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故障的分析

李国成

关键词:生化分析仪, 故障分析, 维护
摘要: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基层医院检验科中的普及率较高,其具有精密程度高、检验精准以及交叉污染低等方面的优势,为提高检验准确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迈瑞B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故障主要有试剂针吸试剂环节报警、样本针在吸样本以及加到反应杯环节报警、试剂针不能检测到外壁清洗水液面、漏液以及采样针甩液等.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设备使用中出现的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讨论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者3813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人性化护理,在体检结束后调查这些健康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并将调查的结果及所有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这3813名健康体检者对体检工作的满意度非常高.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舒心、安全、舒适的体检氛围极大地满足了健康体检者的需要,使我院体检工作得到了广大健康体检用户的一致好评.结论:在对体检用户进行健康体检的工作中加入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用户对医院及体检工作的满意度,能使我院健康体检工作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作者:徐静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建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的意义

    目的:探讨建立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分层次准入管理体系的内容和方法.方法:选择现场调查法、文献调研法以及专家咨询法确定静脉护理技术指标,定下静脉护理技术的难度系数.结果:遴选专家积极性系数为92.3%,平均权威系数为0.81.建立的涵盖5类20个项目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指标,其平均难度为5.13.结论: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护理技术准入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

    作者:史冬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16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的一点体会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对16例脊柱侧弯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措施,包括术前的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唤醒试验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严密观察脊髓神经功能变化、体位护理、胃肠道护理、切口和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结果显示,对施行手术治疗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秦晓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用复方丹参滴丸和复方丹参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们给观察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丹参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心率和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观察组的6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7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1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7%.在对照组的60例患者中,治疗结果为显效者有20例,治疗结果为有效者有30例,治疗结果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3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和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心率和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降低其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此药的疗效明显优于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苑凤琴;赵晓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形式和特点.方法:对2009年7月到2013年2月来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非糖尿病和糖尿病两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形式及特点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患有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的并发症几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出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并发症几率和病死率均明显高出非糖尿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治疗应在确诊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血糖进行严格控制;及时有效地处理好随机出现的并发症,特别是针对心源休克和急性左心衰并发症的有效治疗,可将本病的死亡率降到低.

    作者:李鹏学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芬太尼对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目的:观察芬太尼对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所有患者采用静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方式,为4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脉滴注芬太尼,为40例观察组患者在术中持续静脉滴注芬太尼.观察所有患者的HR、MAP、SpO2、手术基本情况、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及喉罩拔去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2.573、3.138,P<0.05).对照组患者发生躁动的几率为45.0%,观察组患者发生躁动的几率为22.5%,两组患者发生躁动的几率有显著差异(χ2=4.528,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的HR、MAP较对照组患者更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SpO2较对照组更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芬太尼能有效缓解行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患者在苏醒期的疼痛症状,降低其发生躁动的程度,减少其发生躁动的几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情况.

    作者:曹建设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血清三项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IMA)、D-二聚体以及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早期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院收治50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设为观察组,并与5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清中的IMA 、cTnI与血浆中D-二聚体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MA是ACS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其敏感性优于D-二聚体和cTnI.三种指标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沈莉;石彬彬;吴亮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静脉铁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静脉铁治疗规律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静脉铁剂组(简称静脉组)20例和口服铁剂组(简称口服组)20例,所有患者均常规使用EPO治疗,剂量为15000IU(每周),静脉注射,若血红蛋白升至110 g/L,则将EPO减量,每次减量为10000IU(每周).观察2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有上升,静脉组的Hb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静脉组HCT上升幅度明显高于口服组,且未发现高血压、癫痫发作、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静脉铁剂治疗肾性贫血的效果优于口服补铁剂.

    作者:张秀梅;巫玉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齐拉西酮在临床上的应用及进展

    在21世纪中国疾病负担问题研讨会上,精神科疾病已被列为疾病负担的第一位.齐拉西酮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强迫症等精神科疾病方面应用非常广泛,且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也明显少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本文对齐拉西酮的药理机制、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和总结,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顺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未婚女性无痛人流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人工流产手术是终止早期妊娠的主要手段,随着人们性观念的转变,婚前性行为的增加,未婚女性人流率逐年上升.未婚患者心理负担较大,术前普通存在焦虑、抑郁和恐惧等情况,术后则以抑郁为常见.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麻醉和手术不了解,担心自己的隐私得不到重视和保护,担心人流对自己未来的生育能力及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做好未婚女性无痛人流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丽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高压氧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高压氧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外伤性颅内血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颅内血肿体积、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颅内血肿体积均较治疗前缩小,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在外伤性颅内血肿保守治疗中的效果显著.

