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与V1导联P波终末电势的关系

杨忠诚

关键词:肺心病, 心电描记术
摘要:目的:观察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异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量Ptf V1,将测得Ptf V1≤-0.02 mm.s认为异常.结果:肺心病210例中Ptf V1异常率与肺型P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组无1例Ptf V1异常,与肺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肺心病伴右心衰者Ptf V1异常明显高于心功能代偿者(P<0.005).结论:Ptf V1异常、肺型P波对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有一定参考价值,Ptf V1异常可提示肺心病伴有隐性右心衰可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 S亚基的联接,抑制蛋白的合成而抑菌,抗菌谱与红霉素基本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创面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我院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并用头孢唑啉进行对照.

    作者:周名雄;徐国成;冒国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维生素K1引起呼吸、心搏骤停2例

    2例均因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收入院.男、女各1例;年龄8个月~1岁.入院后给予抗生素、地塞米松、病毒唑治疗的同时,给维生素K1 5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20 ml静脉注射,5~10 min时,患儿烦躁不安,口周紫绀,数秒钟后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停药,吸氧,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摩,1∶1 000肾上腺素0.5 mg皮下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等急救措施.2~3 min后呼吸、心跳恢复,面色转红润.

    作者:王文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高血脂类型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脂类型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水平的关系.方法:用酶法对30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血脂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例高脂血症患者中有12例单纯三酰甘油(TG)增高,10例TG和总胆固醇(Tch)同时增高,单纯Tch增高组其HDL下降不明显(P>0.05),而TG增高时其HDL明显下降(P<0.05),TG愈高,HDL下降愈明显,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994 6,P<0.001).结论:HDL的下降与TG的升高呈明显的负相关,且是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子.

    作者:周伯祥;张作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格列吡嗪与拜糖平联合治疗老年人Ⅱ型糖尿病30例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和拜糖平(acarbose)联合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初诊患者予格列吡嗪和拜糖平联合口服治疗16周.结果: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治疗后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格列吡嗪和拜糖平联合应用是治疗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戈少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黄山市广播电视系统射频辐射卫生调查

    为了解黄山市广播电视系统射频辐射污染现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笔者于1997年7月对其作业场所及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予以报道.

    作者:严军;唐厚忠;贾成铁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探讨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流行区人群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方法.方法:用滤纸片与毛细管两种方法收集血样本,1% Tritonx-100裂解煮沸法处理血样,对全部血样进行PCR检测,并与常规镜检作比较.结果:200例血样PCR法阳性8.0%高于镜检阳性率3.5%(P<0.05),滤纸血样与毛细管血样PCR扩增取得相同的效果.结论: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实用性强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惠;方强;陆惠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误诊5例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为临床急症,由于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而易误诊.本文旨在探讨误诊原因,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作者:周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痛风性关节炎25例临床分析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为此,笔者将1989~1997年我院共收治的25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予以报道,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李平;顾宗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

    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8例32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结果:本组术后半年截骨处全部愈合,疼痛及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刘磊;蔡桂海;何一兵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先天性膝内(外)翻畸形一家系6例报道

    先天性膝内(外)翻畸形是儿童肢体畸形较常见的一种,常双侧发病,并有遗传性.本文报道一家系6例.

    作者:刘光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穴位注射治疗医源性白细胞减少30例

    肿瘤患者在内科治疗中,经常出现骨髓抑制,使白细胞减少,因而化疗、放疗不能按计划地进行.我院在治疗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种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现予报道.

    作者:程发尧;韩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糖尿病并存胆石症外科处理体会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并存胆石症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在未作好充分准备前行手术治疗是很危险的.若经过认真准备、妥善处理,糖尿病患者也可顺利度过手术及围手术期关.本文总结外科处理体会.

    作者:王荣寅;高桂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72例

    目前尿道成形术方法较多,但效果欠佳.本文报道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耀林;辛白;令卿;齐( )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少见的临床表现5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典型病例根据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若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某些症状突出掩盖SLE的其他症状,可能贻误诊断.本文报道5例少见的SLE临床表现.

    作者:张智;李志军;陶荣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带血管蒂髂骨块髋臼造顶治疗儿童先天性髋脱位

    目的:应用带臀上血管蒂髂骨块转位髋臼造顶治疗学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方法:采用髋后侧切口,真臼适度扩大,股骨粗隆下短缩截骨,游离带臀上动静脉深上支血管蒂髂骨块转位髋臼造顶,治疗12例学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结果:经1~10年随访无1例再脱位.结论:该方法能有效防止术后再脱位,降低股骨头坏死率.

    作者:刘其明;徐伟荣;王予治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关系探讨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也是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致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多,许多文献表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关.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王培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胆囊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胆囊炎的关系.方法:选择胃镜及胃液pH值测定确诊的胆汁反流性胃炎106例,分为溃疡组、胆囊炎组和病因未明组,将其临床、超声波和胃镜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溃疡组27例(占25%),胆囊炎组34例(占32%),原因不明组14例(占13%).胆囊炎组、溃疡组和原因不明组的粘液湖、幽门、十二指肠等部位的胃镜表现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胆囊炎可列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因之一,提出胆囊炎和胆汁反流性胃炎应标本兼治.

    作者:王好伦;连少峰;王治海;王学艺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检测无症状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目的:探讨无症状糖尿病的左心功能.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的左心功能.结果:患者的左心功能中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和心排血指数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P<0.01),舒张功能中除左室晚期充盈血流峰值外,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症状糖尿病患者心肌功能已有损害.

    作者:辛容;高洁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时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时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6例异位妊娠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56例异位妊娠子宫内膜中,蜕膜和Arias-Stella(A-S)反应37例(66.07%),高度分泌反应3例(5.36%),部分分泌期、部分增生期4例(7.14%),分泌期6例(10.71%),增生期6例(10.71%).5类子宫内膜的阴道流血时间及尿hCG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05).结论:蜕膜和子宫内膜A-S反应不是诊断异位妊娠的唯一依据,须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才能确诊.

    作者:赵锦;郭素琴;臧晓燕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癌症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照病例对照配比设计,对105例癌症患者(癌症组)及105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进行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测查分析.结果:癌症组生活事件单位总分明显高于非癌症组(P<0.01);癌症组主观支持因子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客观支持因子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可能是癌症发病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

    作者:许华山;许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