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在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程招敏;蓝锴;柏彩英;刘持翔;周强

关键词:鼠伤寒沙门菌,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脉冲场凝胶电泳, 同源性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在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性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MALDI-TOF MS对分离于广州市的44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进行比较,并分析主要质谱型的质谱图.结果:对PFGE结果聚类分析可以将44株鼠伤寒沙门菌分为15型.在聚类相似度为80%时,44株鼠伤寒沙门菌被分为8个MALDI-TOF MS型,与PFGE分型较一致.其中MS1型(52.3%)为主要的质谱型,MS1型包含多个PFGE型.结论:MALDI-TOF MS方法分型结果显示了广州市鼠伤寒沙门菌相对集中的亲缘关系,是一种简便、快速、高通量的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8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同期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并以国际通用的Judkins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和AMI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Fractalkine、MCP-1和IL-8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趋化因子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以评估CH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作者:章春艳;曹政;杨勇;詹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64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收治的68例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PICC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穿刺静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选择头静脉:观察组7例(10.3%),对照组28例(43.8%);选择贵要静脉:观察组61例(89.3%),对照组36例(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5例(17.9%);贵要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6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时间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置管2周: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0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2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导管尖端位置与血栓发生的关系.一次置管到位:观察组65例(95.5%),对照组53例(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调整后到位:观察组67例(98.5%),对照组61例(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调整后血栓发生例数: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可降低PICC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贵丽;郑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浆百草枯浓度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在肾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55例APP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浆百草枯质量浓度分为低浓度组(<0.5μg/mL)15例、中浓度组(0.5~2.0μg/mL 15例,高浓度组(>2.0μg/mL)25例.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血尿素、血肌酐高水平.结果:高、中浓度组血肌酐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高、中浓度组血尿素均明显高于低浓度组(P<0.01),而中浓度组血尿素显著高于高浓度组(P<0.01);高浓度组病死率均高于中、低浓度组(P<0.05和P<0.0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入院时血浆百草枯浓度可以作为评估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王方莉;吴晓飞;郭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作者: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心病新危险因素在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中的价值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 随着20 世纪60 ~80 年代美国所进行的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和改进心肌梗死治疗的努力,目前冠心病已经呈现出病死率下降的趋势[1].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错综复杂,现已知传统的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吸烟、男性等在临床研究方面已受到重视,近年来,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如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血症、高尿酸血症、血清胆红素、尿微量白蛋白( MA)、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CRP)等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从这些冠心病新的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进行阐述.

    作者:刘纪君;梅传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作者:易婉婉;孙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根管填充程度对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影响

    目的:比较3种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的疗效.方法:102例牙体牙髓患者(146颗患牙)采用根管填充治疗,治疗后根据影像学显示根管填充程度分为适充组(109颗)、超充组(14颗)及欠充组(23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结果:适充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0%,均明显高于超充组的64.29%和欠充组的47.83%(P<0.01);适充组疼痛发生率为3.67%,超充组疼痛发生率为14.29%,欠充组疼痛发生率为2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种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时,以适充治疗疗效为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超充以及欠充治疗.

    作者:孙巍;阚韶华;辛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肢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和评估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焦虑率及中、重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上下楼梯、功能独立性测量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E康复模式较常规康复措施能更有效地缓解下肢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丽华;肖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郑徽;李雪松;张钰;沈春芳;范玉娟;张宁;范晓方;杨架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配送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治疗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招标后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配送金额和DDDs,除单环类药物的配送金额大幅下降外,均呈增长趋势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类别与招标前相同,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和喹诺酮类.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DDDs排序在招标前后始终位居第一位.DDDs排序前十位抗菌药物中有8种药物招标后DDC呈下降趋势.结论:药品集中招标降低了医院多数抗菌药物的DDC,使合理用药趋势较招标前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真正做到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刘俊;杨冬梅;张家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应用于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的可溶微针贴片制备

