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负压封闭吸引装置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骶尾部Ⅳ期压疮中的临床应用

周文武;申建;沈沛;袁振奋

关键词:压疮, 负压封闭吸引, 肌皮瓣, 修复术
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吸引装置( 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在修复Ⅳ期压疮中的疗效. 方法:对骶尾部Ⅳ期压疮创面采用一期扩创VSD技术,二期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缺损创面13例资料进行分析,创面小5. 5 cm × 7 cm,大11 cm × 15 cm. 结果:13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治愈. 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因家庭护理不当而复发,余12例无复发. 结论:VSD联合臀大肌上部肌皮瓣修复Ⅳ期压疮效果确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孕产妇分娩时疼痛及分娩控制感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妇在自然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时疼痛和分娩控制感的影响. 方法:将60例符合自然分娩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 分娩时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分娩时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对比2 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分娩控制感. 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72. 45 ± 4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68±30.42)分(P<0.01);观察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6.04±1.51)分]、言语反应评分[(19. 13 ± 4. 79)分]和现实疼痛强度评分[(2. 64 ± 0. 6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69 ± 2. 18)分、(28. 57 ± 7. 15)分、(3.98 ±1.00)分](P<0.01). 结论: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助产方式,可以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控制感,促进分娩的顺利完成.

    作者:罗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黄连素抑制肺腺癌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及其与顺铂耐药关系研究

    目的:观察黄连素对肺癌细胞中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 方法:选用肺癌顺铂( CDDP)耐药细胞株A549/CDDP,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记法测定IκBα、p65的表达水平. 并用p65 siRNA转染A549/CDDP细胞沉默p65的表达,而降低核转录因子( NF)-κB的活性. 结果:CDDP耐药肺癌细胞A549/CDDP与敏感细胞A549相比,p65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IκB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65 siRNA沉默A549/CDDP细胞p65的表达降低NF-κB的活性后能显著逆转CDDP耐药(P<0. 01);20 μmol/L的黄连素能显著增加A549/CDDP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且5 ~20 μmol/L的黄连素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A549/CDDP细胞中p65的表达,但增加IκBα的表达(P<0. 01). 结论:黄连素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逆转肺腺癌细胞中CDDP耐药.

    作者:吴小祥;齐本权;余美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羧基末端张力蛋白样分子( CTEN)与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中CTEN的表达,分析其不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CTE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83. 8%(67/80),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12. 5%(1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Ⅲ+Ⅳ患者的CTE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 05),术后3 年内复发、转移患者较无复发转移的 CTEN阳性表达率高(P<0. 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TEN无表达和低表达量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高表达量的患者预后(P<0. 01). 结论:CTEN表达与术后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别结直肠癌术后预后的有效预测因子.

    作者:王晓炜;吴健;惠红霞;万一元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32例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和63例同期开腹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完成,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腹腔镜手术诊治异位妊娠具有准确性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安全可靠等优点,可作为治疗异位妊娠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晓东;王才智;张兰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 方法:选择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对睡眠障碍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睡眠和血压变化.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其中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经过针对性护理干预后,睡眠障碍患者PQSI评分及血压均显著低于入院时(P<0. 01). 系统的护理干预后患者PQ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心理焦虑和环境因素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主要原因,单纯降低血压虽然对于患者的PSQI有显著的降低作用,但合理有效地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进一步提高患者降压治疗效果.

    作者:薛卫红;杨静芳;王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结肠水疗与药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结肠水疗和药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 方法:选取慢传输型便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结肠水疗组80例和药物治疗组70例. 前者利用HC-2000型水疗仪进行4~6次水疗,药物治疗组连续4周服用治疗便秘的药物,观察2组便秘治疗效果及疗效持续时间. 结果:结肠水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 01). 结肠水疗组便秘情况改善持续时间以及结肠动力改善情况均优于药物治疗组(P<0. 01). 结论:结肠水疗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较好,肠动力恢复更迅捷,对便秘的持续改善时间也更长.

    作者:戴晓荣;成宏伟;张蕾;李瑶瑶;周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两种喂养方式在小儿肺炎伴呛咳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2种喂养方式在小儿肺炎伴呛咳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40例肺炎患儿随机均分成鼻饲喂养组和经口喂养组,比较2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吸痰次数以及每次喂奶量. 结果:鼻饲喂养组患儿每次喂奶时间、喂养期间吸痰次数均明显少于经口喂养组(P<0. 01),每次喂奶量明显多于经口喂养组(P<0. 01). 结论:小儿肺炎伴呛咳严重时,给予早期的鼻饲喂养,可缩短喂奶时间、减少吸痰次数、增加喂奶量,从而减少患儿疼痛、保证营养供应.

