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映亮;隋洪;徐灼均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共累及22节椎体;累及椎弓根5例,累及棘突及横突7例;22节病椎T1WI均呈低信号,T2WI中19节椎体呈混杂信号、3节椎体为低信号,T2WI/STIR病椎均呈高信号改变;12节椎体病理性骨折,11节椎体前后缘隆突;椎旁肿块5例;跳跃征5例.结论:脊柱转移瘤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可早期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及程度.
作者:马宜传;孙景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心悸、多汗、烦躁、易怒等,Graves病(GD)是甲亢常见病因.重症肌无力(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免疫细胞依赖、补体参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是由于胸腺发育异常或其他原因产生AchRAb,破坏突触后膜运动终板上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导致出现一系列肌无力的临床症状[1].GD伴发MG约占所有GD患者的1%,而MG伴发GD者约为1.8%~10.3%[2],实为罕见病例.我院2011年4月30日收治GD合并MG 1例,现作报道.
作者:龚莉;黄莹芝;冯锋;常琳;王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应用于老年下腹部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拟行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CSEA)组和硬膜外(CEA)组,各30例.CSEA组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左旋布比因2 ml,必要时通过置入硬膜外腔的硬膜外导管向硬膜外腔注入0.375%左旋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混合液3~10 ml,用于调整麻醉平面和麻醉维持;CEA组硬膜外腔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10~15 ml.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结果:2组患者麻醉后30 min时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SEA组阻滞完善时间明显短于CEA组(P<0.05).CSEA组麻醉效果优于CEA组(P<0.05).结论:CSEA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手术起效快,镇痛及肌松效果好.
作者:王健;李传明;金玉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关节软骨损伤导致的退化性关节疾病影响了世界人口的约三分之一,超过一半的60岁以上老人存在关节功能紊乱.因此,找到一种优化治疗软骨疾病的策略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1].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能力差,一直是困扰科研人员和临床工作者的一个难题.如何有效地提高关节软骨损伤后的修复能力是治疗关节软骨损伤面临的大挑战.
作者:陈传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AIB1(amplified in breast cancer 1)是核激素受体转录共激活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又称作SRC-3、ACTR、TRAM-1、RAC3、NCOA3、P/CIP等.作为新定义的一个原癌基因,它是由anzick SL等在寻找乳腺癌中频繁扩增的基因时早发现的.大量研究[1]表明,AIB1基因的扩增和过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以在乳腺癌中的研究多深入.本文就AIB1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袁圆;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瘤伴出血的疗效.方法:10例食管静脉瘤伴出血患者,行内镜瘤体内注射硬化剂治疗.结果:10例静脉瘤患者经1次注射,未见有活动性出血,2周后复查胃镜,静脉瘤消失.结论:内镜下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瘤伴出血疗效高,安全性好,并发症少.
作者:钟能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的特点,探讨预防或减少儿童烧伤的措施.方法:对656例烧伤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季节分布、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656例儿童烧伤中,男女比为1.66:1,1~3岁患儿为多(383例,58.38%),以热液烫伤为多(481例,73.33%),以头面颈部及躯干为主(50.30%、64.63%),中度为主(47.37%),多发生在夏季(42.63%),烧伤发生的地点大部分在家中(81.86%),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家中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的占75.46%.结论:儿童烧烫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照顾不周所致,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加强烧伤知识宣传、普及,是预防或减少儿童烧烫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继松;张开俊;章祥洲;徐东卫;杜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终止瘢痕子宫早期妊娠的效果.方法:82例瘢痕子宫早孕要求终止妊娠患者,其中对照组56例直接行无痛人工流产;观察组26例序贯应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后行无痛人工流产.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宫口扩张情况、术中出血量、丙泊酚用量、术后阴道流血时间、手术时间、宫腔残留、子宫穿孔等情况.结果:2组镇痛效果均为100%,观察组宫口100%扩张;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率与宫腔残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子宫穿孔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应用于瘢痕子宫早孕终止妊娠安全有效,能减少子宫损伤、出血以及人工流产并发症.
