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连环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朱金海;张琼;董慧明;周锐;王岩岩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β-连环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PTC和4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VEGF-C的表达。结果:70例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70.00%、VEGF-C阳性率75.71%,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β-catenin 无异位表达;VEGF-C阳性率为15.00%。 PTC的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并且有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VEGF-C阳性率亦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TC组织(P<0.01)。 PTC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与VEGF-C表达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β-catenin和VEGF-C可能在PTC的淋巴管生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舒适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均行胰岛素泵治疗,随机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舒适护理,对比2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血糖控制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3%(P<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达88.3%,高于对照组的68.3%(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过程中效果好,患者低血糖反应率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较高。

    作者:陈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氨丁三醇卡前列素对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例。2组均于胎盘娩出后发现出血多时立即子宫注射或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按摩子宫、卡孕栓2枚含化或塞肛。若出血仍多者,对照组子宫注射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治疗,观察组直接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氨丁三醇卡前列素。结果:观察组10例有效,有效率90.9%,24~48 h后取出宫腔纱条,无感染、复发出血,1例无效,行子宫切除术,无病死病例;对照组7例出血量得到控制,有效率63.6%,其余4例出血仍汹涌而切除子宫;2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1)。观察组患者产后24 h出血量和产后输血量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较轻,未行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均能自行缓解。结论:子宫腔填塞纱条联合注射氨丁三醇卡前列素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并不能减少其出血量、输血量及治疗有效率。

    作者:王蕾香;万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指数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PIH)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正常单胎孕妇204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侧子宫动脉,根据有无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分为有切迹组(21例)和无切迹组(183例),计算切迹指数(NI),量化分为4级,比较各级PIH的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结果:204例孕妇中188例妊娠期间血压正常,16例发展为PIH。有切迹组孕妇PIH发生率为28.6%,无切迹组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NI 1级组PIH发生率为5.4%,NI 2级组为10.0%,NI 3级组为2/6,NI 4级组为3/4;NI 4级孕妇PIH的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和NI 2级组(P<0.01)。 NI 4级组孕妇剖宫产率、NI 3级组和NI 4级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7分发生率均高于NI 1级组(P<0.05~P<0.01),而NI 3和NI 4级组胎盘质量与NI 2~4级组新生儿体质量均低于NI 1级组(P<0.05~P<0.01)。结论:子宫动脉舒张早期切迹对预测PIH发生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NI分级法能更好地评估PIH,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霞;李咏梅;汪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子宫切除术2种手术方式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 LAVH)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 TAH)的临床疗效,探讨LAVH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4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 LAVH组和TAH组各32例。观察2组切除子宫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泵使用例数等。结果:2组患者切除子宫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VH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多于TAH组(P<0.01)。 LAVH组术后高体温、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泵使用例数均明显于TAH组(P<0.05~P<0.01)。结论:2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LAVA是可行的,具有微创、美观,术后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住院白血病患者生命质量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运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和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56例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质量、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56例白血病患者中,焦虑20例,抑郁18例。焦虑阳性组的总体健康状态、情绪功能和认知功能评分均低于焦虑阴性组(P<0.05),疲倦、疼痛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焦虑阴性组(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阳性组总体健康状态、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均低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评分均高于抑郁阴性组(P<0.05~P<0.01);2组其他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血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均与总体健康状态及角色、情绪、认知和社会功能呈负相关关系(P<0.05~P<0.01),与疲倦、疼痛、气促、失眠和食欲丧失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与其他因子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住院白血病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高,生命质量总体水平低。

    作者:丁宁;陶治荣;胡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开展临终关怀护理服务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权重,为安徽省蚌埠市综合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蚌埠市3所综合医院医护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建立理论模型,利用统计学软件,运用信度、效度、相关和多元回归等手段,提炼出影响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排序。结果: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4个因素与临终关怀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456、0.244、0.125和0.075。结论:发现有4个影响因素与开展临终关怀认可度呈正相关关系,按权重排序依次是专业人才、医疗资源、现代生命观、现代伦理观。

