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10例临床体会

吴保浒;孟磊

关键词: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数字化成形钛网, 手术时机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进行的大面积颅骨缺损择期修补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塑形满意.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修补材料移位、外露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数字化成形三维钛网修补大面积颅骨缺损,钛网与颅骨缺损吻合效果满意,排斥反应少,可作为大面积颅骨缺损修补手术的首选材料.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床旁超声心动图在急诊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床旁超声心动图监测的105例急诊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检出阳性病例101例,诊断阳性率为96.2%,其中心血管异常92例,胸腔积液9例,4例未见异常.与临床诊断相符的心血管疾病78例,符合率74.3%,其余27例均修正或改变了临床诊断与决策.结论:床旁超声心动图为临床急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安全、快捷、可靠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任永凤;王洲;陈飞;李建;张伟丽;蒋爱清;殷延华;刘晓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采用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氧合指数,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气管切开情况等.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2组撤机后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气管切开、病死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明文;刘云龙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进展

    自1991年Clayman等[1]首次应用腹腔镜行肾切除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得到飞速的发展,并逐渐完善和成熟.目前,腹腔镜手术已涉及到泌尿及男性生殖外科的各个方面,并基本取代传统的泌尿外科开放性手术,已被公认为现代微创技术的代表.

    作者:郭园园;关超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省属某高校校医院门诊部学生就诊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准确地发现大学生的发病特点及规律,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保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9年在校大学生门诊就诊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结果:学生门诊以呼吸道感染为首发疾病(57.03%),其次为消化道疾病(26.21%)、运动性损伤、泌尿系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以第二季度和第四季度为发病高峰,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新入学的大学生就诊率较高,各季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年中共住院36例.结论:在校大学新生普遍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应在校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作者:王传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症手足口病脑脊液与脑电图89例分析

    目的:观察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入院1~2天内脑脊液(CSF)和脑电图(EEG)的结果和特点.方法:对89例重症HFMD患儿CSF进行白细胞计数、蛋白、糖和氯化物测定,并进行EEG检查.结果:重症HFMD患儿CSF基本符合病毒性脑炎CSF特点,异常率为74.16%.一般重症患儿与行呼吸机治疗的13例危重HFMD患儿在CSF细胞数及生化检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7例HFMD患儿出现EEG异常.CSF异常率高于EEG.结论:有神经系统体征的重症HFMD患儿CSF和EEG异常率较高,因此宜及早联合进行CSF和EEG检查.

    作者:潘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0例行双侧红唇瓣推进修复红唇全层缺损术的患者,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进行术前、术后系统化护理.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切口感染及裂开等并发症.其中1例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回流不畅,经过皮瓣按摩、扩血管药物等处理后,皮瓣静脉回流通畅,皮瓣颜色恢复正常.切口均一期愈合,唇外形美观且无功能障碍.结论:把握该手术的特点,进行术前、术后科学、系统、针对性的心理和专科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素琴;葛树阳;赵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复发77例

    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更有效的方法.方法:术中系统采用吡柔比星液行肿瘤基底及切缘注射,浸泡膀胱和切口,术后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液.结果:随访6~60个月,1、2、3、4、5年复发率分别为18.2%、6.4%、1.3%、1.3%和0.6%,无一例发生切口种植转移及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术后应用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安全有效.

    作者:赵建军;韩成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三维有限元法在椎体成形术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有限元法又称有限元素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是一种有效的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把一个复杂的弹性物体可以看成是由无限个质点组成的集合体,用这种离散化的有限单元模型代替原有物体.

    作者:雷丙俊;牛国旗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取ACS组56例、非缺血性胸痛(NICP)组30例患者发病3 h内和15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静脉血,检测并比较3组标本的IMA、MB型肌酸激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应用ROC分析评价各心肌标志物在ACS早期诊断中的效能.结果:3组IMA分别为(0.500±0.017)、(0.400±0.082)、(0.326±0.024)吸光度单位,ACS组与对照组和NICP组比较,IM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下面积IMA>cTnI>CK-MB,佳截断点时的灵敏度IMA>CK-MB>cTnI,特异度IMA>cTnI>CK-MB;与NICP组比较,IMA阳性似然比为10.7,阴性似然比为0.008;与对照组比较,IMA阳性似然比8.23,阴性似然比0.013.结论:IMA对ACS早期诊断效能优于cTnI和CK-MB.

    作者:李冰冰;董志远;姜杉;周琪;邓琳琪;成希明;赵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高龄胃癌18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对收治的70岁以上高龄胃癌18例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其中行根治性切除10例,姑息性切除8例.结果: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6.16%.结论:高龄胃癌患者多为中晚期病例,术后并发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宋在如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特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分析

    自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多见于儿童,又称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2001-2006年,我科收治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2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作一探讨.

