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云;杨辉映;陈琳洁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与其发病年龄和病原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PCR等方法检测重型肝炎的血清病毒标志物,并对122例死亡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结果:189例重型肝炎中,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2.12%,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和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发生率高.发病年龄以20岁以上为主,HBV感染是主要病因,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较多见.189例中,治愈29例,好转20例,自动出院18例,病死122例.结论:HBV感染是重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体,HBV与其它病毒重叠感染应引起重视.
作者:徐葵花;熊河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7岁.因上腹部突发性疼痛,伴呕吐2h入院.患者体健,否认有上消化道溃疡史,2h前吃油条1根.体检:T35.6℃,P75次/分,R17次/分.神清,痛苦貌.板状腹,满腹压痛,反跳痛(+),尤以右腹上区显著.肠鸣音正常.胸腹部透视:膈下未见游离气体.
作者:陈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尿酸是核酸的代谢产物,其含量测定能间接反映人体内核糖核酸合成、分解的水平.本文对188例不育症者精液内尿酸的含量进行测定,以反映其在精子的生成与代谢过程中的作用.1 材料与方法
作者:陈义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花结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EIC)花结率、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ESR)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按郭峰改良法测定ECR1和EIC花结率,试管凝集法测定金葡菌抗体,常规法测定ESR.结果:临床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L型败血症患者组的ECR1花结率(11.1±7.89)%较健康对照组低(P<0.001);EIC花结率(10.98±4.99)%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金葡菌抗体(lg2.4±0.2)较健康对照组增高(P<0.001);ESR(33.09±2.92)mm/60min较健康对照组快(P<0.001).结论:ECR1花结率、EIC花结率、金葡菌抗体及ESR的指标可辅助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
作者:宋秀宇;闵宏林;韩俊;刘丛森;王利娟;唐素兰;张元和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5例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用明胶海绵粉或颗粒进行栓塞.结果:即时止血率达100%.1例半年后复发,但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是咯血患者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阳;华元人;谭玉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是人体体液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由感染因子诱导、浆细胞分泌产生的抗体.对腹泻患者Ig及补体检测有助于了解机体免疫力.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97年5~10月,笔者对78例肠道门诊患者的Ig及补体进行检测.男56例,女22例;年龄16~50岁.均经临床诊断及细菌培养证实为腹泻病.另选5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0~50岁.
作者:洪燕;王清云;陈立福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的临床特点,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28例JRA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并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结果:入院后72h时仍误为其它疾患者12例,确诊后经上述治疗,7例明显缓解,6例全身型患者加用中小剂量激素后缓解,另15例病情反复迁延,于1~3个月后渐改善.结论:JRA与成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易致误诊误治,故应提高对JRA的认识,对疑诊患者全面系统检查,经治患者应严密随访.
作者:范晓云;杨辉映;陈琳洁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周期性瘫痪的复发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周期性瘫痪发作诱因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控制状况.结果:1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控制后无瘫痪发作;10例未控制者多次发作瘫痪.结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并发周期性瘫痪的关键是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
作者:金国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抗原(CA19-9)对胰腺癌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9例临床确诊的胰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进行血清学CA19-9跟踪检测,以60名健康献血员作对照.结果:胰腺癌患者的手术前、后及对照组CA19-9值分别为48.2±14.5u/ml、24.4±9.1u/ml和15.7±5.6u/ml.其敏感性为89.7%,特异性100%,术前与术后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A19-9对胰腺癌具有高度特异性,它不仅对胰腺癌的辅助诊断,而且可对高危人群的普查和筛选有重要意义,并可对患者术后进行有效监控.
作者:葛鑫;周传信;刘会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血小板自身抗体作用所致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本文旨在探讨甲泼尼松龙的冲击治疗.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994~1999年6月,我科对血小板明显减少(BPC<30×109/L)、有严重出血倾向的ITP者采用甲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疗效较满意.21例ITP均为我科住院患者.
