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开明;丁后明;范海燕;杨继忠
目的:评价枸橼酸钠抗凝在连续性血液灌流中的抗凝效果.方法:将35例实施连续性血液灌流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根据抗凝方案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枸橼酸钠组.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跨膜压的变化,同时比较治疗后血小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HC03-、游离钙、Na+和24h内出血情况.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治疗2h和治疗4h的跨膜压均较枸橼酸钠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低分子肝素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枸橼酸钠组明显延长(P<0.01);2组治疗后血小板、HCO3-、游离钙和N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性血液灌流过程中应用枸橼酸钠抗凝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作者:贾雪峰;赵曙光;张迪;朱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11年尿培养分离出的668株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大肠埃希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2006 ~ 2011年尿培养标本2 356份,分离出病原菌668株,分离率为28.4%.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38株(65.6%),革兰阳性球菌120株(18.0%),假丝酵母菌110株(16.4%).排名前3位的是:大肠埃希菌302株(45.2%)、白假丝酵母菌57株(8.5%)、肺炎克雷伯菌47株(7.0%).产ESBLs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54.3%(164/302),各年份依次为50.0%(14/28)、51.9% (28/54)、45.6% (26/57)、45.8% (22/48)、53.1%(26/49)、72.7%(48/66);尿路感染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22:246);以>50岁为主(419/668).结论:该地区尿路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产ESBLs菌株分离率较高,且耐药情况严重;假丝酵母菌有较高的分离率.
作者:胡开明;丁后明;范海燕;杨继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5例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CT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中肿瘤呈多发4例,表现为多发大小不等囊实性病变,1例为单发.CT平扫均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灶中央见较大范围的不规则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晰;1例单发者为囊性占位.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表现为早期轻中度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轻度强化,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结论:CT在显示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颜广林;顾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瑞芬太尼诱导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后苏醒期躁动(RS)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I或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芬太尼组(F组)各30例.诱导药物为:R组瑞芬太尼1μg/kg、咪达唑仑3 mg、丙泊酚2 mg/kg、罗库溴铵0.6 mg/kg;F组除芬太尼3.0 μg/kg代替瑞芬太尼外,其他用药同R组.麻醉维持为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丙泊酚2mg·kg-1 ·h-1,微量泵恒速输入;持续吸入1%~2%七氟烷.观察2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 rmin的RS评分以及麻醉后复苏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组拔管前、拔管时和拔管后10 minRS评分均明显高于F组(P<0.01),2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小剂量芬太尼诱导可有效减少瑞芬太尼麻醉后RS.
作者:孟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女性,53岁,因“烦渴多饮多尿7年,颈部增粗3年”于2011年11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7年前被诊断为“尿崩症”,平时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片0.1 mg,每日2次,每日尿量3 000ml左右.3年前出现颈部增粗,并逐渐增大,有颈部发闷,心悸感.
作者:黄莹芝;陈欢欢;何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9例VBI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清开灵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共10 d.10 d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开灵治疗VBI性眩晕有较好疗效.
作者:周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76例DPN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9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10μg/d,口服依帕司他3次/天,每次50 mg;对照组37例,口服维生素B1,每次10 mg,3次/天代替依帕司他,其余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4周.记录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DPN安全有效,且临床疗效优于维生素B1联合前列地尔.
作者:何启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男,63岁,因“突发心悸、大汗,意识丧失数分钟”入院.2013年6月7日早晨8时左右,患者早饭后饮用药酒约75 ml,2h后突发心悸、大汗,当时测血压70/40 mmHg,立即送至我科监护室,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数分钟后清醒,但烦躁不安,全身大汗.急诊心电图示:持续性室速,心率203次/分(见图1).
作者:李妙男;胡司淦;卢冬雨;陈耀;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切开复位手术加植骨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行切开复位特殊钢板内固定术的24例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12 ~18个月随访,优17例,良6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可以尽可能恢复关节面平整,恢复跟骨的宽度与高度.
作者:张晓珑;何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PPE68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真核表达载体,为以后对PPE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分析奠定基础.方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总DNA,PCR法扩增出PPE68编码基因,通过线性T克隆载体pGEM-T连接,亚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后,转染至HeLa细胞中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PCR产物、pGEM-T-PPE68及pcDNA3.1(+)-PPE68分别经双酶切后均获得同一大小基因片段,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鉴定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0 000.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PPE68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了表达产物.