    作者:徐令婕;郑海燕;宋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医学史课程目标及其实现策略

    医学史是一门医学人文核心课程,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我国开设相对较晚,目前我国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西医院校开设了医学史课程[1]。医学史课程除了讲述医学知识、传播医学观点、学习著名人物等功能外,还涉及一个核心功能,即促使现代医学人性回归、搭建医学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桥梁。由此不难看出医学史课程初旨趣所在,也将有助于人们跨越时空来审视医学发展历程和价值困境,有助于人们从多维度来理解医学本质和生命意义,也是培养优秀医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人们对医学史课程的性质、作用、地位和价值等还缺乏完整的认识,医学史课程目标还很含糊。医学史课程目标是医学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体现在培养医学生的求知欲望、整合能力、人文精神和批判意识等方面。实现医学史课程目标的教学策略有更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手段和完善教学评价等。本文就医学史课程目标及其实现策略作一探讨。

    作者:钱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Rho GTP酶调节肺血管内皮屏障的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是由单层连续的内皮细胞( endothelial cells, EC)和基膜组成的一层半选择性通透屏障,它决定血管内外溶质和液体的交换,并影响肺泡的有效气体交换及血管新生等生理过程。许多炎性介质,如组胺、凝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均可损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导致其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出,引起组织、器官水肿和功能障碍。血管内皮屏障功能障碍是炎症的主要特征之一,并参与肿瘤转移、免疫反应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 Rho GTP酶在细胞的信号转导过程中作为信号转换器,通过调控细胞骨架,在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ho GTP酶调节血管内皮屏障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王盼(综述);李言;张永(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我国孕妇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妊娠结局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2014年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及维普数据库等有关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妊娠结局关系的研究,并采用RevMan5.0对此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经检索筛查后纳入有关妊娠期体质量管理与妊娠结局关系的文献14篇,经异质性检验,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可减少剖宫产、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OR值依次为0.53(95%CI:0.46,0.61)、0.29(95%CI:0.23,0.36)、0.43(95%CI:0.33,0.58)、0.29(95%CI:0.21,0.40)。结论:妊娠期体质量管理可有效降低剖宫产、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作者:贾惠惠;谢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荧光示踪法在检测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细胞荧光示踪法定量检测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方法:原代培养神经元细胞,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细胞的纯度。2种不同分子量的荧光染料Calcein和Dil与神经元细胞共同孵育30 min制成供体神经元细胞,与受体神经元细胞共同孵育2.5 h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供体神经元细胞周围的受体神经元细胞数目。结果: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细胞纯度达90%,可用于检测神经元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清晰观察到供体神经元细胞周围受体神经元细胞,并可以计数。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荧光示踪法能够定量检测神经元细胞间缝隙连接功能。

    作者:于丽;童旭辉;纪洁;李利;樊宗兵;董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拟似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乳头实性状肾细胞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实性乳头状肾细胞癌(sPRCC)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黏液性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鉴别。方法:对2例sPRCC进行光镜、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素原位杂交( FISH)检测,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2例sPRCC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50岁和71岁,例2临床表现为腰痛。肿瘤长径分别为2.0 cm、3.5 cm,切面灰白色与周围肾实质界限清晰,例2局部伴出血、坏死。组织学上2例瘤细胞均呈圆形或卵圆形,排列成管状,部分区域瘤细胞相互挤压形成实性片状,例1部分区域瘤细胞排列成梁状,肿瘤边缘见少量乳头状结构,但无脉管轴心,间质内含少量黏液及砂粒体样钙化小体;例2间质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实性片状区域黏液性间质明显。免疫表型:2例均表达AMCAR、CK7、CK19、EMA、vimentin等,Ki-67<5%。 FISH结果显示2例均有7号、17号染色体扩增及Y染色体丢失。结论:sPRCC为罕见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亚型,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与MTSC有较多重叠性,常难以区分,FISH检测可有效帮助鉴别。

    作者:雍翔;张琼;武世伍;马莉;柴大敏;陶仪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行胸科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0.5~1.5μg·kg-1·h-1联合丙泊酚3~5 mg·kg-1·h-1静脉持续泵注,肌松维持均为阿曲库铵0.6μg·kg-1·min-1静脉泵注;对比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T1心率均较T0明显下降(P<0.01),且对照组的T2~T5的心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T1较T0的收缩压(SBP)值明显下降,观察组T3较T0的SBP值亦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T2~T5的SBP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2组T4 SpO2均较T0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T3 SpO2值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拔管时间为(18.3±7.8)min,明显长于观察组的(12.8±6.9)min(P<0.01);术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30.0%,高于观察组的6.7%(P<0.05)。观察组苏醒期配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胸科手术麻醉效果好,术后清醒快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姝颖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血浆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a[ Lp( a)]、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脑钠肽( 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1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29例(包括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40例和三支病变组54例)和对照组87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Lp( a)、hs-CRP、BNP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病变支数各组血浆Lp(a)、hs-CRP、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三支病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单支病变组(P<0.01)。随着Gensini评分升高,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也随之升高(P<0.01)。冠心病组血浆Lp(a)、hs-CRP和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Lp(a)、hs-CRP、BNP水平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牛海军;吴桥;江荣炎;卜令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14例

