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清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2例,其中又分为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单纯治疗组)14例和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联合治疗组)8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体温恢复、皮疹消退和神经系统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常规治疗组中7例无效或进展为危重症,联合治疗组中无进展或无效病例,单纯治疗组有1例进展为危重病例,3组无效或进展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能够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作者:李明;苏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B( A)血型是ABO血型系统中非常罕见的一种亚型,人群中的发生频率非常低,文献[1]报道约在1/170000到1/580000。 B( A)亚型患者如因紧急抢救需要输血,几乎无法找到相同亚型的供血者,选取何种血型血液作为供者,目前极少有文献报道。我们对1例B( A)血型患者进行了输血抢救,现作报道。
作者:周杰;张莉;张明飞;魏伟华;张鲍虎;杨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3例半月板桶柄状撕裂,记录6种MRI征象:碎块内移征、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计算其诊断半月板桶柄状撕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碎块内移征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都较高;空领结征、外周残半月板征阳性预测值较低;半月板翻转征、不对称后角征、双后交叉韧带征敏感度较低,特异度很高。结论:6种MRI征象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价值不同,各种征象存在一定的假阳性,需要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作者:牛尚甫;骆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连续血液净化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效果与预后。方法:对35例MODS患者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治疗前及治疗后实施血气分析,检查肝肾功能与电解质。结果:治疗后钠离子、钾离子、肌酐和尿素氮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高钙离子和HCO3-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全部患者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后,生存21例,病死14例,生存患者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病死患者(P<0.01)。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纠正重症监护室MODS患者的酸碱及水电解质紊乱,患者的年龄、器官衰竭数以及APACHEⅡ评分均能够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素文;朱雨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输尿管狭窄钬激光内切开术后再狭窄行再次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58例输尿管狭窄患者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内切开术,术后留置F7号双J管8~12周后拔出,3个月后复查B超发现患侧肾脏再次出现中、重度积水12例,偶伴患侧肾绞痛、腰背部酸胀等不适症状,遂视病情分别予以钬激光狭窄段再次切开术(8例)、腹腔镜下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4例)。术后留置F7号温控双J管半年。结果:首次手术治愈46例,治愈率达79.3%;再次手术患者拔除双J管3个月后复查B超发现治愈7例,患侧肾脏再次出现中、重度积水5例,均为钬激光二次内切开术患者。结论:输尿管狭窄行首次钬激光内切开术创伤小,治愈率高,可作为首次手术首选治疗方案。但术后再狭窄行二次钬激光内切开术疗效较差,治愈率低于腹腔镜下狭窄段切除+端端吻合术。
作者:陈其超;曹志刚;蒋超;罗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莘庄社区中老年人在25岁及当前体质量指数( BMI)与目前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测量方式分别获取144名中老年人的慢性病史、25岁时及当前的身高、体质量、骨密度值等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其25岁时BMI及目前BMI分别与慢性病的关联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5岁时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糖尿病及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当前不同BMI分级的中老年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时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和P=0.001),当前不同BMI中老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糖尿病与25岁时BMI呈正相关关系,骨质疏松症与25岁BMI呈负相关关系;糖尿病、高脂血症与当前的BMI呈正相关关系。从青年到老年,合理控制体质量是减少老年慢性病发生的有效方式之一。
作者:李云贺;顾昊;孙君雷;杨架林;朱伟民;奚慈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两院区血流感染患者主要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方法:两院区血培养分别采用美国BACTEC9120型和法国梅里埃BACT/ALERT 3D 240型血培养仪;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分别采用美国MicroScan A/S-4型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和法国梅里埃ATB细菌鉴定系统;药物敏感性结果统计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两院区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均为10%;血流感染患者中革兰阳性菌检出率分别为51.23%和49.96%,革兰阴性菌检出率分别为41.45%和42.07%,真菌分别为3.81%和4.0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革兰阳性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以及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可见,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较高。