    作者:赵得凤;李莉;陈娟娟;夏艳;朱明;张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78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所行术式分为2组,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组(观察组)162例,甲状腺全切除术组(对照组)116例,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 01),而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10/162),明显低于对照组18.9%(22/116)(P<0. 01). 2组患者随访3~4年,所有患者无病死. 结论:甲状腺部分切除治疗甲状腺癌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严建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白藜芦醇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侵袭迁移及EMT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 RES)对食管鳞癌 Eca-109 细胞侵袭迁移及上皮间质转化( EMT)的影响. 方法:用不同浓度(50和100 μmol/L)的RES处理Eca-109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EMT蛋白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 和 MMP-2、MMP-9 mRNA 的表达, Western blot 检测 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2和MMP-9蛋白表达.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ES各浓度(50 μmol/L和100 μmol/L)组均可明显抑制Eca-109细胞侵袭迁移(P<0. 01),下调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P<0. 05~P<0. 01),增加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P<0. 01). 结论:RES抑制Eca-10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MMP-2、MMP-9的表达,调控EMT蛋白( 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

    作者:臧春宝;刘云琴;葛宁;冯继红;赵芳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积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积极护理干预对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肺炎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对干预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症状消失时间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咳嗽、气喘和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 01),生活评分和躯体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1). 结论:对肺炎患儿实施积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肺功能,缩短症状消失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董爱华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IP30/CC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探讨TIP30/CC3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和69例鼻咽癌组织中TIP30/C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临床、病理相关指标的联系. 结果:TIP30/CC3蛋白在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6. 7%,高于鼻咽癌组织中的43. 5%(P<0. 01). 鼻咽癌组织中TIP30/CC3 蛋白表达率在患者的T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有淋巴结转移组(N2)表达率31. 0%,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N0)的72. 2%(P<0. 05). 结论:TIP30/CC3蛋白在非肿瘤性鼻咽部组织中表现为高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为低表达,并且鼻咽部淋巴结转移与鼻咽癌组织中的低表达有关,提示TIP30/CC3可能是与鼻咽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相关的重要指标.

    作者:周燕;汪庚明;崔珍;张亚军;徐洪波;江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患者围手术期精神心理特征,评价心理护理对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障碍的干预作用,为制定ERCP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将58例ERCP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另选取24名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健康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量表( HA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SQI)量表进行测评,并比较2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 健康组仅作心理状况评估. 结果:ERCP组患者术前抑郁和焦虑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1和P<0. 05);术前PSQI评分中,除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评分均高于健康组(P<0. 05~P<0. 01). 干预组与对照组术前HAD和PSQ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术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 05和P<0. 01);PSQI评分除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评分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外,其余各项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P<0. 01). 干预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 05). 结论:行ERCP患者围手术期表现出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心理护理可改善ERCP患者的心理障碍,并缩短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

    作者:朱婷婷;姚爱群;何淑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前列腺肿瘤,特别是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的认识. 方法:报道经治的1例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结果:患者首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结节性增生,灶性腺上皮瘤变1~2级;半年后再次因血尿住院,诊断为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浸润膀胱,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及其他异常. 结论:原发性前列腺尿路上皮癌早期确诊困难,病程进展快,预后差. 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放疗和化疗尚缺乏临床经验.

    作者:詹运运;孙毅伦;蒋敏;王胜利;王刚;周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实施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右半结肠癌入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 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予以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 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术后1年及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肠道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 01). 观察组术后生理功能、心理情绪和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1). 观察组3年的无瘤生存率、1年和3年总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 05 ~P<0. 01).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腹腔镜下实施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临床疗效佳、术后复发率低和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扬州;蒋清华;张秀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655例农药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农药中毒的原因与特征,为制定防控农药中毒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9-2013年收治的655例农药中毒患者信息进行三间分布描述以及一般特征的描述. 结果:655例农药中毒患者病死29例,病死率为4. 43%;生活性农药中毒582 例,病死率4. 81%. 93. 99%生活性农药中毒中是用农药来自杀,且以年轻女性和老年为主;经院前处置中毒患者病死率低于未行院前处置者(P<0. 05). 结论:农药中毒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广泛开展卫生安全宣传教育,强化管理,加强心理干预,加强院前急救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农药中毒监测工作.

    作者:苏令;韦兵;孙磊;徐猛;章福彬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免缝式导管固定法在外科引流管固定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免缝式导管固定法在外科引流管固定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80例外科手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采用免缝式导管固定法固定导管,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方法. 比较2组患者的导管牢固性、皮肤损伤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疼痛、担心脱出、皮肤压痕、皮肤破损、刺激痛、满意度等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 结论:使用免缝式导管固定法固定外科引流管可减少导管脱出和患者不适感,保障患者安全,且便于医护人员的观察和操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阎莉;王凯;张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左卡尼汀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38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与血液透析( HD)联合治疗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76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对照组采用普通H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相同HD方案基础上联用左卡尼汀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 01),且观察组治疗后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 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 9%(P<0. 01). 结论:左卡尼汀联合HD可显著改善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作者:吴风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

    患者男,49 岁,阵发性胸痛5 年,加重2 个月,体格检查:心界增大,心前区舒张期喷射样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ST-T段改变. 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左心房增大(内径42 mm ) ,余房室大小正常范围,左右冠状动脉起始部位正常,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4. 5 mm,左冠状动脉开口处内径约6. 0 mm,胸骨旁左心室长轴示室间隔右室面可见增宽的冠状动脉间隔支(见图1),宽处内径约5 mm.

    作者:马逸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的临床诊疗特点. 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24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男女比例为1:5,确诊时年龄33~77岁,初诊至确诊时间7 d至5年. 患者各项检查指标中,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血清抗线粒体抗体和/或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均为阳性. 结论: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及血清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必要时需行病理学检查. 早期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功能可获明显改善.

    作者:钱晶晶;王立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药物流产后子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药物流产后子宫内残留物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接受药物流产术后14 d出现持续性或间断性阴道出血患者46例,均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对子宫内残留组织的位置、大小、血流动力学变化等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46例患者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1. 30%. 结论:针对药物流产不完全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有利于对药物流产不全作出准确的判断,避免诊断性刮宫的盲目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韩凤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