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黄宇理;李妙男;陈耀;孙强;高大胜

关键词: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胺碘酮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后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50例全麻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不予雾化吸入;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1次;C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续3 d;雾化液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经面罩式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记录3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B、C组咽痛(吞咽时)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结果:B、C组患者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咽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1和P<0.05)。结论:早期、多次雾化吸入能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作者:王娅;孙桂娟;薛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对照组(54例)用利多卡因50~100 mg静脉注射,后1~4 mg/min静脉维持;治疗组(56例)采用胺碘酮150~300 mg静脉注射,然后0.5~1.5 mg/min静脉维持;治疗24 h后观察2组24 h内的疗效、室性心律失常次数、PR间期、QRS波时限、校正的QT间期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较对照组短,PR间期比对照组长,校正的QT间期较对照组轻度延长(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肯定,未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

    作者:黄宇理;李妙男;陈耀;孙强;高大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作者:杨波;刘浩;杨光;王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男性婴儿腹腔寄生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寄生胎的形态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寄生胎病例大体及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物外观具有人体器官的形态结构,X线显示有椎骨影,切面有软骨及骨组织构成的椎骨轴,镜检为分化较成熟的正常人体组织。结论:寄生胎是包含椎骨轴及其他器官或肢体的包块;诊断难点是椎骨轴的确定;主要与畸胎瘤鉴别。

    作者:谷从友;武世伍;赵艳;谢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20例拟受血者八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拟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对620例拟受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620例拟受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1%、1.77%、0.16%、1.94%。结论:检测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对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确保输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荣;广圣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压电陶瓷材料钛酸铋钠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钛酸铋钠(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将BNT组、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及空白对照组与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应用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法观察材料对成骨样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结果:成骨样细胞在实验材料上可很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 BNT组在实验第1~9天光密度值均高于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

    作者:晋容珍;张敏;董洋;王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哮喘患者8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哮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哮喘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护理模式。

    作者:陈小丹;李惠;邹立华;孙艳芬;王美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种清洗方法对内镜硬件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镜硬件器械2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后的内镜手术器械400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件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法,观察组200件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比较2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带菌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器械管腔合格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P<0.01),而器械表面及内壁带菌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是内镜手术器械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作者:陈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术前评分分级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术前评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病理等对213例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术前予以评分分级,对不同级别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分析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13例结肠息肉评分分级中A级56例(26.2%),B级121例(56.8%),C级36例(16.9%),术后仅1例于第1天少量出血,予局部喷洒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继续禁食48 h,未见再出血。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术前予以充分评分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法舒地尔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通过RhoA/ROCK( Rho激酶)通路是否能减轻脂多糖( 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方法:18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S组)、脂多糖组( LPS组)及法舒地尔干预组( FAS组)各6只;LPS组和FAS组采用小剂量LPS 1 mg/kg腹腔注射16 h后,气管内滴注LPS 3 mg/kg建立ALI模型。 FAS组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和气管滴注LPS后1 h给予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于气管滴注LPS造模后,观察3 h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肺组织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ROCK2(Rho激酶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FAS组较LPS组相比明显减轻;LPS组肺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LPS组ROCK2 mRNA 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与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ROCK2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能够减轻LPS诱导的大鼠ALI。

    作者:李佳;李言;张高峰;杨锡兰;赵士弟;陈前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于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

    目的:探索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通过率的路径。方法:在深入研究2011年护考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材、拟定授课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结果: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2011年723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09人通过,通过率达98.06%;2012年780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77人通过,通过率达99.62%。结论:结合护考大纲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护考通过率。

    作者:王玉蓉;王荣俊;徐嵘嵘;邹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插管方式对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FOB)和Lightwand光棒在经口困难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术前访视评估确定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FOB组( F组)和Lightwand光棒组( L组)。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 T0)、诱导后插管前( T1)、气管插管即刻( T2)、插管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 T5)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气管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例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F组和L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音嘶哑及咽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总时间明显少于L组(P<0.05);T2、T3时F组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5~P<0.01)。结论:FOB比Lightwand光棒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二者均可作为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杰;李梅;石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误诊13例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自发性脑出血的诊断要点。方法:对13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病理征阳性等。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癫痫3例,急性胃肠炎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结论:儿童自发性脑出血误诊率高。应加强认识,拓宽诊断思路,及时行头颅CT检查能做到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作者:程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治疗清晨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控制清晨高血压的效果差异。方法:从社区高血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患者中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筛选出清晨高血压患者88例,入选患者停用抗高血压药物14 d,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其中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41例患者为观察组,服用缬沙坦47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4周清晨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比较2组患者清晨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2种药物均能明显降低收缩压(P<0.01),但观察组清晨血压控制更好,收缩压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和缬沙坦均为比较安全和有效的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但在清晨高血压的控制方面,苯磺酸氨氯地平控制收缩压明显优于缬沙坦,而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作者:朱卫红;邓晓敏;冯文成;管阳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压药处方6000张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品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门诊6000张降压药处方中的品种、用药频度及给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居前三类的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给药方案中,单一用药、二药联用分别占16.32%、35.58%;三药联用29.05%;四药联用16.05%。结论:门诊处方中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合理。

    作者:于慧;黄桢;王鲁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睾酮水平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及60例对照组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再按病情轻重及病程评分的差值分组比较。结果:男性脑出血组雌二醇和睾酮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男女脑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雌二醇含量较中、重度组升高(P<0.05),男性3种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雌二醇和睾酮含量均较中量出血组升高(P<0.05),男性3种出血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雌二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脑出血组睾酮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轻度病情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重度组显著升高(P<0.01),女性轻度病情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中、重度组低(P<0.01和P<0.05)。女性患者少量出血组血清睾酮含量均较中、大量出血组明显升高(P<0.01),女性患者血清雌二醇和雌二醇/睾酮比值不同出血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睾酮含量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下降(P<0.05~P<0.01),男、女性患者显著好转组雌二醇/睾酮比值均较无变化组及恶化组升高(P<0.05~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雌二醇、雌二醇/睾酮比值测定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汪国胜;钟平;张雷;张蕾;马争飞;刘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一)

    1.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部分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Nature, Science等均不得缩写。2.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英文期刊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如Food,Chest,Child,这些词不得缩写。如医学期刊Heart and Lung,缩写为Heart Lung,仅略去连词and;但少数构成地名的单词,如New,South等,可缩写成相应首字字母。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可缩写为N Engl J Med,不应略为New Engl J Med;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urgery可缩写为S Afr J Surg,不可缩写为South Afr J Surg。另外,少于5个字母(含5个字母)的单词一般不缩写,如Acta,Heart,Bone,Joint等均不缩写。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同伴互助学习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学习在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某医学院某系2013级A班206名本科医学生作为观察组,分为20个同伴互助小组,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的教学方法;B班201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2组医学生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问卷调查教学的体会和满意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和对教学的体会以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伴互助学习可以提升医学生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医学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申正付;齐玉龙;冯丽丽;陈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作者:杨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