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潘成武;肖劲松;陈刚;李辉

关键词:乳腺肿瘤, 改良根治术, Level Ⅲ级淋巴结
摘要: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通过体检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59例,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结合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42例,其中41例腋下淋巴结阳性,伴有Ⅲ组淋巴结阳性者13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9.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17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35.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3.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总生存率为92.9%,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为88.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行Ⅲ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并对术后的合理治疗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采用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对乙肝病毒( HBV)阻断母婴传播,探讨其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0例确诊为HBV携带者的产妇按照自愿原则均分为2组,观察组孕28周注射HBIG,对照组不注射,比较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以及所有新生儿经过6个月的治疗乙肝表面抗体( HBsAb)的检出率。结果:经过阻断治疗,观察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9.09%,对照组患者所产新生儿的HBsAg阳性检出率为3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新生儿中经过6个月的治疗后HBsAb检出率为64.55%,明显优于出生1个月的22.72%(P<0.01),并且在治疗期间孕妇及新生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HBIG在阻断HBV在母婴之间的传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并且在安全性方面也有一定的保障,可以应用于临床。

    作者:马子东;冯朋;周益文;高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漏斗胸胸腔镜单支架Nuss手术18例

    目的:探讨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对18例漏斗胸在胸腔镜辅助下行单支架Nuss手术。术中均置入1块钢板,单侧置固定器17例,双侧置固定器1例。结果:18例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5 min,平均失血量40 ml。随访1~24个月,优14例,良3例,中等1例。无严重并发症,无钢板支架移位,无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单支架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可靠、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王有贵;洪卫东;汪苏波;倪玉宝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evel Ⅲ组淋巴结清扫在腋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术前通过体检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59例,行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结合Ⅲ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种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42例,其中41例腋下淋巴结阳性,伴有Ⅲ组淋巴结阳性者13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9.5%,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4%;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17例,3年远处转移率为35.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率23.5%,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淋巴结清扫患者总生存率为92.9%,单纯乳腺癌改良根治患者为88.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发现腋下淋巴结阳性者,行Ⅲ组淋巴结清扫可提高腋窝淋巴结清扫彻底性,并对术后的合理治疗和提高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潘成武;肖劲松;陈刚;李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术中再出血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常温稀释肾上腺素反复冲洗后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软通道微创术中再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术中再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3例对术中再出血血肿采取停止操作、脱水降颅压、稳定生命体征等治疗;观察组23例采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经引流管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观察2组疗效,以及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和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6.9%,高于对照组的47.83%(P<0.01);观察组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增大率为30.43%,低于对照组的91.30%(P<0.01)。观察组有2例引流管堵塞,对照组有1例引流管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术中再出血时,应用常温稀释盐酸肾上腺素液反复冲洗后给予冰冻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有较好的止血效果,部分避免因引流管堵塞行大骨瓣开颅术,对脑细胞无明显损伤。

    作者:靳怀永;李敏;张伟莉;刘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彩超在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ED)患者阴茎血流动力学检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ED患者,在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前列地尔10μg,诱导阴茎勃起后行彩超检查左、右阴茎海绵体动脉血流指标:收缩期大血流速度( 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DV)、血管阻力指数( RI)及阴茎背深静脉血流速度( VV)。结果:动脉性ED组的PSV与非血管性组的P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EDV、RI与非血管性组EDV、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性ED组的VV与非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阴茎海绵体内注射血管性药物诱导勃起结合彩超在男性ED的病因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李成福;胡冬梅;戴廷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115例,对瘤体大小、内分泌类型、肿瘤切除范围等与临床效果的关系,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2年,治愈81例,缓解未复发20例,复发12例,病死2例;微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大腺瘤和巨大腺瘤(P<0.05);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和混合腺瘤的治愈率均高于无功能腺瘤的治愈率(P<0.05);全切和次全切的治愈率均高于部分切除患者的治愈率(P<0.05);具有基础内分泌功能性腺瘤是术后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非功能性腺瘤(P<0.01)。结论: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临床效果好,其临床疗效与肿瘤的大小、功能类别、切除范围有关。

    作者:樊庆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从性、心理健康、血压控制情况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心理行为干预,干预后6个月对2组患者依从性、心理状态、血压等情况进行随访分析。结果:心理行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心理行为干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吕银红;宋效玲;朱慧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的MRI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胎盘植入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其中4例产前检查仅行平扫,3例产后检查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局部区域均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其中4例位于子宫前壁,2例位于子宫底部,1例子宫底部及子宫前壁均可见;6例在T2 WI上胎盘内可见多发低信号带状影,5例胎盘内可见多发迂曲增粗的血管流空影;4例产前检查中2例出现前置胎盘;3例产后增强扫描的患者中,在动脉早期,胎盘组织明显强化。结论:当超声检查不能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MRI检查成为诊断胎盘植入的佳检查方式。胎盘-子宫交界不清,胎盘侵及子宫肌层、胎盘组织内低信号带影、胎盘内粗大血管流空影等影像学表现的存在均提示胎盘植入的可能。

    作者:范瑜;洪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特点和生活质量状况,并探讨疾病不确定感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8.64±12.65)分,属于中等水平;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得分为(62.12±10.53)分;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和社会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要加强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降低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施彩虹;段晓侠;陈玲玲;董长兰;王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精密过滤输液器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306例静脉输注抗肿瘤辅助用药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50例和对照组156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使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比较2组患者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输液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6.7%和21.1%,静脉炎的总发生率分别为7.3%和26.9%。观察组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静脉炎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抗肿瘤辅助用药所致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魏少美;董寒玉;马其冬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儿童皮肌炎1例

