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20例分析

吴保浒;黄爱强;许淮

关键词:血肿, 颅脑损伤, 颅骨/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颅内血肿清除后继发对侧迟发性血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再次手术清除对侧迟发性血肿者16例,另4例病情较轻行保守治疗;20例中10例恢复良好,残疾4例,病死6例,病死率30%.结论:在清除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时,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或术后出现病情恶化时,应想到对侧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应及时进行对侧钻颅探查或复查头颅CT,早诊早治以改善预后.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极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治疗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营养在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重要性.方法:对2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一般性治疗的基础上,注重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治愈出院22例(占79%),自动出院3例,死亡3例.恢复出生时体重的时间5~18天,每天体重增长5~20 g/kg,治愈者出院时体重1 780~2 240 g,住院时间23~52天,静脉营养时间18~42天.结论: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玉国;朱长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8岁,停经2个月,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 h入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伴先兆流产.

    作者:郑凯;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0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用药前24 h口服地塞米松7.5 mg,每天2次,连用3天;顺铂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天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72.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结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作者:孙惠娟;秦凤展;郑荣生;汪子书;王洪亚;刘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12例分析

    目的:介绍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插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12例.术后不辅以其它外固定,第2天即开始不负重关节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所有切口一期愈合.骨折无延迟愈合,无畸形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14周.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1.6%.结论:微创接骨板固定术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全安;刘长征;吴建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再出血82例发病诱因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方法: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溃疡大小、出血量、幽门螺杆菌(Hp)感染、腹痛、治疗情况、基础疾病、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史、营养状况、饮食习惯、劳动强度及夜间休息等临床资料,分析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发病因素.结果:82例中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率为70.73%,胃溃疡为26.83%,<50岁青壮年为78.05%,无基本治疗87.80%,Hp阳性86.59%,夜间休息差78.05%,男性76.83%,女性23.17%,饮食习惯不良76.83%,劳累73.17%,营养不良56.10%.结论:无基本治疗、Hp感染、年龄<50岁、夜间休息差、不良饮食习惯、劳累及营养不良是消化性溃疡再出血的主要诱发因素.

    作者:李金荣;侯贵文;彭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经过妇科检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及宫颈活检初步诊断为不同类型宫颈疾病的患者31例采用LEEP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或行宫颈锥切,手术标本均送病理学检查;同时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LEEP手术治疗宫颈疾病一次成功率为96.78%,平均手术时间4.65 min,出血量4.97 ml,无继发性出血和感染的发生;手术标本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论:LEEP治疗各类宫颈疾病操作简单、安全,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阴道排液少,是目前治疗宫颈病变的佳方法.

    作者:柏妍槟;李志敏;邵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名健康人血清CRP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脑梗死轻、中、重型患者血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汪国胜;钟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65例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电切术(TURP),监测术中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及时处理各种病情变化.结果: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均有不同程度变化,经处理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TURP的麻醉处理因其高龄高危的特征而较为困难,应密切观察循环及神经系统的变化,积极防治电切综合征.

    作者:许向辉;顾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erbB-2、p53、PCNA、ER、PR及TopoⅡ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 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琼;朱玉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源性脑栓塞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0例中意识障碍伴呕吐者采用脱水降颅压7~14天后,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意识正常者应用脱水剂加用复方丹参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80例中心脏瓣膜病32例,心肌梗死16例,心脏黏液瘤2例,无瓣膜病变的房颤24例,心肌病6例,经治疗后14例出院,20例临床痊愈,36例好转,无效10例.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在临床上很常见,慢性房颤尤其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除积极治疗脑栓塞外,应同时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

    作者:汪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血压、心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妊高病)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的影响.方法:66例妊高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镇痛组(A组)和肌肉注射(肌注)镇痛组(B组).结果:A组患者术后血压和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P<0.001),而血氧饱和度除术后48 h(P>0.05)外,其余时间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度妊高病剖宫产手术后硬膜外镇痛有利于血压心率平稳下降,控制血压升高,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HP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8例HPS患儿均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其中脾肿大5例),外周血象两系血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网状吞噬细胞增生,噬血细胞易见.1例确定为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治疗后好转.结论:HPS属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时或多次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创造条件.

    作者:张帆;陈兰举;周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其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作者:黄涛;杨红;丁勇;孔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作者:包宗玲;魏洁;项飞;丁仁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尿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aminidase,NAG)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肾衰竭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光电比色法测定8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尿NAG的活性,并根据其肾脏病变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合并高血压将患者分为肾脏病变稳定组、肾脏病变活动组、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分别比较尿NAG的活性.同期选择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肾衰竭尿NAG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肾脏病变活动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肾脏病变稳定组(P<0.01),高血压组尿NAG活性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P<0.01).结论:慢性肾衰竭病程中,肾脏病变活动和高血压可能是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燕;李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胃切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效果.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9例全胃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及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两组患者术后第24 h开始至术后第8天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营养支持.观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双胺氧化酶.结果:血清双胺氧化酶活性两组都下降,EN组术后第7天即恢复正常(P>0.05),而PN组第14天才恢复正常(P>0.05).EN组营养支持后IgA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PN组术后(P<0.01).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以保护肠黏膜的完整性和肠道的免疫屏障.

    作者:康明;汪淮莉;马小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1 mm×1 mm×1 mm)栓塞,栓塞程度50%~70%.结果:术后1天白细胞即可回升,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3天和2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恢复至正常水平或基本接近正常.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栓塞程度控制在50%~70%的PSE能有效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作者:张阳;华元人;袁牧;高杰;陆惠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过期妊娠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对4 383例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手术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P=0.000).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云;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侧额眶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

    目的:探讨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一侧额眶部严重交通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开放性损伤多,意识障碍多较轻,眼部并发症多,远期精神障碍明显.影像学常见着力侧额骨、眶骨、筛骨、蝶骨骨折,局限于额、颞叶的脑挫裂伤、脑内血肿,局限于额颞部、前颅底的硬膜外、下血肿.另外可见视神经管骨折,眼球突出或破裂萎陷.27例均随访6~12个月,综合其神经功能、面容整复、脑脊液漏及精神功能4个方面,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GOS Ⅰ级18例,整形效果满意.结论:一侧额眶部交通伤发生率高.损伤特点与交通伤类型、着力部位的生理解剖特点有关.救治原则:争取一期手术彻底清创,清除颅内血肿和破碎坏死脑组织以防脑疝,额眶骨折整复矫畸,视神经管减压以挽救视力及脑脊液漏修补以防颅内感染.

    作者:张志田;陈士祥;黄俊杰;崔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重症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根据刘国辉等制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对确诊的287例重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及结合术后功能锻炼,并随访其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8年,有效率100.0%,治愈率97.5%,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减少创伤,结合术后有效的功能锻炼,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毅;孙军;蒋家潭;张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