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俊;夏菁;况勇;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目的:研究放射性碘(131 I)治疗Graves病过程中的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初诊甲亢患者(初诊组,n=61)以及甲亢患者131I治愈后(治愈组,n=65)的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sIL-2R、IL-5、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68)比较;分析各种细胞因子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初诊组及治愈组患者血清IL-1β、sIL-2R、IL-5、IL-6及TNF-α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P<0.01);治愈组的血清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及TNF-α与初诊组相比显著下降(P<0.01),而TNF-α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与FT4,sIL-2R与TRAb,以及TNF-α与TRAb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细胞因子IL-1β、sIL-2R、IL-5、IL-6以及TNF-α水平与甲状腺的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判甲亢患者131 I治疗效果的有价值的指标。
作者:申勇;袁媛;孙伟莉;陶健;何娟娟;李卫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中药封包外敷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拒绝手术的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结果:通过10~20个月随访,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预后评定,优36例(66.7%),良17例(31.5%),差1例(1.9%)。结论:经手法复位、可塑性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显著,是拒绝手术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佳选择。
作者:赵炎平;孙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正规吸入皮质激素、吸氧。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73.02%,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2组患儿治疗后高呼气流速变异率、肺活量和用力肺活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对照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较治疗前升高(P<0.01);2组患儿治疗后4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可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是目前理想、安全、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法。
作者:王立民;王红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子DNA完整性与精液相关参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男性不育患者的精液标本,采用精子染色体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的完整性,采用混合抗球蛋白凝集实验检测抗精子抗体( AsAb),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对不育患者的精液进行常规分析。结果:年龄与精子DNA碎片率、AsAb和精液各参数均无相关关系(P>0.05)。精子DNA碎片率与精子密度及精子活力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AsAb无相关关系(P>0.05)。 AsAb仅与精子摆动性和前向性呈弱相关关系(P<0.05)。结论:精子DNA完整性和AsAb作为精液分析的补充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成云;徐振山;宋礼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969年,美国医师协会成立了家庭医疗专业委员会( ABFP ),标志着全科医学的诞生。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理解越来越深,需求越来越多,从单一的生物学层次逐渐扩大到心理、家庭以及社会多层次,表现出全科医学在医学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成为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的热点和重点领域之一[1]。
作者:张长春;宋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下鼻甲外移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5例鼻中隔偏曲合并下鼻甲肥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鼻中隔矫正组。联合治疗组33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外移术;鼻中隔矫正组22例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联合治疗组痊愈25例,有效8例,治愈率75.8%,好转率100.0%;鼻中隔矫正组痊愈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治愈率31.8%,好转率81.8%;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鼻内镜下针对性行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外移术治疗,组织损伤小,效果好,安全,符合功能性治疗,方法容易掌握,值得推广。
作者:尹俊;夏菁;况勇;孙本路;仝心源;林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客观评价心理干预方案改善社区肿瘤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伴有抑郁状态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40例为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41例为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疗法,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结果:心理干预方案对于改善社区肿瘤患者的汉密尔顿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改善社区恶性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增强其生活信心,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张利娜;王厹东;史以珏;徐继如;刘颖颜;薛静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比较影像教学法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班为单位随机分为传统教学法组和比较影像教学法组。以考试成绩、问卷调查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比较影像教学法组的教学效果和考试成绩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法组(P<0.01)。结论:将比较影像教学法引入核医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掌握不同影像检查手段的合理选择和优化组合,为以后的临床实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刘恒超;袁超;陶新全;申勇;张玉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术前评分对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根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病理等对213例结肠息肉患者内镜下术前予以评分分级,对不同级别采取不同术式治疗,分析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213例结肠息肉评分分级中A级56例(26.2%),B级121例(56.8%),C级36例(16.9%),术后仅1例于第1天少量出血,予局部喷洒1∶10000肾上腺素溶液,继续禁食48 h,未见再出血。余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息肉内镜下治疗术前予以充分评分分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规范血压管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血压管理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规范血压管理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周C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个月的C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3个月CCSS评分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对照组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霍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维A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甙口服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CD8+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抑制T细胞亚群活化,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应作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常规治疗药物。
