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

申正付;齐玉龙;杨秀木;马语莲;贺庆功;黄慧敏;万娟

关键词:卫生服务, 满意度, 影响因素, 老年人
摘要:目的::调查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7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97.0%;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为84.1%,利用率为58.2%,利用的主要目的是:看病(72.2%),开药(54.2%),随访(10.8%),体检咨询(0.3%),理疗(1.0%),听健康知识讲座(4.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体满意度为(78.2%),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服务内容(82.3%),就医环境(79.5%),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78.2%),看病方便程度(76.7%),看病等候或排队时间(76.5%),设施、设备(76.5%),价格(65.6%),看病花费(63.0%),均高于居民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总体满意度和分项满意度(P <0.01);居民对就诊过程中是否担心被染上疾病和被误诊的比例分别为14.9%、20.8%,均低于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的担心程度(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就诊医疗机构的信任情况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使用和满意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P <0.05~ P <0.01)。结论: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均较高,但参与健康知识讲座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水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肱动脉损伤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肱动脉损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38例肱动脉损伤并出现不同程度上肢血运障碍患者的声像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在38例患者中,超声提示肱动脉损伤并伴有血栓的患者共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提示肱动脉损伤可能17例,经手术证实15例。在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后复查显示患者肱动脉内的血栓已明显减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肱动脉损伤诊断以及治疗、预后观察的直接手段,准确率较高。

    作者:刘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居民对新医改政策绩效的评价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居民对新医改政策绩效的评价,为卫生决策部门调整和完善卫生政策措施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以安徽省为主的包括18个省市的3511名城乡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3501人中有921人(26.3%)认为目前的医药卫生政策是公平的;3497人中有1155人(33.0%)认为医药卫生政策总体上是有效率的;3506人中有838人(23.9%)认为在医改中公平重要,558人(15.9%)认为效率重要,2110人(60.2%)认为都重要;3500人中有366人(10.5%)认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监管体系是完善的;3492人中有662人(19.0%)认为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上来说是成功的;3435人中有1141人(33.2%)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公益性有可能实现;3493人中有755人(21.6%)对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满意,629人(18.0%)不满意;不同性别居民对题项“您认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公益性有可能实现吗?”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其他7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不同学历层次居民对“您认为在医改中重要的是公平还是效率?”的评价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其他7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年龄段居民对8个题项的评价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医改成效与社会期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居民追求医改中的公平、效率和公益性,希望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监管体系。

    作者:齐玉龙;杨秀木;申正付;黄慧敏;万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能影响全球人们生活的慢性的、进行性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2009年 Thornton[1]在联合国大会中表明,DM 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和昂贵的伴有严重并发症的疾病,其并发症对家庭、国家乃至全球将带来严重的风险。

    作者:蒋燕燕(综述);徐晓玥;谢虹(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

    目的::检测 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表达。方法:选取胚胎15.5 d、18.5 d 和出生当天,出生后3 d、7 d、2周、4周及成年的 SD 大鼠脊髓,采用 Western blot 和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从胚胎15.5 d 到成年期,大鼠脊髓中都有 Hes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总体上来看,胚胎期表达量比较高,出生后的表达降低。结论:Hes1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表达量有所不同,胚胎期表达量高,出生后表达量明显下降。

    作者:马杰;江金群;胡建国;张玉心;石莹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减少住院药房药品损耗中的应用与成效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药房服务品质、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中的应用。方法:将品管圈活动应用到减少药品损耗中,分析其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下降了39.4%,收到良好效果。结论:推行品管圈活动,可降低住院药房药品损耗,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实现了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

    作者:张媛媛;王晓丽;潘静;肖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患者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期望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9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并选择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期望值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护理干预质量期望值得分为(4.48±0.71)分。手术患者不同年龄、学历、从业状况以及离开手术室对疼痛程度等记忆,对护理期望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结论: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患者期望值评价较好。能够影响患者期望值的因素较多,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需参照患者个体情况,尽量提供疼痛、手术及麻醉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信息并得到心理支持,从而满足个体化需求,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霍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从居民的视角了解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2737名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一对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在健康的公平指标中,按收入状况将居民分为<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元,从低到高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分别为36.8%、26.8%、26.8%、22.3%;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4.6%、18.3%、17.7%、18.3%,不同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随着经济水平的降低呈增长趋势。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2周患病的影响因素;居民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和支付方式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在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患病就诊率分别为13.1%、9.4%、10.1%、6.9%;过去一年的住院率分别为7.2%、4.5%、4.4%、2.3%。不同收入组2周就诊率和住院利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2周患病就诊率就越高。在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年人均医药费用构成,自费比例下降,公费比例升高。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水平不一致,低收入家庭需要更大;城乡居民主要选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得到了改善;在卫生筹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

    作者:孟贝;贺庆功;马语莲;杨秀木;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21例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巢青;苏贺先;束汉生;田绪平;宣善井;王昊;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肌无力危象44例循证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循证方法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干预组44例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和 P <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发生,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早期应用循证护理措施。

