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脐带帆状附着1例

王瑞;曹小芳;唐乃秀

关键词:脐带/病理学, 帆状
摘要:产妇23岁.第一胎,孕35周+5,阴道流水11 h,以先兆早产于1999年3月5日11时30分急诊入院.产妇平素月经周期15~30天,量中,末次月经19 98年6月28日,预产期1999年4月5日.早孕反应轻,孕1+月出现阴道流血1次,少于月经量 ,色暗红.给予黄体酮保胎治疗后阴道流血止.孕5+月自感胎动至今.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T 36.7℃,P 86次/分,R 19次/分,BP 112.5/75.0 mmHg.产科检查:宫高 31 cm,腹围9 4 cm,胎位LOA,胎心140次/分,骨盆外测量正常.检查时见阴道流水,色清,伴有胎脂,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 ALT-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6例临床表现.病理常规染色及ABC法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6例均为B细胞性;CCL细胞型和淋巴浆细胞型4例,大细胞型2例.结论:大多数子宫颈MALT-ML为低度恶性,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若发生大细胞转化,则预后差.

    作者:邢晓皖;吴红阳;王晓秋;虫岂国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细菌学阳性的39例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患者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其临床特征呈非典型表现,并有多种易感因素.医院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的治疗十分棘手,病死率为28.21%.结论:及时诊断,针对不同的易感因素,及时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手术前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行鞘内注药;积极治疗原发病等,均是降低本病发生的重要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王翠兰;李志军;娄飞云;张少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粘连缓解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4例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疾病手术后的一种并发症,笔者用自拟的粘连缓解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4例,疗效较好.

    作者:刘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TGAb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甲状腺疾病患者377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TpoAb、TGAb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亚急性甲状腺炎和单纯性甲状腺肿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TpoAb、TGAb对探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协助和完善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指导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自生;周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

    成人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规治疗以骨外科手术为主.为了减轻患者痛苦,获得较好疗效,笔者用介入疗法--超选择插管、区域性灌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2例.疗效较好,兹作报道.

    作者:王冰;刘杰;顾森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术8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改良新式剖宫产82例,与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65例的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分别为6.5±1.5 min和11±3 min) 、手术时间(30±10 min和60±20 min)、术中出血(140±60 ml和225±75 ml)、术后排气时间 (25±9 h和38±10 h)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而切口愈合差异无显著性( P=1.0000).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而且比新式剖宫产更简单,易于掌握.

    作者:缪士霞;杜丹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处理40例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将4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3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 mmHg;B组(17例):抗高血压治疗后,舒张压100~115 mmHg;C组(10 例):未进行正规治疗.结果:三组患者均获满意麻醉效果,并安全度过手术期,但首次剂量后,A 组血压下降水平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高龄高血压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时,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 并注重围术期针对高血压进行治疗,术中适当扩容等措施,可使麻醉过程更趋平稳.

    作者:韦鹏;戴惠芳;唐雅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镜术清除脑内血肿15例

    目的:介绍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的经验 .方法:应用神经内镜清除15例脑内血肿,总结手术指征、手术要点和疗效 .选择病例具有以下特点:病因为外伤或高血压;手术时间为发病后5~36 h;无脑疝、深昏迷及脑中线结构移位>1.0 cm者.手术要点:术前精确定位;熟悉镜像特征;手术原则为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和减少出血.结果:治愈14例,1例术前即出现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全组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偏瘫有所恢复.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清除脑内血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其要求是选择合适的病例和掌握神经内镜的操作方法及清除脑内血肿的基本原则.

    作者:张少军;杨百春;苏贺先;娄飞云;马骏;刘长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肠减压管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护理

    我科于1997年6月研制成功小肠减压导管,用于临床治疗单纯性肠梗阻,效果良好,优于传统胃管减压 ,现将治疗方法和护理体会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997年7月~1998年12月,我科收治诊断明确的单纯性肠梗阻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 年龄14~82 岁.发病48 h内入院,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部分有肠型,半数患者肠鸣音亢进,X线检查均见液平面.随机分为小肠减压组(31例)和胃管减压组(27例).

    作者:姚琳;刘牧林;鲍子雨;方先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QRS环大向量、初始极向量用于室性期前收缩定位

    目的:探讨QRS环大向量和初始极向量对室性期前收缩源点定位的可行性、准确性.方法:50例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向量图QRS环大向量和初始极向量方位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性期前收缩源点位于QRS环大向量的对侧.结论:用心电向量图QRS环大向量定位室性期前收缩源点,较初始极向量定位易测量,且定位准确性高.

