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敏杰
简述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医疗设备培训率的设备管理过程.通过深入分析和掌握本院医护人员对于医疗设备的培训率低的原因,针对要因拟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持续改进措施,全院各科医疗设备培训率达100%,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设备正确操作能力及常见故障判断和处理能力,全院医疗设备操作培训管理得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作者:陈泳飞;黄载全;欧勇华;李明通;李伟东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在高危妊娠监护中应用胎心监护仪的意义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5年6月 ~2017年2月筛查出的高危妊娠孕妇共计42例为研究样本,并对孕妇开展NST监护,分析监护结果.结果:行NST监护的42例孕妇中包括反应型孕妇37例,无反应型孕妇5例;NST监护无反应型的孕妇出现胎儿宫腔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概率以及剖宫产手术率显著的高于NST监护反应型孕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心监护仪可对高危妊娠产妇进行有效的监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班显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通过分析MR的影像特点,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19例单椎体血管瘤及4例单椎体骨髓瘤的MR影像表现特点,包括部位、形状及在T1WI、T2WI、压脂T2WI、DWI、T1增强扫描的信号特点.结果: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于病灶内均可见栅栏状骨嵴,可合并压缩骨折.单椎体血管瘤病灶于T1WI上可呈低、稍高、高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或高信号,同时于T2WI上单椎体血管瘤有随回波时间延长,T2WI信号增高的特点.增强扫描血管瘤明显强化.单椎体骨髓瘤病灶于T1WI上呈等及稍低信号,于T2WI上呈稍高信号,于压脂T2序列上呈稍高信号,于弥散像上,呈高信号并于ADC图上信号减低,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强化.结论:MR对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价值,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在MRI上有相似的影像学表现,仔细观察两种疾病的MR影像特点,可以提高单椎体血管瘤与单椎体骨髓瘤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黄飞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肺动脉栓塞统称为胸痛三联征.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指一次打药一次扫描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胸主动脉及肺动脉情况,还可以显示胸部其他疾病.一站式多层螺旋CT检查对迅速查找发现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近年来,随着CT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层螺旋CT对于胸痛三联征的筛查迅速发展、普及,对于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郭健;张伯生;贾福艳;祝冲;白振武;魏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智能乳腺全容积超声系统是一种国内首创的新型超声技术,与常规乳腺诊断技术相比,其图像分辨率高、能有效减少因手法失误而造成的漏诊、具有对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文章就IBUS系统在体检中的运用进行综述.
作者:梁黎昕;兰红勤;周亮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运用XFT-2001P神经肌肉定位仪定位患侧胫前肌的敏感位置后再进行XFT-2001D低频脉冲电刺激对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观察.方法:脑卒中恢复期足下垂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偏瘫肢体训练、针灸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使用神经肌肉定位仪寻找患侧胫前肌的佳刺激部位后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由医师的主观经验对解剖位置定位后运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进行康复训练.两组观察时间为2周,采用患侧下肢肌力(徒手肌力测定,MMT)、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arthel指数评分(BI)及踝关节背曲主动关节活动度(ROM)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下楼梯能力、下肢运动功能、踝关节关节活动度均有改善,组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比较对照组疗效更显著(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对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及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疗效确切,但结合XFT-2001P神经肌肉定位仪明确神经定位敏感点后再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有助于提高治疗的精准度,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帮助.
作者:骆明军;陈星宇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在图像分类、检测等任务中相对传统识别方法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2017年,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皮肤检测系统发布,人工智能在皮肤病诊断系统中的应用开始普遍.文章从人工智能用于皮肤病诊断的原理、方法、现有系统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入手,分析皮肤影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空间,以期推进我国皮肤疾病的医疗诊断水平.
