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

申正付;齐玉龙;杨秀木;马语莲;贺庆功;黄慧敏;万娟

关键词:卫生服务, 满意度, 影响因素, 老年人
摘要:目的::调查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7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97.0%;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为84.1%,利用率为58.2%,利用的主要目的是:看病(72.2%),开药(54.2%),随访(10.8%),体检咨询(0.3%),理疗(1.0%),听健康知识讲座(4.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体满意度为(78.2%),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服务内容(82.3%),就医环境(79.5%),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78.2%),看病方便程度(76.7%),看病等候或排队时间(76.5%),设施、设备(76.5%),价格(65.6%),看病花费(63.0%),均高于居民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总体满意度和分项满意度(P <0.01);居民对就诊过程中是否担心被染上疾病和被误诊的比例分别为14.9%、20.8%,均低于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的担心程度(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就诊医疗机构的信任情况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使用和满意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P <0.05~ P <0.01)。结论: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均较高,但参与健康知识讲座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水平。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物种的学名与限制性内切酶正斜体表达

    菌株的属名、种名(包括亚种、变种)用拉丁文斜体,如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num tuberculosis);属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小写,属以上用拉丁文正体。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EGFP-N1-Mxi1-0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构建 Max 作用蛋白1-0(Max interacting protein1-0,Mxi1-0)的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中表达,以期为深入研究 Mxi1-0的作用及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 RT-PCR 方法从人肿瘤细胞 HepG2中获得 Mxi1-0基因的编码片段,连接至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构建成 pEGFP-N1-Mxi1-0。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的正确性;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 Mxi1-0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 Mxi1-0在 NIH/3T3细胞内的定位情况。结果: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测序鉴定证实含 Mxi1-0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Mxi1-0构建成功。重组质粒瞬时转染 NIH/3T3细胞后,检测到 Mxi1-0的成功表达,并证实 Mxi1-0主要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 pEGFP-N1-Mxi1-0,并检测到 Mxi1-0的表达,实验证明 Mxi1-0定位于 NIH/3T3细胞质中。

    作者:胡圳圳;李璐;吴小芸;郑大同;吴伟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21例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巢青;苏贺先;束汉生;田绪平;宣善井;王昊;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4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18),2组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60和P =0.088)。结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应用满意度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艳;宋卫芹;徐从翠;沈萃;张妹;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25例

    目的::探讨改良三角瓣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5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患者采用改良三角瓣法修补术,手术定点参考健侧人中嵴,唇红缘上皮肤小三角瓣加唇上方弧形切口,分离鼻翼基底的肌肉,重建完整口轮匝肌肌环,并保持唇高一致。结果:鼻孔对称;瘢痕位于人中嵴处;唇弓形态自然;红唇饱满;25例手术效果均满意。结论:改良三角瓣法术后唇鼻部对称,外形自然,是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简单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云琳;程新德;杜金;张莉;马红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1000例次管路(包括透析器)随机分为2组进行预冲,对照组500例次采用常规转泵密闭式预冲,观察组500例次采用重力密闭式预冲法,观察管路中残余气泡、一次排气成功率、空气报警概率、与首次使用综合征和透析充分性。结果:2组在体外循环过程无一例空气报警及首次使用综合征发生。观察组一次性排气成功率达99%,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01±0.09)分,而对照组一次排气成功率为90%,残余气泡检测得分为(1.13±0.39)分,2组残余气泡得分和一次排气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重力密闭式预冲法可完全排净膜内的气体,减少透析器内的残余气泡,减少上机过程的空气报警概率和首次使用综合征,提高透析充分性,还可以减少感染,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刘丽;李虹;刘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直径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胆总管结石患者按照大结石直径分成≤5 mm、>5~8 mm、>8~<12 mm、12~<14 mm、≥14 mm 组,分别行单纯小切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小切口 EST 的不同直径 EPBD,气囊直径分别为8 mm、10 mm、12 mm、14 mm,观察各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随访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取石成功率均为100%,近、远期并发症中除胆管积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胆总管结石大小选择适当大小直径的气囊扩张联合小切口 EST 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需谨慎选择直径>15 mm 气囊。

    作者:周智强;李能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重症肌无力危象44例循证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循证方法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干预组44例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和 P <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发生,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早期应用循证护理措施。

    作者:乔娟;王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从居民的视角了解新医改政策对医疗公平性的影响。方法:使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2737名城乡居民的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一对一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在健康的公平指标中,按收入状况将居民分为<1000元、1000~3000元、>3000~5000元和>5000元,从低到高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分别为36.8%、26.8%、26.8%、22.3%;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24.6%、18.3%、17.7%、18.3%,不同收入居民2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并随着经济水平的降低呈增长趋势。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是2周患病的影响因素;居民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家庭收入和支付方式是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在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患病就诊率分别为13.1%、9.4%、10.1%、6.9%;过去一年的住院率分别为7.2%、4.5%、4.4%、2.3%。不同收入组2周就诊率和住院利用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 回归显示,居民的文化程度越高,2周患病就诊率就越高。在卫生筹资的公平性指标中,不同收入居民年人均医药费用构成,自费比例下降,公费比例升高。结论:城乡居民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对卫生服务的需要水平不一致,低收入家庭需要更大;城乡居民主要选取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利用得到了改善;在卫生筹资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性。

