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红梅;田润
用碳酸氢钠调节LJ-强化酸性戊二醛(pH 4.5)溶液pH值,观察其在不同pH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ATCC 9372)芽胞的杀灭效果.试验时,将0.5 ml芽胞悬液与4.5 ml消毒液(对照为磷酸盐缓冲液)混匀.作用后取0.5 ml菌药混合液,加入盛有4.5 ml中和剂(含1%甘氨酸、0.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的试管中.中和作用10 min,作活菌计数.样本于37℃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计算杀灭率.
作者:章春英;沈红;陆永梅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4~1996年,对沂源县18所厂矿医疗单位的消毒与灭菌工作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物体表面样本检测,细菌总数≤10cfu/cm2且未检出致病菌者占8.3%(5/60);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500cfu/m3)率为72.3%(34/47);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超标(>250 cfu/ml)率为22.4%(1 1/49).用嗜热脂肪杆菌(ATCC 7953)芽胞菌片检测,压力蒸汽灭菌的合格率为78.8%(26/33),但其中敷料的无菌率仅为52.4%(11/21).
作者:张明虎;李克成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实验室试验,过碳酸钠含量为0.5%的溶液对大肠杆菌作用30 min,其5.0%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45 min,杀灭率均达100%.以其20.0%溶液作用4 h,可将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杀灭99.98%,但不能将HBsAg抗原性完全破坏.过碳酸钠固体避光于室温下保存1年,有效氧下降率为8.68%.其20.0%溶液对所试金属基本无腐蚀性.
作者:陈越英;吴小成;顾健 刊期: 1999年第02期
际上规定,灭菌的合格标准是使微生物在灭菌过程中的存活概率降至10-6,即106个物品中存活的微生物不得多于1个.有些国家药典规定注射液压力蒸汽灭菌过程所受到的F0值≥8,以保证灭菌彻底[1].F0值是把灭菌过程中升温、保温和降温三部分热能对微生物的致死效果,都转化成相当于在121℃杀菌效率的量值(min).F0值既是灭菌效果判断的可靠参数,亦是合理调控灭菌温度与时间的科学依据.
作者:邵民象;于秉新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3~1997年,对本县22所县、乡级医院消毒工作质量,医院自检合格率为85.43%(435 1/5093),而卫生防疫站对相同对象抽检,按同一标准判定,合格率则为77.95%(1806/2317),明显低于上述自检者.其中,室内空气自检与防疫站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7.09%与61.67%;医务人员手两者分别为92.24%与73.23%;普通医疗器材两者分别为94.42%与76.05%.其差别可能与采样时间与检测技术差别有关.
作者:陈在信;陈小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对本院约90 m3的房间,于人员撤出后分别用下列方法进行空气消毒:①层流净化,净化系统处理洁净度为1000级,换气相当于500次/h;②甲醛熏蒸,福尔马林用量为30 ml/m3,加热蒸发90 min,密闭熏蒸至12 h,机械通风30 min;③臭氧熏蒸,使用功率为50 W,臭氧产量为700mg/h的臭氧消毒机,开机1 h;④紫外线照射,第10~15 m2悬挂1支辐照度值>70μW/cm2的紫外线灯,照射1 h.于消毒前、后(甲醛为熏蒸并通风后),分别于室内5点用平板沉降法采样,检测空气中细菌总数.于甲醛、臭氧消毒后采样时,琼脂平板中分别含0.1%亚硫酸钠与0.1%硫代硫酸钠作为中和剂.
作者:马国善;秦启玲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对本市市区30所幼儿园室内空气与物品表面细菌污染进行了检测.结果,空气细菌总数超标(>2500 cfu/m3)率为23.3%(7/30),毛巾、玩具细菌总数超标(>8cfu/cm2)率与水杯、餐具者超标(>5cfu/cm2)率合计为5.4%(10/186),检测其中95份样本,均未检出大肠菌群.保育员手细菌总数超标(>10 cfu/cm2)率为28.9%(1 1/38),大肠菌群检出率为 26.3%(10/38).
作者:宋红梅;田润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3~1997年,对即墨市各医疗单位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市(县)级医院、乡镇医院、各单位医务室与村个体卫生室污染超标率分别为19.83%(389/1962)、31.10%(1059/3045)、44.52%(894/2008)与61.60%(5264/8545).按检测对象分,室内空气细菌总数超标(>500 cfu/m3)率为61.56%(2924/4750),物体表面与医务人员手细菌总数超标(>8 cfu/cm2)率分别为45.05%(2554/5669)与44.78%(1256/2805),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超标(>100 cfu/m1)率为38.91%(702/1804).灭菌器械无菌合格率为80.94%(722/892).消毒工作质量呈逐年提高,年细菌污染超标率分别为51.05%、47.82%、39.11%、33.72%与21.35%.
作者:周家江;曲明军;吴会进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7年,对玉溪市5所医疗保健单位的室内空气,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沉降法采样检测,以Ⅱ类区细菌总数≤200cfu/m3、Ⅲ类区者<500 cfu/m3为合格.对物体表面与人员手用涂抹法采样检测,以Ⅱ类区细菌总数≤5 cfu/cm2、Ⅲ类区者≤10 cfu/cm2且均HBsAg阴性为合格.对使用中消毒液取1 ml加入9 ml相应中和剂溶液中,检测细菌总数与HBsAg.
