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曹东升;汪春兰;丁浩;王邦河;陈增红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择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给予脂肪乳剂0.2 ml/kg,Ⅱ组、Ⅲ组在麻醉后切皮前15min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1、2 mg/kg,Ⅳ组、Ⅴ组分别在停转流前15 min给与氟比洛芬酯1、2 mg/kg.于麻醉前(T0)、主动脉开放10 min(T1)、停心肺转流后30 min(T2)、4 h(T3)、24 h(T4)、48 h(T5)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的浓度,同时测定T0、T3、L4、T5时点的血浆肌钙蛋白Ⅰ(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结果 与T0相比,Ⅰ组、Ⅳ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1、T2时点TNF-α、IL-6血浆浓度比1组低(P<0.01).与T0相比,Ⅰ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1~3升高(P<0.01).Ⅱ组、Ⅲ组T1~4时点IL-10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Ⅰ组T3~5cTnI、CK-MB血浆浓度升高,其余各组T3、T4时点升高(P<0.01).Ⅱ组、Ⅲ组T3~5时点cTnI、CK-MB血浆浓度比Ⅰ组低(P<0.01);Ⅳ组T4、T5时点cTnI浓度比Ⅱ组低(P<0.05).Ⅱ组、Ⅲ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Ⅰ组少(P<0.01),Ⅴ组多巴胺使用量比Ⅲ组少(P<0.05);Ⅳ组ICU驻留时间比Ⅱ组短、Ⅴ组ICU驻留时间比Ⅲ组短.结论 氟比洛芬酯具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维持细胞因子动态平衡,减轻围心肺转流期心肌损伤的作用,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作者:张颖;顾尔伟;刘训芹;张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乳磨牙根尖周病变对其继承恒前磨牙在颌骨内萌出状态的影响.方法 以Cliniview数字式X线摄影系统拍摄41名6~10岁儿童乳磨牙的根尖片,以下颌第一乳磨牙健康侧为对照侧,对侧患根尖周病侧为患侧.利用系统的图像测量功能,分别测量两侧下颌第一乳磨牙下继承第一恒前磨牙胚的高尖至预先制定基准线的垂直距离,比较其差异;以同样的方法测量两侧健康下颌第二乳磨牙下其继承前磨牙高尖至基准线的垂直距离,比较其差异.用配对£检验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患根尖周病的下颌第一乳磨牙其继承前磨牙萌出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侧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萌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与乳磨牙正常的对照侧相比,患根尖周病的乳磨牙其继承前磨牙有萌出加快的趋势.
作者:王楠;侯爱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与其父母的口腔健康知信行,为儿童口腔预防提供资料.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岁儿童432名进行乳牙冠龋的检查,同时对被抽取儿童父母进行一对一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乳牙患龋率和龋均为65.66%、3.38,城乡分别为55.56%、2.35和75.81%、4.42,城乡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中父母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儿童开始刷牙的年龄、父母是否帮助刷牙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都对乳牙患龋有明显影响.结论 父母的文化程度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其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识,并影响儿童健康口腔行为的建立,影响儿童龋病的流行.
作者:高永梅;韩晓兰;颜雨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瘤体注射平阳霉素对增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长因子(bF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增殖血管瘤140例随机分成7组,每组20例,A组作为对照组;B、D、F组平阳霉素术前1、2、3周瘤体注射.C、E、G组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术前1、2、3周瘤体注射.对收集到的血管瘤标本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进行光镜下组织结构观察及VEGF、PCNA和bFGF的含量检测.结果 A、F、G组VEGF的表达水平(%)为78.00±3.57、75.90±2.63、70.54±3.11,B、C、D、E组为56.35±2.60、41.50±2.12、40.10±2.27、27.70±1.40,差异有显著性(P<0.05).A、B、F、G组bFGF的表达水平(%)81.40±2.00、73.55±1.67、71.45±3.88、69.70±3.76,C、D、E组53.65±2.29、45.35±1.82、31.90±2.55,差异有显著性(P<0.05).A、F、G组PCNA的表达水平(%)为79.55±3.15、76.30±3.71、69.20±2.9r7,B、C、D、E组57.30±2.34、44.95±2.47、44.25±1.60、34.00±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平阳霉素瘤体注射可明显抑制血管瘤组织中VEGF和bFGF的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
作者:盛华;曹东升;汪春兰;丁浩;王邦河;陈增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急性破裂出血药物治疗止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早期再发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单因素分析临床各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与止血效果关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血管活性药物急诊止血效果的主要因素.前瞻性研究6周内早期再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药物止血成功组的出血程度、肝功能Child分级、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与失败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血管活性药物止血效果的预测因素.在早期再出血的随访中,再出血组和未再出血组PT、PTA以及出血程度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出血后有明确感染的患者,尽管其6周早期再出血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出血程度和肝功能Child分级是预测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改善PT及FFA对于急诊止血及预防早期再出血应均有帮助.
