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38例

李玲;张鹏;朱成浩;王杨杨

关键词:面部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 整形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38例面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38例中原位缝合11例,植皮13例,局部皮瓣转移14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给予换药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全厚皮片、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碳质涂膜人工关节在兔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兔假体植入实验,对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进行研究,了解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为假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只采用同一切口,原位缝合.实验组19只其中A组取左侧切口,共5只,术后8周处死;B组取右侧切口中,共7只,术后8周处死;C组切口随机,共7只,术后12周处死.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待切口愈合后分笼饲养,分别在术后8周和12周处死,通过肉眼观察、X线摄片、HE染色等方法,对术后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及界面摩擦磨损现象进行初步观察.结果: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动物体内无毒副作用,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无严重溶骨效应,在碳质假体周围发现有新生软骨组织,碳质股骨头表面没有明显磨损和碳颗粒游离现象.实验A组、B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生物相容性评分、无溶骨性评分和耐磨性评分均高于实验C组(P<0.05~P<0.01).结论: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人工假体材料.

    作者:李双;叶斌;孙宏伟;陈丽丽;陈岚;袁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改良Millard法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16例

    目的:观察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基于对Millard、Onizuka及罗慧夫术前设计的理解,在白唇、柱状线及红唇的设计上选择性地综合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同时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棘、鼻底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在功能性修复唇裂的同时,使人中嵴显现,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术中使C瓣自然退缩于鼻底,以增加患侧鼻小柱和鼻底的皮肤.结果:16例术后双侧唇高相等,红唇缘延续光滑,唇弓形态自然;人中嵴形态存在,无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交错,无唇外翻;上唇运动时无不正常凹陷和扭曲;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基本对称,形成鼻孔槛,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怀谷;赵永娟;顾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研究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TLR4)、髓样分化分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Myd88)、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表达水平,探讨TLR4/NF-κb信号通路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健康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和正常对照组(B组),每组各20只,运用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进行大体形态损伤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学改变,采用RT-PCR法检测UC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IL-1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大鼠结肠黏膜大体形态评分、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黏膜组织中TLR4、Myd88和NF-κb的表达及外周血中IL-1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0.01).结论:UC大鼠模型中TLR4、Myd88、NF-κb和IL-1的表达明显升高,TLR4可能通过介导NF-κb引发信号通路下游的基因表达,从而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

    作者:李雅琳;郑海伦;王启之;于东红;柳青;燕善军;柯希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Notch信号通路在肺癌中的作用

    Notch基因发现于1919年,该基因的部分功能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一些缺口.1983年 Artavanis-Tsakonas研究组首次克隆了该基因.1991 年Notch在人类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首先被鉴定出来[1].随后研究发现,Notch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人类子宫颈癌、头颈肿瘤、子宫内膜癌、肾癌、乳腺癌、黑素瘤等均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2-3],表现为促癌作用,但其在皮肤癌、前列腺癌有抑癌作用[4];其在肺癌中的作用是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发挥着抑癌或促癌作用.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个体表达的不同,对肿瘤的预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高分辨率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肺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SPN 62例,其中周围型肺癌31例,转移瘤2例,良性SPN 29例,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充分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内的细微结构:分叶征37例,毛刺征30例,胸膜凹陷征50例,钙化征17例,血管集束征20例,支气管征15例.结论:HRCT能显示SPN内部结构,是区分良恶性SPN的有效方法.其中容积重建技术和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结合观察,能更好地观察病变的各种特征.

