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先天性肠闭锁治疗的改进

芮有臣;宫莉;杨永康

关键词:肠闭锁, 吻合术, 外科
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肠闭锁治疗的改进.方法:对5例肠闭锁患儿行闭锁近端切除20 cm,远端切除5 cm;用5-0或6-0细线一层内翻吻合;术后禁食2周,周围静脉营养支持;早期石蜡油灌肠.结果:5例均存活,疗效满意.结论:单层细线吻合有助于吻合口通畅.禁食2周,有利于吻合口愈合.早期灌肠有助于闭锁远端肠蠕动恢复.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20例

    创伤性脾破裂,通常采用脾切除术.作为体内大的淋巴器官,为了预防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凶险性感染(OPSI),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已有许多小块脾组织自体移植的报道.笔者也对此作了尝试,并取得成效.

    作者:周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前列腺术后早期并发大出血的防治

    前列腺开放手术是重度前列腺增生的重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早期易并发大出血.本文拟对出血原因及处理措施作一总结.

    作者:张建柱;张玲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38例分析

    颈丛神经阻滞是颈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它具有适应证广、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然而,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就其发生原因进行探讨.

    作者:王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无症状性脑梗塞的临床与辅助检查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死)(S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8例SCI患者进行头颅CT、磁共振(MRI)、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等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头颅MRI检查均提示脑梗塞;46例头颅CT检查提示脑梗塞39例,另7例经MRI检查证实.BEAM均为轻或中度异常,EEG异常53例,两法差异有显著性(χ2配对=13.07,P<0.005).结论:MRI对SCI的诊断优于CT,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BEAM、EEG对SCI的早期诊断有意义,且BEAM的阳性率高于EEG.

    作者:张李群;邓爱琼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

    目的:观察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异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量Ptf V1,将测得Ptf V1≤-0.02 mm.s认为异常.结果:肺心病210例中Ptf V1异常率与肺型P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组无1例Ptf V1异常,与肺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肺心病伴右心衰者Ptf V1异常明显高于心功能代偿者(P<0.005).结论:Ptf V1异常、肺型P波对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有一定参考价值,Ptf V1异常可提示肺心病伴有隐性右心衰可能.

    作者:杨忠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胆囊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胆囊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镜及胃液pH值测定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分为溃疡组、胆囊炎组和病因未明组,将其临床、超声波和胃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溃疡组27例(占25%),胆囊炎组34例(占32%),原因不明组14例(占13%).胆囊炎组、溃疡组和原因不明组的粘液湖、幽门、十二指肠等部位的胃镜表现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胆囊炎可列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之一,提出胆囊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应标本兼治.

    作者:王好伦;连少峰;王治海;王学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菌调查及药敏分析

    前列腺炎患者中,细菌感染占很大比例.了解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是预防和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环节.现对分离自临床的前列腺病原菌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王蓉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10例

    尺骨鹰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对明显移位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较多,但常因需第二次手术,或者材料昂贵,而不能被患者接受.笔者应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夏志义;夏长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维生素K1引起呼吸、心搏骤停2例

    2例均因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收入院.男、女各1例;年龄8个月~1岁.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治疗的同时,给维生素K1 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5~10 min时,患儿烦躁不安,口周紫绀,数秒钟后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停药,吸氧,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1∶1 000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急救措施.2~3 min后呼吸、心跳恢复,面色转红润.

    作者:王文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血清胆红素测定中标准液的使用探讨

    目的:探讨胆红素(BIL)标准液或曲线互换使用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以手工法及仪器法交互使用标准液做曲线,并对标本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标准液同时做TBIL的标准曲线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P>0.05),同时做DBIL标准曲线时使结果产生差异(P<0.05);而用TBIL曲线查DBIL时,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DBIL的标准液可用于测TBIL,而TBIL的标准液不可用或慎用做测定DBIL的标准曲线.

    作者:柏平;汤依群;钱明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听神经瘤脑干听觉诱发电位42例分析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和异常表现.方法:对确诊的听神经瘤42例临床资料和BAEP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2例,异常40例(95.2%),以主波缺失、潜伏期和波间峰潜伏期延长、健侧耳(Ⅲ~Ⅴ)/(Ⅰ~Ⅲ)>1为主要表现.结论:BAEP对听神经瘤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筛选的常规检查.

    作者:刘晓林;刘淑玲;乔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经环甲膜切开应用鼻内镜切除声门区肿瘤

    对于直接喉镜下不能切除的、原发于声带的新生物或早期声门癌,常采取的方法为喉裂开术.1995~1997年,笔者采用环甲膜切开鼻内镜下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兹作报道.

    作者:邹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误诊5例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为临床急症,由于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而易误诊.本文旨在探讨误诊原因,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作者:周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介入化疗联合经腹贲门癌手术13例

    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吻合器的应用,使得累及食管下段1~2 cm以内的贲门及胃上部癌也可采用经腹全胃切除术.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加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盛晓梅;王文超;张志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价值

    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某些肠道疾病的诊断,以及对某些病变的补充检查有其一定的优越性.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此法检查肠道患者26例,诊断效果满意.

    作者:吕加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酷似窦性心动过缓的未下传房性早搏二联律2例

    例1 男,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V3、V1导联示:窦性P-QRS-T规则,频率44次/分.P-R间期0.16 s,QRS间期0.10 S0V1呈rsr′型(r′>r),余导联S波粗挫.各导联QRS-T波群的T波中均隐藏有提前未下传的P′波,未见基本窦性周期(见图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持续性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二联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李景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评估PCa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预后良好和33例预后不良的PCa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SA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患者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PCa患者治疗前血清PSA水平对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史国祥;赵亮;王展航;邓海运;吴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不同T细胞亚群在抗结核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目的: 观察CD4+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对结核杆菌(Mtb)不同抗原的增殖反应,以及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这两类T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的变化. 方法:用Mtb分泌性蛋白抗原和耐热性低分子多肽抗原刺激健康人和肺结核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用荧光标记特异性单抗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新鲜分离和培养10 d后的细胞表型,以计数扩增的T细胞亚群数量. 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CD4+αβT细胞的数量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而γδT细胞的数量无明显变化;Mtb分泌性抗原仅能刺激CD4+αβT细胞增殖,而耐热性多肽抗原能刺激两类T细胞亚群增殖;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CD4+αβT细胞对Mtb分泌性抗原以及γδT细胞对Mtb耐热性多肽抗原的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 结论:CD4+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均参与机体抗Mtb感染的保护性免疫机制.

    作者:李柏青;宋秀宇;王安潮;徐凤珍;刘丛森;徐晓玲;周彩存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Budd-Chiari综合征外科治疗43例

    1993~1998年,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43例,效果良好,现予报道.

    作者:韩继光;黄昆;丁友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肺双原发性巨大纤维瘤1例

    患者女性,46岁.胸闷2年余,加重伴左胸部隐痛1月,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T 36.9℃;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管、心浊音界右偏.胸部X线、CT片示:左侧中下肺野被巨大软组织块影填充,边界清楚,有分叶,密度不均,内有多发散在斑片状钙化灶,纵隔向右侧移位.拟诊:左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朱峰;缪华新;朱金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