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彩侠;李红侠;李梅春;赵梅君;李佳佳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按照WS/T312-2009行业标准<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对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ICU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ICU住院>48 h的10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2.00%,40例次,例次感染发生率为40.00%,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尿道插管使用率为59.67%,呼吸机使用率为37.66%,静脉插管使用率为58.22%;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发生率为6.28‰,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61‰,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为24.87‰.检出病原菌49株,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71.43%),且多重耐药.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器械使用率以尿道插管高,器械相关感染发生率以呼吸机相关肺炎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现多重耐药.加强防控措施,切断感染途径,做好基础及专科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丁翠芳;赵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方法:76例子宫肌瘤患者中,30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A组),46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微创手术的特点,是低创、效优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捷文;李红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构建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并进行鉴定.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从人基因组中扩增BRD8 启动子片段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以已构建的BRD8报告基因为模板,分别用PCR扩增具有相同3′末端而5′末端逐渐截短的BRD8启动子系列片段,并分别插入pGL3-Basic载体.对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进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通过酶切鉴定、测序,证明构建的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序列和方向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人BRD8启动子系列报告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调节BRD8基因表达的特异性转录因子和(或)沉默子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传付;马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含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与硝苯地平控释片(含硝苯地平30 mg)联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78例,随机分为A组(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每日1次)、B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C组(晨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50 mg,睡前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有下降(P<0.01),总有效率A组为61.9%,B组为64.0%,C组为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比单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或硝苯地平控释片更有效、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王士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乙状结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方法:对1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男性患者先行膀胱全切术,然后采用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5例获随访6~72个月.5例出现双侧轻度肾积水,1例单侧肾积水;新膀胱容量达210~456 ml,膀胱静压为18.6~31.8 cm H2O,排尿时膀胱内压为36.21~71.56 cmH2O,大尿流率10.22~12.26 ml/s,残余尿量33~58 ml.1例在第1年内出现暂时性白天尿失禁,11例有不同程度夜间尿失禁.结论: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贮尿容积大,原位自主排尿,白天控尿效果较好,夜间控尿情况较差.肾功能保护较好,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较理想的原位膀胱替代术.
作者:张青川;李庆文;周文生;刘建民;韩峰;刘贝贝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佐治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经皮治疗仪及专用贴片、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等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2组在退热、止咳、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患儿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治疗后在退热、止咳、肺部干、湿性罗音消失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具有安全、方便、无痛苦、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高兴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水化疗法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造影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PCI患者180例,采用非随机分组观察,将观察对象分为强化饮水组(对照组)86例和静脉水化组(静脉组)94例,比较2组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等结果.结果:静脉组术后SCr、BUN、β2-mG及尿β2-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静脉组术后发生CIN 3例,对照组术后CIN 1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术后48 h不限制饮水的水化方法比较,通过静脉注射等渗氯化钠溶液进行水化可以预防肾功能损伤,并有效减少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
作者:竟雪莹;石增刚;张乐;解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LEEP)治疗子宫颈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阴道镜检查并活检诊断为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子宫颈湿疣、子宫颈炎症后行LEEP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及反应、术后并发症、子宫颈塑形的情况.结果:75例子宫颈疾病患者术中出血<5 ml 56例,5~10 ml 14例,>10~15 ml 2例,>15~20 ml 2例,>20 ml 1例.术中15例局部有灼热感,2例下腹坠痛,58例无不适感.术后并发症5例.子宫颈塑形满意64例,欠满意8例,不满意3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把握手术范围和深度,有序的复查,是提高LEEP术治疗子宫颈病变临床效果的保证.
作者:田玲;苏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溶栓治疗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效果的因素.方法:对发病至入院时间<6 h的58例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观察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入院时随机血糖水平、溶栓剂尿激酶用量因素对溶栓效果的影响.结果: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为(2.5±0.8)h,血糖水平(9.2±2.7)mmol/L,而未通者入院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4.8±1.1)h,血糖(13.5±4.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与尿激酶用量无关系.结论: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常不典型,易延误就诊时间,并且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心肌对缺血、缺氧敏感性较高,均是影响溶栓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作者:王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诊断明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80 mg 静脉滴注,每天1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经14天的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76.5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奥扎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玮;曹燕滔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不配合卧床的18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入院1~2、3~7、>7 d时不遵医者分别为2、11、5例;因中度疼痛、轻度疼痛、不适应床上大、小便、不理解私自离床活动所致后果的严重性、不信任医护人员、缺乏家庭支持而不遵医者分别为3、7、12、8、2、3、2例.结论:病程、疼痛症状、生活自理因素、知识缺乏、家庭的支持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是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依从性的主要因素.针对影响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卧床依从性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康复.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未育妇女异位妊娠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未育异位妊娠患者75例(病例组)和同期在门诊就诊的未育宫内早期妊娠者150例(对照组)的资料进行单因素χ2分析和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文化程度、药物流产、人工流产、生殖道感染史、盆腔手术史、性伴侣人数、避孕方法7项因素导致未育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生殖道感染史、药物流产、盆腔手术史的OR值>1.结论:生殖道感染史、药物流产、盆腔手术史等为未育妇女异位妊娠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陶群;李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ovue)探测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SLN)的显像成功率.方法:术前对26例乳腺癌患者行超声检查,在乳腺肿块周边(分别在12、3、6、9点钟位置)经皮下注射造影剂(SonoVue)共1.0 ml,按摩5 min,通过造影剂在淋巴管中实时显像寻找造影剂到达的第一个或数个淋巴结,即超声判定SLN,予以定位,术中单独分离,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将SLN与其他腋窝淋巴结分别行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评估超声造影探测的SLN是否是临床真正的SLN,分析SLN显像成功率.结果:23例患者腋窝SLN可显示,后根据病理结果判定23例超声造影探测的SLN中22例是临床真正的SLN,显像成功率为84.62%(22/26).结论:经皮下组织内注射超声造影剂检查可显示淋巴管和淋巴结,其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探测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的方法.
