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春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的处理.方法选择44例窒息抢救复苏后的新生儿,对其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尿量、血气、血糖及电解质等进行监护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作出临床分析.结果44例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合并症,其中以脑损害为主,其次为心、肺、肾及消化道等,经及时监护和综合治疗,40例治愈出院,2例死亡,2例转院.结论新生儿窒息抢救复苏后的及时监护和综合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和降低致残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应加强对孕妇产前检查,提倡产儿科医师合作.
作者:董召斌;汪香梅;马海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随着交通、建筑等事业发展,颅脑损伤严重威胁着生命,影响其生活质量,特别是20~50岁青壮年.如果对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失血性休克延误诊治和抢救,造成病死率极高.我院于1998年6月~2003年6月共收治179例重型颅脑损伤,其中伴失血性休克32例,经积极抢救其病死率达46.9%,现将抢救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马学通;吴昊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变化情况.方法检测138例非糖尿病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72小时内空腹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分为高血糖和非高血糖组.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与病变的性质及部位的关系.结果血糖升高在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10.7,P<0.01),并且血糖升高与脑卒中病变部位有一定关系,靠近脑中线部位脑卒中血糖升高发生率高于脑叶.结论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升高与卒中的性质及部位有明显关系;故应尽量避免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以避免加重脑卒中.
作者:汪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以下心血管反射试验:安静时心率(A)、立卧位心率差(B-A)、深呼吸心率改变(HRV)、30:15比值、乏氏动作指数及立卧位收缩压差等,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B-A、30:15、HRV、乏氏动作指数及立卧位收缩压差的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立卧位收缩压差P<0.05外,其余均P<0.001).另外,糖尿病组中,反映迷走神经病变的B-A、30:15、HRV、乏氏动作指数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反映交感神经病变的立卧位收缩压差的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以迷走神经损害为主.
作者:章结楼;吕雪峰;毕连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方法对56例Hi多部位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X、V因子纸片进行菌种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结果Hi可致多部位感染,以支气管-肺感染为主(占67.86%).临床表现不一,以发热多见.药敏监测表明,青霉素耐药率100%,复方新诺明57.14%,头孢唑啉46.43%,氨苄西林37.5%,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等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阿奇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高度敏感.结论Hi感染多发生在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所增加.
作者:陈林友;夏锡荣;施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初步评价磁共振脑肿瘤灌注成像(PWI)的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3例脑肿瘤患者,根据平扫图像确定PWI层面,层面数为6层,序列为GE-EPI,成像时间81 s,对比剂量为0.2 mmol/kg,注射速率3ml/s,PWI图像经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PWI图像和PWI参数,包括相对局部脑血流容积(rrCBV)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结果PWI的时间分辨率为2 s,灰质的rrCBV平均为2.11,6例PWI图像存在几何变形,但未对灌注分析产生影响,3例鞍区肿瘤由于信号缺失致灌注失败,各种脑肿瘤的PWI参数有一定差异.结论GE-EPI是PWI的适宜成像序列,但位于鞍区的小肿瘤PWI容易失败,初步的结果表明PWI有助于脑肿瘤的诊断.
作者:盛强;钱银锋;余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小儿颅脑损伤是常见外伤性疾病,由于小儿生理特点,临床表现与成年人不一致,易造成误诊,延误诊断和抢救.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小儿颅脑损伤64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黄好峰;李习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萎缩性鼻炎又称臭鼻病.2000年8月~2003年8月,笔者应用自体腭扁桃体鼻底粘膜下填充治疗萎缩性鼻炎共17例,疗效明显且并发症少.报告如下.
作者:华正茂;黄立真;葛燕萍;劳静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多联益生菌与单一益生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婴幼儿急性腹泻2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36例,给双歧四联活菌片5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3天;对照组120例,给乳酸菌素片400 mg口服,每日3次,疗程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70%,对照组总有效率80.83%(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双歧四联活菌和乳酸菌治疗婴幼儿腹泻安全有效,且多联益生菌比单一益生菌疗效更好.
作者:杨龑;丁小曼;徐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跨横窦上下硬膜外血肿的诊断、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例跨横窦上下硬膜外血肿的受伤机理、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手术方法.结果19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结果,无一例死亡.结论外伤性跨横窦上下硬膜外血肿的预后较好,单纯性硬膜外血肿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汪海旺;方明旺;计颖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1983年Marshall和Warren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1ori)以来,人们已普遍认为H.pylori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性淋巴瘤有关.随着研究的深入,H.pylori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等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Gasbarrini、Emilia、Kuga等皆指出:ITP患者有较高的H.pylori感染率并对于细菌根治疗法有良好的效果.这个发现在随后的一些散发病例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NYPH-Conell的研究结果未能重复,为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ITP患者H.pylori感染的流行情况,并对采用细菌根治疗法治疗ITP的疗效进行探讨.
