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正付;齐玉龙;杨秀木;马语莲;贺庆功;黄慧敏;万娟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对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大豆异黄酮的拮抗作用。方法:将4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 低剂量组(LAS 150 mg/ L)、中剂量组(LAS 300 mg/ L)和高剂量组(LAS 600 mg/ L)。用蒸馏水及不同剂量的 LAS 涂抹小鼠的背部剃毛处,连续涂抹60 d。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AS 氧化应激损伤组(LAS 300 mg/ L)及3个拮抗组(分别用50、100及150 mg/ L 大豆异黄酮涂抹,再用300 mg/ L LAS 涂抹),每天1次,连续涂抹60 d。取涂抹部位皮肤,剪碎制匀浆,检测其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小鼠皮肤经不同剂量 LAS 处理后,MDA 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LAS 高剂量组的 MDA 含量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 <0.01);LAS 中、高剂量组 SOD 和 GSH-Px 的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且随 LAS 剂量增加,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 <0.01)。大豆异黄酮干预后,各拮抗组 MDA 含量均低于 LAS 氧化应激损伤组(P <0.05~ P <0.01),但均高于对照组(P <0.01);除拮抗组1 与 LAS 氧化应激损伤组 GSH-Px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各拮抗组 SOD 和 GSH-Px 活性均高于 LAS 氧化应激损伤组(P <0.01),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0.01);随异大豆黄酮浓度的增加,拮抗效果增加。结论:LAS 可导致小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损伤,大豆异黄酮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抑制这种应激损伤。
作者:赵文红;张建国;王开磊;张雯;王亚军;王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患者男,56岁,因发热近1周就诊当地医院,高体温38.7℃。腹部检查平坦,柔软,右上腹轻压痛,肝区叩痛阳性。血常规示白细胞16.2×109/ L,中性粒细胞0.72。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肝功能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右叶占位。腹部 CT 平扫表现为肝脏外形无明显改变,右叶可见一类圆形密度减低影,直径约8 cm,病灶内可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区,无钙化斑;增强扫描后可见病灶不均匀中度强化,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并见肝门区肿大淋巴结。当地医院考虑为肝脓肿,但经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近4周,患者发热无好转,来我院行 MRI 和彩超检查,见肝脏病灶明显增大。行右肝肿快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镜下见梭形细胞及核大、核异性细胞,核仁明显;其间见炎细胞浸润(见图1);免疫组织化学:细胞角蛋白8/18(-)、广谱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S-100(±)、CD68(+)、CD34(血管+)、CD31(血管内皮+)、CD117(-)、溶菌酶(+);病理诊断为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患者未能行手术治疗,全身情况进行性恶化,住院25 d 后自动出院,出院5 d 后死亡。
作者:张大为;何津;张海光;李磊;王新元;马龙滨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归红祛风酒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利用薄膜过滤消除归红祛风酒中的絮状沉淀。分别采用培养基稀释法、薄膜过滤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6株阳性对照菌的实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的菌落回收率均>70%;通过控制菌检查,阳性实验菌均能检出。结论:薄膜过滤法能够适应菌落计数,归红祛风酒按照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均能检出实验菌。
作者:谢芳;刘渊漪;黎向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蚌埠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共70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知晓率、利用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员入户进行一对一调查。结果:共收回完整有效问卷679份,有效率97.0%;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为84.1%,利用率为58.2%,利用的主要目的是:看病(72.2%),开药(54.2%),随访(10.8%),体检咨询(0.3%),理疗(1.0%),听健康知识讲座(4.1%);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总体满意度为(78.2%),满意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医务人员的解释、交流、服务内容(82.3%),就医环境(79.5%),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78.2%),看病方便程度(76.7%),看病等候或排队时间(76.5%),设施、设备(76.5%),价格(65.6%),看病花费(63.0%),均高于居民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总体满意度和分项满意度(P <0.01);居民对就诊过程中是否担心被染上疾病和被误诊的比例分别为14.9%、20.8%,均低于对其他就诊医疗机构的担心程度(P <0.01);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对就诊医疗机构的信任情况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使用和满意情况的重要影响因素(P <0.05~ P <0.01)。结论:蚌埠市禹会区60岁以上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知晓率、利用率和满意度均较高,但参与健康知识讲座率较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社区居民的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不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水平。
作者:申正付;齐玉龙;杨秀木;马语莲;贺庆功;黄慧敏;万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大鼠烧伤后佳的肠内营养(EN)实施时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EE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将88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伤对照组(C 组)8只,早期肠内营养组(EEN 组,于伤后6 h 开始实施 EN)和延迟肠内营养组(DEN 组,于伤后24 h 开始实施 EN)各40只(每时相点 8只)。检测伤前和烧伤后0.5、1、3、7和10 d 大鼠肠黏膜跨膜电位差(PD)、肠黏膜血流量(IMBF)、肠黏膜内 pH(pHi)值、血浆内毒素(LPS)含量和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并计算肠黏膜损伤指数。结果:EEN 组和 DEN 组大鼠烧伤后天数(PBD)0.5~ 10肠黏膜 PD、IMBF 和空肠 pHi 值均低于 C 组(PBD 0)(P <0.01),而血浆 LPS 含量、DAO 活性及肠黏膜损伤指数均高于 C 组(P <0.05~ P <0.01)。EEN 组大鼠 PBD 1~10肠黏膜 PD、IMBF 和 PBD 1、PBD 3、PBD 10空肠 pHi 值均高于 DEN 组(P <0.05~ P <0.01),而 PBD 3~10 LPS 及 PBD 3血浆 DAO 活性均低于 DEN 组(P <0.01)。 EEN 组与 DEN 组比较,未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未见呕吐、腹胀与腹泻。