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及血糖管理的影响

杜丽;祖明辉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 血液透析, 个体化饮食指导, 营养状况, 钙磷代谢, 血糖
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及血磷、血糖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未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的MHD治疗CRF患者49例为对照组, 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的MHD治疗CRF患者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SF)、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前后评价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肾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 RAAQ)与行为量表( RABQ)评分,并统计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ALB、PA、SF、BMI、血钙、RAAQ、RABQ评分均升高,血磷和SG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8% vs.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指导提高MHD治疗CRF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荧光猝灭法研究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目的 研究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方法 运用荧光光谱法结合Stern-Volmer方程和Line 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计算出BSA与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和结合常数,通过反应前后热力学参数如焓变ΔH和熵变ΔS的大小对作用力类别进行判断.结果 测得二氢槲皮素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293 K为2. 27×104L·mol-1,298 K为2. 06×104L·mol-1,303 K为1. 89×104L·mol-1,二氢杨梅素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293 K为2. 43×104L·mol-1,298 K为2. 39×104L·mol-1,303 K为2. 13×104L·mol-1.确定其使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猝灭的过程为静态猝灭过程,通过热力学参数确定其结合力主要为疏水作用.结论 应用荧光猝灭法了解二氢槲皮素和二氢杨梅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结合反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作者:樊超;钟艺青;粟芸;李会娟;吴方评;金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对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昆山市中医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全身麻醉组(GA组),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LG组)、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全身麻醉组(PG组),每组20例.监测并记录三组患者入室时(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及术后24 h(T5)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水平;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T3~T5时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结果 与LG组相比,PG组T4~5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 05),GA组T3~4VAS评分明显升高(P<0. 05);与T0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 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 05);LG组T3~4时的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 05);PG组T4时NE、E、ACTH和Cor明显升高(P<0. 05);与LG组相比,GA组T2~4时的NE和Cor明显升高(P<0. 05),且T3~4时的E、ACTH明显升高(P<0. 05);PG组血清NE、E、ACTH和Cor在T3~4时明显降低(P<0. 05).结论 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阻滞可明显减轻全麻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和术后疼痛.

    作者:张代玲;冯树全;邵安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 USP4)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并分析两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7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USP4和MMP2的表达.结果 USP4和MMP2 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1. 4% ,44. 3% ,而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8. 0% , 4. 3% .它们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80. 0% ,90. 7% ,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47. 5% ,56. 1% .在浸润深度≥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62. 2% ,83. 8% ,在<1/2间质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为29. 2% ,37. 5% ,与淋巴结转移及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 05),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无关(P>0. 05).且USP4和MMP2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 05).结论 USP4和MMP2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预后判断和治疗指导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周林艳;罗居东;严菊芳;万美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监测足部皮肤温度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监测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在预测糖尿病足溃疡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门诊部行糖尿病足溃疡治疗及护理的86例患者,采用红外皮肤测温仪对所有参与者足部皮肤温度进行测试,然后比较足部皮肤温度差.所有参与者随访2 年,依据Wagner分级标准判断糖尿病足溃疡病例.结果 足部皮肤温度差≥2 ℃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溃疡发生率为77. 6% ,明显高于足部皮肤温度差<2 ℃患者的51. 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475,P=0. 011).足部皮肤温度差与糖尿病足溃疡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皮肤温度差异越大,则发生糖尿病足溃疡的可能性越大,溃疡严重程度也越大,这为预测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经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病理活检确诊的12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给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B7H4蛋白水平、生活质量(以KPS评分为标准)、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CD3 +、CD4 +百分比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39,P=0. 02).治疗组治疗前后B7H4蛋白水平分别为(61.08 ±9.52)、(55.86 ±7.80) μ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0).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为88. 3%和71. 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208,P=0. 039);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和1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113,P=0. 008).结论 CIK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可能通过降低B7H4蛋白水平,提高了患者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周美玉;许国发;王泽新;刘如燕;龙艺;李艳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妊娠中期单纯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在妊娠中晚期的患病率及滴度的变化特点,探讨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和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至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产前门诊接受孕期检查的孕20~27周妊娠妇女2 300例,作为TPOAb阴性( -)组,用于制定妊娠中期甲状腺功能正常值的参考范围,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者2 075例,作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妊娠中期TPOAb阳性孕妇167例,作为TPOAb阳性( +)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分别于孕20~27周、孕30~34周及孕36~40周序贯检测孕妇血清促甲状腺激素( TSH)、游离甲状腺素(FT4)、TPOAb,追踪记录孕期病情变化直至分娩.结果 妊娠中期FT4的参考值为9. 82~16. 77 pmol·L-1、TSH的参考值为0. 60~4. 88 mIU·L-1;TPOAb( +)组亚临床甲减发病率较TPOAb( -)组高(7. 7% vs. 2. 48% ,P<0. 05);与孕20~27周组相比较,孕30~34周组和孕36~40周组TPOAb阳性发病率均明显下降(P<0. 01);以孕20~27周组的111例TPOAb阳性者为观察对象,三个时期TPOAb滴度呈进行性下降;单纯性TPOAb( +)者149例,单纯性低甲状腺素(T4)血症者111例,单纯性TPOAb( +)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羊水异常、胎位异常、胎盘异常、脐带异常、妊娠丢失、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胎儿发育异常、胎儿生长受限、巨大儿、有指征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病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性低T4组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P<0. 01、P<0. 05、P<0. 01),余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POAb阳性率及滴度随孕周增加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妊娠中期单纯性TPOAb阳性不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单纯性低T4血症与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发病率及有指征剖宫产发生率升高有关.