作者:王乔;张磊;许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稳定、高效表达的重组猪α干扰紊(rpoIFN-α)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并纯化鉴定该菌株表达的目的 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 提取猪肝脏细胞基因组DNA,PCR扩增猪α干扰素(poIFN-α)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测序鉴定后再亚克隆到pGEX-5X-1载体上,转化入E.coli BL21中后得到表达菌株,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的菌体超声破碎后取上清得粗制蛋白,用GST亲和层析法进行纯化,产物用Western blot进行鉴定,并在Hep-2/VSV系统上滴定效价.结果 重组质粒pGEX-5X-1/polFN-α经过EcoR 1和Xho Ⅰ限制性酶切后可见501 bp的目的 片段,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与GeneBank中的序列一致.转化入E. coli BL21中32℃条件下经IPTG诱导5 h,提取总蛋白,SDS-PAGE检测显示带有GST标记的rpoIFN-α能高效表达,分子量约45 ku,可溶性rpoIFN-α约占菌体蛋白的0.35,Western-blot鉴定显示有特异性条带.效价滴定结果表明该rpoIFN-α具有抗病毒活性,纯化后效价为7.5×106 IU/ml,比活性达到1.1×107IU/mg.结论 成功克隆了polFN-α基因,并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具有抗病毒活性的rpoIFN-α.
作者:夏俊保;赵俊;汤仁树;崔寰;陈伟;王明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侵袭性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BGC-823用外源性人重组TGF-β1干预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法)检测TGF-β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免疫荧光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蛋白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TGF-β1对细胞侵袭性的影响.结果 ①经过18 h的作用,低浓度(1、5和10ng/ml)的TGF-β1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高浓度(20和50 ng/ml)的TGF-β1则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选取不同时间段(18、42、66 h)检测细胞生长曲线,发现不呈时间依赖性;②在外源性TGF-β1作用下,胃癌细胞均不同程度地表达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其中TGF-β1对Snail、N-cadherin表达有促进作用,而对E-cadher-in的表达有抑制作用,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呈相反的趋势;③选取不同浓度的TGF-β1(1、10和20 ng/ml),发现10 ng/ml的TGF-β1明显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性(P<0.05).结论 不同浓度的TGF-β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同;TGF-β1有增加胃癌细胞侵袭性的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而产生,钙黏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是重要的分子学机制之一.
作者:刘栗丽;吴继锋;祝迎锋;张红;秦蓉;赵文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严重的并发症.一些有大量蛋白尿的PNS患者并无低血容量、药物或感染因素存在,而出现ARF.
作者:任伟;兰雷;汪鹏;江洁龙;王科;黄珍珍;倪力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FK506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FKS06(0.5、1.0 mg/kg)组.4周后观察大鼠肾重/体重与尿白蛋白排泄率(AER)的变化,并行.肾小管一间质病理形态学分析.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m印迹方法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及NF-кB p65的表达.结果 FK506 1.0mg/kg给药组大鼠相对肾重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FK506 0.5与1.0 mg/kg给药组大鼠AE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FK506 1.0 mg/ks给药组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肾小管-间质OPN表达阳性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FK506 0.5 mg/kg与1.0 mg/kg给药组肾小管OPN表达阳性面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Western印迹显示模型组肾组织NF-кB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增加6.19倍,FK506 0.5与1.0 mg/kg给药4周分别使肾组织OPN蛋白表达下降25.4%与47.4%.结论 FK506对糖尿病肾小管-间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小管-间质的OPN有关.
