝硬化患者.3-羟基-2-丁酮用于肝癌的诊断效果较好,在健康人与肝癌中,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达到83.3%与91.7%;在肝硬化与肝癌人群中,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达到70.0%与70.4%.肝癌患者中,AFP>400μg/L与AFP<400μg/L两组患者呼气中,这3种VOCs的浓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Ⅰ~Ⅱ期与Ⅲ~Ⅳ期肝癌患者呼气中,它们的浓度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 3-羟基-2-丁酮,苯乙烯和癸烷这3种VOCs可能作为肝癌患者呼气中的标志物,这些标志物与肝癌患者的AFP水平和临床分期无关联.
作者:秦涛;刘虎;高署;宋琪;孙国平;陈振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均伴有骨外露,1例伴骨缺损.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2年,行走功能满意,皮瓣质地优良.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率高,切取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及小腿远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瑜;李小静;宁金龙;朱飞;张林;左宗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D44v6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20例癌旁上皮内瘤变组织、6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组织、癌旁上皮内瘤变组织和食管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15)、45.0%(9/20)和83.3%(50/60),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13/15)、55.0%(11/20)和23.3%(14/60),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CD44v6的高表达及E-cadherin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三年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0.05),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5),而CD44v6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食管癌中CD44v6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x2=9.02,P<0.05,r=-0.362).结论 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可能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CD44v6和E-cadherin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食管癌侵袭转移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徐世斌;魏大中;范军;马冬春;徐美清;陈柯;胡闻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止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与止血效果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急诊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6周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止血成功组的出血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血管活性药物止血效果的预测因素.在早期再出血的随访中,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PT、PTA以及出血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后有明确感染的患者,尽管其6周早期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预测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改善PT及FFA对于急诊止血及预防早期再出血应均有帮助.
作者:王乔;张磊;许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干预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①经过18 h的作用,低浓度(1、5和10ng/ml)的TGF-β1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高浓度(20和50 ng/ml)的TGF-β1则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选取不同时间段(18、42、66 h)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发现不呈时间依赖性;②在外源性TGF-β1作用下,胃癌细胞均不同程度地表达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其中TGF-β1对Snail、N-cadherin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E-cadher-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③选取不同浓度的TGF-β1(1、10和20 ng/ml),发现10 ng/ml的TGF-β1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性(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TGF-β1有增加胃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而产生,钙黏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重要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作者:刘栗丽;吴继锋;祝迎锋;张红;秦蓉;赵文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菊花的核磁共振图谱,以此对其进行快速鉴别.方法 采用不同溶剂微波提取菊花,提取物进行<'1>H-NMR比较,从而实现菊花<'1>H-NMR图谱快速鉴别研究.结果 三氯甲烷提取物的<'1>H-NMR图谱有较大的差异,滁菊的峰明显较其余三种菊花多,杭菊在5.3左右没有峰出现,毫菊在5.363处有一比较尖锐的单峰,贡菊在3.743处较其余三种菊花多出一个三重峰并且在5.526处有一比较宽的单峰.而水提取物的<'1>H-NMR图谱基本相似.结论 此法可用于菊花的指纹图谱研究,同时对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欣;沈翔;陶金秋;陈先良;陈飞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白藜芦醇(Res)的抗癫痫效果并初步分析其作用机制,为开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后,以Res干预10 d,丙戊酸钠(VPA)作为阳性对照,观察Res对颞叶癫痫大鼠的行为学、电生理学和病理学指标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自发性发作率增加,海马内神经元大量死亡,苔藓纤维出芽(MFS)至颗粒细胞层和内分子层;Res能抑制癫痫大鼠自发性发作,对并海马CA1和CA3a区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和抑制MFS(P<0.05).结论 Res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许奇;吴政;张磊;孔德虎;王烈成;马嵘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稳定、高效表达的重组猪α干扰紊(rpoIFN-α)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并纯化鉴定该菌株表达的目的 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 提取猪肝脏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猪α干扰素(poIFN-α)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鉴定后再亚克隆到pGEX-5X-1载体上,转化入E.coli BL21中后得到表达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的菌体超声破碎后取上清得粗制蛋白,用GST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产物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并在Hep-2/VSV系统上滴定效价.结果 重组质粒pGEX-5X-1/polFN-α经过EcoR 1和Xho Ⅰ限制性酶切后可见501 bp的目的 片段,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与GeneBank中的序列一致.转化入E. coli BL21中32℃条件下经IPTG诱导5 h,提取总蛋白,SDS-PAGE检测显示带有GST标记的rpoIFN-α能高效表达,分子量约45 ku,可溶性rpoIFN-α约占菌体蛋白的0.35,Western-blot鉴定显示有特异性条带.效价滴定结果表明该rpoIFN-α具有抗病毒活性,纯化后效价为7.5×106 IU/ml,比活性达到1.1×107IU/mg.结论 成功克隆了polFN-α基因,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抗病毒活性的rpoIFN-α.
