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血浆Tau蛋白的影响

闫兴洲;李震宇;华启海;徐磊;江勇;张学云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头三神针, Tau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妊娠8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妊娠期病情变化及对胎儿的影响,探讨SLE患者妊娠时机及药物治疗的选择.方法:80例SEE患者86例次妊娠根据妊娠时患者疾病活动指数积分分为疾病稳定期妊娠组(稳定组)及疾病活动期妊娠组(活动组).根据患者抗磷脂抗体(APL)检查结果分为APL阳性组及APL阴性组.根据患者妊娠时肾脏损伤情况分为狼疮性肾炎组(LN组)及非LN组.根据患者病程中是否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单用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组(单用GCs组).根据患者妊娠期间是否使用羟氯喹(HCQ)分为HCQ维持治疗组(HCQ组)与未用HCQ组.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情况、胎儿发育及分娩情况,计算妊娠前后疾病活动积分.结果:80例患者中,因妊娠病死3例,病死率为3.75%,病死患者均为未正规治疗,疾病高度活动者.胎儿死亡26例,存活60例,胎儿死亡率为30.2%,存活率69.8%,不良妊娠发生率66.3%,无胎儿畸形发生.稳定组与活动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分别为58.8%和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L阴性组与APL阳性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1.1%和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组与非LN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8%和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与单用GCs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38.5%和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Q组与未用HCQ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分别为58.3%和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妊娠前及妊娠期治疗及母体APL阳性均可对胎儿的预后造成影响.加强对孕母及胎儿的监控,可以获得相对较满意的妊娠结局.

    作者:李霂;徐建华;王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1年尿培养分离出的668株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2006 ~ 2011年尿培养标本2 356份,分离出病原菌668株,分离率为28.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38株(65.6%),革兰阳性球菌120株(18.0%),假丝酵母菌110株(16.4%).排名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02株(45.2%)、白假丝酵母菌57株(8.5%)、肺炎克雷伯菌47株(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54.3%(164/302),各年份依次为50.0%(14/28)、51.9% (28/54)、45.6% (26/57)、45.8% (22/48)、53.1%(26/49)、72.7%(48/66);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22:246);以>50岁为主(419/668).结论:该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菌株分离率较高,且耐药情况严重;假丝酵母菌有较高的分离率.

    作者:胡开明;丁后明;范海燕;杨继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植入批判性思维的护理技能教程实践

    目的:评价护理技能教程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准实验方法,以五年制护理本科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设观察组(n =55,2009级)、对照组A(n=56,2009级)和对照组B(n=78,2008级).观察组和对照组A在四年级第一学期增设以临床病例为教材的护理技能课程,研究历时3个月,计60学时;观察组实施以临床路径为主线、合作学习为主导,多种教学方法并存的教学模式;对照组A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B未增设此课程.研究前后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分别对观察组、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后测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比前测显著提高(P<0.01);7个特质中寻找真理、批判思维自信心和求知欲3个特质得分与对照组A和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他4个特质(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和认知成熟度)与对照组A或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增设护理技能课程,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作者:苏琳;黄银久;朱宁宁;叶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Dicer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Dice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人胃癌组织和40例癌旁正常胃组织标本中Dicer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icer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为47.5%,癌旁正常胃组织为85.0%,Dicer阳性率低于癌旁正常胃组织(P<0.01);胃癌组织高、中度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早期患者Dicer阳性率均高于低度和未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进展期患者(P <0.05~P <0.01),而在性别、年龄和癌灶原发部位间Dicer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Dicer表达明显降低,并且Dicer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作者:毕国斌;张伊莉;郭安河;苏玉璇;马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手术复位及植骨治疗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加植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行切开复位特殊钢板内固定术的24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12 ~18个月随访,优17例,良6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以尽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恢复跟骨的宽度与高度.

