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敏;杨传平;卢森;丁航宇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对15例髋臼骨折按不同类型、不同手术入路分别用螺丝钉、重建钢板予以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48个月,平均13个月,按Matta标准,优8例,良4例,可3例.结论:对移位的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是较为可靠的方法.应完善术前影像学检查,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正确选择手术切口及内固定材料,可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吕波;韩玉升;孙良业;管立新;杨良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反(牙合)(俗称地包天)是一种常见的错(牙合)畸形[1].我国反(牙合)的儿童初诊时多为替牙中晚期.
作者:刘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力源精纯降纤酶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力源精纯降纤酶治疗脑梗死22例,并与维脑路通组作对照. 结果:力源精纯降纤酶治疗组总有效率90.9%,明显高于维脑路通对照组(50.0%)(P<0.01).结论:力源精纯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见效快,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与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112例前列腺增生症中,选择其中合并尿潴留的48例与前3年开放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尿潴留的21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术式患者术后症状改善程度大致相当,但经尿道电切较开放手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1). 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效果相同,但汽化电切有着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齐秋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产的高危因素,为控制早产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蚌埠市初一、初二学生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项目包括孕期、孕前危险因素及家庭一般状况.运用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与孕期、孕前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早产率为5.90%;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母亲生育年龄≥30岁、孕期感染性疾病、妊娠高血压、胎膜早破、孕前两年月经不规则及母亲职业为工人、教师、医务、技术人员.结论:预防早产应从孕前、孕期和产前开始.
作者:姚荣英;韩慧;张玉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2 kg以下低体重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和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5月~2004年10月手术纠治32例体重在12 kg以下危重先心病患儿临床资料.包括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等.结果:手术死亡2例,病死率6.3%,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平均机械通气(18±8.6)h,平均重症监护(4.5±1.5)天.随访2个月~2年,生存患儿心功能显著改善,生长发育明显加快.结论:随着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低体重危重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裴少华;臧豹;缪华新;任启程;王培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LiHFe)对78例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价生活质量.结果:CHF患者的体力限制、情绪、症状、社会限制、经济限制和LiHFe总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01).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提高,LiHFe分值明显增加;LiHFe总分在各分级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1);体力限制、情绪、社会限制、症状的分值也随着心功能的升级而增加(P<0.01).生活质量各项目与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CHF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与其相关;心功能愈差,生活质量进一步下降,其与EF无相关性.
作者:郑胜永;蒋锦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定量与定性检测乙型肝炎五项指标,观察定量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定性和定量检测患者的血清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定性与定量检测HBeAb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余四项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定量检测对临床诊治更有意义.
作者:高继兵;蔡善武;朱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例1 28岁,G2P0孕39周,妊娠合并肝内胆汁淤积症,于2000年2月20日会阴侧切下分娩. 入院时肝功能检查: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300 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80 u/L,胆红素120 mmol/L.产时顺利,产后阴道检查:子宫颈3点处裂伤2 cm,给予肠线缝合修补;会阴切口无延伸,常规缝合.
作者:邓立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和浅表性胃炎组织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基因(CagA),探讨Hp 及CagA基因与胃癌相关性及Hp形成胃癌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组织切片革兰染色和血清Hp CagA抗体检测Hp,用PCR检测Hp CagA基因.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癌组织中Hp检出率分别为45.9%和54.8%,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组织中Hp CagA检出率分别为35.3%和77.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胃癌组织与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胃癌组织中Hp CagA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 CagA基因与胃癌有一定相关性,Hp CagA基因可能涉及胃癌的形成机制.
