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娜
目的:评价血清肌钙蛋白T(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AMI和心绞痛患者症状出现后3、6、12、24、48 h常规酶学和血清TnT检测结果及相应心电图变化,检测结果行配对χ2检验.结果:不典型AMI组36例发病后12 h常规酶学检查29例阳性,血清TnT全部阳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发病后常规酶学检查3例阳性,血清TnT 10例阳性(P<0.05),其中7例终诊断AMI.结论:血清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可弥补常规酶学检查的不足,提高AM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亦有帮助.
作者:高翔;冯燕娴;陈安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多发病;而幽门螺杆菌(Hp)已被公认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本文总结得乐胶囊联合庆大霉素治疗Hp阳性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
作者:朱雪梅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 V1)异常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测量Ptf V1,将测得Ptf V1≤-0.02 mm.s认为异常.结果:肺心病210例中Ptf V1异常率与肺型P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组无1例Ptf V1异常,与肺心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肺心病伴右心衰者Ptf V1异常明显高于心功能代偿者(P<0.005).结论:Ptf V1异常、肺型P波对诊断肺源性心脏病有一定参考价值,Ptf V1异常可提示肺心病伴有隐性右心衰可能.
作者:杨忠诚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骨水泥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患者30例,记录使用骨水泥前和使用后1、2、3、4、5、8、1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使用后1 min,血压(SBP,P>0.05;DBP,P<0.05)开始下降,2~4 min下降为显著(SBP、DBP,P<0.01),5 min开始回升(SBP,P>0.05;DBP,P<0.05).心率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骨水泥使用后2~4 min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显著,需严密观察,尤其对高龄患者.
作者:王南海;李晓立;罗艳芝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也是泌尿生殖道的正常菌群之一,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可致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逐渐增多,许多文献表明,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非淋菌性尿道炎有关.本文旨在对此作一探讨.
作者:王培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外伤性瘢痕癌少见.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切莫忽视这一肿瘤单元.
作者:张帆;王克飞;张永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臀位是较常见的胎位异常现象.臀位经阴道分娩时发生死产、新生儿发病率、病死率均较头位分娩高出数倍.气囊助产应用于产科领域是一项新技术,主要应用于头位分娩,应用于臀位者较少,本文对此作一报道.
作者:徐娜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诊断方法,提高术前确诊率.方法:对1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确诊11例,其中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确诊10例.结论:膀胱镜检查、尿路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处理上仍以采用半尿路切除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辛白;令卿;王耀林;焦福兰;李庆文;胡永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本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的基因分型.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HCV-RNA检测,并对其阳性产物进行HCV非结构5区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安徽省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有五种,即Ⅰ、Ⅱ、Ⅲ、Ⅳ、Ⅱ/Ⅲ型,其构成比分别为0.53%、75.66%、13.23%、0.53%、6.35%.丙肝患者不同病种与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献血员与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透与输血后丙型肝炎患者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安徽省以HCV Ⅱ型为优势株,应加强对血透患者及献血员进行HCV筛检.
作者:王保龙;苏虹;倪进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氨茶碱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简称病窦)的近期疗效.方法:治疗组12例,氨茶碱25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静脉滴注(静滴)4 h,每天1次,连用7~10 d后改用氨茶碱片0.1 g口服,每天3次,连用7 d,并每晚睡前口服复方长效氨茶碱1片(内含氨茶碱0.1 g);对照组12例,用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每天1次,连用14 d.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平均窦性心率和24 h Holter窦性心率以及总疗效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窦房传导阻滞或窦性静止消失,平均窦性心率增至≥60次/分,平均窦性心率增加≥10次/分,短暂阵发性头晕、眼花或黑蒙消失等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氨茶碱治疗病窦仅适用于严重持续窦性心动过缓者.