    作者:张晓珑;何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及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及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1d和检查前1h的焦虑水平及宫腔镜检查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护理前2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腔镜检查后1h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宫腔镜检查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水平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许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带角膜缘上皮组织颞下方结膜瓣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组织颞下方结膜瓣移植(ITBC)与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组织颞上方结膜瓣移植(ST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7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2组:ITBC组32例(36眼),STBC组32例(36眼).比较2种术式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ITBC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4.29%,STBC组复发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C术式与STBC术式在翼状胬肉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前者由于保持了上方结膜生理结构和功能而为将来可能进行的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周佳丽;智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肾周积液的病因分析及超声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肾周积液的不同原因,探讨超声在肾周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周积液的原发病因及超声表现.结果:43例中急性尿路梗阻19例,急性胰腺炎8例,肾外伤6例,急性肾盂肾炎5例,腹膜后血肿4例,肝脏外伤1例.肾周积液超声表现:肾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肾包膜下与肾实质间新月形液性暗区;肾周间隙积液表现为脂肪囊增厚,肾周间隙内呈多片形态各异液性暗区.结论:超声对肾周积液原发病因诊断和病变转归及肾周积液吸收情况判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雷琳;彭月享;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 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 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1联合前列地尔.

    作者:何启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重症手足口病155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15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儿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均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根据病情给予降颅压、改善循环、营养心肌、呼吸支持等综合治疗.结果:155例重症患儿多发生在3岁以内(91.6%),其中1~2岁占60.6%;以男孩多见,男女比例1.5∶1;农村患儿121例(72.2%);均有易惊、皮疹,其中发热147例,嗜睡、精神差110例,肢体抖动32例,恶心呕吐14例,出冷汗3例.血常规WBC升高75例,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68例,血糖升高45例,C反应蛋白升高37例,血压升高33例,心率增快16例.150例患儿行脑脊液检查,其中异常148例.治愈153例,其中1例曾出现急性迟缓性麻痹;2例死亡.结论:针对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尤其是年龄<3岁,伴有发热、嗜睡、打惊等精神症状者,要高度重视,密切观察血压、血糖、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叶晓琴;高侠;沈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血液透析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根据体表标志颈内静脉穿刺并留置导管.观察并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误入动脉、局部血肿和血、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的32.0%(P<0.01).观察组中仅出现局部血肿2例;对照组误入动脉6例,局部血肿32例;观察组2种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和P<0.01).2组均无血、气胸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是一种快速、准确、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常规方法更具优越性.

    作者:马逸宜;蒋燕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常德市汉、回族中老年居民血糖、血脂与糖尿病患病率的调查

    目的:了解常德市汉、回族中老年居民血糖、血脂与糖尿病患病率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湖南省常德市居民健康体检资料中,抽取某乡回族居民144人及某社区汉族居民538人为调查对象,分析比较其民族、年龄、性别、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糖尿病患病率为调查指标.结果:汉回民族居民FBG、TG、TC、LDL水平和糖尿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汉族居民3项血脂检测指标均高于回族居民,原因可能为饮食结构所致;回族居民血糖、糖尿病患病率高于汉族,提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可能严重影响该区域回族居民的健康,急须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和及早找出致病因素以降低其危害.

    作者:黄英;庄景凡;李雪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肾病31例,肾炎性肾病9例.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以水肿为主,且为就诊首要原因.经休息、限制钠的摄入、利尿消肿,以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单纯性肾病完全缓解率70.1%,肾炎性肾病完全缓解率33.3%.合并感染9例均为呼吸道感染,低钠血症4例,甲状腺功能减低2例,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脑血管栓塞1例.结论: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泼尼松治疗单纯型肾病完全缓解率高于肾炎性肾病,对激素耐药的肾病综合征患儿采用免疫抑制剂有一定的疗效,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并发症及加强对患者及家属治疗依从性教育.

    作者:汪珊;韦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及对血浆Tau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以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血浆Tau蛋白的影响.方法:将4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予以口服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20例予以针刺治疗,分别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血浆Tau蛋白表达.结果: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血浆Tau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后Tau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三神为主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降低血浆Tau蛋白可能是针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之一.