    作者:罗勇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物理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及重要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实验组(46例).为对照组46例患者进行常规物理治疗,为实验组46例患者在进行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特定护理措施进行辅助治疗.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比较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物理疗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时,配合适当的护理措施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及对策,旨在为制定一套科学的门诊护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文献资料探讨门诊护理工作的特点,并根据我院门诊工作实际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目前,在我院门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着门诊患者数量多、人群复杂、疾病种类较多、工作人员少、岗位多、工作内容繁琐、诊疗时间短、诊疗环节多、不确定因素多、医护人员流动性较大、门诊护士年龄普遍偏大等特点.结论:细化门诊岗位、优化门诊服务态度和接诊流程、开展门诊优质护理、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水平是提高门诊护理质量的关键.

    作者:刘晓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浅谈急诊内科科学化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科学化管理的方法及措施,旨在提高急诊内科的业务水平.方法:本院于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对急诊内科室实施科学化管理(定位实验阶段),并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常规管理阶段(定位对照阶段)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的管理方法对急救反应时间、急诊死亡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实验阶段患者院外急救反应时间为(78.5±10.5)min、急诊死亡发生率为0.83%、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8.63±4.52)分,与对照组(165.5±15.5)min、3.36%、(85.63±11.2)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实施科学化管理,可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急救反应时间,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录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1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使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对这40例患者进行了检查诊断.结果:经过检查,在这40例患者中,有36例患者得到确诊,确诊率达到90%.在这36例被确诊的患者中,有10例肺鳞癌患者,有8例肺腺癌患者,有5例肺结核患者,有4例肺炎性假瘤患者,有3例肺脓肿患者,有4例肺泡细胞癌患者,有1例肺小细胞癌患者,有1例肺转移癌患者.在进行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的过程中,有10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气胸,有2例患者出现了少量咯血,有2例患者出现了肺内出血.结论:用CT引导肺活检针穿刺活检术诊断周围性肺占位性病变确诊率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内镜下儿科食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体会

    目的:探讨内镜下儿科食道异物取出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总结相关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配合医生选取合适器械,开展异物取出术.自开展内镜下异物取出术以来,有450例患儿安全取出异物,无1例出现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食道异物取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患儿的痛苦及后遗症,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该手术的成功需要医、护、患三方的密切配合.

    作者:邹晓洁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和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进行肾脏功能生化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传统拉网式检测和分级检测,检测项目包括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对比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结果:在80例患者中,78例患者的分级检测结果与传统拉网式检测结果相符.结论: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临床效果明显,误诊和漏诊率较低,可为患者节约较多的化验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向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用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法治疗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依据切口缝合方法将66例单纯性肛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切开全层缝合)和观察组(单边对称缝合),观察两组的疗效、术后1周的常见症状评分(水肿、发热、渗出和疼痛).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4%和100.00%,显效率分别为18.18%和51.52%,两组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疼痛、水肿和渗出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纯性肛瘘患者切口单边对称缝合法效果较好,不仅提高治疗有效率高,而且改善常规症状.

    作者:刘激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各种临床反应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记录在册的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各种治疗方法及治疗的效果进行为期一年(每半年进行一次记录)的跟踪记录和调查研究.结果:在这5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的患者中,前半年死于全身衰竭的患者有1例、致残的患者有1例、未按照规定服药而发生脑损伤的患者有3例.在后半年中痊愈出院的患者有45例,其余均致残.结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严密监护观察,发作时采取有效的药物及护理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是降低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杨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 后正中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讨后正中小切口劈开肱三头肌肘后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自2001年~2010年8月收治的87例患儿,均采用后正中小切口劈开肱三头肌肘后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本组87例患儿,5例失访,83例随访6~36个月,平均24.5个月.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Volkmann缺血性孪缩病例;2例发生针道感染经抗炎、局部切开引流、换药治疗后痊愈.根据Flynn[1]标准评定:所有患儿提携角均正常或基本正常,均未发现肘内、外翻畸形;肘关节屈伸功能优67例,良13例,一般(肘关节功能障碍)3例,优良率为96.38%.结论:后正中小切口劈开肱三头肌肘后侧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严重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显露清楚,操作简便,固定可靠,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邹双伟;殷国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