    作者:周娟;侯雯雯;朱烨;仲丹;周雪;翟永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复发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载量和持续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术后复发与术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R-HPV)病毒载量、术后HR-HPV持续阳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HR-HPV检查的191例宫颈癌及521例CIN患者资料,给予治疗并定期随访,分析不同病毒载量术后转阴的差异,探讨HR-HPV持续阳性、术前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7. 3% ,CIN患者术后2 年HR-HPV转阴率为91. 1% ;宫颈癌及CIN患者病毒载量与术后HR-HPV转阴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 -0. 107,P>0. 05;r= -0. 399,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癌及CIN术后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P>0. 05;OR=1,P>0. 05);宫颈癌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相关联(OR=6. 631,P=0. 000);CIN术后复发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OR=18. 926,P=0. 000).结论 宫颈病变复发与术前病毒载量无明显关联,而与术后HR-HPV持续阳性密切关联,如术后HR-HPV持续阳性需警惕宫颈病变的复发.

    作者:刘渝;郑秀惠;王婉;罗世福;汪利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用于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黄冈市中心医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根据其入院检查时间编号并按单双号分作两组,其中单号60例为对照组采取电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治疗,双号60例为研究组采取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对比手术疗效差异及术后皮下积液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8. 45 ± 5. 87) min、术中出血量(54.67±4.16) mL、淋巴结清扫数目(20.43 ±1.72)枚,平均住院时间(11.66 ±1.77) 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t =31. 805,33. 806,4. 832,13. 826,P<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357. 65 ± 18. 54) mL、引流管拔除时间(8. 48 ± 0. 65) d,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t=29. 478,27. 581,P<0. 05).研究组患者术中副损伤0. 00% 、皮下积液3. 33% ,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χ2=4. 386,3. 927,P<0. 05);而两组术后再出血、游离皮瓣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0,0. 000, P>0. 05).结论 超声刀联合腋窝处皮肤外固定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传统电刀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能预防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利于皮瓣愈合,安全、可行,值得推荐.

    作者:梅俊;易茂林;彭程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胸外伤后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太和县中医院胸外科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住院98例胸外伤患者,并同时选择同期9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6个月生命质量调研与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对比两组的生命质量状况,心理领域[(12. 56 ± 2. 45)分vs. (13. 78 ± 1. 78)分]、生理健康[(12. 01 ± 2. 31)分vs. (14. 98 ± 2. 10)分]和独立性领域[(11.29±2.67)分vs.(15.39±2.41)分]等方面对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大(t= -3.64、-9.13、-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胸外伤患者以消极情绪[(12. 39 ± 2. 55)分vs. (8. 76 ± 2. 19)分]、疼痛感[(12. 97 ± 2. 10)分vs. (8. 90 ± 2. 42)分]和治疗依赖[(11. 59 ± 2. 65)分vs. (6. 84 ± 3. 25)分]方面差距更为明显(t=11. 52、14. 98、13. 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影响胸外伤患者生命质量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外伤原因、病情程度、受伤后病程、积极情绪、消极应对、医疗配合度等为影响胸外伤生命质量的显著意义因素(t=3. 01、0. 91、-0. 18、5. 97、-0. 94、2. 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胸伤后患者医疗诊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生理方面的改变,同时患者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的障碍也要得到及时疏导和纠正,并进行早期的干预,从而提高患者伤后的生命质量.

