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容;高洁林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脐带绕颈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976例足月待产妇的B超及脐血流检查资料.结果:B超提示脐带绕颈310例,实际绕颈240例;脐血流提示脐带绕颈342例,实际绕颈250例;两者均提示绕颈249例,实际绕颈247例;而临床实际绕颈286例,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5).结论:B超结合脐血流为诊断脐带绕颈的可靠方法.
作者:许薇;徐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与生育的关系.方法:由静脉采取5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外周血,用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常规收获细胞制片,G显带,镜下计数分析30~50个分裂象,分析3个细胞的核型并绘图记录.结果:5例染色体平衡易位中,2例生育畸形儿,其余3例均为多次自然流产.结论:染色体平衡易位是造成临床流产、死胎、生育畸形儿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高玮;王彩玲;陈建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例1 女,16个月.出生后呕吐频繁,于1997年3月2日入院.患儿出生后第2天,因呕吐以肠旋转不良收住,行Ladd手术治疗.术后反复出现呕吐,经保守治疗有缓解.术后8个月再次出现呕吐,且含有胆汁,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水平部梗阻,行水平部粘连松解术,梗阻上方气液经挤压后可进入空肠.手术后2个月又出现呕吐,经胃肠减压、抗炎、补液等治疗症状缓解,如此反复数次至今.多次钡餐示十二指肠球后梗阻,胃镜仅能到达十二指肠球部.第3次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第1、2段交界处膜状狭窄,中间有一小孔直径3 mm,切除瓣膜,行空肠、十二指肠吻合术,痊愈出院.
作者:高克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再手术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接受再次手术79次,并发症发生率22%,随访期2~1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4/72)和38.9%(28/72).结论:首次手术不当致癌残存和肿瘤复发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中漏诊及快速冷冻切片的误诊亦不容忽视,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关键是熟悉解剖和仔细操作.
作者:杨向东;王圣应;张荣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P,护心通)治疗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按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住院患者53例,随机分为CP组33例和对照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ACEI常规治疗)20例.CP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CP,每天2 g静脉滴注,疗程为14 d.两组于治疗前后均作超声心动图和Holter等检查.结果:CP组治疗前后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有显著缩小(P<0.01),左室射血分数(EF)有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CP组与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CP组LVEDD和LVESD显著缩小(P<0.05),EF显著增加(P<0.01),室性早搏数显著减少(P<0.001).治疗后随访2个月,CP组全部存活,对照组死亡2例.结论:重度心力衰竭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CP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无副作用.
作者:周志宏;邢旭斌;潘佩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尺骨鹰嘴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对明显移位者,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较多,但常因需第二次手术,或者材料昂贵,而不能被患者接受.笔者应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治疗尺骨鹰嘴骨折,效果良好.
作者:夏志义;夏长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阐明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机械通气能有效地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机械通气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秦宗和;刘华敏;刘长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麻中成人与小儿血乳酸、血糖变化的差异.方法:择期全麻手术的小儿、成人各2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后即刻及麻醉后60 min测定血乳酸、血糖值.结果:麻醉后60 min,成人组血糖和乳酸均明显较诱导后升高(P<0.01);小儿组血糖和乳酸亦均比诱导后明显升高(P<0.01).小儿组血糖及乳酸均高于成人组(P<0.01).结论:全麻中成人与小儿血乳酸值的变化差异较大,小儿乳酸值增高明显大于成人,与小儿应激反应强烈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较差有关.
作者:黄元云;李晓红;王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胸水抗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水)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49例良恶性胸水患者的胸水抗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同时与血清标本比较.结果:胸水抗结核抗体诊断结核性胸水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和93.7%,均高于血清.结论:胸水抗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胸水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作者:张玉兰;杨正之;梅杰;王永新;王行信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为此,笔者将1989~1997年我院共收治的25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予以报道,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李平;顾宗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因2 d内两次出现发作性右侧上下肢活动受限伴失语,于1998年7月17日入院.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肢体感觉障碍.两次发作间隔10 h,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约2 min症状完全消失.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史1年,无脑血管意外史.
作者:谢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方法:开颅经颞叶清除血肿,血肿腔引流去骨瓣减压.后颅窝开颅枕下减压小脑血肿清除.颞部直切口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血肿腔引流.CT定位简易定向钻颅血肿碎吸术.结果:本组死亡16例,病死率22.2%.生存56例,出院时均神志清楚,偏瘫有不同程度恢复;随访1~5年,能扶杖行走、生活自理22例;需人扶持34例.结论:清除血肿是治疗的基础.CT定位简易定向钻颅血肿碎吸术对于皮层下出血、基底核区出血<50 ml者疗效佳.血肿量较大宜采用额颞部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血肿腔引流.
作者:廖运平;王新海;段明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种适用于流行区人群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感染的方法.方法:用滤纸片与毛细管两种方法收集血样本,1% Tritonx-100裂解煮沸法处理血样,对全部血样进行PCR检测,并与常规镜检作比较.结果:200例血样PCR法阳性8.0%高于镜检阳性率3.5%(P<0.05),滤纸血样与毛细管血样PCR扩增取得相同的效果.结论:PCR检测间日疟原虫方法具有快速、敏感、实用性强等优点,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夏惠;方强;陆惠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红素(BIL)标准液或曲线互换使用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以手工法及仪器法交互使用标准液做曲线,并对标本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标准液同时做TBIL的标准曲线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P>0.05),同时做DBIL标准曲线时使结果产生差异(P<0.05);而用TBIL曲线查DBIL时,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DBIL的标准液可用于测TBIL,而TBIL的标准液不可用或慎用做测定DBIL的标准曲线.
作者:柏平;汤依群;钱明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肺结核是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痰中持续带血在肺结核化疗过程中也常见,在治疗上比较棘手,易造成患者恐慌心理,给治疗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草药治疗顽固性痰血,临床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陈海滨;吴向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及Macruz指数与超声心动图左房室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常规心电图对64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心电图Ptf V1和Macruz指数与左房功能指标LAD、LAV、LAP和LAT有相关性(P<0.01),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A峰、A/E比值、PFR及NPFR也呈相关性(P<0.05~P<0.01).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当心电图左房指标异常时,进一步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将有助于早期确定是否存在左室舒张功能不全.
作者:胡燕;姜奎;徐高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性,46岁,酒厂工人.因头痛1周,伴恶心、呕吐、发热2 d,在外院经查脑脊液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予链霉素、结核清等抗结核治疗2周,病情未见好转而转入我院.既往有结核病史.近1个月出现咳嗽,偶带有少量粘痰,无长期低热及盗汗,无胸痛及咯血.
作者:郑光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癌胚抗原(CEA)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笔者应用放免分析法对158例肺癌、172例肺结核患者血清和胸水的CEA进行检测,并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葛凤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12例,氨茶碱25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静滴)4 h,每天1次,连用7~10 d后改用氨茶碱片0.1 g口服,每天3次,连用7 d,并每晚睡前口服复方长效氨茶碱1片(内含氨茶碱0.1 g);对照组12例,用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以及总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消失,平均窦性心率增至≥60次/分,平均窦性心率增加≥10次/分,短暂阵发性头晕、眼花或黑蒙消失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茶碱治疗病窦仅适用于严重持续窦性心动过缓者.
作者:李翊锐;方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对评估PCa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24例预后良好和33例预后不良的PCa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SA水平.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血清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Ca患者预后不良组治疗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1).结论:PCa患者治疗前血清PSA水平对评估其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史国祥;赵亮;王展航;邓海运;吴炜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