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EGF-C和VEGFR-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俞岚;甘怀勇;汪万英

关键词:卵巢肿瘤, 癌, 乳头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0例卵巢肿瘤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头状癌中VEGF-C 和VEGFR-3 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P<0.01).二者在乳头状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卵巢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VEGF-C、VEGFR-3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分析

    目的:评价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经鹰嘴截骨入路、Y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鹰嘴部截骨以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随访6~34个月,骨折在术后6~20周愈合.用改良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1例.结论: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利于骨折块暴露与固定及早期锻炼.但要需行鹰嘴部截骨,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作者:凤晓翔;谢晓东;杨良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腭裂修复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目的:探讨腭裂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要点和经验.方法:对160例腭裂患者的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的过程进行对比和总结.结果:通过积极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并随访观察,仅6例出现腭漏,其余均一期愈合.结论:在腭裂手术中,对配合和护理严格把关,抓好各个环节及操作管理,能帮助和促进腭裂手术的一次成功.

    作者:赵永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一清胶囊,外用0.025%维A酸霜;B组口服一清胶囊;C组外用0.025%维A酸霜.3组均同时口服螺内酯和复合维生素B,均各治疗6周.结果: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一清胶囊联合外用维A酸霜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作者: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19例分析

    目的: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作者:李昉;汤广锋;唐同翠;杨玉红;张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claudin的研究进展

    正常机体的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存在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成分,对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正常的结构、功能非常重要.claudin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紧密连接至关重要的成分,其异常表达可导致上皮细胞、内皮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受损,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就claudin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磊;葛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的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磷酸川芎嗪滴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Ka为(0.151±0.144)min, Tmax为(40.5±15.5)min,Cmax为(1.7±0.3)μg/ml,t1/2β为(67.7±3.2)min,CL/F为(0.017±0.004)L·min-1·kg-1,AUC 0-300 min 为(181.5±40.3)μg·min-1·ml-1,AUC(0-∞) 为(209.6±46.6)μg·min-1·ml-1.结论: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作者:耿新辉;陈方剑;于晶晶;陈建国;马涛;李见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脑梗死与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ApoB、Lp(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作者:冯敏;张友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支架置入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是否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或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对11例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姑息放疗患者,与同期8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未放疗者进行对比.放疗经模拟机定位,15 MV X线三野同中心照射,照射野长度包括食管支架全长及上下各放1~1.5 cm,野宽6 cm,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50~55 Gy.结果:放疗者有明显不适的感觉(P=0.020),生存期或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低营养状态不宜使用食管支架置入;对处于恶液质状态不宜放疗的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有姑息治疗价值,支架置入后不宜再行放疗.

    作者:顾怀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在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联合麻醉同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及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36例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n=18)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异氟烷组,n=18),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各主要指标,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联合麻醉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P<0.001),且全麻苏醒期血液动力学平稳.结论: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优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

    作者:邓宏平;黄丽;徐志云;石伯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转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并发心房颤动(房颤)伴快速心室率的疗效.方法:CABG术后急性发作快速心率的房颤患者38例,先静脉注射胺碘酮负荷剂量150 mg,5~10 min注射完毕,后以0.6~1.0 mg/min持续泵入,总量<1.2 g/d.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持续动态心电监护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心室率及心电图变化.结果:38例均成功转复为窦性心律.5例用药后出现一过性长RR间期,长达1.8 s;4例血压稍下降,经临时停药或减量后恢复.结论:静脉注射并泵入胺碘酮转复CABG术后急性发作的房颤安全有效.

    作者:杨劼;张以政;赵胜;朱铁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对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作者:胡杰;汪思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脂酶基因-514C/T变异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脂酶(HL)基因启动子-514C/T变异是否影响血脂水平.方法:选入符合录用标准者322例作血脂测定,从全血中用DNA试剂盒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检测HL基因多态性.结果:在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HL-514C/T基因型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高低是T/T+T/C>C/C,这种效应与男性关系明显(P<0.01),但与女性关系不明显.结论:肝脂酶基因-514C/T变异可影响血脂水平,且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各HL基因型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熊术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VEGF-C和VEGFR-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0例卵巢肿瘤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头状癌中VEGF-C 和VEGFR-3 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P<0.01).二者在乳头状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卵巢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VEGF-C、VEGFR-3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岚;甘怀勇;汪万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RASSF1肿瘤抑制基因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

    RAS相关结构家族RASSF基因1(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gene 1,RASSF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RAS家族相关基因,该基因的一种转录本RASSF1A被确认为是一种候选肿瘤抑制基因,其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异常,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RASSF1基因的研究现状及其常见转录本在人类癌症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蔡兆根;于东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

    目的:采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建立检测大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的方法.方法:低温匀浆大鼠脑组织离心后,取上清用pH 11.0 10 mmol/L硼砂缓冲液,在室温下衍生反应10 h连接上FITC荧光基团;毛细管电泳分离条件为pH 10.3 100 mmol/L硼酸-Tris缓冲液.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检测限(S/N=3)达2.1 nmol/L水平,批内相对标准差(RSD)为3.4%,回收率达96.05%,在10-8~10-10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结论:应用毛细管电泳-激光诱导荧光法可检测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

    作者:刘广印;沈佐君;何晓东;伊茂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纳洛酮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目的:探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原有对症治疗及应用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首次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后按0.005~0.01 m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4~6 h,第2及第3天各0.8 mg稀释后每天分2次静脉注射,疗程72 h;复方丹参注射液均于生后24 h内给药,首剂为2 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倍稀释,匀速静脉输注,持续10 h,以后按每次0.5 ml/kg,间隔6~8 h 1次,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5%)(P<0.05).结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疗效确切,并能改善HIE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解剖学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刘永刚;连俊勤;邹起瑞;朱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灌肠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道灌洗法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1999年1月~2006年3月手术治疗的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19例均采用术中肠道灌洗,一期切除吻合.结果: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未发生吻合口瘘,19例患者术后恢复均良好.结论:术中采用肠道灌洗法,使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肿瘤及吻合术成为可行.

    作者:蒋圣战;高成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