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黄宇理;李妙男;陈耀;孙强;高大胜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其合并症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其合并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动图确诊主动脉窦瘤破裂17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44%;确诊有合并症12例,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2.31%。结论: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其合并症中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能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且无创,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雷琳;陈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社区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客观评价心理干预方案改善社区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伴有抑郁状态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41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疗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心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社区肿瘤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张利娜;王厹东;史以珏;徐继如;刘颖颜;薛静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氧化二砷对乳腺癌细胞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的作用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X转录反义RNA( HOTAIR)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三氧化二砷( As2 O3)对HOTAIR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mRNA的表达,筛选高表达HOTAIR的乳腺癌细胞株,检测 As2 O3对 HOTAIR mRNA 表达的作用。先观察比较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HOTAIR的表达,再检测乳腺癌细胞株中HOTAIR的表达,以及As2 O3作用后MCF-7细胞中HOTAIR的表达变化。结果:乳腺癌组织中HOTAIR mRNA表达量为0.011±0.005,癌旁组织未见表达;乳腺癌细胞株SKBR-3和MAD-MB-231细胞均未表达HOTAIR mRNA,MCF-7细胞株高表达HOTAIR mRNA(1±0.236);在As2O3作用下,MCF-7细胞中HOTAIR mRNA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HOTAIR与乳腺癌的发展可能相关,As2O3可以抑制其表达。

    作者:陈素莲;朱丽华;卢晓辉;赵遵兰;王洋洋;周继红;陈昌杰;杨清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偏瘫肢体并发症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护士按照规范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的摆放。4周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外旋、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O5~P<0. O1);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及持续的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偏瘫肢体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杜少萍;鲍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压电陶瓷材料钛酸铋钠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钛酸铋钠(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将BNT组、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及空白对照组与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应用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法观察材料对成骨样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结果:成骨样细胞在实验材料上可很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 BNT组在实验第1~9天光密度值均高于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

    作者:晋容珍;张敏;董洋;王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阴道成形术式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阴股皮瓣移植人工阴道成形术及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穿刺路径和手术安全性。方法:对18例先天性无子宫无阴道患者行阴道成形术,其中阴股皮瓣移植人工阴道成形术(皮瓣移植组)9例,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改良组)9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18例手术均获成功,皮瓣移植组术后随访8例,失访1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术后外阴形态轻度改变,有1例人工阴道继发感染;改良组9例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2.5年,术后外阴形态无改变,无1例并发症发生。两种方法成形术后阴道宽度及深度均满意,黏膜润滑、弹性可,已婚者性生活满意。改良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与皮瓣移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etti阴道成形术更趋微创、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更小。只要掌握手术技巧,该术式是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晖;张长虹;张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阶段式带教方法在骨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在骨科实习的48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观察组采取阶段式带教方法。实习4周结束后对所有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及出科综合成绩考核,比较2组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专科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出科综合成绩的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式带教方法应用于骨科护理带教中,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具有一定的护理临床教学参考价值。

    作者:孙雪婷;高洁;马语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汇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镰刀菌感染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2013年国内报道的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进行汇集分析。结果:茄病镰刀菌感染10例,串珠镰刀菌感染3例,尖孢镰刀菌感染1例,菌种不明2例。出现皮肤溃疡12例,皮肤结节3例,同时出现皮肤溃疡及皮肤结节1例。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基础疾病为急性白血病2例,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真菌培养阳性16例,直接镜检发现真菌11例,病理检查发现真菌7例。全身抗真菌治疗11例,好转或痊愈8例。结论:皮肤镰刀菌感染以茄病镰刀菌多见,皮肤呈溃疡或结节样改变多见。真菌培养、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诊断,治疗尚无统一方案。