    目的::总结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体会。方法:分析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1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5~8 d出院。随访3月~24个月,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经肛门取出标本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愈合快,可达到肿瘤治疗目的。

    作者:王东;谭建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鉴别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 TVS)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 IVF-ET)后鉴别宫角妊娠与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价值。方法:将13例IVF-ET术后并发宫角妊娠或输卵管间质部妊娠的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治疗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并追踪妊娠结局。结果:超声检出宫角妊娠7例,1例宫角妊娠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角妊娠第1次超声检查误诊为宫内正常妊娠,后患者不规则阴道出血复诊检查出宫角妊娠;超声检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1例间质部妊娠误诊为宫角妊娠,1例宫角妊娠合并对侧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超声检查时漏诊间质部妊娠。 TVS在宫角妊娠和间质部妊娠中诊断符合率为7/9、3/5。结论:TVS能观察子宫与胚囊的关系,辨别宫腔与胚囊的连接方式、胚囊周围有无肌层组织包绕及局部彩色血流分布情况等,对鉴别IVF-ET宫角妊娠与间质部妊娠有很大帮助,并可动态监测妊娠进展,引导治疗。

    作者:景红霞;杨波;雷琳;彭月享;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2例的临床处理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例妊娠合并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临床处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结果:针对2例患者均有多处环节因临床处理不当,导致病情进展。结论:加强对妊娠合并FT1DM的认识,提高临床处理能力,可降低母儿死亡率。

    作者:秦国娟;刘雪花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咀嚼片提高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有效率。方法:选择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6例及孟鲁司特治疗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长期糖皮质激素吸入和短期β2受体激动剂口服以及抗过敏、祛痰止咳等对症治疗。孟鲁司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每次4~5 mg,每日睡前1次,3个月后剂量减半,共持续6个月。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周、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高于常规治疗组的50.00%(P<0.01);治疗后6个月,孟鲁司特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1.84%,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9.64%(P<0.01),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于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可明显提高有效率,且长期治疗效果更佳。

    作者:陈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改良快速顺序诱导联合i-gel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快速顺序诱导联合i-gel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中对患者诱导期血流动力学及手术区视野评级的影响。方法:择期L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改良快速顺序诱导组( M组)和常规快速诱导组( C组)各40例。 M组患者采取分次给药、不行人工正压通气的诱导方法,C组患者采取常规静脉快速诱导。2组患者均在麻醉诱导前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测直接动脉压,生化监测。2组患者诱导给药速度均为1 ml/s,术中补液速度均为10 ml·kg-1·h-1。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2 min、喉罩置入后1 min和5 min各时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并对手术区视野进行评级。结果:在诱导期间M组血流动力学较C组稳定。 M组手术区视野评级优良率高于C组(P<0.05)。结论:与常规快速诱导法相比较,M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无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适用于LC的全麻诱导,且避免了诱导时返流误吸、术中胃肠道积气等并发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檀彧庆;王胜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2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水平,与15名健康志愿者作对照。结果: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为(7.17±3.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5±2.11)%(P<0.01)。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数量在病理类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调节性T细胞数量高于早期患者(P<0.05)。结论: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作者:杨兵;潘莹;蔡韶芳;杜均祥;龚五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蝶呤( HD-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不良反应。方法:对40例ALL患儿采用HD-MTX 2.0~5.0 g/m2治疗,观察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3个疗程的临床治疗后,患儿出现了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肝损害、黏膜损害、心脏损害、神经系统症状、皮疹及脱发等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1.3%,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51.9%,感染发生率为38.1%,肝损害发生率为41.3%,黏膜损害发生率为15.6%,心脏损害发生率为10.0%,神经系统症状发生率为15.0%,皮疹发生率为6.9%,脱发发生率为5.0%;未见明显的肾功能损害。结论:HD-MTX治疗ALL患儿的不良反应较多,要积极对症治疗,加强对MTX血药浓度的监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以提高患儿的长期无病生存率。

    作者:向君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