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汪庚明;崔珍;张亚军;徐洪波;江浩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治疗晚期局部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2009-2011年52例完成所有化疗及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2组,一组接受序贯治疗(序贯治疗组),另一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无疾病进展情况. 记录放疗期间皮肤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改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每3个月随访1次. 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13. 5 ± 1. 6)周,明显早于序贯治疗组的(22. 4 ± 2. 9)周(P<0. 01);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18. 3 ± 2. 6)周,明显短于序贯治疗组的(23. 7 ± 2. 6)周(P<0. 01). 2组中位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无疾病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 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和血压变化.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其中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患者PQSI评分及血压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 01). 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单纯降低血压虽然对于患者的PSQI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合理有效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作者:薛卫红;杨静芳;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结肠水疗和药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 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结肠水疗组80例和药物治疗组70例. 前者利用HC-2000型水疗仪进行4~6次水疗,药物治疗组连续4周服用治疗便秘的药物,观察2组便秘治疗效果及疗效持续时间. 结果:结肠水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 01). 结肠水疗组便秘情况改善持续时间以及结肠动力改善情况均优于药物治疗组(P<0. 01). 结论: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好,肠动力恢复更迅捷,对便秘的持续改善时间也更长.
作者:戴晓荣;成宏伟;张蕾;李瑶瑶;周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将5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 观察组采取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2组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血液毒性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损害、胃肠道毒性和带状疱疹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阿霉素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与常规剂量相当,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治疗方案.
作者:吴雅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咳嗽、气喘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1),生活评分和躯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积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男,49 岁,阵发性胸痛5 年,加重2 个月,体格检查:心界增大,心前区舒张期喷射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增大(内径42 mm ) ,余房室大小正常范围,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位正常,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4. 5 mm,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6. 0 mm,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示室间隔右室面可见增宽的冠状动脉间隔支(见图1),宽处内径约5 mm.
作者:马逸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CACS)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左前降支支架植入后肌钙蛋白I( cTnI)和B型脑钠肽( BNP)升高的预测作用. 方法:选取行左前降支支架植入的4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术前测BNP和cTnI,术前行64层冠脉CTA并CACS扫描,根据左前降支钙化程度将病例分为2 组:A组315 例( CACS<100 分)和B组165 例( CACS≥100分). 480例均在左前降支行支架植入术,术后24 h测BNP和cTnI. 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cTnI和BNP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术后血cTnI和BNP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 01),而B组术后血cTnI和BNP含量亦显著高于A组(P<0. 01). 结论:高冠脉钙化积分(CACS≥100)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肌钙蛋白I和BNP升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陆卫红;张涛;羊镇宇;薄小萍;杨传高;鲍小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78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所行术式分为2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16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对照组)116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1),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10/162),明显低于对照组18.9%(22/116)(P<0. 01). 2组患者随访3~4年,所有患者无病死. 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癌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 例嵌顿性股疝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108例患者中有10例(9. 26%)因肠坏死接受了肠切除手术. 肠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口服抗凝剂(OR=9. 8)和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 d(OR=2. 3). 结论: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和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d是发生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早期就诊,快速术前评估,急诊手术可显著降低嵌顿性股疝患者肠坏死的病死率.
作者:黄忠明;朱光辉;姚凯;周文华;单远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对216例非随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在局麻下行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组) ,93例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术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血肿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锥颅引流术组的治疗效果和血肿复发情况与钻孔引流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锥颅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P<0. 01).结论: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别小华;冯清亮;薛俊刚;袁武军;常树林;曹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的超声检查价值与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超声征象及其对应的临床特点,并与80例非血吸虫性阑尾炎进行比较. 结果: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年龄高于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P<0. 01);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癌变率、穿孔率与化脓率均高于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P<0. 01);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超声检查直接及间接征象均较非血吸虫性阑尾炎患者丰富(P<0. 05~P<0. 01). 结论:超声检查与相应的临床特点相结合,对血吸虫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有帮助,将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及预后.
作者:蔡琦;谢宗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疼痛的缓解效果. 方法: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疼痛明显时给予止痛药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疼痛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 通过视觉模拟评分对2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进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定.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P<0. 05),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6. 7%,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帮助缓解骨科患者疼痛.
作者:张萍;马杰;邵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 MTX)、顺铂( PDD)联合阿霉素( ADR)新辅助化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经过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诊断、有客观评价指标、初治的ⅡB期肢体骨肉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化疗方案均为大剂量MTX、PDD 联合ADR,21 d为1周期,3~4个周期复查病变部位MRI及平片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截肢术,根据术后骨肉瘤的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及保肢成功率评价疗效. 结果:术后骨肉瘤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90%的患者占86. 7%,保肢成功为53. 0%. 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脱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0. 0%(30/30),血红蛋白降低率为86. 7%,白细胞升高率16. 7%,口腔肠道黏膜炎发生率26. 7%,肝功能损害率13. 3%. 结论:大剂量MTX、PDD联合ADR新辅助化疗骨肉瘤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高,保肢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家雷;方向;汪子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 infant, ELBWI)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宫内储备差,同时各器官系统功能极不成熟,因此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营养,保证ELBWI从宫内至宫外的平稳过渡,使其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建立及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技能的快速发展, ELBWI成活率逐年上升.
作者:陈多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围手术期精神心理特征,评价心理护理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作用,为制定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58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另选取24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健康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 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2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健康组仅作心理状况评估. 结果:ERCP组患者术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1和P<0. 05);术前PSQI评分中,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5~P<0. 01).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HAD和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和P<0. 01);PSQI评分除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0. 01). 干预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 结论:行ERCP患者围手术期表现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心理护理可改善ERCP患者的心理障碍,并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朱婷婷;姚爱群;何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CTEN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 8%(67/8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2. 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Ⅲ+Ⅳ患者的C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术后3 年内复发、转移患者较无复发转移的 CTEN阳性表达率高(P<0. 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EN无表达和低表达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量的患者预后(P<0. 01). 结论:CTEN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别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作者:王晓炜;吴健;惠红霞;万一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次献血健康正常人和非多次献血健康体检正常人的免疫功能有无区别. 方法:选取多次献血健康正常人400名(多次献血组) ,非多次献血健康体检正常人100名(正常对照组) ,分别检测2组血浆免疫球蛋白( Ig) A、IgG、IgM水平、全血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及全血白细胞计数. 结果:多次献血组的血浆IgA、IgG、IgM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 +辅助性T细胞、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和白细胞计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多次献血不会导致献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作者:储磊;冯友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对左卡尼汀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心肌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丁3. 0 g,1次/天,静脉滴注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并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测定2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每搏输出量( SV)、心排出量( CO)、B型尿钠肽( BNP)及6 min步行距离. 结果: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6. 6%,高于对照组的84. 8%(P<0. 01);随访1年2组病死率及住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治疗3个月后2组LVEF、SV、CO、BNP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P<0. 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 01);2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不良反应主要是口干及胃肠道反应,但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琳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 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潘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采用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6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 ,观察2组患者心理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 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红;张岳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