作者:曹元应;房功思;孟德娣;汪学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在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中的选择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8例CSP患者中,2例外院治疗失败转入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予甲氨蝶呤化疗.另外6例首诊患者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1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过程中突发阴道大流血,急诊行子宫动脉栓塞术,1周后行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2例行宫腔镜CSP病灶切除术;1例宫腔镜检术中大出血、1例宫腔镜检发现子宫瘢痕处憩室妊娠,均改行经腹CSP病灶切除修补术.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且成功保留子宫.其中1例单纯米非司酮治疗成功;4例药物治疗失败后,2例行宫腔镜手术成功,2例行宫腔镜手术失败,改行经腹手术成功;3例阴道大量出血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成功止血,再予药物或宫腔镜手术治疗成功.结论:CSP的单纯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手术治疗均应掌握一定的适应证,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以迅速止血,栓塞术联合药物或手术治疗是可选择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虹;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肾周积液的不同原因,探讨超声在肾周积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肾周积液的原发病因及超声表现.结果:43例中急性尿路梗阻19例,急性胰腺炎8例,肾外伤6例,急性肾盂肾炎5例,腹膜后血肿4例,肝脏外伤1例.肾周积液超声表现:肾包膜下积液表现为肾包膜下与肾实质间新月形液性暗区;肾周间隙积液表现为脂肪囊增厚,肾周间隙内呈多片形态各异液性暗区.结论:超声对肾周积液原发病因诊断和病变转归及肾周积液吸收情况判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雷琳;彭月享;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例(条)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对其进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曲张静脉内注射1%乙氧硬化醇泡沫硬化剂,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症状的改善.结果:30例患者(30肢)均成功接受治疗.平均每条患肢应用20 ml泡沫硬化剂,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例局部存留曲张静脉团块,但超声检查未见血流信号;3例曲张静脉附近出现炎性反应.24条患肢于治疗后2周、3个月后复诊血管超声时大隐静脉主干闭塞.平均随访3个月,24例患者下肢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下肢明显的曲张静脉消失;2条患肢的溃疡于术后2个月愈合.结论:泡沫硬化剂疗法可有效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联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可增加治疗的安全性,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新方法.
作者:司春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核心能力构成,为确立MNS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专家个人访谈法,对19名专家进行访谈,并结合专题小组讨论法,同26名学生进行讨论.结果:专家和同学一致认为MNS应具备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护理伦理能力、专业发展能力、英语能力共8项核心能力.结论:护理教育者在制定MNS培养模式时,应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以上8项能力,以期使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能够满足临床对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
作者:李沐;谢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于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组织工程骨修复兔管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肩胛部脂肪,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ADSCs;第三代兔ADSCs与脱钙骨复合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LG-DMEM)设为对照.制造兔两侧尺骨临界大小(长度15 mm)的缺损,分别植入兔ADSCs-脱钙骨复合物(实验侧)和单纯脱钙骨材料(对照侧);12周后取样本,三维CT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12周后,三维CT显示实验侧有新生骨基质长成,对照侧未见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测显示实验侧缺损区被典型的骨组织取代,可见新生骨小梁附着于脱钙骨表面,而对照侧只有少量的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兔ADSCs能在脱钙骨上很好的黏附和生长,兔ADSCs-脱钙骨材料复合物植入体内能成功修复临界大小的管状骨缺损.
作者:方小魁;华栋;李光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组织颞下方结膜瓣移植(ITBC)与传统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角膜缘上皮组织颞上方结膜瓣移植(STB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72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2组:ITBC组32例(36眼),STBC组32例(36眼).比较2种术式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率及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ITBC组翼状胬肉复发率为14.29%,STBC组复发率为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C术式与STBC术式在翼状胬肉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不同,前者由于保持了上方结膜生理结构和功能而为将来可能进行的手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周佳丽;智淑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的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8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0名.心力衰竭程度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Cys C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因CHF再次发作住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 C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高、低血清Cys C组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 C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升高(P<0.05).结论:Cys C对于评价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甫;黄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急性期间日疟患者血浆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7 (IL-17)水平.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19名急性期间日疟患者(间日疟组)和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中IFN-γ、IL-17水平.结果:间日疟组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水平分别为(18.86±6.77) pg/ml和(41.46±21.03)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99±8.78) pg/ml和(25.23±11.83)pg/ml(P <0.01).结论:间日疟患者血浆中IFN-γ和IL-17的水平均升高.
作者:孔评石;陶志勇;陶莉;方强;夏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肺癌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方案化疗中应用的静脉炎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0例应用NP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分为2组,30例使用PICC导管,30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观察2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PICC组静脉炎、局部疼痛、红肿发生率显著低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组(P <0.05 ~P <0.01),2组硬结和血管闭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以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保证化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吴子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宫腔镜检查患者焦虑及疼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宫腔镜检查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1d和检查前1h的焦虑水平及宫腔镜检查后的疼痛水平.结果:护理前2组的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水平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宫腔镜检查后1h的疼痛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降低宫腔镜检查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水平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方法推广使用.
作者:许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