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术后咽痛的影响

王娅;孙桂娟;薛震

关键词:麻醉, 全身, 气管插管, 咽痛, 雾化吸入
摘要: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后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50例全麻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不予雾化吸入;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1次;C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续3 d;雾化液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经面罩式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记录3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B、C组咽痛(吞咽时)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结果:B、C组患者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咽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1和P<0.05)。结论:早期、多次雾化吸入能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压电陶瓷材料钛酸铋钠的体外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钛酸铋钠( BNT)基无铅压电陶瓷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将BNT组、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及空白对照组与人成骨样细胞进行复合培养,应用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法观察材料对成骨样细胞形态及增殖的影响。结果:成骨样细胞在实验材料上可很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 BNT组在实验第1~9天光密度值均高于铌酸锂钠钾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新型钛酸铋钠基无铅压电陶瓷初步显示了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生物材料。

    作者:晋容珍;张敏;董洋;王粉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20例拟受血者八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拟受血者进行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的检测,了解患者输血前传染病的感染情况,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感染、医务人员职业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方法:对620例拟受血者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两对半(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以及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620例拟受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分别为8.71%、1.77%、0.16%、1.94%。结论:检测拟受血者输血前相关病原学标志物对了解受血者输血前感染状况,确保输血安全,减少医疗纠纷,预防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朱正荣;广圣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腺癌组织DKK-1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Dickkopf-1(DKK-1)的表达及对胰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3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DKK-1在胰腺癌组织及胰腺炎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全自动标记免疫发光分析仪检测血CA19-9,分析DKK-1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A19-9的关系。结果:胰腺癌组织中DKK-1阳性率68.2%,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DKK-1阳性率5.3%(P<0.01);DKK-1的表达在胰腺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DKK-1阳性率68.2%,单一血CA19-9阳性率为65.9%,联合检测有一项阳性表达计为阳性,阳性率为8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KK-1+CA19-9联合诊断胰腺癌均较DKK-1和CA19-9单一诊断的灵敏度、约登指数及符合率增高。结论:DKK-1在胰腺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胰腺良性病变组织,在胰腺肿瘤的形成、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DKK-1的检测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预后评估。

    作者:汪强武;王启之;李大鹏;郑海伦;孙医学;周蕾;周磊;朱安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颌面部肿瘤中硫酸乙酰肝素酶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 head and neck cancer,HNC)是人类第六大恶性肿瘤,约占所有肿瘤的3%,其中约48%为口腔肿瘤,口腔肿瘤又以口腔鳞状细胞癌(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OSCC)为多见,约为90%。多种疾病对口腔黏膜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或是局部的疾病过程,或是全身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多数OSCC是由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而发展到有临床症状及病理改变。尽管口腔黏膜的损伤很常见,但根据目前的临床水平,很难判断出哪种损伤会发展成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或者仍保持稳定[1]。尽管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多种措施应用于口腔肿瘤的治疗,但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其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因此,除了规范的治疗措施外,迫切需要建立更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预后[2]。分子靶向治疗是以肿瘤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分子或者蛋白为靶点的治疗模式,包括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癌基因、激素、凋亡相关分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3]。与传统规范的治疗相比较,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更多的优势,且目前已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4]。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HPSE)是特异性的酶切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HSPG)中HS链的内切糖苷酶,HPSE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中的作用日益引起关注,其为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抑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靶点[5]。研究[6]表明,HSPG和HPSE在口腔肿瘤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本文就HSPG、HPSE在口腔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士文(综述);徐锦程(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蚌埠医学院学报》在线投稿须知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对社区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

    目的:客观评价心理干预方案改善社区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伴有抑郁状态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41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疗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心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社区肿瘤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张利娜;王厹东;史以珏;徐继如;刘颖颜;薛静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种清洗方法对内镜硬件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镜硬件器械2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后的内镜手术器械400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件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法,观察组200件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比较2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带菌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器械管腔合格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P<0.01),而器械表面及内壁带菌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是内镜手术器械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作者:陈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肿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磁共振静脉造影( MRV)在颅内肿瘤术前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患者20例,术前行MRI检查及MRA和/或MRV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图像资料分析结果作对比。结果:MRA检查18例,供血动脉异常增粗4例,颅内重要血管受压、推移和包埋现象6例;MRV检查12例,静脉窦受侵犯6例,静脉窦受压、推移4例,引流静脉增粗3例。 MRA及MRV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MRA、MRV可以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为神经外科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信息。

    作者:杨波;刘浩;杨光;王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考文献英文刊名的缩写规则(一)