    作者:随涛;樊志伟;谢克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奥卡西平致癫痫患儿皮疹12例临床分析及药学监护建议

    目的 分析12例奥卡西平引起皮疹患儿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奥卡西平引起皮疹的患儿资料.对患儿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奥卡西平的用法用量、皮疹出现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2例皮疹患儿,其中10例为轻度斑丘疹,2例为药物超敏综合征,未收到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例.1例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药物基因检测结果阳性, 11例为阴性. 12例皮疹患儿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针对皮疹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制定奥卡西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药学监护建议,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红健;王婷婷;鲍思臣;孙岩;于鲁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恶性心律失常(MV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1月至2012年6月205例因临床特征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STEMI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A组)38例,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B组)16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TEMI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1)两组相比,年龄[(70. 08 ± 10. 19)岁 vs. (61. 09 ± 14. 79)岁],女性比例(28. 9% vs. 13.2%),白蛋白[(37.36±4.61) ×109L-1vs.(39.49±4.29) ×109L-1]、肌酐清除率[(66.26±28.96)mL·min·1.73m-2 vs.(91.52±26.79)mL·min·1.73m-2)、纤维蛋白原[(3.81±1.03)g·L-1vs.(3.47±0.82)g·L-1]、尿酸[(384.07±137.00) μmol·L-1vs.(337.24±111.43)μmol·L-1]、血肌酐(98.5 μmol·L-1vs.78.0 μmol·L-1)、三酰甘油(1.0 mmol·L-1vs.1.31 mmol·L-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13. 57 g·L-1vs. 6. 29 g·L-1)、心功能凯氏分级3~4级(18. 4% vs. 6. 6%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血流分级0 ~1(89. 5% vs. 74. 1%)、病变支数[三支(23. 7% vs. 11. 7%)]、右冠状动脉病变(RCA)(27. 9% vs. 29.9%)、血压[(113.39±23.66)/(68.18±14.21)mmHg vs.(124.92±18.83)/(75.66±12.25)mmHg]、血红蛋白[(121.97± 15.78)g·L-1vs.(131.37±18.75)g·L-1)等指标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hs-CRP是STEMI患者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2. 314、1. 152,P<0. 05).结论 STEMI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例较高,RCA、hs-CRP可能是STEMI发生MVA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史云桃;蒋廷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辅助性T细胞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为完善其药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1组29例,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和手术切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另取11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2组,观察组和对照1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对照2 组于体检时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Th17 与CD4 +CD25+Treg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L-17F)、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血清水平.并于手术时留取病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 组的Th17 细胞计数分别为(4. 75 ± 0. 63)% 、(5. 14 ± 0. 66)%和(12. 02 ± 1. 85)% ;CD4 +CD25 +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13. 41 ± 1. 52)% 、(12. 05 ± 1. 45)%和(7. 52 ± 0. 88)%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的Th17细胞计数分别为(16. 52 ± 3. 02)%和(11. 02 ± 2. 06)% ,CD4+CD25+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3.08 ±0.44)%和(6.11 ±0.7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血清IL-17A、IL-17F、IL-10及TGF-β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IL-17A与IL-17F水平有所升高,IL-10与TGF-β1水平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1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观察组和对照1组病灶组织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量为(1. 82 ± 0. 14)和(2. 25 ± 0. 46),健康组织分别为(0. 38 ± 0. 17)和(0. 35 ± 0. 16),病灶组织高于健康组织,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吉西他滨能够抑制宫颈癌患者Th17/CD4+CD25+Treg漂移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李晓娟;史颖;杨筱凤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恩替卡韦联合TACE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TACE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及Child Pugh评分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相关指标ALT、HBV-DNA水平及Child Pug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514 5、5. 005 8、5. 346 8,P=0. 005、0. 007、0. 000 6);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46. 67% ,对照组为20. 00%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为80. 00% ,对照组为50. 00% ,两组ORR和DC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00、5. 934,P=0. 028、0. 015).结论 对HBV相关性不可切除肝癌患者进行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并减缓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洪锋;延学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方式选择、术后随访及相关并发症等分析,以期为髁突骨折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髁突骨折病例22例(共24侧),术中采用耳屏前切口,颌后切口,应用长螺钉,微型钛板固定或直接游离摘除脱位的髁突头,行颞下颌关节重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拍摄X线片或CT,对患者术后愈合情况、开口功能恢复、颞下颌关节及面神经症状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2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面部对称性、咬合功能及解剖结构稳定性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2)患者术前平均张口度(18.1 ±3.31) mm,术后复查张口度(37.4 ±2.89) mm,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0.16, P<0. 001);(3)5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损伤症状,其中高位骨折出现1例颧支功能障碍;中位骨折3例(颧支2例,颊支+颧支1例);低位骨折1例,为下颌缘支;5例患者面神经损伤均为暂时性,通过口服药物,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结论针对不同髁突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堵梦雨;宋飞翔;张令达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型硫化氢供体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GYY4137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后的保护作用.方法 45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A组)、缺血再灌注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GYY4137组( C组). B组和C组大鼠建立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C组在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GYY4137(100 μmol·kg-1).方法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肌酐( Scr)和尿素氮( BUN)含量;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脏组织中的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B组可见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表现,经GYY4137 治疗后明显改善;A组,B组和C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4. 58 ± 0. 43)% 、(23. 52 ± 1.87)%、(10.86 ±0.87)%,SOD活性分别为(235.43 ±5.94)、(115.38 ±3.79)、(162.39 ±3.92) U·mg-1,MDA含量分别为(1.27±0.28)、(3.64±0.53)、(2.33±0.57) nmol·mg-1,Scr分别为(63.26±5.21)、(287.64±10.32)、(106.47±6.29) μmol·L-1,BUN分别为(7.46 ±1.26)、(13.65 ±1.04)、(9.65 ±1.35) mmol·L-1;与A组比较,B组中Bax、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P<0. 05).和B组比较,C组中Bcl-2表达水平增高和Bax、caspase-3表达减低(P<0. 05).结论 GYY4137可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凋亡,从而在肾脏组织IRI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胡丽;饶婷;段丹;段菲;黄焱琼;蒋品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及血糖管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状况及血磷、血糖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未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的MHD治疗CRF患者49例为对照组, 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接受个体化饮食指导的MHD治疗CRF患者49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SF)、体质量指数(BMI),干预前后评价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肾病饮食依从态度量表( RAAQ)与行为量表( RABQ)评分,并统计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ALB、PA、SF、BMI、血钙、RAAQ、RABQ评分均升高,血磷和SG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8% vs.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饮食指导提高MHD治疗CRF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杜丽;祖明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鼻咽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状况,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第一医院120例住院鼻咽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平均得分(59. 44 ± 17. 98)分,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平均得分为(50. 59 ± 4. 64)分.家庭月收入、临床病理分期、肿瘤是否转移和屈服应对方式是影响放疗鼻咽癌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P<0. 05);患者正面应对方式与总体健康状况、角色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正相关(P<0. 05),回避应对方式与情感功能呈正相关(P<0. 05),屈服应对方式与总体生活质量呈负相关(P<0. 05).结论 鼻咽癌放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患者采用正面应对方式,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与正面、回避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方式呈负相关.

