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TAT4、STAT6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吕艳关;臧晓娟;武荣;范广来;刘石;魏红

关键词:子痫前期, 滋养细胞, 信号转录与传导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以及STAT6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 S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名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和5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22例、重度28例)胎盘组织中STAT4、STAT6的蛋白定位和表达. 结果:STAT4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TAT4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STAT6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且轻、重度子痫前期组STAT4和STAT6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绒毛组织中STAT4与STAT6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 -0. 509,r= -0. 617;P<0. 01). 结论:STAT4、STAT6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情绪变化,调查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开展舒适护理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焦虑抑郁.

    作者:王伟;汪吉平;骆俊秀;金怀芝;贾建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膳食护理、艾灸疗法、中药泡洗与热敷.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2 d后,观察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01),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78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所行术式分为2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16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对照组)116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1),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10/162),明显低于对照组18.9%(22/116)(P<0. 01). 2组患者随访3~4年,所有患者无病死. 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癌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肺栓塞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例

    患者男,60岁,因胸闷气促伴心前区疼痛1周,于2015年3月16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我科. 患者1周前受凉感冒后出现活动时胸闷气促,休息后可以缓解,发作时伴心前区疼痛,呈绞痛,持续数分钟. 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左侧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曾一度好转,继而加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作者:李妙男;张宁汝;吴士礼;包宗明;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CTEN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 8%(67/8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2. 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Ⅲ+Ⅳ患者的C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术后3 年内复发、转移患者较无复发转移的 CTEN阳性表达率高(P<0. 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EN无表达和低表达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量的患者预后(P<0. 01). 结论:CTEN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别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作者:王晓炜;吴健;惠红霞;万一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肝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采用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6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 ,观察2组患者心理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 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红;张岳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围手术期精神心理特征,评价心理护理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作用,为制定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58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另选取24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健康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 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2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健康组仅作心理状况评估. 结果:ERCP组患者术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1和P<0. 05);术前PSQI评分中,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5~P<0. 01).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HAD和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和P<0. 01);PSQI评分除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0. 01). 干预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 结论:行ERCP患者围手术期表现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心理护理可改善ERCP患者的心理障碍,并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朱婷婷;姚爱群;何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和血压变化.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其中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患者PQSI评分及血压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 01). 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单纯降低血压虽然对于患者的PSQI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合理有效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作者:薛卫红;杨静芳;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白血病患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的穿刺方法以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方法:选择白血病患儿249例,其中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患儿125 例为观察组,头静脉置入PICC患儿124 例为对照组. 比较2 组一次置管成功率、静脉炎、导管堵塞及穿刺点渗血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静脉炎和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2组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白血病患儿经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与头静脉置入PICC相比,能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潘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喂养方式在小儿肺炎伴呛咳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2种喂养方式在小儿肺炎伴呛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0例肺炎患儿随机均分成鼻饲喂养组和经口喂养组,比较2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吸痰次数以及每次喂奶量. 结果:鼻饲喂养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喂养期间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经口喂养组(P<0. 01),每次喂奶量明显多于经口喂养组(P<0. 01). 结论:小儿肺炎伴呛咳严重时,给予早期的鼻饲喂养,可缩短喂奶时间、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喂奶量,从而减少患儿疼痛、保证营养供应.

