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纪君;梅传忠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583例有完整产检档案并在院分娩的产妇(单胎妊娠)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孕次和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孕前及产前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2h血糖值、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控制空腹血糖,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降低产前体质量指数,适时终止妊娠等,均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俞巧稚;张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31例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220例,非高血压患者711例.所有病例均加扫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结果:Ⅰ型、Ⅱ型、Ⅴ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不同分型的CMBs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Ⅴ型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差别不大;高血压患者CMBs以Ⅰ型为主,Ⅴ型次之;非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CMBs偏多.
作者:刘艺超;邱晓晖;王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死于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者约100万人. 肝炎病毒、药物、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各种化学制剂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均可以引起肝功能衰竭[1]. 而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尤其门静脉高压症是引起肝硬化患者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李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肢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和评估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焦虑率及中、重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上下楼梯、功能独立性测量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E康复模式较常规康复措施能更有效地缓解下肢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丽华;肖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47岁,已婚. 于2014年7月因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自行于晚八点左右口服莫西沙星片0. 4 g抗炎治疗,当晚睡眠中出现右手掌瘙痒,未予重视,次日中午左脚背处出现类圆形瘙痒2处,直径3~4 cm,两处均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 遂至我院皮肤科就诊,予停用莫西沙星,停药后皮肤瘙痒症状逐渐减轻,考虑为莫西沙星引起的固定性药疹.
作者:王明;黄礼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为逾期妊娠计划分娩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90例具有引产适应证的初产孕妇,且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缩宫素引产组(对照组A)、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组(对照组B)和宫颈扩张球囊组(研究组)各30例.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效果、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29例,水囊脱落1例;对照组A有效12例;对照组B有效2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B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23例,对照组A 11例,对照组B 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 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 3分)1例,胎心率异常6例;研究组胎心率异常1例,无子宫过度刺激、强直收缩和新生儿窒息;对照组A新生儿窒息(Apgar 7分和Apgar 6分)2例、胎心率异常5例,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用药至临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B及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相似,高于缩宫素,并具有温和、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晓雯;魏娟娟;熊晨菡;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作者:易婉婉;孙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免疫治疗和单用培美曲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4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NSCLC肺腺癌患者,均经过4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标准一线化疗,且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DC-CIK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0%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7个月(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DC-CIK回输过程中出现3例发热.结论:培美曲塞联合DC-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付卫争;阚庆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和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标本,各13例;取二者肝素抗凝血100μL,荧光探针DHR123或抗人anti-TLR4-PE荧光素标记抗体,全血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分析二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再取二者抗凝血100μL于96孔培养板中,按如下分组进行处理:健康志愿者抗凝血为A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为B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LPS 100 ng/mL为C组,每组6孔,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结果: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17.6±3.6)%,较健康志愿者的(30.0±2.4)%显著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内ROS水平(74.8±11.4)较健康志愿者(109.6±13.2)显著降低(P<0.01).LPS刺激24 h后,C组单核细胞胞内ROS水平(182.1±11.3)与B组(127.6±1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62.1±3.3)%,与B组的(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S可促进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
作者:方芳;张爱霞;江京娣;何小燕;汪洪涛;吕静竹;钱中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LC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术中突然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心慌、胸闷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LC术前安置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功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王伟;龚仁华;王尚中;魏超;李雷;曹葆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测量颞骨岩部重要骨性结构,探讨小脑幕裂孔侧血管、神经位置的关系,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30侧)颅骨标本上,以弓状隆起高点为基点测量其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在10例(20侧)成人尸体头部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测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小脑幕间的关系.结果:弓状隆起高点距破裂孔外缘(34.98±1.67)mm,距面神经管裂孔(14.67±1.74)mm,距内耳孔后缘(15.31±1.78)mm;Labbe静脉入横窦处距STP(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交界)(24.60±5.82)mm;滑车神经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后床突后外方(15.50±3.85)mm.结论:测量弓状隆起高点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及观测小脑幕裂孔侧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有利于提高颞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李小绪;张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额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游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20 世纪60 ~80 年代美国所进行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治疗的努力,目前冠心病已经呈现出病死率下降的趋势[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现已知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吸烟、男性等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高尿酸血症、血清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 MA)、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CRP)等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从这些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刘纪君;梅传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郑徽;李雪松;张钰;沈春芳;范玉娟;张宁;范晓方;杨架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可溶微针贴片(DMNA)的制备方法,为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微针主模,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备阴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阴模进行表征.以卡波普为辅料进行制备方法研究与优化,利用离体大鼠皮肤评价优化方法制备的可溶微针的机械性能.结果:自主设计和制造了具有精细结构的微针金属主模,阴模的SEM图片表明主模、阴模尺寸精细,与设计一致;采用优化的离心注模和室温干燥法制备的DMNA,具备与模具一致的外观,微针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快速溶解.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DMNA制备方法,为进一步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清清;马涛;李见春;王秀;张鑫宇;刘浩;吴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评价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得失,提出改善路径.方法:使用《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自评.自评内容包括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结果:3个年级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一级指标自评优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知识,且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评分较低的前3个二级指标依次为基础知识、执行能力和思维观念.结论:该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有成效的,但学校仍需加强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观念和思维.
作者:吴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具有抗菌性质新型苯并咪唑类配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溶剂热条件下,硝酸钴、硝酸镍与4,4ˊ-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bbmb)和间苯二甲酸(IPA)的自组装生成2个新型配合物{[Co(bbmb)(IPA)]·(H2O)3}n(1)和{[Ni(bbmb)(IPA)(H2O)]·H2O}n(2),并对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固体紫外等表征.结果: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具有含S形链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具有含之字形链和直链的二维层状结构,且2种配合物都具有很强的固体紫外吸收.结论:由具有抗菌性的苯并咪唑衍生物与不同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的2种新型配合物,为新型抗菌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参考.
作者:陶兆林;梁丽丽;薛洪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次接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为家属参与式.6个月后对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并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属参与式电话随访能提高患者PCI术后健康知识、满意度,并自觉增强遵医行为.
作者:符彩艳;马敏;朱汉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MMR)、孕产保健利用率变化趋势,探究两者关系,为进一步降低我国MMR提供参考.方法:挖掘《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中国妇幼卫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水平与孕产保健利用率关联性.结果:1994-2013年全国MMR由64.8/10万降至23.2/10万(下降64.2%),降幅农村高于城市;死因产科出血仍居第1位,羊水栓塞上升至第2位.孕产保健利用率上升,升幅农村高于城市,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快.关联分析显示全国和农村MMR与六项孕产保健利用率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城市MMR仅与住院分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存在问题:MMR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流动人口成为孕产保健重点人群.结论:二十年来我国MMR下降明显,但随着孕产保健利用效应大化,未来仅依靠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措施来降低MMR的作用已非常有限,需思考新的策略与措施.
作者: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洪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作者: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