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观察

刘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外科手术, 孕三烯酮, 米非司酮, 去氧孕烯炔雌醇
摘要:目的:探讨保守性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典型痛经患者,拒绝手术要求口服药物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保守性手术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痛经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痛经的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47.30%(P<0.05).服用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去氧孕烯炔雌醇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阴道异常出血、体质量增加平均发生率分别为18.42%、22.37%、18.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症状,保守性手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后个体化用药可参考不良反应决定.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胆囊癌30例超声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PCG)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PCG的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CG 30例,禁食8 h后空腹超声检查,观察胆囊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胆囊腔内回声及肝脏和肝内外胆管,分析PCG声像图的特点及误诊原因.结果:30例中超声正确诊断18例,误诊12例;合并胆囊结石24例,胆囊息肉6例,肝内转移4例,肝门部淋巴结肿大2例.结论:PCG的超声表现复杂多样,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PCG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

    作者:严金兰;谢珉;章丰年;都述东;方陈;江丽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缝隙连接作为乳腺癌治疗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特异性靶向治疗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1-2]结果表明,肿瘤细胞中的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功能降低,而恢复或增强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所形成的细胞间GJ功能可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治疗作用.因此,采用包括GJ工具药、基因治疗等多种方式在内的治疗策略,通过改变乳腺癌细胞中Cx这一乳腺癌治疗的可能新靶点的表达以及由其形成的GJ功能,就可能成为一种乳腺癌治疗的新思路.

    作者:蒋国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eIF4E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8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和6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的表达情况,并选取1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作对照,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eIF4E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复杂性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72.50%、80.00%、84.00%和90.77%,eIF4E蛋白阳性表达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clin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2.50%、73.33%、80.00%和81.54%,表达率呈上升趋势,CyclinD1仅子宫内膜样腺癌、不典型增生、复杂性增生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eIF4E、CyclinD1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eIF4E、Cyclin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均高表达,两者的异常表达共同作用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孙乐水;葛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与次全切除术在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TT)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ST)治疗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5例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比较TT组与ST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喉返神经显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T组手术切口及手术时间均长于ST组(P<0.01),TT组甲状旁腺显露高于ST组(P<0.01).2组患者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TT组患者未发现复发,ST组患者复发率为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双侧甲状腺多发结节治疗方式中,TT与ST在手术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面差异无明显不同,但在术后复发率方面TT组优于ST组,TT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李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的现况研究

    目的:了解目前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慢性病防治人员对慢性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方法:抽取合肥市每个行政区中约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自拟问卷调查这些机构慢性病防治的人、财、物现状,慢性病防治人员培训及其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慢性病工作开展能力的状况.结果:抽取的15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仅26家(17.3%)设有慢性病科,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人员占技术人员的比例为35.3%;2008年,25.3%的机构没有慢性病防治经费,并且慢性病防治经费不超过2万元的机构达40.7%;94.7%的机构建立了纸质健康档案,仅有66.0%进行了分析;50.0%的机构建有档案基础信息系统,但均未使用,均为上级部门帮助建立.调查的567名慢性病防治人员中,文化程度和第一学历均以高中专和大专为主,参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年限为2.0年(P50),职称为初级及以下的占78.6%;其中,参加了慢性病知识培训的人员达80.6%,但培训级别主要为县级和市级.在慢性病知识测试中,慢性病防治人员在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防治知识上的得分低于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参加过慢性病防治培训和慢性病工作年限在4年以上人员的慢性病知识得分均高于没有参加过培训和工作年限在4年以下者(P=0.006和P=0.010).结论: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防治工作在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上力度都有所加强,但与国家平均水平和部分地区相比,仍有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能力的建设,从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给予支持.

    作者:何婷婷;洪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胆囊穿孔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胆囊穿孔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急性胆囊炎患者,用高低频探头相结合的扫查方法,在患者右上腹行纵、横、斜多方面扫查,观察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58例胆囊穿孔,术前超声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87.93%,其声像图表现有特征性改变,而且易于诊断和鉴别诊断.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穿孔有较高的准确性,不仅可以判断穿孔的部位,同时可以观察胆囊周围及腹腔情况.可以作为诊断胆囊穿孔的主要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秦胜亚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381例Hp感染患者分为2组,A组190例,使用艾美拉唑40 mg每天1次,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克拉霉素500 mg每天2次,疗程7 d;B组191例,使用雷贝拉唑20 mg每天2次,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的用法及疗程同A组.完成治疗后12~16周胃镜随访.拒绝胃镜检查的患者使用14C-呼气试验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根除Hp 170例,根除率为89.5%;B组根除173例,根除率为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B组为6.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雷贝拉唑或艾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治疗方案根除Hp感染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秦霞;范传文;刘红;郭红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64排螺旋CT表现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表现.方法:对实施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20名正常人及35例NSTEACS患者,研究其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部位、斑块累及血管支数、斑块性质(硬化斑块、非硬化斑块或混合斑块)、斑块所致的狭窄以及主要冠状动脉远段血管是否中断等影像特点.结果:在NSTEACS患者中,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斑块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而心肌桥及斑块发生的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狭窄率达15%~100%.结论:冠状动脉多发硬化斑块、斑块累及数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率范围较广为NSTEACS影像特点,对于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舒政;邓小飞;张家美;葛琛瑾;孟文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海马-穹窿投射的MRI形态学研究

    目的:探讨大脑海马-穹窿在MRI的形态规律,为横断位及冠状位海马-穹窿投射识别提供参照.方法:在微型计算机上eFlim2.0工作站中,选取40名健康志愿者连续MRI横断位及冠状位,运用结构连续追踪技术,对大脑海马-穹窿投射进行识别、定位.结果:在横断面上海马-穹窿投射出现的顺序为海马、海马-穹窿、穹窿,冠状面为穹窿、海马-穹窿、穹窿.海马在冠状面映射长度=横状面层数×2 mm,其在横断面映射长度=冠状面层数×2 mm.结论:能够在MRI上客观准确识别横断面及冠状面的海马-穹窿投射及周围结构.