    作者:徐加利;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成人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和CNP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依据CNP的护理.比较2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的差异.结果:CNP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1);CNP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中实施CNP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节省医疗费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钙镁合剂和甲钴胺预防奥沙利铂所致神经毒性疗效比较

    目的:评估钙镁合剂和甲钴胺对奥沙利铂引起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接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化疗的9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钙镁合剂、甲钴胺和生理盐水.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和神经症状评分(NSS)观察患者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单纯化疗组、钙镁合剂组、甲钴胺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93.1%、66.7%、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神经毒性,化疗3周期评价时3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镁合剂和甲钴胺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1和P<0.05),钙镁合剂组和甲钴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时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镁合剂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但甲钴胺组和单纯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SS评分,单纯化疗组3周期、6周期时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0.01和P<0.05),而钙镁合剂和甲钴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镁合剂和甲钴胺均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

    作者:杨武;喻永龙;王新帅;朱西平;张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面部皮肤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缺损修复38例

    目的:探讨面部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后缺损修复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对38例面部肿瘤患者进行肿瘤扩大切除术,采用原位缝合、皮片移植或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缺损.结果:38例中原位缝合11例,植皮13例,局部皮瓣转移14例.除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给予换药外,切口均愈合良好.结论:在面部肿瘤的手术治疗中应兼顾外形的恢复,推荐使用全厚皮片、局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作者:李玲;张鹏;朱成浩;王杨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儿童烧伤65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的特点,探讨预防或减少儿童烧伤的措施.方法:对656例烧伤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季节分布、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656例儿童烧伤中,男女比为1.66:1,1~3岁患儿为多(383例,58.38%),以热液烫伤为多(481例,73.33%),以头面颈部及躯干为主(50.30%、64.63%),中度为主(47.37%),多发生在夏季(42.63%),烧伤发生的地点大部分在家中(81.86%),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家中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的占75.46%.结论:儿童烧烫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照顾不周所致,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加强烧伤知识宣传、普及,是预防或减少儿童烧烫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继松;张开俊;章祥洲;徐东卫;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核激素受体转录共激活因子AIB1的研究进展

    AIB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是核激素受体转录共激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又称作SRC-3、ACTR、TRAM-1、RAC3、NCOA3、P/CIP等.作为新定义的一个原癌基因,它是由anzick SL等在寻找乳腺癌中频繁扩增的基因时早发现的.大量研究[1]表明,AIB1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以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多深入.本文就AIB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圆;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采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术后胰腺炎16.7%(5/3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1±20.5)min,平均住院时间(11±3)d.结论:ERCP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黄峻松;叶大文;李博;顾恒;余同辉;王昌兵;侯金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将16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术前进行体位适应训练和术中灵活改变体位,并与手术麻醉相关人员沟通,观察预防甲状腺体位综合征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加强术前行之有效的手术体位训练及与麻醉相关人员沟通,灵活改变术中体位,有效减少术中患者颈部过伸后仰的时间,可大大降低患者术后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崔苗;赵峰;王万霞;顾侠;郭燕;宋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盐酸戊乙奎醚预防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防成年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全身麻醉下进行LC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从腹腔取出胆囊时分别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0.5 mg;Ⅲ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并对各个呕吐级别出现的病例计数.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和Ⅱ组均低于Ⅲ组(P<0.01).结论:成年女性LC术中取出胆囊时,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且1 mg效果优于0.5 mg.

    作者:张静;曾宾;郭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性粒细胞凋亡在烧伤兔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烧伤组30只;烧伤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烧伤后2、4、8、12、24 h 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每次6只;共计6组,每组6只.观察烧伤组不同时间点兔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重比(W/D),分离纯化肺泡灌洗液中的PMN,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MN凋亡和坏死细胞和呼吸爆发.结果:烧伤组各时相点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间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的半定量评分增加(P<0.01),尽管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烧伤组肺W/D也随时程延长而升高(P<0.01),8 h后高于对照组(P<0.01);兔烧伤后2~12 h,肺灌洗液中PMN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PMN坏死率在烧伤后2 h显著升高(P<0.05),4 h达峰值(P<0.01),8 h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烧伤组PMN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MN呼吸爆发在烧伤2 h后升高,8 h到达峰值(P<0.01),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ALI兔PMN从血管游出到达肺组织,在肺泡中大量聚集,且凋亡途径发生障碍,致PMN持续处于活化状态,与ALI的发病相关.