作者:何学元;马玉梅;刘红雁;雷素娟;姚云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氯消毒剂因适用于多种情况下的消毒,杀菌作用强,价廉易得,使用方便,已成为我国主要消毒剂产品之一.为了解其在北京市的使用情况,对部分单位与家庭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高燕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在室内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2%的条件下,开臭氧机2 h,空气自然菌消亡率为96.77%,对滤纸与物体表面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率>99.97%.据估算,室内臭氧浓度达2.54mg/m3.
作者:田洪明;舒亦平;王莉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因生产厂对一次使用性输液器、注射器的不溶性微粒含量无明确质控指标,故对本院1996年5月至1997年12月使用的该类产品进行了随机抽样检测.对输液器与输血器分别从24批与10批中抽取24套与10套;对2.5 ml、5.0 ml、10.0 ml、20.0 ml、30.0 ml与50.0 ml注射器从20批中分别取20支.向输液(血)器内分别注入净化生理盐水(0.9%盐水经孔径为0.45 tm滤器过滤而得)80~100 ml,注射器则直接抽取净化生理盐水80~100 ml.振荡数次以洗下内壁上不溶性微粒,将冼涤液注入样品杯,用微粒分析仪测量并自动记录不溶性微粒数量.
作者:刘宇英;何曙云;邵珍红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以苯扎溴铵与甲硝唑以及戊二醛与苯扎溴铵两种二成分复方消毒剂为例,用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主要杀菌成分苯扎溴铵与戊二醛的浓度,其结果较紫外分光光度法更接近于化学滴定法测定者.
作者:王爽;边疆;李宏宇;李为群;薄萍 刊期: 1999年第02期
微波对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已早为人知.其杀菌机理,有主张热效应说者[1-3],亦有提出综合效应说者[4-7].虽然在杀菌机理方面尚有争议,但关于其良好的杀菌作用却经多方实验证明,众说一致.近年不断发表有关微波在消毒与灭菌方面实用研究的报告,现将所得资料综述于下。
作者:高东旗;丁兰英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以研磨法制备中性固体碘伏.用其含100 mg/L有效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作用3 min,含250 mg/L有效碘溶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8 min,含4 000 mg/L有效碘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作用120 min,杀灭率均达99.9%.其杀菌作用随有效碘含量与作用时间增加而加强,随有机物增多而减弱.
作者:沈建中;钱万红;张应阔;姜志宽;郑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经检测,臭氧对位于深层检验单表面细菌的杀灭作用较差,但当检验单上污染细菌总数为7~14 cfu/cm2(包括真菌),并按<3张一叠放于消毒器中,在温度为24℃,相对湿度为88%的条件下熏蒸消毒30min(臭氧浓度达0.434mg/L),即未再检出细菌.
作者:朱桂华;章光华;钱宏彬;施玉国 刊期: 1999年第02期
中纺AB抗菌防臭纤维为聚丙烯晴的一种改性纤维,是在聚丙烯晴高分子链上接以2个带正电荷的抗菌基团而成.该抗菌基团将带负电荷的细菌包围而起到抑菌作用.检测其抑菌效果时,将大肠杆菌(ATCC25922)或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1844)悬液100μl滴加在置于平皿中该抗菌纤维布片(1.0 cm×3.0 cm,对照为不含抗菌基团的同类布片)上.作用一定时间,用磷酸盐缓冲液5 ml洗脱布片上的菌.取洗脱液作活菌计数,计算抑菌率.
作者:沈小芳;杨敏;刘建庆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7年8~11月,对庆阳地区20所县级医院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污染情况进行了检测.检测时,对消毒液采样1 ml,加入9ml相应中和剂溶液中,而后进行活菌培养计数.结果,0.1%苯扎溴铵、3.0%来苏儿、含400 mg/L有效氯84消毒剂、0.1%醋酸氯己定、0.5%碘伏、75%乙醇等溶液细菌总数超标(>100 cfu/ml)率分别为27.94%(38/138)、25.86%(30/116),24.41%(31/127)、 15.00%(3/20)、10.53%(2/19)与7.89%(6/76),但均未出致病菌.检测13份0.1%过氧乙酸溶液,细菌总数均未超标.超标率随应用时间延长而增高,使用7天以上者高达81.90%.
作者:程世民;景永峰;王彩云 刊期: 1999年第02期
1995~1997年,对本院医护人员手、室内空气与使用中消毒液进行了细菌总数检测.人员手细菌总数超标(>8 cfu/em2)率3年分别为23.5%(40/170)、23.4%(37/158)与18.1%(29/160),空气细菌总数超标(手术室、产房>200cfu/m3,普通病房、换药室>500cfu/m3) 率 3年分别为 17.5%(42/240)、15.6%(42/270)与9.1%(26/286),消毒液细菌总数超标(>100cfu/ml)率3年分别为8.4%(12/142)、2.6%(4/156)与0.6%(1/158).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作者:崔利强;张晓光;程洛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
经检验,从过氧乙酸消毒的复用透析器采样液中未检出细菌.临床观察10 000例次使用患者,未发现交叉感染.使用中血透并发症发生率为0.08%,远低于用福尔马林消毒者(1.05%).在5例肾囊肿病例中未发现癌变(用福尔马林消毒者4例中有2例癌变),复用的透析器对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均达正常标准.
作者:郑宏;张绍增;赵叶红;田春娟;张青 刊期: 199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