    作者:秦小芳;王震寰;隋东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1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的安全性、疗效及价值.方法: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持续宫腔灌流条件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纵隔123例.结果:123例患者均一次完成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随访到108例已足月妊娠分娩,13例妊娠后又发生流产,2例未妊娠.无一例出现副损伤及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疗效好,手术疼痛轻、恢复快,在门诊局麻下即可完成,可保持女性生殖器官的完整性,使绝大部分患者恢复生育能力.

    作者:高霞;张毅;岳艳;马亚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PBL结合LBL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

    麻醉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麻醉师不仅有扎实系统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对突发事件紧急处置能力.传统的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麻醉医师培养的需求.我们在麻醉学理论课教学中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结合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ning,LBL),通过案例呈现,查阅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取得良好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程向阳;梁启胜;陈兰仁;李晓红;关宿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治疗中呼吸管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加强呼吸管理的护理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05例HMD患儿实施加强呼吸管理的护理措施,并观察HMD患儿的疗效和预后.结果:105例HMD患儿中存活89例,病死16例,病死率为15.2%.结论:在对HMD患儿治疗中加强呼吸管理可有效降低HMD患儿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

    作者:罗剑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消化道漏12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漏的治疗经验,提高对消化道漏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胃癌术后12例消化道漏患者通过通畅腹腔引流,持续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使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结果:除1例自动出院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通畅引流、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等措施是促进胃癌切除术后消化道漏愈合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宏杰;倪进斌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与法制教育的融合途径探讨

    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如何改变当前医患紧张关系、构建和谐社会,重塑医生职业形象,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医德与法制教育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医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高医药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本文就新形势下医学生医德与法制教育的融合途径作一探讨.

    作者:闫志;齐玉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巨大慢性硬膜下血肿自然吸收1例

    患者女性83岁.2011年12月12日不慎跌倒摔伤头部,头颅CT检查发现其右额颞顶部有少量硬膜下血肿(见图1),予以住院观察保守治疗,并多次复查CT,血肿未见增加,症状好转住院1周后出院.2012年1月17日因头痛、头晕及左侧肢体无力来院复诊,头颅CT示右额颞顶部大量硬膜下血肿(见图2),量约100 ml,右侧脑室受压,中线结构向左移位超过10 mm.

    作者:王秋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上海邮电职工脂肪肝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明确上海邮电职工体检人群中脂肪肝的患病率,并探讨其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从2011年参加上海邮电医院健康体检的邮电职工中,抽取接受全套检查者,包括进行体格检查及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全套、尿酸以及腹部B超等检查.结果:经腹部B超共检出脂肪肝6 347例(33.58%),男性5 114例,检出率45.15%,女性1 233例,检出率16.28%,男性脂肪肝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脂肪肝检出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脂肪肝组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年龄、空腹血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尿酸、舒张压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脂肪肝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非脂肪肝组(P<0.01).结论:上海邮电职工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检出率高,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年龄、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晖;高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2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基础护理落实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危重患者基础护理落实率,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陆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原发性肝癌17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177例PLC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病原学、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PLC患者中,发病年龄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3:1,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5.14%和0.56%,γ-谷酰基转肽酶(γ-GGT)和AFP阳性率分别为73.45%和74.58%,门静脉癌栓率41.81%,远处转移率0.56%.手术治疗78例,其中肝细胞型肝癌(HCC)68例,肝内胆管细胞型肝癌(ICC)10例,前者HBV感染率(76.47%)高于后者(10.00%)(P<0.05),而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阳性率分别为14.71%、50.00%和17.65%、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危险因素包括40岁以上、男性、HBV感染;γ-GGT和AFP或许有助于PLC的诊断;PLC转移以肝内血行转移多见;PLC细胞分型以HCC多见;ICC患者碱性磷酶阳性率较高,可能有助于诊断.

    作者:徐静;刘传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大黄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血必净和大黄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7例应用血必净和大黄治疗,对照组25例不应用血必净和大黄,原发病及其他治疗2组一致.观察2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治疗后胃肠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肠麻痹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必净和大黄联合应用治疗严重多发性创伤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明显降低MODS的发生率.

    作者:汪勇;刘云龙;聂保忠;马宁;刘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128例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128例OVCF患者,共计165节椎体,在C型臂X线机下行PVP术,骨黏合剂注入量为2.7~9.5 ml.结果:165节椎体全部穿刺成功,其中146节行单侧椎弓根穿刺,临床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5.3%,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VP治疗OVCF疗效好、创伤小、适应证广.

    作者:陆玉和;王凯;王自立;陈雨生;安成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