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方莉;吴晓飞;郭晋
目的:观察3种治疗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甲氨蝶呤(MTX)组静脉注射MTX,栓塞组采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组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3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情况、出血总量、治疗7 d妊娠囊直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3 d、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出血总量显著少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治疗7 d后妊娠囊直径均明显小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张文慧;李坚雄;马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可溶微针贴片(DMNA)的制备方法,为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微针主模,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备阴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阴模进行表征.以卡波普为辅料进行制备方法研究与优化,利用离体大鼠皮肤评价优化方法制备的可溶微针的机械性能.结果:自主设计和制造了具有精细结构的微针金属主模,阴模的SEM图片表明主模、阴模尺寸精细,与设计一致;采用优化的离心注模和室温干燥法制备的DMNA,具备与模具一致的外观,微针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快速溶解.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DMNA制备方法,为进一步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清清;马涛;李见春;王秀;张鑫宇;刘浩;吴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凤;黎阳;黄玲;张爱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3种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的疗效.方法:102例牙体牙髓患者(146颗患牙)采用根管填充治疗,治疗后根据影像学显示根管填充程度分为适充组(109颗)、超充组(14颗)及欠充组(23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结果:适充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0%,均明显高于超充组的64.29%和欠充组的47.83%(P<0.01);适充组疼痛发生率为3.67%,超充组疼痛发生率为14.29%,欠充组疼痛发生率为2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种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时,以适充治疗疗效为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超充以及欠充治疗.
作者:孙巍;阚韶华;辛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电话随访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遵医行为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首次接受PCI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出院后均进行6个月电话随访,观察组为家属参与式.6个月后对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率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服药依从性、门诊随访,并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家属参与式电话随访能提高患者PCI术后健康知识、满意度,并自觉增强遵医行为.
作者:符彩艳;马敏;朱汉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ALDI-TOF MS对分离于广州市的4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进行比较,并分析主要质谱型的质谱图.结果:对PFGE结果聚类分析可以将44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5型.在聚类相似度为80%时,44株鼠伤寒沙门菌被分为8个MALDI-TOF MS型,与PFGE分型较一致.其中MS1型(52.3%)为主要的质谱型,MS1型包含多个PFGE型.结论:MALDI-TOF MS方法分型结果显示了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相对集中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方法.
作者:程招敏;蓝锴;柏彩英;刘持翔;周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为逾期妊娠计划分娩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90例具有引产适应证的初产孕妇,且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缩宫素引产组(对照组A)、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组(对照组B)和宫颈扩张球囊组(研究组)各30例.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效果、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29例,水囊脱落1例;对照组A有效12例;对照组B有效2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B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23例,对照组A 11例,对照组B 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 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 3分)1例,胎心率异常6例;研究组胎心率异常1例,无子宫过度刺激、强直收缩和新生儿窒息;对照组A新生儿窒息(Apgar 7分和Apgar 6分)2例、胎心率异常5例,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用药至临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B及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相似,高于缩宫素,并具有温和、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晓雯;魏娟娟;熊晨菡;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额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游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现代脑科学及基于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对大脑皮质有精确定位[1-4]. 顶枕沟是大脑皮层较为恒定的脑沟之一,起自于半球内侧面后部的距状沟前份,并与其呈斜行相交,自下而上一直延伸到半球的背外侧面,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标志.
作者:陈刘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31例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220例,非高血压患者711例.所有病例均加扫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结果:Ⅰ型、Ⅱ型、Ⅴ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不同分型的CMBs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Ⅴ型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差别不大;高血压患者CMBs以Ⅰ型为主,Ⅴ型次之;非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CMBs偏多.
作者:刘艺超;邱晓晖;王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测量颞骨岩部重要骨性结构,探讨小脑幕裂孔侧血管、神经位置的关系,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30侧)颅骨标本上,以弓状隆起高点为基点测量其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在10例(20侧)成人尸体头部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测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小脑幕间的关系.结果:弓状隆起高点距破裂孔外缘(34.98±1.67)mm,距面神经管裂孔(14.67±1.74)mm,距内耳孔后缘(15.31±1.78)mm;Labbe静脉入横窦处距STP(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交界)(24.60±5.82)mm;滑车神经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后床突后外方(15.50±3.85)mm.结论:测量弓状隆起高点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及观测小脑幕裂孔侧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有利于提高颞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李小绪;张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择期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T组(A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B组),各25例.记录2组术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开始后1 h(T3)、手术开始后2 h(T4)、手术结束(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组T2、T5的血清肌酸激酶和T2~T5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均低于B组(P<0.05~P<0.01).A组T1~T3的心率均低于B组(P<0.01),而T1~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T2时点中心静脉压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GDT应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增加围手术期有效容量负荷,且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云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0.3~0.4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直至分娩前12~24 h止.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血小板、凝血功能、母婴结局和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 h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新生儿胎龄、体质量及延长妊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胎盘和尿中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促进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刘凛;孟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20 世纪60 ~80 年代美国所进行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治疗的努力,目前冠心病已经呈现出病死率下降的趋势[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现已知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吸烟、男性等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高尿酸血症、血清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 MA)、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CRP)等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从这些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刘纪君;梅传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MMR)、孕产保健利用率变化趋势,探究两者关系,为进一步降低我国MMR提供参考.方法:挖掘《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中国妇幼卫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水平与孕产保健利用率关联性.结果:1994-2013年全国MMR由64.8/10万降至23.2/10万(下降64.2%),降幅农村高于城市;死因产科出血仍居第1位,羊水栓塞上升至第2位.孕产保健利用率上升,升幅农村高于城市,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快.关联分析显示全国和农村MMR与六项孕产保健利用率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城市MMR仅与住院分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存在问题:MMR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流动人口成为孕产保健重点人群.结论:二十年来我国MMR下降明显,但随着孕产保健利用效应大化,未来仅依靠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措施来降低MMR的作用已非常有限,需思考新的策略与措施.
作者: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洪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66岁. B超发现肝右叶偏高回声占位3d入院. 体格检查: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 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 AFP)125 ng/L.CT平扫示肝右叶见一6 . 8 cm × 6 . 5 cm类圆形不均质稍低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包膜下可见团簇状脂肪密度(见图1),CT值-45~37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图2)实质部分不均质明显强化,包膜无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图3、4)实质部分呈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容积再现成像(见图5)示肿瘤染色,由肝固有动脉新生分支血管供血为主.
作者:吴白龙;刘浩;卢虹;汤亚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郑徽;李雪松;张钰;沈春芳;范玉娟;张宁;范晓方;杨架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死于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者约100万人. 肝炎病毒、药物、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各种化学制剂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均可以引起肝功能衰竭[1]. 而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尤其门静脉高压症是引起肝硬化患者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李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