作者:苏静;吴永贵;齐向明;梁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扭动模式和传统模式超声乳化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34眼使用的是扭动模式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B组39眼使用的是传统模式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分别比较每位患者使用的超声时间、能量、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内皮细胞密度、佳矫正视力,以及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 A、B两组平均超声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的平均超声能量比B组的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A组的内皮细胞计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A组的内皮细胞丢失率均小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3个月后两组佳矫正视力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扭动模式比传统模式超声乳化所用的能量少,对内皮细胞损伤小,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迅速的超声乳化方式.
作者:刘贺婷;廖荣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不同品种菊花的核磁共振图谱,以此对其进行快速鉴别.方法 采用不同溶剂微波提取菊花,提取物进行<'1>H-NMR比较,从而实现菊花<'1>H-NMR图谱快速鉴别研究.结果 三氯甲烷提取物的<'1>H-NMR图谱有较大的差异,滁菊的峰明显较其余三种菊花多,杭菊在5.3左右没有峰出现,毫菊在5.363处有一比较尖锐的单峰,贡菊在3.743处较其余三种菊花多出一个三重峰并且在5.526处有一比较宽的单峰.而水提取物的<'1>H-NMR图谱基本相似.结论 此法可用于菊花的指纹图谱研究,同时对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欣;沈翔;陶金秋;陈先良;陈飞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经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可行性及其显微解剖学关系.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解剖学技术.对经甲醛固定、动静脉血管内分别灌注红、蓝乳胶的10具(20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手术入路逐层解剖.观察手术径路中颞下窝、翼腭窝、蝶筛区、前颅底、中颅底等区域的显露情况及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 翼突、中鼻甲、上颌神经是经上颌骨翻转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的三个重要解剖标志,此入路对颞下窝、翼腭窝、前、中颅底、斜坡区显露满意,有充足的手术操作空间切除颅底沟通肿瘤.结论 上颌骨翻转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手术可行,从颅外暴露颅底,对脑组织的牵拉损伤小.熟悉此入路的显微解剖学关系,对开展此手术入路切除颅底沟通肿瘤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圣邦;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李长元;吴德俊;汪宇扬;郭致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三棱祁甲合剂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通过抑瘤率观察三棱祁甲合剂灌胃给药对S180和Heps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观察三棱祁甲合剂体外对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扶正试验观察三棱祁甲合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三棱祁甲合剂30、60、120 g/kg能明显抑制S180和Heps移植性肿瘤的生长,体外试验也显示三棱祁甲合剂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扶正试验显示三棱祁甲合剂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反应.结论 三棱祁甲合剂有明确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胡宗涛;董六一;高杉;路景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氯化钆(GdCl3)对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表达CD68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取正常大鼠PMφ体外培养,用不同浓度的GdCl3处理PMφ;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并尾静脉注射GdCl3.采用免疫荧光双标、Western blot法检测PMφ活化标记物CD68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GdCl3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正常大鼠PMφ中CD68的表达,以5 × 10-6 mol/L浓度抑制效果明显.大剂量的GdCl3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表现为细胞的形态和核发生改变,并可诱导内质网(ER)应激相关蛋白ARMET的表达.对于AA大鼠活化的PMφ,体内注射GdCl3(10 mg/kg)可使部分CD68阳性的PMφ转阴,同时促进这些阴性细胞的分化;CdCl3并可诱导部分活化的PMφ凋亡.结论 GdCl3可以抑制大鼠PMφ中CD68的表达及诱导活化的PMφ凋亡,这可能是GdCl3抑制PMφ活化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学桂;王法财;王海萍;路锦涛;沈玉君;沈玉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鬼针草总黄酮(TFB)对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鬼针草总黄酮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BalB/C小鼠制作肝纤维化动物模型,6周末随机分为TFB高剂量组(230 mg/kg·d-1)、中剂量组(115 mg/kg·d-1)、低剂量组(57.5 mg/kg·d-1)和阳性对照组(秋水仙碱0.15 mg/kg·d-1)和模型组,各组均于感染42 d后用吡喹酮(400 mg/kg·d-1)治疗1 d,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10只.感染14周后处死,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碱水解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α-SMA、TGFβ1、Ⅰ型胶原、TIMP-1的表达情况.结果 TFB高、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组织α-SMA、TGFβ1、TIMP-1表达及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TFB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FB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TFB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FB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H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高剂量TFB显著降低血吸虫病小鼠肝组织α-SMA、TGFβ1、Ⅰ型胶原、TIMP1表达,其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机制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及胶原合成有关.