作者:李翊锐;方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8例32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结果:本组术后半年截骨处全部愈合,疼痛及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刘磊;蔡桂海;何一兵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L-精氨酸的保护作用.方法:家兔乌拉坦麻醉,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和右侧椎动脉,观察结扎后30~240min左室功能和心肌的病理变化.结果:在结扎后60 min,+DP/DTmax、Vce 40和Lo降低(P<0.05),-DP/DTmax显著降低(P<0.01);结扎后120~240 min,HR、LVSP±DP/DTmax、Vce 40、Vmp、Vmax和Lo显著降低(P<0.01),心肌出现损害.L-精氨酸组在结扎后180 min,+DP/DTmax降低(P<0.05).结扎后240 min,±DP/DTmax、Vmp、Vmax及Lo均降低(P<0.05);而-DP/DTmax显著降低(P<0.01).与结扎组比较,L-精氨酸组在结扎后30 min,LVSP显著增高(P<0.05);结扎后60 min,LVSP、-DP/DTmax与Lo显著增加(P<0.01);结扎后120、180和240 min,全部左室功能指标均有显著增加(P<0.01),心肌病理损害明显改善.结论: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可引起心室功能和心肌损害,L-精氨酸对这些损害具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永勤;刘桂兰;胡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因2 d内两次出现发作性右侧上下肢活动受限伴失语,于1998年7月17日入院.发作时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肢体感觉障碍.两次发作间隔10 h,发作间歇期一切正常,约2 min症状完全消失.有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史1年,无脑血管意外史.
作者:谢康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听神经瘤的诊断价值和异常表现.方法:对确诊的听神经瘤42例临床资料和BAEP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正常2例,异常40例(95.2%),以主波缺失、潜伏期和波间峰潜伏期延长、健侧耳(Ⅲ~Ⅴ)/(Ⅰ~Ⅲ)>1为主要表现.结论:BAEP对听神经瘤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临床筛选的常规检查.
作者:刘晓林;刘淑玲;乔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对于直接喉镜下不能切除的、原发于声带的新生物或早期声门癌,常采取的方法为喉裂开术.1995~1997年,笔者采用环甲膜切开鼻内镜下切除,取得良好的效果,兹作报道.
作者:邹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中生理死腔量(VD)及其与潮气量(VT)比值(VD/VT)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无创性方法测定COPD和健康对照者静息与运动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自动计算出VD及VD/VT比值.结果:COPD组运动能力与运动中大通气量(VEmax)、大摄氧量(VO2max)、大潮气量(VTmax)、通气储备量(BR)均较对照组低.两组VD运动后均显著增高,组间运动前与运动后差异均无显著性;VD/VT值运动后均显著降低,但COPD组降低程度较小,运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后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运动中VD变化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VD/VT比值的异常主要由VTmax增加受限引起.
作者:郑翠霞;徐凤珍;王爱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格列吡嗪和拜糖平(acarbose)联合治疗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年龄在60岁以上的Ⅱ型糖尿病初诊患者予格列吡嗪和拜糖平联合口服治疗16周.结果: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治疗后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01),且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格列吡嗪和拜糖平联合应用是治疗Ⅱ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戈少红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雌二醇受体(ER)数量与绝经后Ⅱ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测绝经后Ⅱ型糖尿病患者42例和60例正常妇女(绝经前后各30例).采用放射配体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ER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雌二醇(E2)浓度.结果:绝经后Ⅱ型糖尿病患者组白细胞ER及血浆E2显著低于正常绝经前组(P<0.01),且较正常绝经后组也明显下降(P<0.01).结论:绝经后Ⅱ型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雌二醇及ER的降低有关.
作者:石莹;李文君;顾耀;魏霞芳;滕小洪;吴增常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由于胰腺是腹膜后器官,毗邻脏器较复杂,尤其是胰腺前方受到胃肠气体的干扰,给超声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探讨超声检查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祥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塞(死)(S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8例SCI患者进行头颅CT、磁共振(MRI)、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等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头颅MRI检查均提示脑梗塞;46例头颅CT检查提示脑梗塞39例,另7例经MRI检查证实.BEAM均为轻或中度异常,EEG异常53例,两法差异有显著性(χ2配对=13.07,P<0.005).结论:MRI对SCI的诊断优于CT,能清晰、准确显示小脑、脑干梗塞;BEAM、EEG对SCI的早期诊断有意义,且BEAM的阳性率高于EEG.
作者:张李群;邓爱琼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