作者:吴霞;唐桂娥;桑学梅;马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肺孤立性肺结节(SPN)的价值.方法:SPN 62例,其中周围型肺癌31例,转移瘤2例,良性SPN 29例,对不同病变结节的边缘形态和内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充分显示孤立性肺结节内的细微结构:分叶征37例,毛刺征30例,胸膜凹陷征50例,钙化征17例,血管集束征20例,支气管征15例.结论:HRCT能显示SPN内部结构,是区分良恶性SPN的有效方法.其中容积重建技术和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结合观察,能更好地观察病变的各种特征.
作者:徐加利;刘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异位妊娠患者230例就年龄、文化程度、流产史、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手术史、异位妊娠史、宫内节育器等指标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生殖道感染、盆腔手术史、流产史、宫内节育器为异位妊娠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异位妊娠的发生往往是一种或多种因素同时作用的结果.
作者:石荟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术后房角形态的改变.方法:对确诊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且伴有不同程度白内障的患者60例(62眼)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形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术后随访33个月,58眼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62眼术前前房深度(1.564±0.283)mm,术后前房深度(3.142±0.185)mm,前房深度均加深.59眼术前眼压(22.42±3.53)mmHg,术后眼压(13.52±3.24)mmHg,术后眼压明显降低.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85%的房角完全或部分开放.结论:对于房角粘连≤270°的青光眼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一种有效的临床选择,其并发症少,视力提高,舒适度好.
作者:李莫东;刘亚男;秦渊;李金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医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调查表(AFW-US)对200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不同生源地医学生之间总体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总体幸福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城乡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等不同群体之间在自我意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城镇与农村生源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医学生在家庭环境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性别之间在工作与社会适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学校学习、家庭环境、工作与社会适应、恋爱、休闲活动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学校学习、自我意识对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结论:医学生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自我意识、学校学习是影响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岚;马长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表达的患者应用替莫唑胺联合适形调强放疗(IMRT)的疗效.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GMT阳性表达的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34例(包括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3例,间变性少枝细胞瘤11例,胶质母细胞瘤10例),分为替莫唑胺联合IMRT同步治疗组(治疗组)15例,单纯IMRT组(对照组)19例.2组均行头颅IMRT 95% 计划靶区60 Gy/30f/42 d,治疗组在放疗同时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每周5 d,共6周,放疗结束后4周再接受4~6疗程化疗,150~200 mg/m2,连服5 d,28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客观有效率为46.67%,疾病控制率为86.67%,对照组分别为42.11%和84.21%;中位生存时间治疗组1.5年,对照组1.3年;1年生存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57.89%,2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莫唑胺联合IMRT同步治疗MGMT阳性的高级别脑胶质瘤的疗效不优于单纯IMRT.
作者:金雯雯;张红雁;王业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妊娠(CSP)是指妊娠囊着床于前次剖宫产瘢痕处,是一种较少见的异位妊娠,有学者[1]称之为剖宫产瘢痕部位的异位妊娠.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增加,CSP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多数CSP被诊断为宫内妊娠或难免流产,治疗过程中行清宫术或人工流产术,导致术中或术后子宫出血,甚至发生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就显得极为重要.2004~2010年,我院共收治CSP 4例,现将其诊断和治疗方法作一报道.
作者:黄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对49例青年AMI患者和82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患高血压、糖尿病率均显著低于老年组(P<0.01).2组患者比较,青年组发病多有明确诱因(P<0.05),临床表现典型(P<0.01),并发症相对较少(P<0.01~P<0.05),病死率低(P<0.05),预后较好.结论:青年AMI应以冠心病危险因素为主进行早期预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降低AMI的发生.