    作者:孟贝;贺庆功;马语莲;杨秀木;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患者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与患者对护理质量期望值的相关性。方法:对1192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并选择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以及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期望值评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对护理干预质量期望值得分为(4.48±0.71)分。手术患者不同年龄、学历、从业状况以及离开手术室对疼痛程度等记忆,对护理期望值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结论: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患者期望值评价较好。能够影响患者期望值的因素较多,因此手术室的护理人员需参照患者个体情况,尽量提供疼痛、手术及麻醉等相关知识,使患者掌握信息并得到心理支持,从而满足个体化需求,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作者:霍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非脱垂子宫疾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疾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 TVH 组26例,TAH 组5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与 TAH 组比较,TVH 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 <0.01)。结论:非脱垂子宫行 TVH 更符合当代外科微创理念,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梁茂芸;陈智明;赵珺;叶娟华;王安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 Hoffa 骨折

    目的::评价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 Hoffa 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 Hoffa 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前后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按 Letenneur 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2例。2例合并髁上骨折,3例合并髁上、髁间骨折。并根据 Hoffa 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标准综合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髁缺血性坏死发生。愈合时间8~12周。 Hoffa 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优7例,良2例。结论: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支撑钢板治疗 Hoffa 骨折内固定可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李立;崔西龙;王宏亮;刘朝宇;郭标;潘檀;干阜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依次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及不停泵回血法(实验组)回血,每种方法为期1周。比较2种方法回血时间、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不停泵回血法能缩短回血时间,减少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回血方法。

    作者:李虹;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3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基础药物治疗2组相同,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运动疗法。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 Ashworth 评分、步行速度、步行周期及重复步距离。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改良 Ashworth 评分降低(P <0.01),步行速度增快、步行周期缩短及重复步距离增加(P <0.01)。结论:运动疗法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增加步速,改善小步态症状。

    作者:葛中林;钱明月;谭玉;张照婷;武彦彬;陈皆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多层螺旋 CT 平扫结合重组技术诊断输尿管结石75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结合重组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64层螺旋 CT 平扫资料,在工作站进行输尿管多平面及曲面重建。结果:75例共发现结石87个,肾盂输尿管移行处22个,输尿管中段35个,下段包括输尿管膀胱壁内段30个;52例见软组织边缘征,膀胱壁内段结石3例见并发膀胱充盈缺损。与横断位图像测量相比,重组图像测量结石大小,14个结石提高了分级级别。结论:多层螺旋 CT 平扫结合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成像,重组图像可校正结石大小的临床分级,为临床提供更多精准有效的信息。

    作者:陈均;陆锦贵;吴青山;龚林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Frey 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医用组织补片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Frey 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腮腺部分切除术+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组(A 组)和腮腺部分切除术+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 ADM 修复术组(B 组)各35例,不采用任何修复方式直接关闭手术创面组(C 组)33例。随访6~42个月。统计3组患者术后半年碘-淀粉试验阳性例数和主观评价阳性例数。结果:A 组和 C 组复查时碘-淀粉试验阳性率和主观评价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B 组(P <0.01),而 C 组患者碘-淀粉试验阳性率和主观评价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 <0.01)。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Frey 综合征的效果满意,联合应用 ADM 则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立显;马新亮;朱守莉;周洲;钱苏辉;殷秀琴;常秀林;刘宝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新医改政策对医疗服务可及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调查安徽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医疗服务可及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安徽省多个市县选取城乡3038位居民进行一对一入户调查。结果: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6.1%;居所与社区医院距离在5 km 以内的居民占75%;看病平均候诊时间在30 min以内者占67.3%;86.4%的居民认为目前看病依然贵,但相较医改前有所下降,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86.1%)和各项技术检查费用(86.7%)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人员数量、便利性和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所提高;而医疗费用和候诊时间均有所下降。结论:新医改以来我省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前提高,人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以缓解,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

    作者:黎丹丹;马语莲;贺庆功;杨秀木;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麻疹合并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 <0.01);观察组喉鸣、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 P <0.01),2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麻疹合并喉炎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巫绍明;韩旻;蒋玮;王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A)组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各30例。记录2组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肌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 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1)。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邴淼;叶伟光;汪琼;汪建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显微神经外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23例临床资料,其中16例采用 Yasargil 翼点入路,7例采用眶上锁孔入路。结果:手术效果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8例(78.3%),中残1例(4.3%),重残2例(8.7%),死亡2例(8.7%)。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复查 CT 动脉血管成像未见夹闭不全或误夹血管。结论:对 Hunt-Hess 分级Ⅰ~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进行显微手术治疗,翼点入路及眶上锁孔入路术中均能清楚暴露瘤颈,是较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健;赵永轩;孙涛;马骏;张少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