    作者:赵得凤;李莉;陈娟娟;夏艳;朱明;张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同步放化疗及序贯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治疗晚期局部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2009-2011年52例完成所有化疗及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2组,一组接受序贯治疗(序贯治疗组),另一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无疾病进展情况. 记录放疗期间皮肤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改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每3个月随访1次. 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13. 5 ± 1. 6)周,明显早于序贯治疗组的(22. 4 ± 2. 9)周(P<0. 01);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18. 3 ± 2. 6)周,明显短于序贯治疗组的(23. 7 ± 2. 6)周(P<0. 01). 2组中位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无疾病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 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的定量脑电图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 qEEG)在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中的监护应用价值. 方法:将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3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老年人30 名为对照组,采用Bio-Logic脑电图仪分别检测患者发病6 h内( T1 )、24 h ( T2 )、72 h( T3 )、168 h( T4 )的qEEG,检测(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 DTABR)以及颅内脑水肿体积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在不同病程阶段的变化. 结果:入院后观察组DTABR高于对照组(P<0. 0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死亡5例,各个病程阶段之间 DTABR、脑水肿体积和 NIHSS评分的比较结果显示, T1 与 T2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T3D TABR和脑水肿体积均多于T1 和T2(P<0. 05~P<0. 01),而T4 DTABR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均明显少于T1、T2 与T3. 观察组治愈患者DTABR和NIHSS评分均低于未愈患者(P<0. 05~P<0. 01). 结论:qEEG可客观有效地评价大面积脑梗死伴脑水肿患者脑功能情况,有望成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床边脑功能评价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新一;蔡增林;徐丙超;李路明;周晓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负压封闭吸引装置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Ⅳ期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 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 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小5. 5 cm × 7 cm,大11 cm × 15 cm. 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 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 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作者:周文武;申建;沈沛;袁振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HBV感染者T细胞对HBV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形式HBV感染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 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患者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 结果: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 A组)比较,慢性肝炎感染患者(B组)和无症状携带者(C组)CD4 + T细胞亚群频率均显著降低(P<0. 01),而3组CD8 + T细胞亚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D4 + /CD8 +比值均明显下降(P<0. 01);A组斑点形成细胞显著少于B组和C组(P<0. 01);B组斑点形成细胞亦显著少于C组(P<0. 01). 结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的患者T细胞免疫存在不同,而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不能清除病毒,是HBV感染患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

    作者:刘晓斌;刘永仙;葛繁梅;符兆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STAT4、STAT6在子痫前期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以及STAT6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 S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名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和5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22例、重度28例)胎盘组织中STAT4、STAT6的蛋白定位和表达. 结果:STAT4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TAT4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STAT6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且轻、重度子痫前期组STAT4和STAT6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绒毛组织中STAT4与STAT6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 -0. 509,r= -0. 617;P<0. 01). 结论:STAT4、STAT6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艳关;臧晓娟;武荣;范广来;刘石;魏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孕产妇分娩时疼痛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在自然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时疼痛和分娩控制感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自然分娩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分娩时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分娩时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对比2 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分娩控制感.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72. 45 ± 4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68±30.42)分(P<0.01);观察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6.04±1.51)分]、言语反应评分[(19. 13 ± 4. 79)分]和现实疼痛强度评分[(2. 64 ± 0. 6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69 ± 2. 18)分、(28. 57 ± 7. 15)分、(3.98 ±1.00)分](P<0.01). 结论: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助产方式,可以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控制感,促进分娩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类型阴道闭锁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阴道闭锁的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下阴道闭锁的诊断及分型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选取四类阴道闭锁病例共19例,对其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 结果:超声显示阴道积液10例,宫颈积液16例,宫腔积液18例,其中1例另伴有盆腔内巨大囊性包块. 结论:超声在阴道闭锁的分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叶伟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3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和63例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腹腔镜手术诊治异位妊娠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晓东;王才智;张兰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

    患者男,49 岁,阵发性胸痛5 年,加重2 个月,体格检查:心界增大,心前区舒张期喷射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增大(内径42 mm ) ,余房室大小正常范围,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位正常,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4. 5 mm,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6. 0 mm,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示室间隔右室面可见增宽的冠状动脉间隔支(见图1),宽处内径约5 mm.

    作者:马逸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2种固定方法比较

    目的:评价并比较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和牙垫白寸带固定方法在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中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材料的难易度及固定的效果. 方法:将70例呼吸机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对照组采用牙垫白寸带固定,观察组采用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观察经口气管插管中口腔护理、更换固定材料的难易度及固定效果(1周内插管是否被咬坏、有无插管滑脱、插管刻度的观察是否方便).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的固定操作简单,口腔护理及更换固定材料方便、省时. 观察组固定效果可靠、插管刻度容易观察. 结论:一次性使用气管插管固定器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的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作者:张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