    作者:何先弟;段立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终止瘢痕子宫早孕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82例瘢痕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其中对照组56例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观察组26例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口扩张情况、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宫腔残留、子宫穿孔等情况.结果:2组镇痛效果均为100%,观察组宫口100%扩张;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率与宫腔残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穿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瘢痕子宫早孕终止妊娠安全有效,能减少子宫损伤、出血以及人工流产并发症.

    作者:吴霞;唐桂娥;桑学梅;马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42例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的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的临床特征、腹水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例诊断为SBP且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实验室检查及疾病的转归.结果:42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及腹膜刺激征,71%的患者腹水常规检查白细胞>500×106/L,86%的患者腹水乳酸脱氢酶>200 U/L.83.3%的患者腹水细菌培养为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二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均较高.结论:SBP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需充分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并尽早进行腹水床边培养.治疗上临床怀疑SBP时可先应用第三代头孢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待细菌培养药敏结果报告后及时调整.

    作者:李莎莎;高学武;谭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实验结果回报时间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五分类标本、生化标本、免疫标本的实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探讨影响TAT延长的可能因素.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分析血常规五分类标本、生化标本、免疫标本的TAT,计算从采集到审核各阶段的时间与ISO15189实验室实验TAT目标值对比,分析各阶段的影响因素.结果:快速急诊标本TAT不符合ISO15189实验室TAT目标值,门诊标本、住院标本均符合ISO15189实验室TAT目标值.影响实验结果TAT延长的主要因素为快速急诊标本未及时处理、标本量处于高峰期、检测项目或者过程过于复杂繁琐、仪器故障与保养、维护影响标本检测、运送人员和其他人员素质不够,与临床沟通不够等.结论:门诊和住院的标本符合ISO15189实验室TAT目标值,满足了临床和病人的需要.对未符合ISO15189实验室管理采取急诊标本进行优先处理,保证检验质量和临床需求.

    作者:梁映亮;隋洪;徐灼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普罗宁治疗酒精性肝病(ALD)的疗效.方法:将61例ALD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镁、复方丹参治疗,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硫普罗宁0.2 g,每天一次,2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AST和ALT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AST和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组中,1例在治疗后肝组织中重度肝脂肪变性和散在的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轻,假小叶消失.结论:硫普罗宁在治疗ALD中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好,是治疗ALD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张文学;王莉;于莉;马勇;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未进行管道标识的80例(无标识组)患者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实施管道标识后的123例患者(标识组)的管道安全情况、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标识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P<0.05~P<0.01),急救给药时间高于非标识组(P<0.01),而管道受压扭曲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殷良田;曹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失血量及复苏液体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失血量及复苏液体量的影响.方法:取24只新西兰兔,建立失血未控制性休克模型.随机分成3组,血必净组(XBJ组)、乳酸林格液组(LRS组)和不复苏组(NRC组),分别在限制复苏期和止血复苏期给予不同的复苏液体干预,观察兔子存活数量、失血量、补液量以及在各个时相点红细胞压积(HCT)的变化.结果:在实验结束(约390 min)时,NRC组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152.8 min ;XBJ组和LRS组全部存活.在限制复苏期,NRC组失血量少,XBJ组失血量明显少于LRS组(P<0.01).在限制复苏期和止血复苏期,XBJ组的复苏液体量均少于LRS组(P<0.01).在限制复苏期末(90 min)、止血复苏期末(210 min)和院内观察期末(390 min),XBJ组的HCT均高于LRS组(P<0.01).结论:与乳酸林格液相比,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乳酸林格液在限制性液体复苏时,能够减少失血未控制性休克兔的失血量、补液量和HCT的下降,有助于休克机体的复苏.

    作者:王振杰;李磊;邱兆磊;纪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