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胆红素测定中标准液的使用探讨

柏平;汤依群;钱明珍

关键词:胆红素, 诊断, 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讨胆红素(BIL)标准液或曲线互换使用对测定值的影响.方法:以手工法及仪器法交互使用标准液做曲线,并对标本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总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的标准液同时做TBIL的标准曲线时对测定结果无影响(P>0.05),同时做DBIL标准曲线时使结果产生差异(P<0.05);而用TBIL曲线查DBIL时,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DBIL的标准液可用于测TBIL,而TBIL的标准液不可用或慎用做测定DBIL的标准曲线.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组织中的HBV-DNA检测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在胃癌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基因扩增检测60例胃癌中的HBV-DNA存在的情况.结果:60例胃癌中2例可见HBV-DNA阳性,阳性率3.3%.结论:HBV感染可能在某些胃癌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任素珍;李新建;王莉;李发言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Budd-Chiari综合征外科治疗43例

    1993~1998年,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Budd-Chiari(布-加)综合征43例,效果良好,现予报道.

    作者:韩继光;黄昆;丁友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献血员、血透及肝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

    目的: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基因分型.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HCV-RNA检测,并对其阳性产物进行HCV非结构5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安徽省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有五种,即Ⅰ、Ⅱ、Ⅲ、Ⅳ、Ⅱ/Ⅲ型,其构成比分别为0.53%、75.66%、13.23%、0.53%、6.35%.丙肝患者不同病种与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献血员与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透与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安徽省以HCV Ⅱ型为优势株,应加强对血透患者及献血员进行HCV筛检.

    作者:王保龙;苏虹;倪进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甲状腺癌72例再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再手术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甲状腺癌再手术的诊治情况.结果:本组接受再次手术79次,并发症发生率22%,随访期2~13年,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0%(54/72)和38.9%(28/72).结论:首次手术不当致癌残存和肿瘤复发是再手术的主要原因,术中漏诊及快速冷冻切片的误诊亦不容忽视,术中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关键是熟悉解剖和仔细操作.

    作者:杨向东;王圣应;张荣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短暂脑缺血发作1例

    患者男,61岁.因2 d内两次出现发作性右侧上下肢活动受限伴失语,于1998年7月17日入院.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肢体感觉障碍.两次发作间隔10 h,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约2 min症状完全消失.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史1年,无脑血管意外史.

    作者:谢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的价值

    快速全消化道造影检查对某些肠道疾病的诊断,以及对某些病变的补充检查有其一定的优越性.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此法检查肠道患者26例,诊断效果满意.

    作者:吕加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解脲脲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关系探讨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也是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致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多,许多文献表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关.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王培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肺双原发性巨大纤维瘤1例

    患者女性,46岁.胸闷2年余,加重伴左胸部隐痛1月,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T 36.9℃;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管、心浊音界右偏.胸部X线、CT片示:左侧中下肺野被巨大软组织块影填充,边界清楚,有分叶,密度不均,内有多发散在斑片状钙化灶,纵隔向右侧移位.拟诊:左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朱峰;缪华新;朱金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11例临床分析

    1993~1998年,我院对食管癌、贲门癌进行手术治疗315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呼衰)11例,其中死亡3例;本文分析其发病原因,探讨食管癌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措施.

    作者:李洪林;徐翰民;李忠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双黄连致急性荨麻疹及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性,49岁,工人.因咳嗽、鼻塞、头痛头晕、四肢乏力、食欲减退,于1998年9月19日来我院就诊.2 d前因患感冒曾在院外购买土霉素、咳必清、病毒灵、APC等药物口服无效,症状继续加重来我院就治.

    作者:张友国;周学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贲门下区癌60例临床分析

    贲门下区癌由于其位置特殊,故胃镜检查的漏诊率及误诊率较高.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王立芹;代兵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癌症发病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病的关系.方法:按照病例对照配比设计,对105例癌症患者(癌症组)及105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进行生活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测查分析.结果:癌症组生活事件单位总分明显高于非癌症组(P<0.01);癌症组主观支持因子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因子分和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客观支持因子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可能是癌症发病重要的心理社会因素.

    作者:许华山;许霞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硬膜外小剂量吗啡、哌替啶术后镇痛比较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morphine)、哌替啶(pethidine)术后镇痛已屡见报道.但两者在镇痛效果、持续时间、副作用等方面有何差异未见报道.本文旨在对二者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比较.

    作者:陈敏;韩延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72例

    目前尿道成形术方法较多,但效果欠佳.本文报道包皮内板尿道成形术的治疗体会.

    作者:王耀林;辛白;令卿;齐( )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女性,42岁.因皮肤点状出血8 d伴晕厥1次,于1998年7月15日入院.体检:T 37.8℃,P 88次/分,R 20次/分,BP 16/10 kPa.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散在淤点、淤斑,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

    作者:殷献录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12例,氨茶碱25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静滴)4 h,每天1次,连用7~10 d后改用氨茶碱片0.1 g口服,每天3次,连用7 d,并每晚睡前口服复方长效氨茶碱1片(内含氨茶碱0.1 g);对照组12例,用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以及总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消失,平均窦性心率增至≥60次/分,平均窦性心率增加≥10次/分,短暂阵发性头晕、眼花或黑蒙消失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茶碱治疗病窦仅适用于严重持续窦性心动过缓者.

    作者:李翊锐;方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痛风性关节炎25例临床分析

    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以致延误治疗.为此,笔者将1989~1997年我院共收治的25例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予以报道,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与分析.

    作者:李平;顾宗程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洁霉素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性,46岁.感冒后咳嗽、咳痰、低热5 d,在家服用利君沙、急支糖浆等治疗后,无明显效果,遂来我院诊治.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

    作者:黄冬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高血压患者左房收缩功能与左房内径的关系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42例高血压患者的左房射血力和左房内径,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左房增大组的左房射血力为24.57±8.76 kg.cm.s-2,左房内径3.97±0.36 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左房正常组的左房射血力为20.11±7.23 kg.cm.s-2,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具有左房受累的临床依据之前即有左房收缩功能增加.左房增大后,左房收缩功能的代偿性明显增加.

    作者:陈力生;刘晨芬;田亚非;韩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酷似窦性心动过缓的未下传房性早搏二联律2例

    例1 男,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心电图V3、V1导联示:窦性P-QRS-T规则,频率44次/分.P-R间期0.16 s,QRS间期0.10 S0V1呈rsr′型(r′>r),余导联S波粗挫.各导联QRS-T波群的T波中均隐藏有提前未下传的P′波,未见基本窦性周期(见图1).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持续性未下传的房性早搏二联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作者:李景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