作者:杨茹;邵素云;胡司淦;于继英;张晶;朱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Notch基因发现于1919年,该基因的部分功能缺失会在果蝇翅膀的边缘造成一些缺口.1983年 Artavanis-Tsakonas研究组首次克隆了该基因.1991 年Notch在人类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中首先被鉴定出来[1].随后研究发现,Notch其家族成员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细胞增殖、分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在不同肿瘤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人类子宫颈癌、头颈肿瘤、子宫内膜癌、肾癌、乳腺癌、黑素瘤等均发现Notch信号通路的异常[2-3],表现为促癌作用,但其在皮肤癌、前列腺癌有抑癌作用[4];其在肺癌中的作用是根据肿瘤细胞类型的不同发挥着抑癌或促癌作用.Notch信号通路在不同个体表达的不同,对肿瘤的预后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作者:刘海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1 560例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患者,成功随访有生育要求的360例患者,追踪生育结局.结果: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为25.8%,其中前次异位妊娠治疗方法为经腹腔镜手术发生率为18.3%,经开腹手术为45.1%,药物保守治疗为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例术中发现盆腔粘连,重复异位妊娠54.8%发生在同侧输卵管,45.2%发生在对侧输卵管.结论: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生主要与盆腔炎症及前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法有关.加强健康教育,积极防治盆腔炎性疾病,选择腹腔镜手术是预防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周玉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9年12月至2010年7月未进行管道标识的80例(无标识组)患者与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实施管道标识后的123例患者(标识组)的管道安全情况、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标识组的管道堵塞率、管道脱出率、连接错误率和差错率均高于标识组(P<0.05~P<0.01),急救给药时间高于非标识组(P<0.01),而管道受压扭曲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道标识应用在ICU患者中,可有效提高管道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急救给药时间,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作者:殷良田;曹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兔假体植入实验,对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进行研究,了解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耐磨性,为假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只采用同一切口,原位缝合.实验组19只其中A组取左侧切口,共5只,术后8周处死;B组取右侧切口中,共7只,术后8周处死;C组切口随机,共7只,术后12周处死.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植入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待切口愈合后分笼饲养,分别在术后8周和12周处死,通过肉眼观察、X线摄片、HE染色等方法,对术后人工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及界面摩擦磨损现象进行初步观察.结果: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假体在动物体内无毒副作用,无明显炎症反应和异物反应,无严重溶骨效应,在碳质假体周围发现有新生软骨组织,碳质股骨头表面没有明显磨损和碳颗粒游离现象.实验A组、B组和对照组手术后生物相容性评分、无溶骨性评分和耐磨性评分均高于实验C组(P<0.05~P<0.01).结论:碳质涂膜人工股骨头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耐磨性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人工假体材料.
作者:李双;叶斌;孙宏伟;陈丽丽;陈岚;袁小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PMN)凋亡在急性肺损伤(AL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烧伤组30只;烧伤组又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烧伤后2、4、8、12、24 h 5个不同时间点处死动物,每次6只;共计6组,每组6只.观察烧伤组不同时间点兔肺组织病理,进行肺损伤评分,计算肺湿干重比(W/D),分离纯化肺泡灌洗液中的PMN,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MN凋亡和坏死细胞和呼吸爆发.结果:烧伤组各时相点均可见到肺泡腔及间质内白细胞渗出、浸润,肺泡腔内见渗出液,肺泡隔增厚,肺泡及间质充血,部分肺泡塌陷、不张,透明膜形成,且随时间延长病变加重,肺损伤的半定量评分增加(P<0.01),尽管各时间点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烧伤组肺W/D也随时程延长而升高(P<0.01),8 h后高于对照组(P<0.01);兔烧伤后2~12 h,肺灌洗液中PMN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PMN坏死率在烧伤后2 h显著升高(P<0.05),4 h达峰值(P<0.01),8 h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P>0.05);烧伤组PMN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MN呼吸爆发在烧伤2 h后升高,8 h到达峰值(P<0.01),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ALI兔PMN从血管游出到达肺组织,在肺泡中大量聚集,且凋亡途径发生障碍,致PMN持续处于活化状态,与ALI的发病相关.
作者:何先弟;段立彬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