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利;刘斌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累及22节椎体;累及椎弓根5例,累及棘突及横突7例;22节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19节椎体呈混杂信号、3节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12节椎体病理性骨折,11节椎体前后缘隆突;椎旁肿块5例;跳跃征5例.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可早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作者:马宜传;孙景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兔假体植入实验,对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进行研究,了解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为假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只采用同一切口,原位缝合.实验组19只其中A组取左侧切口,共5只,术后8周处死;B组取右侧切口中,共7只,术后8周处死;C组切口随机,共7只,术后12周处死.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待切口愈合后分笼饲养,分别在术后8周和12周处死,通过肉眼观察、X线摄片、HE染色等方法,对术后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及界面摩擦磨损现象进行初步观察.结果: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动物体内无毒副作用,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无严重溶骨效应,在碳质假体周围发现有新生软骨组织,碳质股骨头表面没有明显磨损和碳颗粒游离现象.实验A组、B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生物相容性评分、无溶骨性评分和耐磨性评分均高于实验C组(P<0.05~P<0.01).结论: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人工假体材料.
作者:李双;叶斌;孙宏伟;陈丽丽;陈岚;袁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1 56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成功随访有生育要求的360例患者,追踪生育结局.结果: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25.8%,其中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法为经腹腔镜手术发生率为18.3%,经开腹手术为45.1%,药物保守治疗为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例术中发现盆腔粘连,重复异位妊娠54.8%发生在同侧输卵管,45.2%发生在对侧输卵管.结论: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主要与盆腔炎症及前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有关.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防治盆腔炎性疾病,选择腹腔镜手术是预防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周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未进行管道标识的80例(无标识组)患者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实施管道标识后的123例患者(标识组)的管道安全情况、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标识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P<0.05~P<0.01),急救给药时间高于非标识组(P<0.01),而管道受压扭曲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殷良田;曹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的特点,探讨预防或减少儿童烧伤的措施.方法:对656例烧伤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季节分布、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656例儿童烧伤中,男女比为1.66:1,1~3岁患儿为多(383例,58.38%),以热液烫伤为多(481例,73.33%),以头面颈部及躯干为主(50.30%、64.63%),中度为主(47.37%),多发生在夏季(42.63%),烧伤发生的地点大部分在家中(81.86%),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家中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的占75.46%.结论:儿童烧烫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照顾不周所致,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加强烧伤知识宣传、普及,是预防或减少儿童烧烫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继松;张开俊;章祥洲;徐东卫;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胃癌标本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以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Fra-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Fra-1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而其表达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NM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大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ra-1的高表达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有关,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及分子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王子安;陶言言;赵富友;毕国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82例瘢痕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其中对照组56例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观察组26例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口扩张情况、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宫腔残留、子宫穿孔等情况.结果:2组镇痛效果均为100%,观察组宫口100%扩张;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率与宫腔残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穿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瘢痕子宫早孕终止妊娠安全有效,能减少子宫损伤、出血以及人工流产并发症.
作者:吴霞;唐桂娥;桑学梅;马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CSEA)组和硬膜外(CEA)组,各30例.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左旋布比因2 ml,必要时通过置入硬膜外腔的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10 ml,用于调整麻醉平面和麻醉维持;CEA组硬膜外腔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10~15 ml.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A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CEA组(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P<0.05).结论: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
作者:王健;李传明;金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青年AMI患者和82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患高血压、糖尿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2组患者比较,青年组发病多有明确诱因(P<0.05),临床表现典型(P<0.01),并发症相对较少(P<0.01~P<0.05),病死率低(P<0.05),预后较好.结论:青年AMI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AMI的发生.
作者:杨茹;邵素云;胡司淦;于继英;张晶;朱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瘤伴出血的疗效.方法:10例食管静脉瘤伴出血患者,行内镜瘤体内注射硬化剂治疗.结果:10例静脉瘤患者经1次注射,未见有活动性出血,2周后复查胃镜,静脉瘤消失.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瘤伴出血疗效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作者:钟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8例ES标本,通过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光镜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本组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42.9岁.3例为远端型,均位于前臂;镜下可见不规则肉芽肿样结节,中心有坏死,周边为上皮样瘤细胞;5例为近端型,见于会阴、颈部和胸部,上皮样和横纹肌样瘤细胞呈片状或弥漫分布,异型性较明显,核分裂较多.免疫表型细胞角昼白(CK)(8/8)、波型昼白(vimentin)(8/8)、上皮膜抗原(EMA)(6/8)、CD99(5/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4/5)、CA125(4/5),而其他标记均为阴性.结论:ES可分为远端型和近端型,但两者的免疫表型相似,均表达CK、Vimentin和EMA,有助于与其他具有上皮样细胞形态的软组织肿瘤相鉴别.