    患者,男性,18岁,因“双下肢无力伴皮疹8年”于2013年8月27日入院。患者主诉2005年起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久蹲后起立困难,上楼梯时更明显,提重物上楼梯不能走两个台阶,体育考试常不及格,自觉多年来下肢无力进展缓慢、无明显加重,但双下肢渐出现肌肉萎缩,并且双足反复出现皮疹、溃烂、疼痛。其间无发热,无关节、肌肉疼痛,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口腔溃疡,无胸闷、气急,无恶心、呕吐,无心悸,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光敏感现象。在当地多家医院检查未明确诊断而来我院就诊。病程中精神、睡眠尚可,饮食较好,大小便正常,体质量无进行性下降。

    作者:孙家栋;姜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应用

    目的:探讨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在脑室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双侧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加尿激酶注入与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持续灌洗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清除脑室积血时间、颅内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侧脑室持续灌洗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明峰;任印斌;程雷鸣;何金辉;张立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蚌埠医学院学报》征订启事

    作者:《蚌埠医学院学报》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骨密度及血清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骨密度、血清骨保护素( 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 RANKL)的表达。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1组、模型2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制成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21天处死模型1组,第28天处死正常对照组和模型2组。以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测量整体右侧胫骨和距胫骨远端约1 cm兴趣区检测骨密度;ELISA方法检测血清OPG、RANKL的表达。结果:模型1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模型2组大鼠兴趣区的骨密度均较模型1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3组大鼠整体右侧胫骨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1组、模型2组血清OPG、RANKL表达及OPG/RANKL比值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模型1组与模型2组血清 OPG、RANKL 表达及 OPG/RANKL 比值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胫骨远端骨丢失的发生在整体胫骨之前。造模后第21天和第28天的 OPG 表达降低, RANKL表达升高,OPG/RANKL比值降低。

    作者:邱艳;赵凌杰;商玮;赵智明;蔡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率调查

    目的:了解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儿童烧伤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多级分层、随机抽样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自编儿童烧伤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具体内容为性别、年龄、行政村、月份、烧伤时刻及程度等。结果:在调查的2463人中,烧伤患儿125人,总患病率为5.1%,男性患病率7.5%,高于女性的2.8%(P<0.01);儿童烧伤患病率无论男女在1~3岁年龄段高,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行政村间儿童烧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为8.4%,低为2.5%;在所有的烧伤儿童中,轻度烧伤患病率高为2.5%,中度烧伤1.5%。在不同时间段中,17:00~24:00时间段患病率高为2.8%;不同月份中,4~6月份患病率高为2.1%。结论:安徽省阜阳农村地区0~14岁儿童烧伤患病率为5.1%,男性患儿是危险因素,17:00~24:00时间段及4~6月份是高发因素,幼儿期及学龄前期是患病高发期。

    作者:于晓锋;徐庆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与类风湿因子( 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 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RA患者40例,非RA风湿病患者40例,体检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0名,测定其抗CCP抗体水平和RF值,比较抗CCP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A组患者血清抗CCP抗体和RF值均显著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P<0.01)。抗CCP抗体,RF单独测定时特异度分别为97.50%和83.75%,灵敏度分别为65.0%和67.5%,2者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抗CCP抗体和RF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98.75%和82.50%。结论:抗CCP抗体对R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的特异度。

    作者:汪祥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高敏C反应蛋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每晚40 mg及每晚80mg治疗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和血脂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氟伐他汀每晚80 mg( A组)、40 mg( B组)和对照组( C组)各40例,共6个月的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斑块性质、血清中hs-CRP、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肝功能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A组和B组血清hs-CRP、TC、TG、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A组治疗后LDL-C水平低于B组(P<0.01)。 A、B组治疗6个月后冠状动脉内软斑块均较治疗前减少,中间斑块和硬斑块均增多,但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能明显降低血清hs-CRP和血脂水平,A组优于B组。该药具有抗炎、稳定及逆转斑块作用,安全性好。

    作者:彭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疗效分析。方法:使用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58髋)。所有髋臼内衬均采用高交联聚乙烯防脱位内衬,陶瓷球头,随访10~32个月。结果:50例患者术后疼痛基本消失,双下肢长度差异平均(1.2±0.51)cm,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结论:Zweymüller双锥面螺旋臼联合PLUS-SL微创柄治疗股骨头坏死继发骨关节炎可以达到良好的恢复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武开;侯勇;冯伯志;任戈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人力资源发展及趋势,为“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目标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单位,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信息统计中心国家卫生信息直报系统,收集2007~2012年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结果:截止2012年底,全省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配置数为3.42人,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33人,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38人;2007~2012年,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36%,执业(助理)医师数年平均增长率为6.06%,注册护士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1.75%。结论:安徽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低;各城市之间配置水平差异较大。根据安徽省“十二五”卫生人力资源规划目标值:至201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达1.88,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人)达2.07;实现目标较为困难。

    作者:刘岩;丁宏;何振仿;孙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产程、母婴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产妇216例,全部足月、单胎、头位,无妊娠并发症,无麻醉禁忌证,评估经阴道分娩无困难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8例,观察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采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观察2组产妇分娩疼痛的程度、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期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宫口扩张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均较对照组好,缩短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三产程时间(P<0.01),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对母婴均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加速产程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王娟;王昌合;曲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