作者:岳致丰;韩雪松;刘晓丹;尹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提高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护考)通过率的路径。方法:在深入研究2011年护考大纲的基础上,重新编写教材、拟定授课计划、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结果: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护考通过率明显提高。2011年723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09人通过,通过率达98.06%;2012年780名毕业生参加护考,777人通过,通过率达99.62%。结论:结合护考大纲进行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护考通过率。
作者:王玉蓉;王荣俊;徐嵘嵘;邹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创面处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方法换药,治疗组35例采用新型敷料,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创面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均较对照组缩短和减少(P<0.01)。结论:新型敷料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明显优于传统换药,值得推广。
作者:陈景侠;孙友芳;焦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手术室内镜硬件器械2种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选择使用后的内镜手术器械400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0件采用传统手工清洗法,观察组200件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比较2组器械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带菌率。结果:观察组清洗器械管腔合格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0%(P<0.01),而器械表面及内壁带菌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清洗法是内镜手术器械较理想的清洗方法。
作者:陈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收获卵子数目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结局的影响。方法:对355个ICSI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获卵数≤3、4~14、15~20、>20各组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卵泡数等。结果:4组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组可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SI周期中获卵数多少对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移植周期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影响,而获卵数>20组可用胚胎率下降。
作者:陈凤莲;陈智勤;洪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皮肤镰刀菌感染临床特点、预防及诊治经验。方法:对2001~2013年国内报道的皮肤镰刀菌感染16例进行汇集分析。结果:茄病镰刀菌感染10例,串珠镰刀菌感染3例,尖孢镰刀菌感染1例,菌种不明2例。出现皮肤溃疡12例,皮肤结节3例,同时出现皮肤溃疡及皮肤结节1例。播散性镰刀菌感染1例;基础疾病为急性白血病2例,合并皮肤鳞状细胞癌1例。真菌培养阳性16例,直接镜检发现真菌11例,病理检查发现真菌7例。全身抗真菌治疗11例,好转或痊愈8例。结论:皮肤镰刀菌感染以茄病镰刀菌多见,皮肤呈溃疡或结节样改变多见。真菌培养、直接镜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诊断,治疗尚无统一方案。
作者:黄玲玲;王宁玲;牛曼曼;刘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患者拔管后早期、多次雾化吸入对术后咽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150例全麻苏醒后拔除气管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不予雾化吸入;B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1次;C组拔除气管导管后雾化吸入每天2次,连续3 d;雾化液均为0.9%氯化钠注射液5 ml,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000 u,经面罩式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记录3组术后12 h咽痛发生情况,B、C组咽痛(吞咽时)12 h、24 h、48 h 视觉模拟评分。结果:B、C组患者术后12 h咽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咽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B组(P<0.01和P<0.05)。结论:早期、多次雾化吸入能降低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咽痛发生率及咽痛程度。
作者:王娅;孙桂娟;薛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通过RhoA/ROCK( Rho激酶)通路是否能减轻脂多糖( 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 ALI)。方法:18只Wistar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S组)、脂多糖组( LPS组)及法舒地尔干预组( FAS组)各6只;LPS组和FAS组采用小剂量LPS 1 mg/kg腹腔注射16 h后,气管内滴注LPS 3 mg/kg建立ALI模型。 FAS组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和气管滴注LPS后1 h给予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0 mg/kg。于气管滴注LPS造模后,观察3 h后处死大鼠,通过HE染色观察各组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测肺组织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ROCK2(Rho激酶2)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LPS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明显,FAS组较LPS组相比明显减轻;LPS组肺湿/干重比、丙二醛含量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均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LPS组ROCK2 mRNA 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与LP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组ROCK2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而FAS组较LPS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能够减轻LPS诱导的大鼠ALI。
作者:李佳;李言;张高峰;杨锡兰;赵士弟;陈前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学习在医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某医学院某系2013级A班206名本科医学生作为观察组,分为20个同伴互助小组,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的教学方法;B班201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实施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2组医学生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问卷调查教学的体会和满意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期末总结性评价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习效率、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和对教学的体会以及对教学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同伴互助学习可以提升医学生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的兴趣,提高医学生解决实际安全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作者:申正付;齐玉龙;冯丽丽;陈晓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