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冬梅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中药封包外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拒绝手术的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通过10~20个月随访,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定,优36例(66.7%),良17例(31.5%),差1例(1.9%)。结论:经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显著,是拒绝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佳选择。
作者:赵炎平;孙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品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门诊6000张降压药处方中的品种、用药频度及给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居前三类的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给药方案中,单一用药、二药联用分别占16.32%、35.58%;三药联用29.05%;四药联用16.05%。结论:门诊处方中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合理。
作者:于慧;黄桢;王鲁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偏瘫肢体并发症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护士按照规范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的摆放。4周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外旋、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O5~P<0. O1);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及持续的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偏瘫肢体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杜少萍;鲍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 I)治疗Graves病过程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诊甲亢患者(初诊组,n=61)以及甲亢患者131I治愈后(治愈组,n=65)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sIL-2R、IL-5、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68)比较;分析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及治愈组患者血清IL-1β、sIL-2R、IL-5、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0.01);治愈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及TNF-α与初诊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TNF-α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FT4,sIL-2R与TRAb,以及TNF-α与TRA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以及TNF-α水平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判甲亢患者131 I治疗效果的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申勇;袁媛;孙伟莉;陶健;何娟娟;李卫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男性脑出血组雌二醇和睾酮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男女脑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雌二醇含量较中、重度组升高(P<0.05),男性3种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较中量出血组升高(P<0.05),男性3种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睾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女性轻度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中、重度组低(P<0.01和P<0.05)。女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大量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不同出血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睾酮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下降(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汪国胜;钟平;张雷;张蕾;马争飞;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钝性伤22例、锐性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治疗包括动脉侧壁修补2例、单纯结扎5例、端-端吻合1例、自体静脉移植22例、覆膜支架植入封堵2例。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87.50%;截肢4例,截肢率为12.50%;无病死病例。结论:早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快速优质血管重建、早期筋膜切开、合理处理动脉合并伤,能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杰;高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某市部分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68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35.79±12.15)分,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是否已婚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灌输信念和希望为(25.65±1.63)分,健康教育为(21.48±1.71)分,人道、利他价值观为(19.36±3.48)分,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为(13.58±2.53)分,协助满足基本需求为(10.62±1.91)分,提供良好环境为(13.82±3.62)分,促进情感交流为(16.79±4.73)分,帮助解决困难为(14.75±3.28)分。结论:学历、职称、婚姻、年龄是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周莉莉;高莉;徐贵霞;叶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检测26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BV-DNA,并将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各组均可检出 HBV-DNA 阳性,其中 HBsAg、HBeAg、HBcAb 阳性组和 HBsAg、HBeAg 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标志物模式组和对照组(P<0.01)。 HBV所致不同疾病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乙肝病毒拷贝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结论:FQ-PCR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是否存在HBV感染,判断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义;高冬梅;潘继文;蔡瑜;温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的完整性,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凝集实验检测抗精子抗体( AsAb),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AsAb和精液各参数均无相关关系(P>0.05)。精子DNA碎片率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AsAb无相关关系(P>0.05)。 AsAb仅与精子摆动性和前向性呈弱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和AsAb作为精液分析的补充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成云;徐振山;宋礼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Hp与GES-1体外共培养,同时设立雷帕霉素(RAPA)、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于2、4、6、12及24 h终止感染,通过免疫蛋白印迹、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Hp对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结果:Hp+GES-1组在2 h出现自噬标志蛋白LC3-Ⅱ表达及细胞内荧光自噬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出现双层或多层膜包裹的自噬小体样结构,细胞自噬在4 h达高峰,感染中后期逐渐减弱并消失;RAPA+Hp+GES-1组细胞自噬程度进一步增强,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菌数均降低(P<0.05~P<0.01);3-MA+Hp+GES-1组细胞自噬强度显著降低,而其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菌数均明显升高(P <0.01)。结论:Hp可在感染早期诱导GES-1自噬;RAPA和3-MA可增强或降低自噬发生程度,从而减轻或促进细胞损伤。
作者:吕杰;李柏青;刘勇;马丽娜;刘婷婷;刘丛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等。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癫痫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误诊率高。应加强认识,拓宽诊断思路,及时行头颅CT检查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程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规范血压管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血压管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血压管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周C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C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CCSS评分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霍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晨峰高血压患者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31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晨峰程度是否≥35 mmHg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对2组的动态血压值、实验室检查、病史及体格检查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晨峰发生率为20.3%;≥65岁高血压患者晨峰发生率25.0%,明显高于<65岁高血压患者晨峰发生率10.8%(P<0.01);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晨峰发生率19.0%,高于非睡眠障碍者的8.7%(P<0.05)。结论:年龄、睡眠障碍是影响晨峰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作者:顾昊;李云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正规吸入皮质激素、吸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2%,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2组患儿治疗后高呼气流速变异率、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对照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2组患儿治疗后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是目前理想、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法。
作者:王立民;王红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拟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对620例拟受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620例拟受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1%、1.77%、0.16%、1.94%。结论:检测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对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确保输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荣;广圣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通过率的路径。方法:在深入研究2011年护考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材、拟定授课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结果: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2011年723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09人通过,通过率达98.06%;2012年780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77人通过,通过率达99.62%。结论:结合护考大纲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护考通过率。
作者:王玉蓉;王荣俊;徐嵘嵘;邹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陈耀;孙强;高大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对比阴股皮瓣移植人工阴道成形术及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穿刺路径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对18例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患者行阴道成形术,其中阴股皮瓣移植人工阴道成形术(皮瓣移植组)9例,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改良组)9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皮瓣移植组术后随访8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术后外阴形态轻度改变,有1例人工阴道继发感染;改良组9例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2.5年,术后外阴形态无改变,无1例并发症发生。两种方法成形术后阴道宽度及深度均满意,黏膜润滑、弹性可,已婚者性生活满意。改良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与皮瓣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更趋微创、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更小。只要掌握手术技巧,该术式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晖;张长虹;张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