作者:王启之;于东红;汪强武;吴炎;燕善军;田怡;周蕾;承泽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语言训练对腭裂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腭裂术后实行或未实行系统语音训练的儿童的语音清晰度及心理状况进行测定. 结果:未实行语音训练儿童的汉语语音清晰度明显低于实行语音训练的儿童(P<0.001),因而引起显著的自卑、抑郁、社交退缩等病态心理.结论:系统语音训练不但可提高腭裂儿童语音清晰度,而且可有效地促进腭裂儿童的心理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陈静;涂冬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毒性肝炎合并重度黄疸在临床上较常见,也是临床医务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黄疸的消退,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我院于2004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乙酰基-5-羟甲基-7-羟基香豆素注射液(云南大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病毒性肝炎,伴有高胆红素血症37例,效果显著,现作报道.
作者:邓正江;林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焦虑是个人的一种模糊不适感,其来源通常是非特异性和未知的.骨科患者因同时受到多种应激源的作用,极易导致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焦虑的概率及程度相对较高.本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骨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和护理效果进行客观评估,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和参考,并为检查护理质量提供方法.
作者:姚运鹤;刘彩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液中循环活化血小板(circulating activated platelets,CAP)的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FIB-R)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0名正常人、20例有血栓形成倾向和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的表达量.结果:有血栓形成倾向和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FIB-R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FIB-R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FIB-R能准确反映体内血小板的活化水平,对脑梗死的预测、治疗、疗效监测、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强;刘晓林;张郁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化学萃取法(CEN)、冻融法(FTN)制备的异种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移植术后8、13、23天神经再生轴突距离、Schwann细胞迁入、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异同.方法:将36只雌性Wistar鼠随机配对,分为CEN组与FTN组,每组18只,分别桥接移植两种方法制备的Sprague-Dawley鼠坐骨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观察术后8、13、23天移植物物理性状及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8、13、23天,神经轴突再生距离、近和远端Schwann细胞数、再血管化及炎症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5),CEN组优于FTN组.结论:化学萃取法制备的异种周围神经去细胞基膜管较冻融法能更快、更好地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亦应有更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丁海;周建生;胡汝麒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切除患者情绪焦虑的影响.方法:用交谈法和观察访问法,对62例子宫切除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心理变化进行调查评估.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有无焦虑及其程度,并分析导致焦虑的原因.结果:62例经有效的心理干预后,其情绪焦虑程度评分明显较干预前降低(P<0.001),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子宫切除患者的焦虑程度.
作者:史倩;王素侠;郭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后囊混浊是白内障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引起手术后远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其发生率因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是否伴有其他眼病与人工晶状体材料、类型、随访时间及后囊混浊诊断标准不同而报道不一.后囊混浊发病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其中手术时对囊膜处理方式的不同对后囊混浊也有较大影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临床预防后囊混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作者:冯先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免疫分型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使用常规8种CD分子抗体和二种CK分子抗体,测定39例AL免疫表型和10例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免疫表达.结果:免疫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也存在CD抗原在淋系或髓系交叉或反向表达.3例AL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定型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鉴定.10例肿瘤细胞骨髓转移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得到了诊断.结论: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可以弥补FAB形态学对白血病分型的不足,尤其是应用FAB形态学难以分型的AL及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鉴定,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田万林;宫继勇;邓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催眠镇静药中毒是较多见的临床急症,近年来似有增多趋势,其中严重中毒增多明显.为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采用纳洛酮治疗催眠镇静药中毒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黄灿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提高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疗效的方法.方法:对1998年11月~2000年12月83例6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加三维适形放疗)和对照组(常规放疗).两组常规放疗方法相同,先设前后对穿野,20次(5次/周)共照射DT 40 Gy,治疗组用三维适形放疗每次补充DT 3 Gy,5次/周,共DT 24 Gy,对照组仍用常规放疗避开脊髓共补充DT 20 Gy,5次/周,2周.结果: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36.6%,优于对照组的14.3%(P<0.05),治疗组无Ⅲ、Ⅳ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为7.3%和39%.结论:常规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提高老年人NSCLC患者的3年生存率,同时降低急性及晚期放射反应.
作者:汤华;王建华;陆忠华;许锡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