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姚正娟;蔡茂怀;朱寒贫
目的:比较胸大肌三角肌入路与肩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6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分别为三角肌胸大肌沟入路组(A组)和肩外侧三角肌入路组(B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行12~24个月的随访,B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 0%,优于A组的73. 4%(P<0. 01),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而功能恢复优于A组(P<0. 05~P<0. 01). 结论:采用钢板内固定法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选取肩外侧三角肌入路的方法疗效好,安全可行.
作者:高炳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CTEN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 8%(67/8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2. 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Ⅲ+Ⅳ患者的C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术后3 年内复发、转移患者较无复发转移的 CTEN阳性表达率高(P<0. 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EN无表达和低表达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量的患者预后(P<0. 01). 结论:CTEN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别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作者:王晓炜;吴健;惠红霞;万一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药物流产后子宫内残留物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接受药物流产术后14 d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患者46例,均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子宫内残留组织的位置、大小、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46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 30%. 结论:针对药物流产不完全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对药物流产不全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诊断性刮宫的盲目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韩凤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同步放化疗和序贯治疗晚期局部乳腺癌的疗效. 方法:2009-2011年52例完成所有化疗及放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既往接受治疗的情况分为2组,一组接受序贯治疗(序贯治疗组),另一组接受同步放化疗(同步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2年无疾病进展情况. 记录放疗期间皮肤黏膜反应出现时间、程度及改善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各个阶段的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随访至2013年底,每3个月随访1次. 结果:同步治疗组患者放疗开始时间(13. 5 ± 1. 6)周,明显早于序贯治疗组的(22. 4 ± 2. 9)周(P<0. 01);放化疗全程治疗时间(18. 3 ± 2. 6)周,明显短于序贯治疗组的(23. 7 ± 2. 6)周(P<0. 01). 2组中位随访时间、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2年无疾病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2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皮肤反应;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较低,均无药物相关或放射性心肺损伤病例. 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缩短了治疗时间,耐受性良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洁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对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2组患者的情绪变化,调查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焦虑程度与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开展舒适护理能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患者焦虑抑郁.
作者:王伟;汪吉平;骆俊秀;金怀芝;贾建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 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 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小5. 5 cm × 7 cm,大11 cm × 15 cm. 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 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 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作者:周文武;申建;沈沛;袁振奋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4以及STAT6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 SABC)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名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对照组)和50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其中轻度22例、重度28例)胎盘组织中STAT4、STAT6的蛋白定位和表达. 结果:STAT4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重度子痫前期组胎盘组织中STAT4 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1);STAT6主要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质,胞核多数无明显着色;轻度、重度子痫前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且轻、重度子痫前期组STAT4和STAT6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子痫前期组和正常妊娠组绒毛组织中STAT4与STAT6的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 -0. 509,r= -0. 617;P<0. 01). 结论:STAT4、STAT6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病理生理改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作者:吕艳关;臧晓娟;武荣;范广来;刘石;魏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形式HBV感染者T细胞免疫应答功能. 方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斑点技术检测患者T细胞对HBV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 结果:与急性乙型肝炎患者( A组)比较,慢性肝炎感染患者(B组)和无症状携带者(C组)CD4 + T细胞亚群频率均显著降低(P<0. 01),而3组CD8 + T细胞亚群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CD4 + /CD8 +比值均明显下降(P<0. 01);A组斑点形成细胞显著少于B组和C组(P<0. 01);B组斑点形成细胞亦显著少于C组(P<0. 01). 结论:不同临床表现形式的患者T细胞免疫存在不同,而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导致机体免疫紊乱,不能清除病毒,是HBV感染患者表现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
作者:刘晓斌;刘永仙;葛繁梅;符兆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 方法:将96例脑卒中后气虚血瘀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 对照组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脑卒中患者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膳食护理、艾灸疗法、中药泡洗与热敷. 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2 d后,观察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 结果:2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 01),观察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邹生燕;马凤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2种喂养方式在小儿肺炎伴呛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0例肺炎患儿随机均分成鼻饲喂养组和经口喂养组,比较2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吸痰次数以及每次喂奶量. 结果:鼻饲喂养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喂养期间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经口喂养组(P<0. 01),每次喂奶量明显多于经口喂养组(P<0. 01). 结论:小儿肺炎伴呛咳严重时,给予早期的鼻饲喂养,可缩短喂奶时间、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喂奶量,从而减少患儿疼痛、保证营养供应.
作者:赵得凤;李莉;陈娟娟;夏艳;朱明;张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 infant, ELBWI)由于生命体征不稳定,宫内储备差,同时各器官系统功能极不成熟,因此适时合理地提供类似于宫内营养,保证ELBWI从宫内至宫外的平稳过渡,使其达到理想的生长状态,成为新生儿科医生面临的挑战.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建立及呼吸支持、营养支持技能的快速发展, ELBWI成活率逐年上升.