    作者:刘晟;赵红玲;吕旭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1999~2009年间RCC 135例,其中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 7例,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由经典的肾透明细胞癌区域和横纹肌样瘤区域组成,两者之间相互移行或有纤细的纤维组织分隔.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间缺乏黏附性或黏附性差;瘤细胞圆形或多边形,胞质丰富,嗜伊红色,细胞核偏位,空泡状,核仁明显,核旁胞质内可见红染、均质、透明的球形包涵体.免疫表型:横纹肌样特征的瘤细胞弥漫性表达vimentin(7/7)、panCK(7/7)、EMA(7/7)、CD10(7/7);灶性弱表达NSE(3/7)、S-100蛋白(1/7);desmin、myogenin、SMA、CK7、CK20、HMB45均阴性.核旁球形小体表达panCK、EMA、vimentin、CD10较具特征性.Ki-67在横纹肌样特征区表达明显高于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CD34显示横纹肌样特征区血管较经典型透明细胞癌区明显减少.6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3个月至8年,其中病死3例,转移1例,无瘤生存2例.结论:伴有横纹肌样特征的RCC是少见的具有较高侵袭性肿瘤,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都与恶性横纹肌样瘤相似,可能为RCC新的亚型,预后较差.

    作者:杨振忠;法文;吕永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肾细胞癌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术前行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肾癌表现以圆形、类圆形、稍低密度影为主,边界较清楚有11例;28例位于肾实质外围可凸出肾轮廓之外;低密度为液化坏死17例.较均匀等密度3例,稍低密度或稍高密度4例;伴有出血及钙化呈等高混杂密度影7例,病灶呈囊性者2例,肾周脂肪间隙受侵模糊12例.增强后实质成分强化,液化坏死区无强化.对减薄后的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大密度投影,显示下腔静脉及肾静脉内充盈缺损及动静脉瘘.术后病理为肾透明细胞癌28例,乳头状肾细胞癌5例.结论:肾细胞癌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层螺旋CT对肾细胞癌影像特征的显示及诊断准确性高.

    作者:张银;夏学富;王号号;邵琼;张延春;李振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Con 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考察其损伤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on A模型组,每组10只.Con A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ml-1·kg-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8 h断头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脏和血液,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 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明显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同时血清中TNF-α和IFN-γ含量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ml-1·kg-1可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其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作者:姚晓敏;李宏伟;曲均革;崔相一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分析

    目的:研究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86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64例,正常对照组22例;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35例,双支病变组19例,三支病变组10例.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应用离子亲和层析法测定空腹HbAlc.结果:冠心病组HbA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5).单支病变组HbA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之间比较,病变支数越多,HbAlc水平越高(P<0.05).结论:HbAl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罗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在肿瘤研究中的概况

    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hnRNPK)是hnRNPs家族中的成员之一,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 198.4.它是一种多功能蛋白,保守的进化特性是具有通过KH结构域结合RNA的能力[1].

    作者:赵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诊断不孕症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声诺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SonoVue-HyCoSy)诊断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3例不孕症患者,其中27例原发性不孕,16例继发性不孕.对43例83条输卵管分别进行SonoVue-HyCoSy和碘油造影(HSG),观察比较2种方法造影剂在输卵管内的流动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2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P>0.05).以HSG为诊断标准,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正确率分别为95.1%、100.0%、100.0%、88.0%、96.4%.结论:SonoVue-HyCoSy对于诊断输卵管源性不孕症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与传统的HSG相比简便易行,无放射线伤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静;张学珍;尹正银;王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总结手术体会.方法:50例心绞痛患者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置入支架97枚,术后即刻血管造影评价,并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50例病变相关血管血运重建后达TIMI-3血流,残余狭窄<10%,术后4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不适症状轻.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丁坤;孙春启;关欣;史玉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癫痫持续状态12例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静脉滴注治疗癫痫持续状态(S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SE患者随机分为VPA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的控制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疗效、控制病例数及控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起效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使用VPA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癫痫持续状态,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方璟;赵亚洲;简维;陈维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维生素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A(Vit A)和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CD4+ CD25+regulatory T cell,CD4+ CD25+ Treg)的影响,为其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2只SD大鼠用卵蛋白建立哮喘模型,随机分成布地奈德治疗组、Vit A治疗组和哮喘对照组,每组各14只,各组干预1周,于第4周和第5周取外周血50μl,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及Treg细胞变化.结果:激发后第4周,Vit A组CD3+T细胞、CD4+ CD25+ Treg细胞显著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CD3+ CD8+ T细胞均低于布地奈德组(P<0.05);布地奈德组CD4+ CD25+ Treg细胞显著低于哮喘组(P<0.01);激发后第5周,布地奈德组CD4+ CD25+ Treg细胞低于哮喘组(P<0.05).结论:雾化吸入Vit A可减轻哮喘大鼠炎症反应,这一作用可能与哮喘大鼠外周血CD3+ T细胞和CIM+ CD25+ Treg细胞升高、CD8+ T细胞降低有关.

    作者:何金根;潘家华;楼皖玲;刘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