作者:刘德纯;李涤臣;吴礼高;承泽农;陈丽;彭先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AIB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是核激素受体转录共激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又称作SRC-3、ACTR、TRAM-1、RAC3、NCOA3、P/CIP等.作为新定义的一个原癌基因,它是由anzick SL等在寻找乳腺癌中频繁扩增的基因时早发现的.大量研究[1]表明,AIB1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以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多深入.本文就AIB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圆;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钙镁合剂和甲钴胺对奥沙利铂引起神经毒性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安慰剂对照的方法,将接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方案化疗的9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钙镁合剂、甲钴胺和生理盐水.利用奥沙利铂专用神经毒性分级和神经症状评分(NSS)观察患者神经毒性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单纯化疗组、钙镁合剂组、甲钴胺组急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93.1%、66.7%、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神经毒性,化疗3周期评价时3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钙镁合剂和甲钴胺组Ⅰ~Ⅲ度神经毒性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1和P<0.05),钙镁合剂组和甲钴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6周期时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镁合剂组神经毒性发生率低于单纯化疗组(P<0.05),但甲钴胺组和单纯化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NSS评分,单纯化疗组3周期、6周期时评分均高于其他2组(P<0.01和P<0.05),而钙镁合剂和甲钴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钙镁合剂和甲钴胺均能降低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
作者:杨武;喻永龙;王新帅;朱西平;张振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预防成年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全身麻醉下进行LC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Ⅱ组从腹腔取出胆囊时分别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1 mg、0.5 mg;Ⅲ组不注射任何药物.记录各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并对各个呕吐级别出现的病例计数.结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和Ⅱ组均低于Ⅲ组(P<0.01).结论:成年女性LC术中取出胆囊时,肌内注射盐酸戊乙奎醚能预防术后恶心、呕吐,且1 mg效果优于0.5 mg.
作者:张静;曾宾;郭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烧伤组30只;烧伤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烧伤后2、4、8、12、24 h 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每次6只;共计6组,每组6只.观察烧伤组不同时间点兔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重比(W/D),分离纯化肺泡灌洗液中的PMN,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MN凋亡和坏死细胞和呼吸爆发.结果:烧伤组各时相点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间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的半定量评分增加(P<0.01),尽管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烧伤组肺W/D也随时程延长而升高(P<0.01),8 h后高于对照组(P<0.01);兔烧伤后2~12 h,肺灌洗液中PMN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PMN坏死率在烧伤后2 h显著升高(P<0.05),4 h达峰值(P<0.01),8 h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烧伤组PMN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MN呼吸爆发在烧伤2 h后升高,8 h到达峰值(P<0.01),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ALI兔PMN从血管游出到达肺组织,在肺泡中大量聚集,且凋亡途径发生障碍,致PMN持续处于活化状态,与ALI的发病相关.
作者:何先弟;段立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同步服用黄葵胶囊的顺铂化疗患者的肾功能变化,探讨黄葵对肾功能的保护性影响.方法:选取既往有化学性肾功能损伤现已基本恢复并排除原发性肾脏疾病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均按常规剂量顺铂方案进行化疗,对照组单纯化疗,观察组同步口服黄葵胶囊,治疗期间2组定期监测肾功能.比较2组患者化疗后1个月血清肌酐水平、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值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各监测指标数值变化幅度,即肾功能损伤情况均较轻(P>0.05),而对照组化疗后1周和4周变化均较明显(P<0.01).结论:黄葵胶囊在含顺铂方案化疗过程中可对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能够减轻顺铂的肾毒性.
作者:韩灵敏;于晓丽;杜利力;韩春山;段孝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Notch基因发现于1919年,该基因的部分功能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一些缺口.1983年 Artavanis-Tsakonas研究组首次克隆了该基因.1991 年Notch在人类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首先被鉴定出来[1].随后研究发现,Notch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人类子宫颈癌、头颈肿瘤、子宫内膜癌、肾癌、乳腺癌、黑素瘤等均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2-3],表现为促癌作用,但其在皮肤癌、前列腺癌有抑癌作用[4];其在肺癌中的作用是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发挥着抑癌或促癌作用.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个体表达的不同,对肿瘤的预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采用ERCP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术后胰腺炎16.7%(5/30).LC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78.1±20.5)min,平均住院时间(11±3)d.结论:ERCP联合LC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黄峻松;叶大文;李博;顾恒;余同辉;王昌兵;侯金华;解放军第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13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从ICU分离到13株对亚胺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5种抗菌药物低抑菌浓度(MIC);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耐药基因克隆测序方法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性序列-PCR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结果:13株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的MIC为16~1 024 μg/ml;13株实验菌PCR产物克隆测序分析比对为blaKPC-2型和blaSHV型基因.结论:ICU连续出现13株耐亚胺培南肺炎克雷伯菌,KPC-2是引起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SHV型β-内酰胺酶同时参与多重耐药机制.
作者:姚慧琳;范德胜;陆士海;刘培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腰椎手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C组诱导前不注射任何药物.2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复合喷他佐辛静脉PCIA.记录术后6、12、24、36、48 h患者疼痛强度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48 h内患者PCI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的累积用量以及术后镇痛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P组患者术后各观察点VAS分值均明显低于C组,BCS分值均明显高于C组(P<0.01),48 h内PCI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均显著少于C组(P<0.01),舒芬太尼的累积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1),镇痛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少于C组(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可增强腰椎手术后舒芬太尼复合喷他佐辛静脉PCIA的效果,减少舒芬太尼的累积用量及其不良反应.
作者:沈勤;肖建军;吴宣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