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线索细胞检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意义

张旋;金宏

关键词:阴道疾病, 阴道涂片, 细菌, 线索细胞
摘要: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约占33.0%[1].在该病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较重要的一项指标.线索细胞的特征是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革兰阴性小杆菌,使细胞边界模糊不清,形似一松软小球 .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标本来源 122例均为1999年9月~2000年3月我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0~59岁.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癌合并腹水两种治疗方案比较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的正确处理方法.方法:A组(60例)术前腹腔化疗2~3次,静脉化疗2个疗程结束后3周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继续化疗.B组(62例)首先减灭术,术后行腹腔化疗和静脉化疗.每组6~ 8个疗程,药物为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顺铂.结果:A、B两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0%和43.55%(P<0.05).减灭术理想的A、B组5年生存率为31.58%和57.14%(P<0.05);减灭术不理想的A、B组5 年生存率为13.64%和15.00%(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合并腹水先手术后化疗比先化疗消除腹水后手术预后明显改善.

    作者:李燕华;王文福;孙蕊;马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6例新生儿自发性结肠穿孔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右半结肠穿孔2 例行修补术,左半结肠穿孔4例行双腔襻式造瘘.结果:2例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另4例存活.结论:手术以双腔造瘘即时开放为宜,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庄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一起大学生风疹流行调查分析

    风疹多见于儿童,成人或青年人发病者较少.2000年4月,安徽财贸学院大学生中发生了一起风疹暴发流行.经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在短时期内疫情得到控制,现作报道.

    作者:何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从月经第5天开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续3个月,治疗前后彩色超声测量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和肌瘤血流RI.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治疗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26.79±12.78 ) %,肌瘤体积平均缩小(40.28±14.15)%,治疗后子宫动脉血流RI明显增高(P<0.001) ,肌瘤内部血流明显减少.结论:米非司酮是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可明显增加子宫动脉血流R I,从而减少肌瘤内血供.

    作者:任秀萍;杨岫臣;李松年;徐永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线索细胞检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约占33.0%[1].在该病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较重要的一项指标.线索细胞的特征是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革兰阴性小杆菌,使细胞边界模糊不清,形似一松软小球 .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标本来源 122例均为1999年9月~2000年3月我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0~59岁.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作者:张旋;金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研究

    目的:研究双纸片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双纸片试验检测已知产ESBL的参考菌株和临床菌株.结果:纸片间距为20 mm时,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参考菌株的敏感性为90 .9%,间距小于或大于20 mm时敏感性显著下降.双纸片试验检测临床菌株的阳性检出率为91 .43%,特异性均为100%.4种抗生素纸片单用对产ESBL菌总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但均低于4种纸片联用(P<0.05~P<0.01).结论:双纸片试验检测产ESBL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时,纸片间距对其敏感性有较大影响,多种抗生素纸片联用可以提高本试验的敏感性,因其操作方便,成本低,易于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穆新林;闵宏林;周昭彦;倪才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误诊5例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难免出现误诊.1993~1998年,我院误诊5例宫外孕,现作报道. 例1,32岁.因腹痛1天、腹泻2次拟急性胃肠炎于1993年6月收入内科治疗.月经周期正常, 无停经史,现为月经期第4天,量不多,放节育环7年.体检:神清,轻度贫血貌.BP 100/6 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6次/分,律齐,Hb 86 g/L;入院第2天患者主诉腹痛加剧,伴头晕,且有肛门坠胀感.查体:神清,贫血貌,BP 70/50 mmHg,尿妊娠试验阳性,Hb 50 g/L,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2 000 ml,于积血中找到绒毛.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峡部妊娠.

    作者:陈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发生惊厥的烧伤患儿临床资料.结果:1例死于惊厥,2例惊厥缓解后又因败血症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其余均治愈.结论:高热、休克、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酸中毒等是小儿烧伤并发惊厥的主要原因,也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章祥洲;杨蔚;袁振奋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左半结肠癌致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运用术中结肠灌洗对12例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患者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结果:12例患者全部达到一期愈合,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使用术中结肠灌洗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对治疗左半结肠癌致急性结肠梗阻疗效好,方法可行.

    作者:赵纲;倪旭东;成剑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52例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因、分类、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根治性囊肿切除肝总管或肝门胆管扩大成形空肠Roux-en-Y吻合术.结果:本组除1例死亡、1例切口裂开、1例胰漏治愈外,其他患者通过临床随访和观察效果满意.总治愈率达96%以上.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大口径空肠Roux-en-Y吻合术,是该病的佳术式.