    作者:乔娟;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抗氧化系统对不同年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患者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系统对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79例年龄49~90岁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分为<60岁组(非老年组)77例,≥60岁组(老年组)102例。测定空腹血脂、血糖、CAT、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测量身高、体质量等指标。根据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 Gensini 评分系统对每支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定量评分。结果:老年组患者血浆 CAT、SOD、GSH、GR 和 GSH-Px 水平均低于非老年组患者(P <0.05~ P <0.01)。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浆 CAT、SOD、GSH、GR 和 GSH-Px 水平与 Gensini 积分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SH-Px 和 CAT 对 Gensini积分的影响作用更大(P <0.01)。结论:随着年龄增长,血浆 CAT、SOD、GSH、GR 和 GSH-Px 明显降低,与冠脉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且 CAT 和 GSH-Px 对冠脉病变的影响作用更大。

    作者:杨晖;赵雅洁;沈琳辉;梁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25例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三角瓣法修补术,手术定点参考健侧人中嵴,唇红缘上皮肤小三角瓣加唇上方弧形切口,分离鼻翼基底的肌肉,重建完整口轮匝肌肌环,并保持唇高一致。结果:鼻孔对称;瘢痕位于人中嵴处;唇弓形态自然;红唇饱满;25例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改良三角瓣法术后唇鼻部对称,外形自然,是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云琳;程新德;杜金;张莉;马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A)组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各30例。记录2组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肌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 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1)。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邴淼;叶伟光;汪琼;汪建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EGFP-N1-Mxi1-0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 Max 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的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表达,以期为深入研究 Mxi1-0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 RT-PCR 方法从人肿瘤细胞 HepG2中获得 Mxi1-0基因的编码片段,连接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 pEGFP-N1-Mxi1-0。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Mxi1-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 Mxi1-0在 NIH/3T3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序鉴定证实含 Mxi1-0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Mxi1-0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后,检测到 Mxi1-0的成功表达,并证实 Mxi1-0主要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EGFP-N1-Mxi1-0,并检测到 Mxi1-0的表达,实验证明 Mxi1-0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

    作者:胡圳圳;李璐;吴小芸;郑大同;吴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依次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及不停泵回血法(实验组)回血,每种方法为期1周。比较2种方法回血时间、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不停泵回血法能缩短回血时间,减少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回血方法。

    作者:李虹;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诊刮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152例子宫内膜中,增生性改变74例(48.68%),子宫内膜增殖期48例(31.58%),子宫内膜分泌期18例(11.84%),激素治疗后反应 2例(1.32%),子宫内膜息肉7例(4.61%),局灶癌变1例(0.66%),不全流产 2例(1.32%)。结论: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是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常见的原因之一,故应重视围绝经期子宫异常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的病理诊断。

    作者:雷亚平;胡雪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本刊对“引言”的写作要求

    1 开门见山一般300字左右,紧扣主题,言简意赅,生动而有吸引力。勿作详细的历史回顾或似小综述,教科书有的或人所共知的不必赘述。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80例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2组选穴相同,7 d 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期间 2组均不使用其他疗法或者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作者:成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进镜技巧及意外情况处理策略

    目的::探讨进行输尿管镜手术时的进镜技巧及意外情况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956例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进镜困难、上镜困难103例,包括输尿管狭窄56例,其中输尿管开口狭窄16例,输尿管轻度狭窄26例,输尿管狭窄段5例,输尿管狭窄环9例;输尿管扭曲35例;输尿管开口处结石完全堵塞4例;男性膀胱炎(盆腔脂肪增多症)未找到输尿管开口2例;肾盂输尿管处近似闭锁2例;前列腺增生伴较多前列腺组织突入膀胱2例;输尿管镜下放置双 J 管穿破肾盂1例;输尿管穿孔后放置双 J 管失败后改为开放手术1例。结论:输尿管镜进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多为输尿管狭窄、扭曲等,经导管引导扩张、加大水压、变换体位、更换细输尿管镜及改变输尿管镜进镜角度多能置镜成功。果断改为开放手术是补救输尿管镜操作失误的有效措施。

    作者:邓晓俊;刘峰;王伟峰;郝继东;万建省;杨波;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

    患者男,56岁,因发热近1周就诊当地医院,高体温38.7℃。腹部检查平坦,柔软,右上腹轻压痛,肝区叩痛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6.2×109/ L,中性粒细胞0.72。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右叶占位。腹部 CT 平扫表现为肝脏外形无明显改变,右叶可见一类圆形密度减低影,直径约8 cm,病灶内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无钙化斑;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并见肝门区肿大淋巴结。当地医院考虑为肝脓肿,但经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近4周,患者发热无好转,来我院行 MRI 和彩超检查,见肝脏病灶明显增大。行右肝肿快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梭形细胞及核大、核异性细胞,核仁明显;其间见炎细胞浸润(见图1);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8/18(-)、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S-100(±)、CD68(+)、CD34(血管+)、CD31(血管内皮+)、CD117(-)、溶菌酶(+);病理诊断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患者未能行手术治疗,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住院25 d 后自动出院,出院5 d 后死亡。

    作者:张大为;何津;张海光;李磊;王新元;马龙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4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18),2组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60和P =0.088)。结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应用满意度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艳;宋卫芹;徐从翠;沈萃;张妹;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