结论:较早给予 EN 能改善烧伤后肠黏膜血供,减轻肠道受损程度,维护肠黏膜结构与功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刘曼曼;王逸娟;吴炜;徐淑秀;彭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麻疹合并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麻疹合并喉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P <0.01);观察组喉鸣、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 P <0.01),2组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麻疹合并喉炎起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巫绍明;韩旻;蒋玮;王华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症状发作至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再灌注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急诊行 PCI 治疗的47例急性 STEMI 患者分成 A 组(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和 B 组(未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者);C 组(采用临床路径组)和 D 组(非临床路径组)。比较 A、B 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是否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就诊至沟通行 PCI 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 时间;比较 C、D 组就诊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PCI 时间、转运至导管室时间。结果:与 B 组比较,A 组症状发作至就诊时间、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缩短(P <0.01和 P <0.05),采用急救车系统入院比例高(P <0.01),而2组沟通至签字时间和 PCI 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 D 组比较,C 组入院至沟通时间、沟通至签字时间、转运时间和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均明显缩短(P <0.01),而2组 PCI 时间和入院至沟通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症状归于心肌梗死可以明显缩短院前延迟及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缩短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与患者沟通占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比例较长,影响门诊至球囊扩张时间。
作者:谢伟;袁争百;苏振琪;韩宏华;陈大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安徽省城乡居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分析医疗服务可及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城乡居民新医改政策绩效评价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安徽省多个市县选取城乡3038位居民进行一对一入户调查。结果:我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率达86.1%;居所与社区医院距离在5 km 以内的居民占75%;看病平均候诊时间在30 min以内者占67.3%;86.4%的居民认为目前看病依然贵,但相较医改前有所下降,看病贵主要体现在药品价格(86.1%)和各项技术检查费用(86.7%)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人员数量、便利性和居民对医疗费用的承担能力有所提高;而医疗费用和候诊时间均有所下降。结论:新医改以来我省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基层医疗服务水平较前提高,人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得以缓解,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呈现积极发展的趋势。
作者:黎丹丹;马语莲;贺庆功;杨秀木;齐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与传统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 PICC 置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塞丁格方法 PICC 置管。比较2组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2组导管异位、静脉炎、感染和血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具有实用、安全、损伤小、定位准的优点,较传统 PICC 置管适用性、成功率大大提高,减少了穿刺时的相关并发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春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锁乳突肌瓣联合应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医用组织补片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Frey 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3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腮腺部分切除术+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组(A 组)和腮腺部分切除术+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 ADM 修复术组(B 组)各35例,不采用任何修复方式直接关闭手术创面组(C 组)33例。随访6~42个月。统计3组患者术后半年碘-淀粉试验阳性例数和主观评价阳性例数。结果:A 组和 C 组复查时碘-淀粉试验阳性率和主观评价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B 组(P <0.01),而 C 组患者碘-淀粉试验阳性率和主观评价阳性率均明显高于 A 组(P <0.01)。结论:应用胸锁乳突肌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预防腮腺部分切除术后 Frey 综合征的效果满意,联合应用 ADM 则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韩立显;马新亮;朱守莉;周洲;钱苏辉;殷秀琴;常秀林;刘宝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脱垂子宫疾病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非脱垂子宫(良性病变)切除术患者80例,其中 TVH 组26例,TAH 组54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率、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感染、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体温恢复时间。结果:2组患者手术均成功,与 TAH 组比较,TVH 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肛门排气时间短、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体温恢复快、住院时间短(P <0.01)。结论:非脱垂子宫行 TVH 更符合当代外科微创理念,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可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梁茂芸;陈智明;赵珺;叶娟华;王安双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应用支链氨基酸(BCAA)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将82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在相同保肝、支持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应用 r-hGH 5 IU,每2天1次皮下注射,同时联用 BCAA 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连用20 d。对照组应用BCAA 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 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第2天患者肝功能和 TNF-α、IL-1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 TNF-α和 IL-10水平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纳差、下肢水肿等症状改善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和血清 TNF-α、IL-10水平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0.05~ P <0.01)。结论:r-hGH 联合 BCAA 在改善患者血清白蛋白和改善 TNF-α、IL-10水平等方面优于单纯应用 BCAA。
