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静脉持续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马红玲;周小燕;周康玲

关键词:吗啡类, 注射, 静脉内,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后及癌性疼痛患者经静脉持续镇痛的实用性及吗啡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持续注射器接静脉留置针.(1)术后镇痛:吗啡60 mg,氟哌利多5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2)癌性镇痛:吗啡80 mg、氟哌利多10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结果:本组248例接受镇痛治疗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吗啡经静脉持续微量给药镇痛,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效果满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体表心电图(ECG)鉴别诊断价值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例经心内电生理(EPS)检查及RFCA治愈的WQRST患者的体表ECG(包括食管ECG)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WQRST患者根据体表ECG特征术前均判断准确;除1例患者家属放弃RFCA治疗外,其余9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体表ECG对WQRST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体表ECG P波不清者辅以食管ECG将有助于鉴别诊断,RFCA是治疗WQRS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大胜;蔡鑫;包宗明;史晓俊;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3例

    例1 男,因低热、咽痛、周身酸痛、乏力1周就诊.T 37.5℃,P 90次/分.咽红.WBC 10.5×109/L,N 0.80.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5天无效.自述颈部右侧、耳根部疼痛,体检左侧甲状腺Ⅰ°肿大,有触痛.实验室检查T3、T4增高,血沉稍快.遂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给予强的松、阿司匹林及中药治疗,病情迅速好转.

    作者:李海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牙区692颗多生牙临床处理

    在儿童口腔门诊中,前牙区多生牙引起各种并发症的病例较常见,如何准确判定颌骨内多生牙的部位和萌出方向,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宜的方法防治牙颌畸形,达到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和牙列形成效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徐锦程;王德顺;卢保全;徐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动脉损伤的一期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动脉损伤及其一期外科处理的治疗体会.方法:一期动脉损伤处理包括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结扎等,术中有效地处理创面,术后积极抗感染配合溶栓、抗凝、扩血管治疗.结果:本组24例无死亡,经随访一期处理的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重建动脉远期通畅率100%,二期手术的患者也均保住了肢体.结论:动脉损伤的一期处理时动脉重建必须确保无张力,远端流出道通畅,动脉断端内膜完整;防治感染是动脉重建成功的关键;动脉重建所需要材料提倡选择自体静脉.

    作者:余朝文;李晓强;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肠透析佐治口服药物中毒64例

    药物中毒是基层医疗单位常见急症之一,有效而彻底地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环节.本文旨在总结胃肠透析(GID)佐治口服药物中毒的疗效.

    作者:边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作者:刘辉;彭开桂;沈学明;段诗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154例分析

    目的:了解血管内留置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54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81株;革兰阴性菌85株(47.0%),革兰阳性菌61株(33.7%),真菌35株(19.3%).其中,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不动杆菌;大多数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血管内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导管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作者:倪红英;许健波;芦宝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误服大剂量硝苯地平2例

    例1,女,8岁,误服硝苯地平(心痛定)400 mg(40片)约1 h.例2,男,5岁,系例1之弟.误服硝苯地平400 mg,约1 h,同时入院.查体:姐弟均神清,瞳孔等大,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肌肉抖动,轻度烦躁,BP 60/41 mmHg,P 130次/分.立即用清水洗胃,在洗胃过程中,患儿面色均转苍白,呼吸微弱,肌肉震颤.立即给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钙剂、脱水、利尿、保护脑功能治疗.约4 h后,姐弟均昏迷,反复抽搐,口吐白沫,心率细数.又使用硫酸镁、钙剂、苯巴比妥、山茛菪碱等,抢救3 h抽搐停止.心电图各导联S-T段均下降.治疗3天,病情稳定,7天痊愈出院.

    作者:宋艳红;建苏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急性腹内脏器伤1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腹内脏器伤的术前诊断水平及术中探查损伤部位的方法.方法:对102例急性腹内脏器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96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治疗9例);非手术治疗6例.痊愈99例,死亡3例.结论:腹内脏器伤常为全身复合伤.腹腔穿刺是简便可靠的方法,常需多次进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手术探查要快捷,又不可遗漏受伤脏器.