作者:李静;刘桂玲;殷献录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片与泼尼松佐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患者50例,均为女性,无甲状腺功能变化的表现.随机分成两组:A组、B组各25例.在用左旋甲状腺素片治疗同时,A组加用泼尼松片口服,B组加用雷公藤片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T3、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T3、T4和TSH无明显变化.TG-Ab、TPO-Ab及甲状腺大小两组间无显著对比性.各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组患者普遍主诉体重增加.6例主诉水肿,2例因血压偏高而减量、停药.B组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雷公藤片佐治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疗效显著,且可避免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作者:牟丽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海脉素对肿瘤患者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45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15例良性肿瘤,输入海脉素500ml;B组15例恶性肿瘤,输入海脉素500ml;C组15例恶性肿瘤,输入海脉素1000ml.测定输前、输毕、输入后1h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C组输毕和输入后1h的PT较输前延长(P<0.05).C组输毕和输入后1h的Fg低于A组和B组(P<0.05~P<0.01),且C组输毕和输入后1h的Fg较输前呈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间PT和Fg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T时间的延长和Fg的降低与输入海脉素的量有关,与肿瘤性质无明显关系.
作者:金钟;文公堂;汤依群;钱明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例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CT及治疗方法.结果:脑出血引发偏侧舞蹈症的机制在于出血区部位于基底核区、丘脑,且出血量少(平均8ml);应用氟哌啶醇治疗,辅以氯硝西泮可获显著疗效.结论:以偏侧舞蹈症为首发症状的脑出血与出血部位、出血量有密切关系.
作者:李强;孙荣;陈齐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与手术处理.方法:分析24例胰腺损伤的诊断、手术处理和预后.结果:20例治愈,死亡4例;死亡率17%,其中3例死于严重多发伤.发生胰瘘、肠瘘在内的各类并发症6例.结论:CT、B超及血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仍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中关键是保持警觉;按胰腺损伤情况选择适当的术式.
作者:王荣寅;刘金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铜蓝蛋白氧化酶活力的变化.方法:以O-Dianisidin为基质,采用联大茴香胺酶比色法测定87名孕妇和65名健康非妊娠妇女血清铜蓝蛋白(sCP)的活力.结果:妊娠小于8周的妇女与健康非妊娠妇女的sCP活力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大于8周的妇女sCP活力均高于健康非妊娠妇女(P<0.01),而晚期妊娠妇女sCP活力均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妇女妊娠8周后sCP升高是其对妊娠期铜、铁代谢改变的一种适应;对一些临床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
作者:吕合作;胡守芬;陈治文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VBA-TIA)患者血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变化及常见因素影响.方法:用ELISA法测定32例VBA-TIA患者的血浆OXLDL浓度.结果:患者DXLDL浓度超过正常上限值.OXLDL浓度与年龄呈等级负相关(P<0.05),而与常用脂代谢指标关系不大.结论:OXLDL可能是VBA-TIA发病的危险因素,而脑动脉粥样硬化在VBA-TIA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嵘峥;陈贵海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人体骶部解剖位置特殊,骶部肿瘤出现症状时已非早期,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治疗颇为棘手.为使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手术,确保手术成功,减少并发症,围手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骶部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杨克侠;曹慧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颌骨中心性巨细胞修复性肉芽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病例资料并随访.结果:该病发病年龄较小,手术治疗只需单纯彻底刮除病变组织并行局部物理疗法,复发率低;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考虑颌骨切除.结论:本病为颌骨良性增生性病变,而非真性肿瘤.
作者:李建成;卢保全;黄全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和成人血浆总钙和离子钙在心肺转流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择期心肺转流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成人26例,小儿24例.分别于CPB前、中及补钙前、后5min抽取血标本测定离子钙和血浆总钙含量.结果:CPB中成人血浆总钙较CPB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离子钙下降不明显(P>0.05).小儿血浆总钙下降不明显(P>0.05),而离子钙下降明显(P<0.01).结论:成人和小儿在CPB中有不同的钙代谢变化;心跳恢复平稳后,适当补钙可改善血流动力学;小儿CPB中应加强离子钙的监测,以补给葡萄糖酸钙较为合适.
作者:李晓红;金钟;吴玉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肠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6例;其中十二指肠肿瘤7例,空肠肿瘤10例,回肠肿瘤25例;误诊25例(59.52%).原发性小肠肿瘤多见于回肠,临床表现无一定节律性和特征性,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见症状为腹痛、腹块、贫血和消化道出血.结论:原发性小肠肿瘤由于缺乏简便、可靠的诊断措施,往往导致误诊和延迟诊断,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徐希岳;陈凤媛 刊期: 200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