    目的:建立可溶微针贴片(DMNA)的制备方法,为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微针主模,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材料制备阴模,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阴模进行表征.以卡波普为辅料进行制备方法研究与优化,利用离体大鼠皮肤评价优化方法制备的可溶微针的机械性能.结果:自主设计和制造了具有精细结构的微针金属主模,阴模的SEM图片表明主模、阴模尺寸精细,与设计一致;采用优化的离心注模和室温干燥法制备的DMNA,具备与模具一致的外观,微针能成功穿透离体大鼠皮肤,在皮肤内快速溶解.结论:建立了一种新的DMNA制备方法,为进一步大分子药物经皮释药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王清清;马涛;李见春;王秀;张鑫宇;刘浩;吴传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脂多糖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和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标本,各13例;取二者肝素抗凝血100μL,荧光探针DHR123或抗人anti-TLR4-PE荧光素标记抗体,全血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分析二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再取二者抗凝血100μL于96孔培养板中,按如下分组进行处理:健康志愿者抗凝血为A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为B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LPS 100 ng/mL为C组,每组6孔,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结果: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17.6±3.6)%,较健康志愿者的(30.0±2.4)%显著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内ROS水平(74.8±11.4)较健康志愿者(109.6±13.2)显著降低(P<0.01).LPS刺激24 h后,C组单核细胞胞内ROS水平(182.1±11.3)与B组(127.6±1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62.1±3.3)%,与B组的(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S可促进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

    作者:方芳;张爱霞;江京娣;何小燕;汪洪涛;吕静竹;钱中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某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评价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得失,提出改善路径.方法:使用《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某医学院校麻醉学专业一年级、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自评.自评内容包括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指标体系中的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结果:3个年级医学生人文素质发展性评价一级指标自评优良率从高到低依次是人文精神、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知识,且人文知识、人文思想和人文方法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评分较低的前3个二级指标依次为基础知识、执行能力和思维观念.结论:该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有成效的,但学校仍需加强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观念和思维.

    作者:吴金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疗效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120例接受SUT型超声扫描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及LD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性质趋于稳定、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LDL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使颈动脉斑块稳定和缩小,有效地降低LDL.

    作者:张军莉;尹伟;刘惠娟;王斌;李和侠;顾庆波;张晓莉;赵玉飞;叶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顶枕沟及其邻近脑回的形态学和功能定位研究进展

    现代脑科学及基于脑立体定向技术的神经外科的发展与进步,要求对大脑皮质有精确定位[1-4]. 顶枕沟是大脑皮层较为恒定的脑沟之一,起自于半球内侧面后部的距状沟前份,并与其呈斜行相交,自下而上一直延伸到半球的背外侧面,是顶叶和枕叶的分界标志.

    作者:陈刘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1994-2013年我国孕产妇死亡率及其与孕产保健服务利用的关系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死亡率(MMR)、孕产保健利用率变化趋势,探究两者关系,为进一步降低我国MMR提供参考.方法:挖掘《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中国妇幼卫生相关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水平与孕产保健利用率关联性.结果:1994-2013年全国MMR由64.8/10万降至23.2/10万(下降64.2%),降幅农村高于城市;死因产科出血仍居第1位,羊水栓塞上升至第2位.孕产保健利用率上升,升幅农村高于城市,其中住院分娩率上升快.关联分析显示全国和农村MMR与六项孕产保健利用率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城市MMR仅与住院分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存在问题:MMR地区差异仍然存在;流动人口成为孕产保健重点人群.结论:二十年来我国MMR下降明显,但随着孕产保健利用效应大化,未来仅依靠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措施来降低MMR的作用已非常有限,需思考新的策略与措施.

    作者:孙幸幸;蔡广菊;周伟强;洪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在心律失常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注意事项.方法:对安置心脏起搏器联合超声刀行LC的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均成功完成LC.其中,1例安置临时起搏器的患者术中突然出现心率和血压下降,经及时有效的处理后心率很快恢复正常,并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腹痛、黄疸、心慌、胸闷等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胆囊结石合并心律失常患者LC术前安置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地保护心脏功能,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作者:王伟;龚仁华;王尚中;魏超;李雷;曹葆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583例有完整产检档案并在院分娩的产妇(单胎妊娠)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孕次和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孕前及产前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2h血糖值、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控制空腹血糖,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降低产前体质量指数,适时终止妊娠等,均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俞巧稚;张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凤;黎阳;黄玲;张爱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