    作者:石文娟;徐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单孔与两孔法胸腔镜治疗肺癌的手术疗效及预后比较

    目的 对比不同术式对肺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深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41例肺癌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差异分为单孔组和两孔组,对比两组疗效及预后效果.结果 两孔组手术时间(164. 8 ± 65. 7) min、失血量(84.1 ±16.9)mL、胸管留置时间(4.2 ±1.8)d、前3 d总引流量(660.8 ±232.7)mL、术后住院时间(8.2 ±2.3)d、住院费用(59. 9 ± 12. 3)千元,两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单孔组(t=3. 698,P<0. 05);组间胸管留置与术后住院时间、失血量、前3 d总引流量及手术费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84、0. 273、0. 837、0. 528、1. 155,P>0. 05).两孔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例(11. 26% ),显著低于单孔组18例(25. 7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89,P<0. 05);两孔组淋巴清扫数(15. 6 ± 4. 3)个,显著低于单孔组(20. 4 ± 6. 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466,P<0. 05);两孔组术后3 d疼痛评分(24. 4 ± 5. 9)分、术后1个月疼痛评分(15. 0 ± 3. 2)分、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5. 1 ± 2. 5)分、术后6个月疼痛评分(2. 9 ± 0. 6)分,与单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310、1. 061、0. 212、0. 451,P>0. 05).结论 临床予以肺癌患者近距离两孔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治疗,相较于单孔法而言,能够降低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且并发症率更少和更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洪英财;周海榆;杨泓;陈怀生;饶展鹏;彭彬;胡泓;廖碧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中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Thermo Hypersil Aps-2氨基柱(4. 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 05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35∶65),流速1. 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05 nm.结果 盐酸丙酰左卡尼汀在0.505 0~5.050 2 g·L-1(r=0.9999)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 1% .结论 该文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丙酰左卡尼汀片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肖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小剂量舒芬太尼预防剖宫产术中寒战和牵拉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剖宫产术中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广饶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剖宫产产妇92例,将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5 μg)+0. 75%罗哌卡因(1. 5 mL) +10%葡萄糖(2. 5 mL);对照组采用0. 75%罗哌卡因(1. 5 mL) +10%葡萄糖(2. 5 mL).统计记录两组产妇手术前、注药1、3、5、10 min以及手术结束产妇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水平,寒战、牵拉痛评分,手术时间、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大感觉阻滞平面.结果 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注药后各时段的寒战和牵拉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手术时间、踝关节运动恢复时间和大感觉阻滞平面,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作为麻醉剂应用于剖宫产术中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作者:徐砚华;张丽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