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洪倩
目的:测量颞骨岩部重要骨性结构,探讨小脑幕裂孔侧血管、神经位置的关系,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30侧)颅骨标本上,以弓状隆起高点为基点测量其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在10例(20侧)成人尸体头部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测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小脑幕间的关系.结果:弓状隆起高点距破裂孔外缘(34.98±1.67)mm,距面神经管裂孔(14.67±1.74)mm,距内耳孔后缘(15.31±1.78)mm;Labbe静脉入横窦处距STP(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交界)(24.60±5.82)mm;滑车神经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后床突后外方(15.50±3.85)mm.结论:测量弓状隆起高点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及观测小脑幕裂孔侧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有利于提高颞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李小绪;张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郑徽;李雪松;张钰;沈春芳;范玉娟;张宁;范晓方;杨架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LC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术中突然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心慌、胸闷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LC术前安置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功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王伟;龚仁华;王尚中;魏超;李雷;曹葆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0.3~0.4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直至分娩前12~24 h止.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血小板、凝血功能、母婴结局和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 h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新生儿胎龄、体质量及延长妊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胎盘和尿中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促进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刘凛;孟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3种治疗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甲氨蝶呤(MTX)组静脉注射MTX,栓塞组采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组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3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情况、出血总量、治疗7 d妊娠囊直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3 d、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出血总量显著少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治疗7 d后妊娠囊直径均明显小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张文慧;李坚雄;马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ALDI-TOF MS对分离于广州市的4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进行比较,并分析主要质谱型的质谱图.结果:对PFGE结果聚类分析可以将44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5型.在聚类相似度为80%时,44株鼠伤寒沙门菌被分为8个MALDI-TOF MS型,与PFGE分型较一致.其中MS1型(52.3%)为主要的质谱型,MS1型包含多个PFGE型.结论:MALDI-TOF MS方法分型结果显示了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相对集中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方法.
作者:程招敏;蓝锴;柏彩英;刘持翔;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为逾期妊娠计划分娩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90例具有引产适应证的初产孕妇,且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缩宫素引产组(对照组A)、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组(对照组B)和宫颈扩张球囊组(研究组)各30例.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效果、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29例,水囊脱落1例;对照组A有效12例;对照组B有效2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B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23例,对照组A 11例,对照组B 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 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 3分)1例,胎心率异常6例;研究组胎心率异常1例,无子宫过度刺激、强直收缩和新生儿窒息;对照组A新生儿窒息(Apgar 7分和Apgar 6分)2例、胎心率异常5例,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用药至临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B及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相似,高于缩宫素,并具有温和、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晓雯;魏娟娟;熊晨菡;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现代脑科学及基于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对大脑皮质有精确定位[1-4]. 顶枕沟是大脑皮层较为恒定的脑沟之一,起自于半球内侧面后部的距状沟前份,并与其呈斜行相交,自下而上一直延伸到半球的背外侧面,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标志.
作者:陈刘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择期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T组(A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B组),各25例.记录2组术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开始后1 h(T3)、手术开始后2 h(T4)、手术结束(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组T2、T5的血清肌酸激酶和T2~T5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均低于B组(P<0.05~P<0.01).A组T1~T3的心率均低于B组(P<0.01),而T1~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T2时点中心静脉压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GDT应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增加围手术期有效容量负荷,且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云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可溶微针贴片(DMNA)的制备方法,为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微针主模,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备阴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阴模进行表征.以卡波普为辅料进行制备方法研究与优化,利用离体大鼠皮肤评价优化方法制备的可溶微针的机械性能.结果:自主设计和制造了具有精细结构的微针金属主模,阴模的SEM图片表明主模、阴模尺寸精细,与设计一致;采用优化的离心注模和室温干燥法制备的DMNA,具备与模具一致的外观,微针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快速溶解.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DMNA制备方法,为进一步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清清;马涛;李见春;王秀;张鑫宇;刘浩;吴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120例接受SUT型超声扫描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及LD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性质趋于稳定、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LDL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使颈动脉斑块稳定和缩小,有效地降低LDL.
作者:张军莉;尹伟;刘惠娟;王斌;李和侠;顾庆波;张晓莉;赵玉飞;叶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作者: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凤;黎阳;黄玲;张爱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583例有完整产检档案并在院分娩的产妇(单胎妊娠)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孕次和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孕前及产前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2h血糖值、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控制空腹血糖,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降低产前体质量指数,适时终止妊娠等,均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俞巧稚;张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全科医学(GP)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情况.方法:以蚌埠医学院GP专业252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他们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状况.结果:120名GP本科生(49.0%)愿意学习GP相关课程.有104名学生(42.4%)满意学院在GP方向的教学安排.对毕业后攻读GP专业硕士和学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2.9%和39.6%.有108名(44.1%)表示毕业后愿意选择成为全科医生,其主要原因认为GP是今后发展方向的为26名(24.1%),认为工作稳定的有21名(19.4%).而另外30.6%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认为收入较低的有23名(30.7%),认为社会地位不高的有19名(25.3%).结论:GP专业本科生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相关政策应向全科医生倾斜,医学院校应继续加强对GP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作者:赵睿;刘峰;陶仪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方莉;吴晓飞;郭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婴幼儿卡介苗(BCG)接种质量,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提高预防接种效果.方法:收集常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预防接种门诊已接种BCG的1533例婴幼儿资料,对其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分析PPD试验结果及有关影响因素,对BCG接种质量予以评价.结果:1533例婴幼儿中卡痕率94.59%,PPD试验阳转率96.09%.不同性别、户籍地、出生体质量和不同年龄婴幼儿PPD试验阳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痕均径3~5 mm和>5 mm的婴幼儿PPD试验阳转率均明显高于卡痕<3 mm者(P<0.01).结论:常州市结核病防治研究所BCG接种质量较好,达到国家基础免疫标准.性别、户籍地、出生体质量、PPD试验年龄对BCG阳转率均无明显影响,重视BCG质量和BCG接种技术对提高接种效果作用显著.
作者:时文明;史太平;朋文佳;顾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儿童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等特点,表现为咽部疼痛、高热、食欲下降,常合并中耳炎、扁桃体周围脓肿、下呼吸道感染、淋巴结炎等症状[1] ,易引起患儿情绪、睡眠的异常. 临床多采用抗菌消炎、退热及对症治疗[2] ,局部杀菌浓度高而不良反应小的药物亦可对扁桃体炎起有效作用,我们发现加用低浓度碘甘油可达到这一效果[3].
作者:井丽君;韩丽娟;李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进展期结肠癌局部浸润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31例,术前行MSCT检查.以病理切片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手术病理,31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以MSCT显示肠壁增厚、伴肠周脂肪间隙内条索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伴肠壁外相续楔形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判定癌肿局部浸润至深肌层、浆膜外的准确性分别为77.42%、22.58%、80.65%,敏感性分别为37.50%、13.04%、78.26%,特异性分别为91.3%、50.00%、87.50%.MSCT显示肿块旁淋巴结肿大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80.65%,敏感性为61.54%,特异性为94.44%.结论:进展期结肠癌的局部浸润具有一定的MSCT表现特征,MSCT征象的正确识别和对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价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杨波;刘浩;卢虹;沈靖;朱亚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