作者:夏俊保;赵俊;汤仁树;崔寰;陈伟;王明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前颅底、中颅底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颞下窝、翼腭窝、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圣邦;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李长元;吴德俊;汪宇扬;郭致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腹经心包全肝血流阻断(TPTHVE)对肝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行肝脏巨大肿瘤切除和或肝段切除累计≥3个肝段的43例临床病例,TPTH-VE组18例,传统全肝血流阻断(THVE)组25例,对照分析应用TPTHVE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 所有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22/43);病死率为4.7%(2/43);两组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总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采用TPTHVE能显著减少肝切除术中出血量,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影响,且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姜海涛;熊奇如;夏俊;耿小平;许业传;余宏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HIV-1 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N端移位突变体,并在大肠杆菌E.coli B121(DE3)中进行高效表达和纯化.方法 应用PCR拼接的方法将首轮合成Tat基因的半胱氨酸富集区(64~111位核苷酸,22~37位氨基酸)移位至缺失半胱氨酸富集区的Tat(AC)的N末端,获得其突变体序列(Tat(CN)DNA),构建其原核表达质粒pET32a-Tat(CN),并转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及纯化,经SDS-PAGE鉴定表达及纯化产物,纯化后的产物用间接ELISA进行鉴定.结果 构建了pET32a-Tat(cn)突变体,pET32a-Tat(CN)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水平为5.17 mg/nd,相对分子质量为31 ku.间接的ELISA结果表明,pET32a-Tat(CN)能与Tat兔抗血清呈特异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HIV-1 HXB2株Tat半胱氨酸富集区移位至TatN端的突变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其纯化的蛋白pET32a-Tat(CN)很好地保留了与HIV-1 Tat兔抗血清的免疫反应性,为HIV-1 Tat的疫苗基础研究提供了一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作者:李存枚;潘卫;曹洁;王锦红;黄德圣;庞强;廖文婷;邓松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BMh/c鼠及A549细胞(人肺腺癌上皮细胞)COX-2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COX-2在RSV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1×106PFU/ml RSV感染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在感染后8、16和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以1×106PFU/ml RSV滴鼻感染Balb/c鼠,在感染后24、48和96 h,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OX-2蛋白表达,并对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以未感染病毒的Balb/c鼠及A549细胞作正常对照.采用生物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进行COX-2定量检测.用TRlzol提取肺组织和A549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细胞对照组中,A549细胞COX-2 mRNA和蛋白有微弱表达,经由RSV感染后,A549细胞COX-2 mRNA和蛋白有高水平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加.正常鼠肺组织中COX-2 mRNA和蛋白仅有微弱表达,RSV感染后,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E染色显示肺组织炎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且COX-2的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炎症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RSV感染可诱导肺组织及A549细胞高水平表达COX-2 mRNA和蛋白,并可能参与RSV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性反应.
作者:冯晓亮;刘伟;黄升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复发性多软骨炎(RP)呼吸道受累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道受累RP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胸部CT、支气管镜检查的特点.结果 30例呼吸道受累患者的症状有咳嗽、咳痰、声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和发热等.16例行肺功能测定,其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9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5例;流速容量环显示呼气峰流速下降,呼气相平台形成.28例行胸部CT检查,气道狭窄23例、气管壁增厚18例.22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正气道狭窄18例、左(右)主支气管狭窄14(13)例、软骨环消失10例、气道塌陷6例,气道内结节样新生物2例.结论 呼吸道受累是RP病情严重的临床表现,肺功能测定是一项能早期发现RP呼吸道受累的高敏感性的检查,胸部CT和支气管镜检查对评价RP患者的气道受累情况有一定价值.