作者:彭梅;张新书;姜凡;杨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程进展、分娩方式及围生儿预后.方法:对12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同期121例枕前位产妇为对照.结果: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骨盆异常、宫缩乏力发生率比枕前位高(P<0.05~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均明显长于枕前位(P<0.01),产钳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枕前位(P<0.01),胎儿窘迫、轻度窒息、重度窒息均明显多于枕前位(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程时间延长、宫缩乏力是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若处理不当,围生儿预后欠佳,手术产率提高.
作者:杨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比较SLIPA喉罩置入与气管插管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无心血管系统疾病,ASAⅠ~Ⅱ级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SLIPA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各40例.监测并记录喉罩组入室时基础值(T0)、喉罩置入前(T1)、喉罩置入后1 min(T2)、3 min(T3)、5 min(T4)、手术开始(T5)、手术结束(T6)、喉罩拔除前(T7)、喉罩拔除后(T8)、喉罩拔除后5 min(T9)各时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同时记录气管插管组各相应时点的参数.结果:两组比较,T1、T3 2个时点的 SBP和DBP、T5、T6、DBP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2、T7、T8、T9 4个时点的SBP、DBP、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SLIPA喉罩置入对乳腺癌患者心血管系统影响轻微,SLIPA喉罩通气是患者可供选择的较为理想的通气方式之一.
作者:梁大顺;阮骆阳;杨作天;伍烈志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术安全核查表在患者手术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对手术患者相关内容进行核查.结果:在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后,手术小组确认手术患者执行率达100%.结论:开展手术患者安全目标,就是要把握好手术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手术安全防范意识,防止手术差错事故发生.
作者:王静;宋家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时不常规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进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28例作为观察组,术后不留置胃管并早期进食;2003年5月到2008年1月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常规留置胃管,并于肝门排气后拔管、进食.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恶心、呕吐、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提前,恶心显著减少(P<0.01),呕吐和腹胀发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消化道穿孔行修补术中不留置胃肠减压管并早期恢复进食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作者:马静;刘士会;李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左半结肠癌并梗阻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38例老年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患者均行急诊手术,其中29例行Ⅰ期切除吻合,7例行Hartmann术,2例行横结肠双腔造瘘.结果:37例治愈,其中2例出现吻合口漏,2次手术后痊愈;另1例吻合口漏患者病死.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近端结肠充分灌洗,老年患者左半结肠癌并梗阻行Ⅰ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孝龙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分析六安地区采供血现状,预期六安地区采供血发展趋势,为保障临床血液安全有效供应提供应对策略.方法:对2006~2009年六安地区血液采集量、血液传染指标阳性率、血液报废率、临床用血量与六安市人口和医疗机构床位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六安地区血液采集平均年增长率约18.2%;临床已基本实现成分输血;机采血小板年采集量过低,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血液检测阳性率、脂肪血浆报废率逐年上升;临床用血压力持续增大.结论:为确保临床血液安全有效供应,除加大献血者招募力度,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外,还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加强献血前的宣传教育,减少血液资源浪费.
作者:张树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在多种肿瘤细胞中的差异表达情况,探讨NS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的相关性.方法:体外培养子宫颈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肝癌细胞(HpeG2)与正常肝细胞,提取对数生长期肿瘤细胞总RNA,以RT-PCR方法检测NS在mRNA水平的差异表达;提取肿瘤细胞的总蛋白,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S在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结果:肿瘤细胞中NS基因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尤其以乳腺癌细胞、乳腺导管癌细胞、肝癌细胞(SMCC-7721)与肝癌细胞(HepG2)中NS基因表达量为高,而正常肝细胞未检测到NS的表达.结论:NS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具有普遍性,而在终末分化的细胞中不表达,判断NS基因参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其为肿瘤的基因治疗和基因诊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和指标.
作者:郭俣;夏俊;杨清玲;陈昌杰;刘长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