    作者:黄玲玲;王宁玲;牛曼曼;刘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士人文关怀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某市部分综合性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某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268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35.79±12.15)分,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是否已婚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体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灌输信念和希望为(25.65±1.63)分,健康教育为(21.48±1.71)分,人道、利他价值观为(19.36±3.48)分,科学解决健康问题为(13.58±2.53)分,协助满足基本需求为(10.62±1.91)分,提供良好环境为(13.82±3.62)分,促进情感交流为(16.79±4.73)分,帮助解决困难为(14.75±3.28)分。结论:学历、职称、婚姻、年龄是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针对各种影响因素,实施分层次继续教育培训,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作者:周莉莉;高莉;徐贵霞;叶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硫酸乙酰肝素酶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 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人类第六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3%,其中约48%为口腔肿瘤,口腔肿瘤又以口腔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为多见,约为90%。多种疾病对口腔黏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是局部的疾病过程,或是全身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多数OSCC是由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而发展到有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尽管口腔黏膜的损伤很常见,但根据目前的临床水平,很难判断出哪种损伤会发展成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或者仍保持稳定[1]。尽管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措施应用于口腔肿瘤的治疗,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其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除了规范的治疗措施外,迫切需要建立更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2]。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或者蛋白为靶点的治疗模式,包括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癌基因、激素、凋亡相关分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3]。与传统规范的治疗相比较,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更多的优势,且目前已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4]。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HPSE)是特异性的酶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中HS链的内切糖苷酶,HPSE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其为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抑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靶点[5]。研究[6]表明,HSPG和HPSE在口腔肿瘤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SPG、HPSE在口腔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士文(综述);徐锦程(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后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50例全麻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不予雾化吸入;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1次;C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续3 d;雾化液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经面罩式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记录3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B、C组咽痛(吞咽时)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结果:B、C组患者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咽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1和P<0.05)。结论:早期、多次雾化吸入能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作者:王娅;孙桂娟;薛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咽喉部梅毒5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以咽部疼痛、咽部异物感、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的咽喉部梅毒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5例咽喉部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均有咽部或喉部黏膜白色病损,经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均呈阳性。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复查甲苯胺红不需加热血清试验滴度下降。随访0.5~2年,1例复发。结论:咽喉部梅毒的诊治关键在于明确诊断,诊断主要依据接触史、典型临床表现,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当接触史不明确或临床难于确诊时,则依靠相应病原性检查及病理学检查。

    作者:褚莉萍;齐少恒;蒋琼;王洪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控制清晨高血压的效果差异。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患者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筛选出清晨高血压患者88例,入选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4 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41例患者为观察组,服用缬沙坦4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4周清晨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比较2组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2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收缩压(P<0.01),但观察组清晨血压控制更好,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但在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收缩压明显优于缬沙坦,而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卫红;邓晓敏;冯文成;管阳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作者:杨波;刘浩;杨光;王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插管方式对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FOB)和Lightwand光棒在经口困难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术前访视评估确定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FOB组( F组)和Lightwand光棒组( L组)。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 T0)、诱导后插管前( T1)、气管插管即刻( T2)、插管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 T5)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气管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例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F组和L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音嘶哑及咽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总时间明显少于L组(P<0.05);T2、T3时F组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5~P<0.01)。结论:FOB比Lightwand光棒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二者均可作为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杰;李梅;石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误诊13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等。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癫痫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误诊率高。应加强认识,拓宽诊断思路,及时行头颅CT检查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程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上皮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Hp与GES-1体外共培养,同时设立雷帕霉素(RAPA)、3-甲基腺嘌呤(3-MA)干预组及空白对照组,于2、4、6、12及24 h终止感染,通过免疫蛋白印迹、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活菌计数等方法观察Hp对GES-1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结果:Hp+GES-1组在2 h出现自噬标志蛋白LC3-Ⅱ表达及细胞内荧光自噬颗粒,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内出现双层或多层膜包裹的自噬小体样结构,细胞自噬在4 h达高峰,感染中后期逐渐减弱并消失;RAPA+Hp+GES-1组细胞自噬程度进一步增强,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菌数均降低(P<0.05~P<0.01);3-MA+Hp+GES-1组细胞自噬强度显著降低,而其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菌数均明显升高(P <0.01)。结论:Hp可在感染早期诱导GES-1自噬;RAPA和3-MA可增强或降低自噬发生程度,从而减轻或促进细胞损伤。

    作者:吕杰;李柏青;刘勇;马丽娜;刘婷婷;刘丛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亳州市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安徽省亳州市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和管理状况,为保障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查150所亳州市中小学校,采集150份水样进行检测。结果:水样总合格率为64.00%,集中式供水的学校有91所,二次供水者14所,分散式供水45所。水质卫生管理调查评价为优者34所,一般者78所,较差38所。主要不合格指标为氨氮、氟化物、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管理水平为优秀的学校水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一般和较差的学校(P<0.01),集中式供水学校的水样合格率亦均明显高于二次供水和分散式供水的学校(P<0.01)。结论:亳州市中小学校水质状况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加快建设饮用水卫生安全体系,加强饮用水安全的宣传,加大监督和分类指导。

    作者:王立峰;蒋根;赵伟;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周围动脉损伤32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周围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周围动脉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钝性伤22例、锐性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治疗包括动脉侧壁修补2例、单纯结扎5例、端-端吻合1例、自体静脉移植22例、覆膜支架植入封堵2例。结果:治愈28例,治愈率87.50%;截肢4例,截肢率为12.50%;无病死病例。结论:早期诊断、有效控制出血和抗休克治疗、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快速优质血管重建、早期筋膜切开、合理处理动脉合并伤,能够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李杰;高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