作者:吕元庆;陈飞虎;沈际佳;吴繁荣;袁丽萍;钟明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改进Madigan术式(结扎前列腺动脉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与传统经膀胱开放术式治疗前列腺增生进行临床比较分析,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结扎前列腺动脉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 38例,传统经膀胱开放术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BPH 40例;比较两种术式中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改进的Madigan术式切除前列腺增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均少于经膀胱开放术式(P<0.05);而大尿流率和残余尿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进Madigan术为BPH患者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作者:方志启;吴刚;王贺彬;陈晓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创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远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及小腿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均伴有骨外露,1例伴骨缺损.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至2年,行走功能满意,皮瓣质地优良.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成活率高,切取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踝及小腿远端骨外露创面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瑜;李小静;宁金龙;朱飞;张林;左宗宝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BMh/c鼠及A549细胞(人肺腺癌上皮细胞)COX-2表达的变化,初步探讨COX-2在RSV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1×106PFU/ml RSV感染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在感染后8、16和24 h,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OX-2蛋白表达;以1×106PFU/ml RSV滴鼻感染Balb/c鼠,在感染后24、48和96 h,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OX-2蛋白表达,并对肺组织切片行HE染色;以未感染病毒的Balb/c鼠及A549细胞作正常对照.采用生物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和免疫细胞化学结果进行COX-2定量检测.用TRlzol提取肺组织和A549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OX-2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正常细胞对照组中,A549细胞COX-2 mRNA和蛋白有微弱表达,经由RSV感染后,A549细胞COX-2 mRNA和蛋白有高水平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增加.正常鼠肺组织中COX-2 mRNA和蛋白仅有微弱表达,RSV感染后,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E染色显示肺组织炎症随感染时间延长而加重,且COX-2的表达水平与肺组织炎症严重程度相一致.结论 RSV感染可诱导肺组织及A549细胞高水平表达COX-2 mRNA和蛋白,并可能参与RSV感染引起的肺组织炎性反应.
作者:冯晓亮;刘伟;黄升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辣椒素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的抑制效应及其信号机制.方法 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上,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电压激活性钙离子通道电流以及辣椒素诱导的电流,应用钙离子成像技术检测Ca2+浓度的变化.结果 辣椒素能够抑制大鼠DRG神经元的电压激活性钙离子通道电流.细胞外钾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引起细胞去极化并打开膜上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引起胞外Ca2+内流,辣椒素只在引起胞内Ca2+浓度显著升高的情况下才能抑制高钾诱导的电压门控性Ca2+内流.用咖啡因耗竭细胞内Ryanodine敏感性钙库以后,辣椒素引发的胞内钙浓度升高的效应被显著抑制,说明辣椒素可诱导胞内Ryanodine敏感性钙库释放Ca2+.结论 在辣椒素敏感性的大鼠DRG神经元中,辣椒索通过胞内钙信号抑制电压门控性钙离子通道.Ca2+信号部分来源于Ryanodine敏感性钙库.
作者:刘悦雁;解敏;黄擎;王元银;王烈成;孔德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Sedlin的点突变体,研究其与PAM14在酵母中的相互作用,寻找其相互作用的位点.方法 用蛋白质在线序列分析软件CPHmodels预测Sedlin蛋白的磷酸化位点,可能的磷酸化位点主要有S2、S30、S119、S124、Y115,针对其中一个磷酸化位点(S124)设计定点突变引物;以pAS-Sedlin为模板,以两条含有突变位点的互补序列为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PCR产物用Dpn Ⅰ酶切除去模板,消化产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DH5α,对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将构建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Iins与pACT2-PAM14共转化至酵母Y190中,并对生长至合适大小的克隆进行B-半乳糖苷酶活性分析.结果 构建了pAS-Sedlin的定点突变质粒pAS-SedlinS,其与pACT2-PAM14共转克隆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反应呈阳性,并且Sedlin S124A蛋白与PAM14蛋白的相互作用比野生型Sedlin蛋白与PAM14蛋白相互作用强.结论 成功构建了Sedlin S124A,Sedlin蛋白的S124并不是其与PAM14在酵母中相互作用的特异性结合位点.
作者:汪云飞;朱恒锐;张庆慧;邢昕;武标;刘晓颖;范礼斌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