作者:马铭;袁耀宗;刘建生;田怡;张晓红;刘海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ASAⅠ~Ⅲ级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静脉镇痛(A)组和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B)组各30例。记录2组静息、持续被动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肌力评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 组在术后各时间点静息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低于 A 组(P <0.01)。结论: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是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法。
作者:邴淼;叶伟光;汪琼;汪建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肝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先后将肝病患者分为2组。482例未使用标识腕带(对照组),采用常规查对制度;511例使用标识腕带(观察组),除采用常规查对制度外,给每例患者佩戴标识腕带。比较2组患者满意度、护患纠纷率、患者投诉率及护理工作差错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57%(P <0.01);观察组护患纠纷率0.20%、患者投诉率0.39%及护理工作差错率0.00%;均低于对照组护患纠纷率1.66%、患者投诉率3.32%及护理工作差错率1.24%(P <0.05~ P <0.01)。结论:标识腕带的使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是防止护理差错发生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杰;尤德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重型脑挫裂伤疗效。方法:选择双额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21例,均行冠状切口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不保留额骨骨桥。结果:术后随访1年,存活19例,死亡2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1例(52.3%),轻残5例(23.8%),重残3例(14.2%),死亡2例(9.5%)。结论:双额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手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巢青;苏贺先;束汉生;田绪平;宣善井;王昊;张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扁平化责任制护理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结核性脑膜炎患者36例,随机分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常规护理组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模式;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采取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对2组患者的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扁平化责任制护理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P =0.04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 =0.018),2组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60和P =0.088)。结论:扁平化责任制护理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应用满意度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艳;宋卫芹;徐从翠;沈萃;张妹;王云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80例静脉推注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2组选穴相同,7 d 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治疗期间 2组均不使用其他疗法或者药物。结果:治疗组患者治愈率87.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5.0%,总有效率9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甲钴胺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周围性面瘫的治愈率。
作者:成卓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停泵回血法在无肝素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无肝素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依次采用密闭式回血法(对照组)及不停泵回血法(实验组)回血,每种方法为期1周。比较2种方法回血时间、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状况。结果:实验组回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程度均显著轻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不停泵回血法能缩短回血时间,减少回输0.9%氯化钠注射液量,降低无肝素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凝血的危险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回血方法。
作者:李虹;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帕金森病患者肌张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36例帕金森病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8例。基础药物治疗2组相同,观察组给予3个月的运动疗法。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 Ashworth 评分、步行速度、步行周期及重复步距离。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数据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改良 Ashworth 评分降低(P <0.01),步行速度增快、步行周期缩短及重复步距离增加(P <0.01)。结论:运动疗法能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肌张力,增加步速,改善小步态症状。
作者:葛中林;钱明月;谭玉;张照婷;武彦彬;陈皆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肱动脉损伤诊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的38例肱动脉损伤并出现不同程度上肢血运障碍患者的声像表现进行观察,并对其在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结果:在38例患者中,超声提示肱动脉损伤并伴有血栓的患者共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提示肱动脉损伤可能17例,经手术证实15例。在患者治疗后1周和2周后复查显示患者肱动脉内的血栓已明显减小。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肱动脉损伤诊断以及治疗、预后观察的直接手段,准确率较高。
作者:刘明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