    1.单个词组成的刊名不得缩写;部分刊名由一个实词组成,如Adsorption,Aerobiologia,Radiochemistry,Biomaterials,Nature, Science等均不得缩写。2.刊名中单音节词一般不缩写。英文期刊中有许多单音节词,如Food,Chest,Child,这些词不得缩写。如医学期刊Heart and Lung,缩写为Heart Lung,仅略去连词and;但少数构成地名的单词,如New,South等,可缩写成相应首字字母。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cine,可缩写为N Engl J Med,不应略为New Engl J Med;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Surgery可缩写为S Afr J Surg,不可缩写为South Afr J Surg。另外,少于5个字母(含5个字母)的单词一般不缩写,如Acta,Heart,Bone,Joint等均不缩写。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压药处方6000张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药品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门诊6000张降压药处方中的品种、用药频度及给药方案进行分析。结果:使用频次居前三类的是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给药方案中,单一用药、二药联用分别占16.32%、35.58%;三药联用29.05%;四药联用16.05%。结论:门诊处方中降压药物应用种类及降压治疗方案基本合理。

    作者:于慧;黄桢;王鲁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汇集分析

    目的:探讨皮肤镰刀菌感染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2013年国内报道的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进行汇集分析。结果:茄病镰刀菌感染10例,串珠镰刀菌感染3例,尖孢镰刀菌感染1例,菌种不明2例。出现皮肤溃疡12例,皮肤结节3例,同时出现皮肤溃疡及皮肤结节1例。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基础疾病为急性白血病2例,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真菌培养阳性16例,直接镜检发现真菌11例,病理检查发现真菌7例。全身抗真菌治疗11例,好转或痊愈8例。结论:皮肤镰刀菌感染以茄病镰刀菌多见,皮肤呈溃疡或结节样改变多见。真菌培养、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诊断,治疗尚无统一方案。

    作者:黄玲玲;王宁玲;牛曼曼;刘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相关参数的研究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的完整性,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凝集实验检测抗精子抗体( AsAb),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AsAb和精液各参数均无相关关系(P>0.05)。精子DNA碎片率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AsAb无相关关系(P>0.05)。 AsAb仅与精子摆动性和前向性呈弱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和AsAb作为精液分析的补充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成云;徐振山;宋礼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偏瘫肢体并发症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护士按照规范协助患者及家属进行良肢位的摆放。4周后,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半脱位、髋关节外旋、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O5~P<0. O1);观察组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分也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及持续的良肢位摆放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偏瘫肢体的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杜少萍;鲍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同伴互助学习在《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学习在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某医学院某系2013级A班206名本科医学生作为观察组,分为20个同伴互助小组,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的教学方法;B班201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2组医学生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问卷调查教学的体会和满意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和对教学的体会以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伴互助学习可以提升医学生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医学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申正付;齐玉龙;冯丽丽;陈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对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病)结局的影响。方法:198例妊高病患者,按照产检与否,分为产检组101例和未产检组97例。产检组在孕妇产前进行常规产检,未产检组在孕妇产前不进行常规产检。结果:产检组孕产妇的产后出血、先兆子痫、早产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未产检组(P<0.05~P<0.01);产检组小于胎龄儿发生率明显低于未产检组(P<0.01)。结论:妊高病的孕妇进行正规的产前检查,能有效降低妊高病对母婴的危害,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汪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敷料用于下肢静脉性溃疡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处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治疗组35例采用新型敷料,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和减少(P<0.01)。结论:新型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明显优于传统换药,值得推广。

    作者:陈景侠;孙友芳;焦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尹俊;夏菁;况勇;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 HBV)-DN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检测265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和15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HBV-DNA,并将结果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的乙肝血清标志物进行比较。结果:不同血清标志物模式的各组均可检出 HBV-DNA 阳性,其中 HBsAg、HBeAg、HBcAb 阳性组和 HBsAg、HBeAg 阳性组的HBV-DNA阳性率和病毒拷贝数均显著高于其他血清标志物模式组和对照组(P<0.01)。 HBV所致不同疾病类型的HBV-DNA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性乙肝病毒拷贝数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P<0.01)。结论:FQ-PCR检测HBV-DNA可以直接反映是否存在HBV感染,判断病毒的复制能力和传染性,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义;高冬梅;潘继文;蔡瑜;温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哮喘患者8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CNP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对哮喘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对哮喘病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CNP能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及护理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有效、先进的护理模式。

    作者:陈小丹;李惠;邹立华;孙艳芬;王美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插管方式对困难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 FOB)和Lightwand光棒在经口困难气管插管过程中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50例拟施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外科手术、术前访视评估确定为困难气道的患者,随机分为FOB组( F组)和Lightwand光棒组( L组)。观察和记录2组患者入手术室麻醉诱导前( T0)、诱导后插管前( T1)、气管插管即刻( T2)、插管后1 min( T3)、3 min( T4)、5 min ( T5)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气管插管总时间、插管成功例数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F组和L组气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100.0%和9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声音嘶哑及咽痛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插管总时间明显少于L组(P<0.05);T2、T3时F组舒张压及心率均低于L组(P<0.05~P<0.01)。结论:FOB比Lightwand光棒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相对较小,二者均可作为解决困难气管插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韩杰;李梅;石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