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荣;吴寅
目的:探讨X连锁的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表达情况,以及XIAP与BTC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经病理确诊的BTCC手术标本6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肿瘤组织中XIAP的表达情况,将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XIAP在膀胱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7%,在正常膀胱移行上皮阳性表达率为23.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Ⅰ、Ⅱ、Ⅲ级BT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5.0%、57.9%和66.7%,在浅表性和浸润性BTC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9%和73.1%,阳性表达率各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IAP可能在BT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董雪成;李庆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泵注全麻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分别以瑞芬太尼泵注及芬太尼静脉注射诱导及维持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患儿清醒拔管时间,并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瑞芬太尼泵注全麻,作用起效快,术中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术毕苏醒迅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切实可行且安全有效.
作者:陈强;徐志云;石伯生;黄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三七粉对小鼠S180移植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寻找有效和低毒的抗肿瘤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方法:建立小鼠S180腹水瘤及实体瘤模型,分别设羧甲基纤维素钠(SCMC)组、环磷酰胺(CTX)组及三七粉低(3 mg/kg)、中(6 mg/kg)、高(12 mg/kg)剂量组.观察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计算生命延长率;测实体瘤小鼠瘤重、脾重及胸腺重,计算抑瘤率、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各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SCMC组比较,三七粉中、高剂量组及CTX组生存时间均延长(P<0.05~P<0.01),瘤体均缩小(P<0.05~P<0.01);与SCMC组及CTX组比较,三七粉中、高剂量组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升高(P<0.05~P<0.01).结论:三七粉对小鼠S180移植肿瘤具有抑制作用,并可增强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杨芬;刘浩;余美玲;张翠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p16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呈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子宫颈癌中呈低表达,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16表达异常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的缺失可能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p16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万俊;余宁珠;崔满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治疗效果,为糖尿病足的防治工作做指导.方法:49例均经严格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微循环和局部清创等治疗,其中18例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33例创面完全愈合,13例创面缩小病情好转,3例老年患者因病史长、溃疡面大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截肢、截趾手术.结论:及早诊断,及时采用全身、局部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防治糖尿病足.
作者:欧美荣;吴寅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与中国早发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早发CHD组78例,对照组81例,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收集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早发CHD组与对照组Fg-β基因启动子-845G/AA、GG、GA基因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早发CHD的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竟雪莹;马根山;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betic ketoacidosis,DKA)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其诱因、血糖、血酮体、pH、白细胞、血肌酐、尿素氮等多项指标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肾功能完全恢复13例,未完全恢复5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无死亡病例. 结论:DKA并肾功能损害大多为一过性,与脱水、酸中毒、微循环障碍有关,部分肾功能损害不能完全恢复为糖尿病肾病.
作者:黄(王莹)芝;龚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生物制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长春瑞滨、卡培他滨、顺铂、奈达铂联合化疗,每3周注射1次,44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90 min,观察其不良反应并予对症处理.结果:1例出现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体温降至正常;1例出现全身瘙痒,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2例均无心脏毒性发生,顺利完成治疗方案.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曲妥珠单抗治疗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张永萍;杨迎梅;席春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标志物CD31和CD34在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密度(MVD)中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Weidner计数标准检测CD31和CD34在57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31和CD34显示的MVD结果分别为(29.7±12.1)条和(38.2±12.7)条,范围分别是10~61条和19~76条,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相关性良好(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MVD计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用ElivisionTM plus法,CD34染色效果优于CD31,更适合于临床应用;CD34和CD31 MVD计数显示其结果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汪国文;王祖义;刘学刚;唐震;史向前;李小军;刘以尧;王萍;承泽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电压门控钠通道(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VGSCs)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组织中分布极其广泛,主要分布在可兴奋细胞,包括神经、肌肉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在非兴奋性细胞上也有少量的表达,但它们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1].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膜片钳技术等发展,有关对VGSCs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等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资料积累和知识更新,特别是对VGSCs与神经元动作电位编码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文就钠通道的特征及其在神经元动作电位编码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刘秀平;祝延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脑梗死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同时选取非脑部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董少军;马锐;吴承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椎间盘镜手术治疗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管和(或)侧隐窝狭窄,并对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4~38个月.按Nakai评价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6%(29/32);按脊柱显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优25例,良3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28/32).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疗效佳.
作者:杨德顺;钱荣;王开明;黄明;廖亮;秦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胸、腹主动脉瘤,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植入Medtronic TALENT,其余为国产腔内带膜支架.结果:6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1例溃疡病变被有效封闭.术后复诊支架位置正常,且夹层消失,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微创治疗术.
作者:胡传贤;黄苏;富智;胡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应用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体外循环术后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护理,观察其优点及护理要点.结果:120例术后血压得到有效的监测,留管1~3天,其中3例导管脱出,2例导管阻塞,无导管感染和动脉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体外循环术后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血压的变化,而正确的护理又能有效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慧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儿长时间手术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变温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89例择期手术患儿,在手中采用变温毯调节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中采用变温毯后患儿体温明显升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术中采用变温毯可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吉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分法分级.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训练.结果:康复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患者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结论: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有利于吞咽能力康复.
作者:周玲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68例溶栓前一次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每天75 mg.将15万u尿激酶溶解为50 ml尿激酶溶解液,静脉溶栓后6 h开始应用生理盐水48 ml+肝素12 500 u,根据不同的肝素浓度,推算出不同的微泵用量.并做好溶栓前准备、溶栓期间监护、溶栓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67例顺利度过危险期,1例死亡.结论:做好溶栓前准备及溶栓时积极的配合及护理,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溶栓能否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玉仁;黄余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咽血管纤维瘤内镜下切除前选择性供血动脉栓塞临床价值.方法: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采用真丝线段和明胶海绵在DSA下行瘤体栓塞,2天后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结果:6例均1次栓塞成功.在内镜下手术切除肿瘤,术中出血量50~300 ml,术野清楚,术后CT检查提示肿瘤切除彻底.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术前栓塞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根山;徐恒光;张旭;倪敬中;段中宁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陈卓;易建中;赵德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进展期贲门癌外科治疗的佳方式.方法:22例贲门癌患者行经腹经膈肌手术,采用上腹正中切口,常规游离胃体,从食管前方中心腱切开膈肌,进入胸腔再环形切除受侵膈肌,再进一步完成手术.结果:22例中,吻合口瘘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腹腔出血1例,再手术治愈;无手术死亡,平均住院14天.结论:该术式适用于肿瘤侵犯膈肌或食管下端,术中感食管上缘切除不满意时,因可避免胸部切口,减少创伤及术后心肺并发症,对高龄、高危患者尤为适用.
作者:骆杰;何长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