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
目的:分析和研究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9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取76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患者并将其作为参照组,对所有受检者应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受检者锁骨下神经、锁骨上神经、神经根、神经节STIR/Long序列以及DWIBS序列显示率较参照组受检者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受检者STIR/Long序列神经根、神经节显示率均明显低于DWIBS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成像表现包括移位、血肿、髓外出血等;T1WI、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根缺失或者断裂患者存在明显的神经根消失、减少或者变形现象,肌肉信号提升;T2WI检查结果显示神经干损伤患者有明显增粗神经,信号明显强于健侧.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中应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可使诊断准确率获得提高.
作者:苏春善;陈静;何春花;温萍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的护理对策,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通过总结本院启用洁净手术部以来的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中的护理对策,找出不足,并分析改进.结果:有针对性地规范和执行洁净手术部环境管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手术部位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实施洁净手术部空气净化与环境管理相关的护理对策是防范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姚建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CT肠道成像(CTE)诊断克罗恩病(CD)的准确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CBM、WangFang和VIP中CTE诊断CD研究,截止至2018年5月.通过Revmann 5.3软件计算合并敏感度(Sen)、特异度(Spe)、SROC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的836例患者,CTE诊断CD的Sen=0.87(0.82,0.92)、Spe=0.92(0.87,0.96)、AUC=0.95(0.93,0.97).结论:CTE对诊断CD具有较高准确性,可有效诊断CD.
作者:李桂珍;刘文军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52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无复发状况,对照组出现2例复发,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患者Ⅲ度混合痔,效果显著.
作者:刘新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三种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依据不同的止血措施分为注射组(给予内镜下注射药物止血治疗,n=25),钛夹组(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治疗,n=21),氩气组(给予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n=23),观察三组治疗后止血疗效.结果:注射组、钛夹组及氩气组的即时止血率分别为92.00%、95.24%及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钛夹组及氩气组的3d内止血有效率分别为64.00%、71.43%及95.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无效患者均转入急诊外科行手术治疗,获得良好止血效果.结论:内镜下不同止血措施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效果满意,其中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3d内止血效果更佳.
作者:佟延新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效果并作评价分析.方法:选择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组50例.对照组接受适今可治疗,研究组接受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PASI评分(25.85±5.28)分、MIF含量(361.40±78.30)pg/mL及VEGF含量(853.72±180.35)pg/mL均与对照组无差异性,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15.82±3.25)分、MIF含量(253.50±50.25)pg/mL及VEGF含量(611.85±156.35)pg/mL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应用适今可联合液氮冷冻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析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验呈阳性的105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阴道镜活检病理检查,之后进行结果比较.结果:在105例患者中,TCT检验:不典型鳞状细胞瘤变(ASCUS)48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26例,鳞状细胞癌3例.病理诊断:炎症23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35例,CINⅡ级16例,CINⅢ级26例,浸润癌5例.与病理诊断对比,TCT检验符合率分别为:ASCUS 56.25%,LSIL 57.14%,HSIL 92.31%,鳞状细胞癌100.00%.LSIL与HSIL及以上病变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宫颈癌前病变诊断中,TCT是一种常用初筛方式,可及时检出患者,联合阴道镜活检,能够大限度的提高检出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与借鉴.
作者:阎晓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配合红外线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80例烧伤患者,平行对照法分为研究组(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红外线治疗仪)与对照组(红外线治疗仪).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创面愈合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0%、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与红外线治疗仪联合治疗烧伤,能促使创面尽快愈合,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作者:孙俊锋;付丹;汪显林;叶华;曾皓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超联合腹部彩超诊断宫外孕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彩超检测法,研究组采用腹部彩超联合阴道彩超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并计算各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中有48例患者被检测为宫外孕,占96.0%;对照组中有36例被检测为宫外孕,占72.0%,研究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研究组漏诊率与误诊率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与单纯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升,同时可以降低误诊率、漏诊率,因此可以将阴道彩超+腹部彩超作为诊断宫外孕的首选方案.
作者:刘育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从不精准的医疗产品名称或其他相关信息中快速查出医疗产品的类别编码、分类子目录、一级产品类别、二级产品类别、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产品的规范性名称及管理类别.方法: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载2017年第104号公告附件,从163页内容中解析出相关文本数据整理成格式化的数据库信息,然后导入数据库服务器,提供给客户端一个可操作的信息平台,以便进行一些实用的模糊字组合或词排列的查询.结果:从模糊到清晰,从大概到精准,简单几步很快找到某类或某个医疗产品的所有规范的管理信息.结论:本文介绍的方法仅应用了一个输入文本框,切换不同的方式或范围进行查询,大大提高了查询的效率.
