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云;徐瑞芳;燕善军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与引流联合鞘内注射药物在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中的疗效比较.方法:经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62例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单双日分治疗组31例,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对照组31例经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联合鞘内注入敏感抗生素.观察2组总有效率和治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6.8%(P<0.01);治疗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夏林;姜之全;韩易;徐德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喷他佐辛组(P组)各40例.D组选用地佐辛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P组选用喷他佐辛1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均采用自控镇痛泵(100 ml)以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自控镇痛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模式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结果:D组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与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发生率均低于P组(P<0.05~P<0.01).结论: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地佐辛较喷他佐辛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胜友;金文然;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情绪识别能力的测验,探讨LA患者是否存在情绪认知功能的损害.方法:选取LA 72例(LA组),根据LA的程度不同分为LA1~3级组;同期体检健康者68名(HC组).应用眼区情绪识别测验,对研究对象的情绪识别能力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观察其对喜、惊、恐、悲、厌、怒6种基本情绪的识别得分.结果:与HC组比较,LA组6种情绪识别得分与H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3级组在恐、悲、厌、怒情绪识别得分均低于LA1级组和LA2级组(P<0.05~P<0.01).结论:LA患者存在情绪认知功能损害;LA程度越重,情绪识别能力损害越明显.
作者:王卫华;徐均陶;张永葆;马慧;张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单胎初产妇537人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妇年龄分为低龄组144人,适龄组289人,大龄组80人,高龄组24人;按孕妇孕前BMI分为肥胖组9人,过重组44人、标准组416人,过轻组68人.分别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情况、巨大儿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低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与高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龄组、大龄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低龄组(P<0.01).孕前过重组和肥胖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均明显高于标准组(P<0.01),孕前过轻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体质量亦明显低于孕前标准组(P<0.01).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均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有关.
作者:方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尿患者2次晨尿中红细胞形态的差异,从中选择较好的尿液标本留取方式.方法:采用尿液分析仪筛选出尿潜血阳性的空腹患者147例,留取同一患者的第1次晨尿,并间隔1 h后留取第2次晨尿,2 h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分别计算特异性、临床诊断总符合率、误诊率、敏感性以及漏诊率.结果:肾小球疾病和非肾小球疾病血尿患者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红细胞形态检测结果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第1次晨尿和第2次晨尿的特异性分别为65.0%和93.3%,临床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80.3%和90.5%,误诊率分别为35.0%和6.7%,敏感性分别为96.6%和94.3%,漏诊率分别为3.4%和5.8%.结论: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纠正用第1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选择第2次晨尿做尿中红细胞形态分析更为准确.
作者:蔡旭君;韦建武;韩莹;付晓燕;姜鸿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伍复方土槿皮酊溶液治疗甲真菌感染临床疗效.方法:先用特比萘芬乳膏适量涂抹病甲上及甲缝中,使药物保留病甲上20 min,待病甲软化后,用消毒后的指甲刀削薄病甲或刮削松脆的病甲增厚部分,在修整的病甲上和甲缝中喷洒适量复方土槿皮酊溶液,10 min后再次在病甲上及甲缝中涂抹特比萘芬乳膏,不需封包.结果:22例(趾甲真菌感染18例,指甲真菌感染4例)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2例(趾甲真菌感染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盐酸特比萘芬乳膏配伍复方土槿皮酊治疗甲真菌感染疗效较好,临床可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全层眼睑缺损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10例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重度眼睑缺损行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护理.结果:10例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口腔感染或眼部感染,移植片无撕脱;术后随访6~12个月,除1例下睑轻度退缩外,眼睑外观及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硬腭黏膜移植片及转移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及移位.结论:对自体硬腭黏膜移植联合眶周皮瓣修复术的患者,加强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口腔护理、手术切口的观察等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止口腔感染和眼部感染,利于移植皮瓣的成活,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洪霞;杨梅;王静;周萍;刘应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 CsA处理组饮食加5 mg·kg-1·d-1 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 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作者:王茂林;宣玲;唐碧;吴士礼;周丽平;包宗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 mg/kg,每6 h 1次,连用7 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 h、36 h及48 h的O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 h的O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作者:朱峰;黄启凌;李莹莹;柴彦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施行PD中病例资料完整的72例围手术期处理方法.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1例(27例次),发生率29.17%;病死2例,病死率2.78%;余均治愈出院.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对提高PD手术的安全性和降低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易婉婉;崔培元;范恒伟;谈?;吴华;吴斌全;吴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对183例SAP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出现SAP前3天及发病后第1、3、5、7天的CPIS,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CPIS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CPIS均比发病前明显升高(P<0.01);病死组发病后第1、3、5、7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发病后第1、3、5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第7天则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1).发病后第5天且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3.4%;CPIS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当接受充分治疗后,发病后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作为肺部感染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作者:邓星奇;李艳艳;顾薇;周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作者:郑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不同疾病宿主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及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和胃癌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疾病患者胃黏膜病变局部IFN-γ及IL-4的表达情况.结果: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血清IL-4水平较Hp阴性的浅表性胃炎患者明显降低(P<0.01);Hp阳性的浅表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患者血清IL-4水平随病变的进展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FN-γ水平亦均无明显不同(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IFN-γ在Hp感染的浅表性胃炎中表达较高(P<0.05),IL-4的表达与之相反,在Hp感染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较高(P<0.05).结论:胃病变局部Th1/Th2细胞免疫应答变化与Hp感染相关疾病的进展,特别是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杨清峰;江泳;张旭;周磊;张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其发病率非常低,占胃肠道肿瘤的0.2%,多发病于胃(60%)、小肠(30%),极少数情况下可发病于十二指肠[1].我科于2010年4月收治1例巨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现作报道.
作者:焦学飞;逄锦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 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 Gy时肿瘤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T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 g-1,(14.49±16.29)ml/100 g,(3.34±1.5)s和(65.13±10.02 ) ml·min-1·100 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陆忠华;黄云海;张乐;汤华;戴科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α、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作者:骆莉莉;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不同漱口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的效果.方法:将67例放射性口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利多卡因和地塞米松配制成漱口液漱口,观察组用西帕依固龈液漱口.治疗2周后检查2组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结果:2种漱口液对放射性口腔炎均有效果,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帕依固龈液治疗放射性口腔炎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王庆兰;邱艳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无创压力支持通气(NIPSV)与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两种模式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23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随机分为NIPSV组(69例)及CPAP组(54例),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气管插管率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病死率和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SV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PAP组(P<0.01).CPAP组伴有高碳酸血症患者病死率高于NIPSV组(P<0.05).结论:NIPSV与CPAP在降低病死率与插管率方面的效果相当,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伴有二氧化碳增高时采用NIPSV治疗效果要优于CPAP.
作者:何卫华;刘慧琴;杨昆昆;王六三;王世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uctionn 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 d,平均应用VSD 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奇;张莉;李旭文;熊竹友;王怀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对某些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12(CXCL12) 及其受体(CXCR4)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中通过几个不同途径使细胞内信号发生改变,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运动、黏附、侵袭、转移和分泌等,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近年来CXCL12/ CXCR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