    作者:闫兴洲;李震宇;华启海;徐磊;江勇;张学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种测量法在经鼻胃管留置新生儿鼻饲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2种测量法在经鼻胃管留置新生儿鼻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鼻饲喂养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耳垂-鼻尖-剑突测量法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按照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法经鼻置入胃管,比较2组留置胃管的长度、一次胃液回抽成功率及鼻饲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胃管置入长度为(18.48±0.26)cm,对照组为(16.34 ±0.3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一次胃液回抽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鼻饲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法经鼻胃管留置优于耳垂-鼻尖-剑突测量法,可减少鼻饲喂养并发症.

    作者:陈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梗死相关动脉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所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时,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回旋支动脉(LCX)或右冠状动脉(RCA)的预测价值.方法:分析ST段抬高型AIMI,IRA为单支LCX或RCA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IRA开通前的心电图资料.观察心电图Ⅰ及aVL导联、aVR导联、V1和V5、V6导联,ST段有无偏移基线,即抬高(↑)或压低(↓),并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资料,分析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结果:59例LCX或RCA单支病变引起的ST段抬高型AIMI中,LCX组7例,RCA组52例.在心电图判定指标中,RCA闭塞组STⅠ、aVL ↓和ST avR ↑、无压低或压低<0.1 mV发生率均高于LCX闭塞组(P<0.01和P<0.05);ST aVR ↓ ≥0.1 mV、ST V1↓和ST V5、V6↑在LCX闭塞组中发生率均高于RCA闭塞组(P<0.05).STⅠ、aVL↓和STavR↑、无压低或压低<0.1 mV,预测RCA为IRA的敏感性分别为73.1%和80.8%,特异性分别为6/7和5/7.ST V1↓、ST aVR↓≥0.1 mV和ST V5及V6均抬高,预测LCX为IRA的敏感性分别是4/7、4/7和3/7,特异性分别为84.6%、86.5%和92.3%.结论:分析多个导联的心电图变化,应用多种方法组合预测AIMI的IRA,优于任一个单独的心电图标准.

    作者:江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视网膜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机械酶-分离法体外扩增培养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观测细胞增殖能力,绘制CCK-8检测生长曲线;诱导细胞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细胞巢蛋白、溴脱氧尿核苷、微管缔合蛋白-2、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胸腺糖蛋白1.1的表达.结果:原代视网膜干细胞形成大量的细胞球悬浮生长,传代后的细胞也可以形成细胞球,呈线性生长,巢蛋白和溴脱氧尿核苷表达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部分原纤维酸性蛋白、微管缔合蛋白-2、胸腺糖蛋白1.1表达阳性.结论:新生SD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可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表达干细胞特性,并可向视网膜节细胞分化.

    作者:王能;栾文斌;李茂;赵海洋;项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软组织缺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根据14例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的大小,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设计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患处,供区创面植皮修复.结果:14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1 ~3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应用中指尺侧环指桡侧带神经双叶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掌侧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创面,克服了常见皮瓣的缺点,且具有设计合理、切取转移方便、供受区邻近组织结构合理、修复后外形满意等优点.

    作者:赵遵江;张保德;刘勇;章荣涛;梁其国;胡育栋;徐良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1%乙氧硬化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症状的改善.结果:30例患者(30肢)均成功接受治疗.平均每条患肢应用20 ml泡沫硬化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局部存留曲张静脉团块,但超声检查未见血流信号;3例曲张静脉附近出现炎性反应.24条患肢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塞.平均随访3个月,24例患者下肢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下肢明显的曲张静脉消失;2条患肢的溃疡于术后2个月愈合.结论:泡沫硬化剂疗法可有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作者:司春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icro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 (miR)是一种由21 ~ 25个碱基组成的非编码RNA,通过与mRNA互补,诱导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miR表达异常出现在多种肿瘤中,据此推测miR在人类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甲状腺癌为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miR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诊断甲状腺癌的分子标志,并为甲状腺癌的治疗带来新的机遇.本文就miR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刘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