作者:胡先纬;高金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改进Madigan术式(结扎前列腺动脉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与传统经膀胱开放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临床比较分析,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扎前列腺动脉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 38例,传统经膀胱开放术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 40例;比较两种术式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改进的Madigan术式切除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均少于经膀胱开放术式(P<0.05);而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进Madigan术为BPH患者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方志启;吴刚;王贺彬;陈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γ(rhIFN-γ)对体外培养的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生物学作用的影响.方法 制作兔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动物模型,将rhIFN-y加入瘢痕成纤维细胞培养基内,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hIFN-γ对腭裂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生物学行为的影响;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加入rhIFN-γ后,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DNA合成被明显抑制,S-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结论 rhIFN-γ可以抑制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及增殖,其与细胞数量改变之间有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rhIFN-γ是成纤维细胞负性调节因子,在防治腭裂术后裸露骨面瘢痕的形成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丁;胡超;刘安东;冀章章;薛绍礼;黄擎;张娟;周健;王元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从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注射吗啡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中枢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先建立侧脑室注射动物模型,再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以及IS/AAR;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孤束核中c-fos表达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 与对照组(CON)比较,缺血预处理组(IPC)、吗啡预处理组(MPC)(IS/ARR)均降低(P<0.05和P<0.01);IPC、MPC孤束核中c-fos表达明显低于CON组(P<0.01);IPC、MPC组CGRP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1);吗啡预处理+纳洛酮(MN)组,IS体积和IS/AAR、c-fos和CGRP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各时点的HR、MAP及RP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侧脑室注射吗啡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外周神经调节完成的,c-fos、CGRP可能参与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翁立军;张野;李锐;蒋玲玲;陈志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棱祁甲合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抑瘤率观察三棱祁甲合剂灌胃给药对S180和Heps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三棱祁甲合剂体外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扶正试验观察三棱祁甲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三棱祁甲合剂30、60、120 g/kg能明显抑制S180和Heps移植性肿瘤的生长,体外试验也显示三棱祁甲合剂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扶正试验显示三棱祁甲合剂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反应.结论 三棱祁甲合剂有明确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胡宗涛;董六一;高杉;路景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抑制效应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激活性钙离子通道电流以及辣椒素诱导的电流,应用钙离子成像技术检测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辣椒素能够抑制大鼠DRG神经元的电压激活性钙离子通道电流.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引起细胞去极化并打开膜上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引起胞外Ca2+内流,辣椒素只在引起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的情况下才能抑制高钾诱导的电压门控性Ca2+内流.用咖啡因耗竭细胞内Ryanodine敏感性钙库以后,辣椒素引发的胞内钙浓度升高的效应被显著抑制,说明辣椒素可诱导胞内Ryanodine敏感性钙库释放Ca2+.结论 在辣椒素敏感性的大鼠DRG神经元中,辣椒索通过胞内钙信号抑制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Ca2+信号部分来源于Ryanodine敏感性钙库.
作者:刘悦雁;解敏;黄擎;王元银;王烈成;孔德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zrin与CD44V6在胆管癌进展中的作用及与胆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对3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胆管癌、27例癌旁及12例正常胆管壁标本进行Ezrin蛋白和CD44V6蛋白检测.结果 ①Ezrin表达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胆管上皮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4.5%(18/33)、59.3%(16/27)和66.7%(8/12),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4V6表达在胆管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胆管上皮组织阳性率分别为27.1%(9/33)、11.1%(3/27)和0%(0/12),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在33例胆管癌组织中,Ezrin表达强弱在不同大小肿瘤中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块部位、浸润和转移及TNM分期无关(P>0.05);CD44V6表达强弱与肿瘤的TNM分期、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浸润和转移均无关(P>0.05).结论 Ezrin和CD44V6表达与胆管癌发展、浸润、转移及预后无密切相关.
作者:张懿;孟翔凌;朱立新;汪正广;吴文涌;陈伟;张震;徐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兔跟腱局部注射曲安奈德后组织结构及生物力学的改变进行动态观察,探讨曲安奈德对跟腱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取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取右后肢分别注射曲安奈德1、2、3次,左后肢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1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注射糖皮质激素后肌腱与对照组相比,生物力学发生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跟腱的损伤,损伤程度与注射次数有关,临床应用需谨慎.
作者:项辉;卜海富;桂斌捷;赵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