结论: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严重,及时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变化和耐药变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谢扬虎;李玉云;陈梅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获取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超声解剖学参数,为腭裂修复术前方案的制定、术后疗效评价及指导患者语音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超声波技术,动态观察并测量30例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软腭的长度、厚度以及腭咽腔前后径,并分别与30名正常人群(对照组)做对比分析。结果:腭裂患者术前软腭长度为(28.48±4.89)mm,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13±3.59)mm(P<0.01);而软腭厚度(6.21±0.69)mm,较对照组的(5.19±0.29)mm显著增加(P<0.01)。术后组的软腭长度(39.25±3.67)mm,明显长于术前组(P<0.01);而软腭厚度(5.02±0.29)mm,却较术前组变薄(P<0.05)。术后组的软腭长度与软腭厚度均接近于对照组(P>0.05)。术前组的腭咽腔前后径(21.30±2.69)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93±0.39)mm(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12.02±0.99)mm,明显小于术前组(P<0.01)。术后组的腭咽腔前后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龄腭裂患者术前、术后腭咽闭合相关超声解剖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性,可为腭裂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为腭裂术后的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提供解剖学基础。
作者:张顺花;李林;廖圣恺;孙医学;石彦;张艳;宣礼同;梅丽;陈淑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确诊为膀胱白斑的148例女性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估其焦虑、抑郁症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家族史、婚姻与病程等一般情况,分析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48例焦虑和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1.1%和22.3%,且焦虑和抑郁症状呈正相关关系(P<0.01)。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与病程均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而年龄、家族史与婚姻均不为膀胱白斑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与患者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及病程长短相关,需要引起重视,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
作者:李文坚;朱喜山;孙柳静;张正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患者男,80岁,高血压病史30年,因全腹胀痛1 d急诊入院。体格检查:腹部膨隆,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脐周可触及巨大包块,具轻微搏动感。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壁连续完整,呈瘤样扩张(见图1),范围巨大,长径约162 mm,宽径约82 mm,前后径约77 mm,瘤体上端起自肾动脉水平以上50 mm处,下端达腹主动脉分叉处,并累及双侧髂总动脉起始段;瘤体内部透声欠佳,可见细密云雾状回声不规则涌动,彩色多普勒显示瘤体内部呈现红蓝相交的涡流信号(见图2),频谱多普勒检测出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95.2 cm/s。瘤体内壁增厚、毛糙,右后侧壁可探及范围约87 mm ×51 mm的等回声,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光滑,向腔内凸出,移动不明显。超声提示:真性腹主动脉瘤伴血栓形成。腹部CT检查:腹主动脉区域见158 mm ×72 mm软组织块影,病变累及双侧髂动脉近端,提示腹主动脉瘤形成累及双侧髂动脉。该患者随即收入血管外科治疗。
作者:年静;张学珍;高燕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方法:对门诊输液室600例患者进行分析,找出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门诊输液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药品名混乱(1.17%)、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0.83%)、未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0.50%),护理人力不足(13.83%)、巡视观察不及时(12.00%)、宣教不到位(11.33%),以及患者擅自调节滴速(19.20%)、擅自离开观察区(16.00%)、不良情绪(12.33%)等因素。结论:门诊输液患者在用药、护理及患者自身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医院应加强输液制度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责任心,对患者进行宣教,从而降低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杨明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AH-Plus 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用于乳牙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牙周炎、牙髓坏死患者108例(177颗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8例(87颗牙)用AH-Plus糊剂根充;对照组50例(90颗牙),用氧化锌丁香油根充。分别于治疗后24 h、72 h 复诊,评价术后情况;治疗1年后复诊,了解根充后愈合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24 h疼痛率分别为8.6%和28.0%,治疗后72 h疼痛率分别为5.2%和18.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2组患者治疗后1年总有效率分别为98.2%和9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H-Plus 糊剂对疼痛的短期缓解率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长期疗效基本相同。