    作者:宫莉;芮有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上节育环后子宫内外同时妊娠1例

    患者27岁,孕1产1.停经49天后出现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天,于2 000年3月14日入院.5年前于产后4月余在计划生育指导站放置宫内节育环(具体环号不清). 平素月经周期正常,末次月经2000年1月19日.于入院前6天突然感到下腹撕裂样疼痛,随后转为阵发性疼痛,有头晕、恶心,阴道流血似月经量,以为是痛经而未就诊.入院前1天阴道排出少量膜状组织物后出血渐少,仍有持续下腹部隐痛,头晕乏力,较前加重,并有肛门闷胀感,而入我院.查体:外阴已产式,血染,阴道后穹窿稍饱满,子宫颈口见少量绒毛组织,子宫颈举痛,子宫体如妊娠45天大,左侧附件可触及一约40 mm×30 mm的包块,质中有压痛,右侧附件未触及异常.后穹窿穿刺抽出5 ml不凝固血液.实验室检查有少量陈旧性红细胞,尿试纸试验:弱阳性.B超检查提示:(1)左侧附件混合性包块;(2)盆腔少量积液,宫腔内有节育环.临床诊断:(1)放环后妊娠不全流产;(2)异位妊娠.

    作者:孙月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白内障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原因.方法:对235例249眼行显微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33眼玻璃体脱出,发生于术中抽吸皮质时占51.5%,发生于娩核时占 27.3%,由于玻璃体腔压力增高占21.2%.结论:玻璃体脱出绝大部分与术者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提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充分,可以预防和减少此并发症发生.

    作者:马帮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下颌缘皮瓣移位鼻再造术手术配合

    鼻位于面部中央突出于体表,多因外伤、感染、肿瘤切除后发生缺损,严重影响患者容貌,给患者造成精神和心理上的创伤,对治疗要求较为迫切.1998年以来,我院开展以面动脉为蒂的下颌缘皮瓣鼻再造术[1],临床应用1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作者:孙青;沙子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十二指肠4处穿孔1例

    患者男性,58岁.弥漫性腹痛18 h入院.追问病史,患者上腹痛病史10余年.本次发病前曾自服阿司匹林及激素类药物.查体:神清、痛苦面容、板状腹, 全腹弥漫性压痛(+),反跳痛(+).腹部X线:双侧膈下大量游离气体.入院诊断:急性腹膜炎;上消化道穿孔.急诊行剖腹探查术,腹腔内胆汁样脓性液体约2 500 ml,胃窦部前壁穿孔直径1 cm,十二指肠球部前、侧壁以及与降部交界处共有3处直径1 cm穿孔.遂行十二指肠球部造瘘加胃空肠吻合术,胃管置入输入段、输出段置营养管1根.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胃管每天引流量约300 ml,造瘘管每天引流量约500 ml.术后第4天行营养管流质饮食,第12天经口流质饮食,第3周拔造瘘管,术后20天痊愈出院.随访1年,饮食正常,未再出现上腹部疼痛.

    作者:韩孔启;李克付;邢书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温作业工人心电图分析

    为了探讨高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笔者对175名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心电图观察并作分析,现作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组:选择本市轧钢厂、玻璃厂高温作业工人175名. 男130名,女45名;年龄25~50岁,工龄2~25年.对照组:同单位不接触高温作业的行政人员,男130名,女45名;其年龄、工龄分布与观察组差异均无显著性.两组均剔除既往有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者.

    作者:黄晓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

    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以骨外科手术为主.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用介入疗法--超选择插管、区域性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疗效较好,兹作报道.

    作者:王冰;刘杰;顾森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 ALT-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临床表现.病理常规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6例均为B细胞性;CCL细胞型和淋巴浆细胞型4例,大细胞型2例.结论:大多数子宫颈MALT-ML为低度恶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若发生大细胞转化,则预后差.

    作者:邢晓皖;吴红阳;王晓秋;虫岂国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后颅窝血肿21例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后颅窝血肿的早期诊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小儿后颅窝血肿病情发展及演变过程.结果:19例手术患儿,早期发现的18例均达到临床治愈,1例手术时已属晚期,死亡;保守治疗2例痊愈.结论:小儿后颅窝血肿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对患儿的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叶宏权;娄飞云;杨百春;马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术清除脑内血肿15例

    目的:介绍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经验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清除15例脑内血肿,总结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和疗效 .选择病例具有以下特点:病因为外伤或高血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5~36 h;无脑疝、深昏迷及脑中线结构移位>1.0 cm者.手术要点:术前精确定位;熟悉镜像特征;手术原则为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结果:治愈14例,1例术前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偏瘫有所恢复.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其要求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掌握神经内镜的操作方法及清除脑内血肿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少军;杨百春;苏贺先;娄飞云;马骏;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中耳常见的疾病 ,其特征是中耳粘膜炎症,继之出现中耳渗出,引起听力损失.特别在儿童期SOM将严重影响儿童的语言和智力发育.近年来,在SOM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取得多方面的进展,现将有关方面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作者:詹晓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