作者:沈国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心脏彩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作探讨.方法: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以随机数字表法抽取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检查患者90例为对象,行心脏彩超检查获得的数据为观察组,行心电图检查获得的数据为对照组;对比分析获得的两组数据.结果:观察组确诊准确率88.89%比对照组的51.11%高,左室肥厚35.56%、室间肥厚14.44%、左室后壁肥厚12.22%、左室扩大23.33%检出率均比对照组的21.11%、6.67%、4.44%、12.22%高,P<0.05.结论: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心脏彩超检查的效果更佳,该项检查方式具有极佳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胡雪红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比较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急诊入院患者60例,对患者抽取静脉血4mL、动脉血4mL,静脉血标本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标本行血气分析仪检测,对比两种检测结果.结果:血气分析仪对K+、Na+、CI-检测含量低于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对Ca2+检测结果比较,P>0.05.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生化检验结果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血气生化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生化检验项目均有较高效果,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相比,血气分析仪检测速度快,能准确判断患者病情,可作为急诊治疗行生化指标检验的首选方法.
作者:谭华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对阴道B超与宫腔镜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效果进行观察,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近期收治的因月经量增多、阴道异常出血就诊,拟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43例,分别对其进行阴道B超、宫腔镜检查与病理活检,比较两种方法在子宫内膜息肉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43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32例,占比74.19%;经阴道B超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者25例;经宫腔镜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1例.对比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阴道B超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宫腔镜与病理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诊断中,与阴道B超检查相比,宫腔镜检查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能够有效降低漏诊、误诊等情况的发生机率.
作者:朱求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究体外冲击波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中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0例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均35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干预措施,分析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行体外冲击波治疗过程中,应用临床干预措施,既可辅助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又可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刘煜;高平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1例肾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n=35)采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n=36)实施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肾癌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理想.
作者:姚增文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细胞块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及基因检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赣州市人民医院从2015年1月~2018年5月的40例细胞块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病例(细胞学涂片+细胞块HE及免疫组化),其中20例经过纤支镜活检证实.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18、19、20及21号外显子).结果:其中20例行纤支镜活检的诊断结果与细胞块及免疫组化诊断结果一致.EGFR总突变为30%(12/40),其中21号占58.33%(7/12),19号为41.67%(5/12),两者同时突变8.33%(1/12).结论:细胞块结合免疫表型可用于标准诊断肺癌及其分类.细胞块可用二代测序法检测EGFR.
作者:陈青;王筱俊;郭广秀;张功亮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特定时段内住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措施的差异将其分为2组,实施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给予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肺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评分、年住院次数.结果:观察组治疗疗效为97.1%,对照组为82.8%,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经治疗后PaCO2、mPAP低于对照组,PaO2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FVC低于对照组,FEV1、6MWD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呼吸困难评分、辅助呼吸评分、年住院次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中实施家庭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疗效,还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吴荭丹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剖宫产术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54例,入组时间2016年4月~2018年3月,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参考组27例患者实行单纯剖宫产术,治疗组27例患者在剖宫产术前实行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要比参考组少(P<0.05),而治疗组和参考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和子宫切除率比较不存在差异.结论:将腹主动脉阻断球囊植入术应用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有助于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术后子宫生育功能,降低术后出血等概率,减少术中出血量.
作者:曲凤荣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观察分析经颅磁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发生运动性失语症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语言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仅单纯进行语言训练,分别于1个疗程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20.0%(5/25),治疗总有效率80.0%(20/25);对照患者的治愈率8.0%(2/25),治疗总有效率44.0%(11/25),两组患者的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组间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仪联合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治疗的效果明显,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实用性相对较高.
作者:雷娜 刊期: 2018年第24期
目的:分析探讨16排螺旋(16-MSCT)以及处理技术对于骨折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50例骨关节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DR平片的基础上进行16-MSCT检查,采用MPR(多平面重建)、SSD(三维表面重建)、VR(容积重建)等进行后处理,比较不同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结果:MPR的检出率(100%)明显高于DR(71.33%)、轴位图像(96.67%)、VR(92.67%)、SSD(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不同类型骨关节骨折的检出率有一定差异.结论:16排螺旋CT与MPR、VR图像后处理技术的结果有利于骨折的分型,为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袁金刚 刊期: 2018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