作者:王晓航;巴景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钢缆钉( Cable-Pin)系统内固定微创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微创手术,使用Cable-Pin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横行骨折30例,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关节活动范围,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10~18个月。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3.2±1.4,术后4周为1.4±1.3。骨折愈合后28例患者实现了全膝关节活动,2例患者完全屈曲有10°缺失。结论:Cable-Pin系统对髌骨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孙欢;毛宁方;李华杰;徐文联;王波;朱正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对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腰椎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R组手术结束后持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4 ng/ml)直至气管拔管时停药;C组手术结束时即停止输注瑞芬太尼。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 T1)、拔管时( T2)、拔管后1 min( T3)、拔管后3 min( T4)及拔管后5 min( T5)的血压、心率,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拔管后不良记忆的患者例数。结果:与R组比较,C组T2、T3、T4、T5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心率均显著增快(P<0.01);2组患者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中C组明显增加(P<0.01),拔管后有不良记忆例数C组明显多于R组(P<0.01)。结论:瑞芬太尼4 ng/ml靶控输注能安全有效地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心血管反应,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吴宣;沈勤;肖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6例,其中常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清扫腋窝淋巴结的52例为对照组,术中加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的34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术后3d引流管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2天、第3天引流量和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使用脂肪溶解液辅助腋窝淋巴结清扫可以预防术后淋巴漏的发生。
作者:张珂;钱军;金鑫;喻大军;陈邦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在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使用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胃肠道肿瘤患者74例进行护理观察,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康复新局部湿热敷。结果:2组患者周围神经毒性分级及患者肢体疼痛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康复新局部湿热敷可以缓解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反应,且操作方便,宜在临床推广。
作者:王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为自身免疫性脑炎中的一种,抗NMDAR脑炎早报道于伴卵巢畸胎瘤的患者[1],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发现在不明原因脑炎中抗NMDAR 脑炎的比例达16.2%[2]。抗NMDAR脑炎临床症状复杂,病情较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有研究[3-5]认为早期进行及时、积极的治疗,75%的患者可以完全或者接近完全恢复,否则死亡率可达到100%。抗NMDAR脑炎在青年和儿童中发病率高,与其他副肿瘤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当。我院收治1例儿童抗NMDAR脑炎,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吴计划;杨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生活护理实践情况,从伦理视域探讨护士、患者、家属三方对生活护理的认知态度,为推广生活护理实践寻求方向。方法:采用自制生活护理认知调查问卷,在安徽省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护、患、家属三方对护士实施生活护理的接受度均不超过15%,高于70%的被调查者拒绝护士执行生活护理是由于心理和情感因素。护士认为需要进行生活护理辅助的项目均明显少于患者及家属的要求(P<0.01);70%的护士认为生活护理应该由护工承担,60%的家属认为应该由家属承担,患者认为应由家属(35%)和护工(45%)共同承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患、家属三方对于生活护理认知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推行生活护理实践时需要综合考虑。
作者:马语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部及宫体部肿瘤,但其死亡率却居于首位。卵巢癌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大多数患者因出现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已处于疾病的晚期阶段,预后不良。而且目前主要筛查方法如阴道超声和血清癌抗原125(CA125)等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亟待寻找一个灵敏性高、特异性好的肿瘤标志物,有助于卵巢癌早期诊断、检测疗效及监测复发情况。近年来,人附睾蛋白4( HE4)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被广泛研究。
作者:刘云(综述);李燕华(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对保持永久性膀胱造瘘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出院时进行示教演习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膀胱闭式冲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冲洗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随访18个月至4年。16例患者家属均掌握了膀胱冲洗方法及相关护理知识,并实现了每周1次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16例患者膀胱造瘘管通畅,未出现造瘘管尿盐沉积和造瘘管堵塞,2例发生膀胱痉挛,3例出现膀胱炎,经指导冲洗液加温和药物治疗后膀胱痉挛消失,膀胱炎痊愈,平均更换造瘘管时间88 d。结论:实施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护理,对预防造瘘管堵塞、延长更换造瘘管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减轻家庭负担和患者痛苦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作者:姜正荣;卓冬砚;卞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