作者:谢俊祥;张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 ~2018年1月期间15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联合超声组,各50例,腹部超声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阴道超声组患者进行阴道超声检查,联合超声组患者进行腹部超声、阴道超声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比较三组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结果:联合超声组患者、腹部超声组患者、阴道超声组患者超声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00%、74.00%、80.00%,联合超声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组、阴道超声组(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一诊断方式,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杨艳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6年1月 ~2017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电脑随机抽取80名患者,对80名患者都采用脊柱植入物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观察,复发者30例分为对照组,未复发者50例分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年龄、体重、病程上均轻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饮食习惯普遍好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患者手术时腰椎盘突出切除更彻底.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因素主要有年龄高、体重重、病程长、手术不彻底和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
作者:刁海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和MRI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射线、MRI、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入组患者均依次按计划完成理化检查,其中经DR初步筛查明确诊断骨折部位88处,高度怀疑骨折部位20处,另有18例患者提示未见明显异常;多层CT示明确诊断骨折部位共128处,疑似骨折2处,16例患者提示未见异常;MRI诊断提示明确骨折患者120处,其中经DR及多层CT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中发现有骨挫伤部分共46处,副韧带损伤部位共44处,前十字韧带损伤44例.结论:相对于DR摄片、多层螺旋CT检查,MRI对膝关节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更具敏感性,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作者:曲胜;李丹丹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评估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6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病例,按照接诊日期的单双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与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7%,显著好于对照组8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够显著优化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
作者:刘琛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开展髓过氧化酶试剂(MPO)检测前对MPO试剂盒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性能进行评价.方法:终点法(向上),主波长600nm,反应温度37?C,比色杯光经1cm,R1180μL,R260μL,样本量8μL,反应时间10min,进行精密度、正确度、线性范围和抗干扰能力的验证.结果:MPO的高值浓度样本和低值浓度样本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CV高=0.8%,CV低=3.0%,高值浓度样本的批间精密度为R=0.9%;MPO正确度偏倚为3.05%;在MPO范围为25~1300ng/mL,线性相关系数r=0.9999;抗干扰能力试验偏差小于10%.结论:MPO检测试剂盒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性能符合要求.
作者:蔡爱华;李启平;李伟华;陈丽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阐述了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电磁兼容测试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日常检测的情况,对测试模式、测试要求及布置、性能判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以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作者:陈婷;邱纬宇;伍倚明;宋盟春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对比磁共振(MRI)和64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外伤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 ~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外伤患者70例,先后对所有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诊断和磁共振诊断,并分别记做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而对比两组患者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结果:对照组共检出64例,检出率为91.43%;治疗组共检出69例,检出率为98.57%.治疗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正确率上,治疗组采用磁共振检查,在多项检查中正确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检查正确率(P>0.05).结论:磁共振和64排螺旋CT均可以有效检查膝关节外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作者:戴海波 刊期: 2018年第17期
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是植入性、介入性等高价值、高风险的医疗器械.文章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分析高值医用耗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思考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规范高值医用耗材管理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王博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笔者所在医疗机构2015年7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在研究前按照手术差异进行分组,将40例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术式治疗的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血浆CA-25水平不具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浆CA-25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CA-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5.00%、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0%、40.00%,观察组患者术后妊娠率20.00%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安全性也较高.
作者:王丹丹;王翠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儿童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儿童错(牙合)畸形患者56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MBT双翼托槽进行矫正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进行矫治,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正畸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转位牙扭正时间接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倾斜牙矫正时间和终矫正完成治疗时间比较,观察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矫正时间的增加,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均下降,矫正1周时均显著低于矫正1d时,且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儿童错(牙合)畸形均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自锁托槽矫治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且矫正时间短,因此笔者认为自锁托槽矫治器更适合儿童应用.
作者:张宇英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的效果.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12月20日 ~2017年12月1日就诊的小儿阑尾炎穿孔患者98例,通过随机颜色球抽取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2组相关临床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为(40.54±12.54)min,住院时间为(5.31±1.25)d,排气时间为(12.04±2.05)min;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有3例,对照组有12例,数据之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穿孔效果显著.
作者:姜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于患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 ~2017年3月期间的112例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6例患者采用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项免疫指标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各项免疫指标与炎性应激反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免疫学指标.
作者:王有功 刊期: 2018年第17期
目的:探讨移动CT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公司接受移动CT、16排及64排旋转CT检查患者头颅影像资料,并对其扫描方法、扫描参数、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移动CT与固定CT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移动CT具有体积小、方便、快捷、安全、易操作以及辐射小等特点,可在患者床头进行检查,降低因搬动患者带来的不便以及安全隐患.
作者:张励;杨舰 刊期: 2018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