作者:肖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肠套叠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超声诊断肠套叠47例及其在超声监视下水压灌肠整复24例肠套叠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47例肠套叠中小儿40例,成人7例;7例成人肠套叠中5例发现肿瘤.在超声指导下经水压灌肠整复肠套叠24例成功,占51%(24/47),手术治疗16例.结论超声检查肠套叠图像典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诊断准确及应用经济,便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谢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经配制的西瓜霜局部喷敷治疗阿弗它溃疡68例,疗效颇佳.本组病例为口腔科门诊就诊病例,女性37例,男性31例,年龄10~60岁,病变多发生于唇、舌、颊粘膜.以西瓜霜2.5g加维生素C 500 mg、复合B 10片、地塞米松3.75 mg研末置入西瓜霜塑料瓶内,摇匀备用.清洗口腔,搽于患处,用肖毒棉棒蘸少许碘甘油,涂于溃疡面,将配好的复方西瓜霜喷敷于溃疡面,一次适量,每日4~6次,直至愈合,嘱患者喷药后禁水10 min.68例患者用药治疗后及时复诊,有效率达97.06%(66/68).
作者:吴卫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对60例老年2-DM并发AMI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老年非糖尿病(NDM)并发AMI 62例作对照.结果2-DM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NDM组,分别为41.67%与16.13%,56.67%与29.03%,36.67%与9.68%(P<0.01);病死率DM组(20%)明显高于NDM组(6.45%)(P<0.05).主要死亡原因为:泵衰竭、心跳骤停、多脏器衰竭.结论老年2-DM并发AMI症状不典型、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认识其特点有助于本病的处理.
作者:薛开讲;魏尊宽;蒋树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颅脑损伤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的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粘膜对症处理.必要时可胃镜下止血及手术.结果本组18例,治愈15例,缓解1例,死亡2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病灶和保护胃粘膜,常规处理方法效果满意,并且简单、经济、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采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出血.
作者:赵瑞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我院1986年7月~2002年10月共收治肾外伤患者36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28例,女性8例,年龄3~50岁,平均32.5岁,左肾外伤25例,右肾外伤11例,合并脑外伤3例,腹腔脏器破裂(脾破裂5例,肝破裂2例)7例,伤后平均就诊时间3小时.闭合性损伤34例,其中车祸伤20例,坠落伤10例,直接暴力伤4例.开放性损伤2例,均为刀刺伤.临床表现低血容量休克,腰腹部疼痛,血尿.急诊B超及CT检查,肾挫伤伴包膜下血肿6例,肾脏全层裂伤伴肾周血肿22例,肾碎裂伤6例,肾蒂断裂伤2例.
作者:张保平;汪南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易感者对此类炎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但在临床工作中,可见少数支气管哮喘患者,发作时无气急,也听不到哮鸣音,而是表现为胸闷、于咳,以夜间阵咳多见,或当吸入冷空气、烟雾、灰尘时,诱发阵发性咳嗽,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但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应用氨茶碱后咳嗽很快缓解.笔者将这类病人归为不典型支气管哮喘(又称咳嗽变异性哮喘).
作者:吕英;王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川崎病的疗效.方法本组病例分别用静脉丙种球蛋白加阿司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治疗,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结果本组病例经两种方法治疗均获痊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仅2例见有冠状动脉扩张.结论在川崎病急性期应用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疗效肯定.肾上腺皮质激素加阿司匹林治疗川崎病无发生冠状动脉瘤的危险,临床可以应用.
作者:唐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HLD)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对首次人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60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64 d及继续服药1年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HA、LN、Ⅳ-C、PC-Ⅲ,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1,以动态观察驱铜治疗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驱铜治疗前后64 d内HA、LN、Ⅳ-C、PC-Ⅲ及TGF-β1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550、0.092、0.157、0.614及0.107.而经过驱铜治疗排铜效果满意出院后继续服药维持治疗1年后HA、LN、Ⅳ-C、PC-Ⅲ及TGF-β1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3 57E-5、2.46E-9、0.0133、4.83E-8及1.57E-9.其中HA、LN、Ⅳ-C、PC-Ⅲ及TGF-β1分别有16、29、10、9及18例由增高降至正常水平.结论长期驱铜治疗可使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
作者:丛时兵;洪铭范;韩咏竹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国内医学杂志有关氯气中毒的病例未曾见过报道,本人在临床上曾见到两个小孩玩耍时,将装满漂白精片剂的瓶口直接对准另一小孩口鼻吸入引起急性中毒.
作者:鲁尊银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