    作者:纪广仁;李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例肺结核患者和21名健康人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肺结核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痰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均高于痰菌阴性组(P<0.01和P<0.05).老年组IL-6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而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和TNF-α是参与肺结核患者抗感染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活动和转归的有用指标.

    作者:许启霞;徐凤珍;刘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对15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维生素B12浓度降低占所测病例的54.5%,贫血占46.7%(其中恶性贫血占42.8%).典型临床表现者占73.3%,不典型表现占26.7%;早期易误诊.MRI检查12例,6例(50%)表现为脊髓后索或后侧索长条状长T2信号.结论:本病主要病因为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较复杂,应综合分析.MRI检查对本病具有客观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太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脐带血T3、T4、TSH、FT3、FT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用荧光法对部分新生儿脐带血T3、T4、TSH、FT3、FT4进行检测,来探讨正常新生儿脐血T3、T4、TSH、FT3、FT4的水平,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王红旗;许文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外科处理

    目的:探讨Cockett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选择合理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5年内收治的44例Cockett综合征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和回顾性研究.结果:除保守或未治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全部治愈;在急性血栓型中,有5例患者行取栓及人工血管搭桥术后仍有轻度下肢水肿,其余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提高.结论:Cockett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下肢静脉造影;治疗术式暂无定论,但介入治疗是发展方向,其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作者:周为民;余朝文;聂中林;李晓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工流产术中利多卡因、丁卡因子宫颈局部麻醉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子宫颈局部点状注射后丁卡因子宫颈管内浸润麻醉对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其应用和监测指标.方法:A组在子宫颈旁点状注射2%利多卡因,子宫颈管内用棉签浸透1%丁卡因液插入浸润麻醉,用药3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B组:术前、术中不用任何麻醉药,按常规行人工流产术.结果:A组镇痛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子宫颈旁利多卡因点状麻醉后子宫颈管内浸润麻醉行人工流产镇痛效果佳.

    作者:彭朝莲;蒲跃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心衰组22例,口服美托洛尔3个月,对照组心功能正常者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24 h Holter检查,对美托洛尔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进行心率功率谱时域和频域分析.结果:心衰组治疗前心率变异性(HRV)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其中时域指标: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连续相邻R-R间期差值均数的标准差(rMSSD)显著降低(P<0.001);频域指标:总频谱(TF)、低频(LF)和高频(HF)亦明显降低(P<0.001).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3个月后复查,心衰组HRV值均得到改善(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作者:余强;王晓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阻塞性肺病呼气末肺残气量的CT评价

    目的:探讨呼气末高分辨率CT(HRCT)对阻塞性肺病(OLD)患者的肺残气量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有肺功能检测结果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与14例OLD患者行吸气与呼气末HRCT扫描,测量吸气与呼气状态下肺CT值,并目测呼气末HRCT扫描时肺残气量的范围.结果:所有的OLD与8名健康志愿者都有肺内空气残余,但OLD的范围明显增大.OLD患者在吸气与呼气时肺CT值变化及残气量分数与健康者明显不同,且与肺功能密切相关(P<0.01).结论:呼气末HRCT可用于评估OLD患者肺残气量并可诊断这类疾病.肺CT值的测量与肺残气量的评估是两种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作者:朱广辉;陈自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后牙折裂的保守治疗

    后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大部分的牙合力,如其牙合面的窝沟深大、牙尖高陡及过度磨耗,使之在咬硬物时容易发生折裂.而死髓牙及牙体大范围充填牙的存在,使折裂发生的机率变得更大.随着牙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尽量保存自体牙已被愈来愈多的患者和牙科医师所接受.笔者从1996年3月~2000年3月,对28例后牙折裂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大风;张友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侧旁路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观察右心房室旁路(RAP)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例RAP合并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10例,隐匿性旁路8例,经股静脉途径消融.结果:在射频能量20~50 W、持续90~120 s消融下,首次消融成功77.8%,二次消融成功率88.9%,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0~30个月,复发1例,其余消融成功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SVT发作.结论:RFA治疗RAP参与的SV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较低,应注重方法学的改进和探讨.

    作者:蔡鑫;高大胜;史晓俊;包宗明;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