作者:陈多姿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患者男,60岁,因胸闷气促伴心前区疼痛1周,于2015年3月16日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收住我科. 患者1周前受凉感冒后出现活动时胸闷气促,休息后可以缓解,发作时伴心前区疼痛,呈绞痛,持续数分钟. 当地县医院胸部CT示左侧支气管扩张伴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症状曾一度好转,继而加重,轻微活动即可诱发.
作者:李妙男;张宁汝;吴士礼;包宗明;王洪巨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采用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舒适护理(观察组,60例)和常规护理(对照组,60例) ,观察2组患者心理评分、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舒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 01),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对ERCP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轻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护理质量.
作者:张红;张岳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可行性. 方法:对216例非随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123例在局麻下行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锥颅引流术组) ,93例行传统钻孔冲洗引流术(钻孔引流术组),对比2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血肿复发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锥颅引流术组的治疗效果和血肿复发情况与钻孔引流术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锥颅引流术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钻孔引流术组(P<0. 01).结论:局麻下床旁锥颅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的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别小华;冯清亮;薛俊刚;袁武军;常树林;曹磊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大剂量甲氨蝶呤( MTX)、顺铂( PDD)联合阿霉素( ADR)新辅助化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择经过组织病理学及影像学诊断、有客观评价指标、初治的ⅡB期肢体骨肉瘤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化疗方案均为大剂量MTX、PDD 联合ADR,21 d为1周期,3~4个周期复查病变部位MRI及平片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或截肢术,根据术后骨肉瘤的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及保肢成功率评价疗效. 结果:术后骨肉瘤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90%的患者占86. 7%,保肢成功为53. 0%. 不良反应中恶心呕吐、脱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为100. 0%(30/30),血红蛋白降低率为86. 7%,白细胞升高率16. 7%,口腔肠道黏膜炎发生率26. 7%,肝功能损害率13. 3%. 结论:大剂量MTX、PDD联合ADR新辅助化疗骨肉瘤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肿瘤组织坏死率高,保肢成功率高,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郑家雷;方向;汪子书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 root cause analysis,RCA)对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肝硬化再入院患者的根本原因. 方法:组建RCA小组,分阶段实施RCA,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并发放问卷收集20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再入院的根本原因. 结果:RCA小组成员对所有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逐一论证和排除,终确定疾病本身特点、缺乏特效治疗、患者疾病知识缺乏、医护宣教及院外干预措施不到位5个因素为肝硬化患者再入院的根本原因. 结论:将RCA运用于肝硬化再入院的患者,对再入院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能清晰地了解患者再入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制定解除影响因素的针对性措施.
作者:章红燕;周秀琳;周美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和血压变化.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其中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患者PQSI评分及血压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 01). 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单纯降低血压虽然对于患者的PSQI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合理有效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作者:薛卫红;杨静芳;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肺癌细胞中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用肺癌顺铂( CDDP)耐药细胞株A549/CDDP,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记法测定IκBα、p65的表达水平. 并用p65 siRNA转染A549/CDDP细胞沉默p65的表达,而降低核转录因子( NF)-κB的活性. 结果:CDDP耐药肺癌细胞A549/CDDP与敏感细胞A549相比,p6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65 siRNA沉默A549/CDDP细胞p65的表达降低NF-κB的活性后能显著逆转CDDP耐药(P<0. 01);20 μmol/L的黄连素能显著增加A549/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且5 ~20 μmol/L的黄连素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549/CDDP细胞中p65的表达,但增加IκBα的表达(P<0. 01). 结论:黄连素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逆转肺腺癌细胞中CDDP耐药.
作者:吴小祥;齐本权;余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患者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108 例嵌顿性股疝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结果:108例患者中有10例(9. 26%)因肠坏死接受了肠切除手术. 肠坏死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口服抗凝剂(OR=9. 8)和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 d(OR=2. 3). 结论:患者口服抗凝剂治疗和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d是发生肠坏死的危险因素. 早期就诊,快速术前评估,急诊手术可显著降低嵌顿性股疝患者肠坏死的病死率.
作者:黄忠明;朱光辉;姚凯;周文华;单远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肿瘤,特别是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认识. 方法:报道经治的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结果:患者首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灶性腺上皮瘤变1~2级;半年后再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浸润膀胱,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及其他异常. 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早期确诊困难,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放疗和化疗尚缺乏临床经验.
作者:詹运运;孙毅伦;蒋敏;王胜利;王刚;周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