    作者:贾乃仁;程晋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分析

    目的:观察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采用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行腹膜外剖宫产术46例,与同期顶入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3例及层次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5例比较,观察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一过性血尿、术后病的发生率.结果: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及总手术时间缩短,膀胱损伤及腹膜破裂发生率减少,与顶入法和层次分离法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中出血量、一过性血尿及术后病率,三种术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筋膜内侧入分离法腹膜外剖宫产术操作简便、安全,优于顶入法、层次分离法.

    作者:胡南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干扰素腔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MMC)及MMC加干扰素(IFN )腔内灌注对预防膀胱癌复发的影响.方法:对1992年2月~2000年2月收治的37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分成4组,分别膀胱内灌注MMC 10 mg、20 mg、40 mg及MMC 40 mg加IFN,对肿瘤复发进行观察.结果:MMC与IFN联合用药肿瘤复发率较低,但与其他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化学免疫疗法可提高肿瘤对药物的敏感性.

    作者:王名伟;张志伟;郭喜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输卵管妊娠误诊5例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若诊断和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在临床工作中有时难免出现误诊.1993~1998年,我院误诊5例宫外孕,现作报道. 例1,32岁.因腹痛1天、腹泻2次拟急性胃肠炎于1993年6月收入内科治疗.月经周期正常, 无停经史,现为月经期第4天,量不多,放节育环7年.体检:神清,轻度贫血貌.BP 100/6 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86次/分,律齐,Hb 86 g/L;入院第2天患者主诉腹痛加剧,伴头晕,且有肛门坠胀感.查体:神清,贫血貌,BP 70/50 mmHg,尿妊娠试验阳性,Hb 50 g/L,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阳性,立即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2 000 ml,于积血中找到绒毛.病理诊断:右侧输卵管峡部妊娠.

    作者:陈晓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前列地尔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40例疗效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又称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是各种类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大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上主要是对症治疗.笔者应用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PGE1)治疗慢性肾炎40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杨红梅;李秀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经超选择性插管腔内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6~12 h 2例,均采用微导管技术经造影证实,于靶血管起始部进行溶栓.结果:起病至溶栓时间<6 h 2例血管完全再通,>6~12 h 2例,1例部分再通,1例无效.再通后相应神经功能障碍均得到不同程度恢复.结论:选择性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其时间生物学密切相关,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具有潜在临床价值.

    作者:华元人;谭玉林;张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白内障摘除术中玻璃体脱出原因.方法:对235例249眼行显微常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33眼玻璃体脱出,发生于术中抽吸皮质时占51.5%,发生于娩核时占 27.3%,由于玻璃体腔压力增高占21.2%.结论:玻璃体脱出绝大部分与术者技术熟练程度有关;提高手术技巧,术前准备充分,可以预防和减少此并发症发生.

    作者:马帮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线索细胞检查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意义

    细菌性阴道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在阴道感染性疾病中约占33.0%[1].在该病的诊断中,线索细胞检查是较重要的一项指标.线索细胞的特征是上皮细胞表面附着大量革兰阴性小杆菌,使细胞边界模糊不清,形似一松软小球 .本文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标本来源 122例均为1999年9月~2000年3月我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20~59岁.症状主要为阴道分泌物增多,部分患者有外阴瘙痒及灼热感.

    作者:张旋;金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CO2激光和电熨术治疗子宫颈炎205例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CO2激光(以下称激光 )、电熨和电熨加激光联合应用治疗子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205例子宫颈炎患者分激光组、电熨组、电熨加激光联合组三种治疗方法,观察各组疗效和副反应.结果:三种方法均能使子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激光组治愈5 4例,好转6例,无效2例;电熨组治愈42例,好转6例,无效1例;联合治疗组治愈93例 ,好转1例,无效0例.三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电熨加激光术联合应用治疗子宫颈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

    作者:刘靖;邢惠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观察

    目的:探讨提高以中医药为主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用自拟加味银翘散为主方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62例,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50例作比较观察.结果:使用中药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P<0.005).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吕明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孕期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为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所致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在人群中感染普遍,全世界有1/4人口受到威胁,血清阳性率平均为25% ~50%,孕妇弓形虫感染率高达6.25%~32.9%,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一般成人感染症状轻微 ,孕期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表现为无症状隐性感染,但无论显性还是隐性感染均可以从母亲到胎儿引起宫内感染,造成流产、死胎和先天性弓形虫病[1].我国每年约有9万名先天性感染儿出生,已逐渐引起人们重视[2].因而及时作出产前诊断,适时终止妊娠或加强宫内胎儿的后期治疗,在做好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建娟;吴存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