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医学营养方案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对比

陈玉华

关键词:营养疗法, 血糖, 妊娠糖尿病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医学营养方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145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30周之前来营养门诊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的食物交换分组(FES组)73例和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分组(GL组)72例。分别采用对应的营养方案进行干预直至分娩,观察不同的医学营养方案对血糖和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两组妊娠糖尿病孕妇营养治疗前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营养治疗后,FES组营养治疗后仅餐后2 h血糖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10.774,P<0.001);GL组营养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t=2.066,P=0.041;t=13.696,P<0.001)。GL组的2 h血糖明显低于FES组(t=3.760,P<0.001)。FES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27.40%,GL组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19.44%,但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3,P=0.373)。结论两种方法对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帮助,基于血糖负荷概念的食物交换的营养方案比传统的食物交换更容易控制血糖。
安徽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密度脂蛋白组成部分中的不同亚类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亚类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影响的相关性。方法(1)抽取2013—2014年因疑诊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入住该院老年医学科、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的患者122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或分支狭窄>50%)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31±8.72)岁,未诊断CHD患者26例,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00±13.51)岁;(2)抽取患者空腹12 h静脉血,选择双向电泳—免疫印迹检测法24 h内测定HDL亚类,对患者冠脉造影结果(采用Gensini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3)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定性资料用χ2检验,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 Logisitic回归分析检验与冠心病相关因素,两因素相关性采用线性相关分析。结果(1)单因素卡方、两样本独立t检验显示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收缩压、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臀比(waist to hip ratio, WHR)、HDL、LDL、ApoA-I 、Lpa、Preβ1-HDL、HDL3b、HDL3c、HDL2b与冠心病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TG、Preβ1-HDL、HDL3b是冠心病危险因素,HDL2b是冠心病保护因素(P<0.05);(3)HDL2b与Gensini评分结果成负相关,Preβ1-HDL、HDL3b与Gensini评分结果成正相关。结论在临床诊断治疗中,HDL2b值有可能做为冠心病预测因素,Preβ1-HDL、HDL3b值可为预测和诊断CHD提供重要依据,冠心病的防治不仅要改善和促进胆固醇逆转运还要调节血脂,调整HDL亚类的构成比。

    作者:杨宁;胡立群;李红旗;章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分析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病程为1~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每天2次,每次20 min。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FMA-L评分量表)和步行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治疗后均有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或P<0.05)。结论智能训练系统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且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

    作者:高晓平;冯小军;陈冲;鲍文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溶性微针的制备及其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

    目的:优选出自溶性微针的处方工艺,并考察所制备的微针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穿刺试验考察其机械性能,并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考察自溶性微针预处理皮肤,对盐酸青藤碱凝胶透皮性能的影响。结果采用浇注法制备自溶性微针,其佳处方为:基质材料硫酸软骨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照1∶1的比例混合,加入重量比60%的水;所制得的微针针形完整、机械强度良好,能够很好的穿刺铝箔和大鼠皮肤;体外透皮实验显示,自溶性微针使得盐酸青藤碱凝胶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了3.62倍。结论优选的自溶性微针的处方与制备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盐酸青藤碱凝胶的透皮性能,为载药微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吴星星;曹英骥;桂双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维生素D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其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其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收集SAH(90例)与配对的健康人群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数据,并进行比较。将SAH患者分CVS组(32例)和非CVS组(58例),对两组间的血清25-羟维生素D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CVS的危险因素。结果 SAH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4.7±10.1)μg·L-1,明显低于健康人群(37.4±9.9)μg·L-1(t=-8.472,P<0.001)。在SAH患者中,CVS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为(20.6±9.4)μg·L-1,明显低于非CVS组(27.0±9.9)μg·L-1(P=0.004)。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CVS的保护因素(OR:0.921,95% CI:0.866~0.980)。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在SAH和CVS患者是低的,25-羟维生素D可能是CVS的保护因素。

    作者:黄永鹏;伍增龙;庞荣锋;马俊;范小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学龄期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学龄期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5月该院儿童牙科对800名儿童进行3047颗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后,第1、3年随机分层的方法检查第一恒磨牙龋齿发生情况和复查涂膜保留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窝沟封闭组第1年、第3年第一恒磨牙龋补牙数(DFT)、窝沟面龋补牙数面(DFS )、光滑面DFS均明显降低(P<0.01)。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3年后,使用不含氟封闭剂儿童的涂膜保留率明显高于使用含氟封闭剂儿童(χ2=7.870,P=0.005);使用黏结剂封闭儿童的涂膜保留率明显高于使用传统封闭方法的儿童(χ2=6.978,P=0.008);使用釉质成形清洗儿童的涂膜保留率明显高于使用杯刷清洗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5,P<0.001);窝沟无污染儿童的涂膜保留率明显高于窝沟污染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05,P<0.001)。结论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有利于其预防龋齿,选用不含氟的封闭剂、釉质成形清洗、避免窝沟污染和采用黏结剂窝沟封闭能够提高涂膜的保留率,从而达到更好地预防龋齿的作用。

    作者:杨阳;任重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Dex组,n=20),Dex静脉泵注负荷剂量为1μg·kg-1(15 min内输注完),然后以0.5μg·kg-1·h-1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C组(对照组,n=20),同样方式输注生理盐水。于麻醉前(T0)、气腹结束即刻(T1)、气腹结束后30 min(T2)和术后24 h(T3)4个时间点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过氧化氢(H2 O2)、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态(TAS)浓度。结果与T0相比,C组MAP在T1、T2时间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T0相比,T1、T2时间点C组、D组H2O2、MDA增高,TAS降低(P<0.05)。T3时D组H2O2、MDA与T0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C组仍较高(P<0.05);与C组相比,D组T2、T3时间点H2O2、MDA浓度低,TAS浓度高(P<0.05)。两组在T1时间点H2O2、MDA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D组较C组TAS浓度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

    作者:王勇;蒋玲玲;程洁;张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茶多酚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足爪组织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Ⅱ型胶原乳化剂诱导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对照组(2 mg·kg-1·d-1)和茶多酚治疗组(200 mg·kg-1·d-1),采用Ⅱ型胶原弗氏完全佐剂法(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记录大鼠足趾体积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β、PGE2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足爪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治疗组大鼠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P<0.05),大鼠血清IL-Iβ、PEG2水平明显降低(P<0.05),足爪组织细胞中MMP-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茶多酚对CIA大鼠关节炎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IL-1β、PEG2,下调MMP-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陈永顺;李静;蒋建平;梁建梅;贾晓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冠心Ⅴ号颗粒制备工艺优选

    目的:优选冠心Ⅴ号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冠心Ⅴ号颗粒的醇水双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制粒工艺研究。结果该颗粒的佳醇提工艺为加6倍量75%乙醇,回流2 h,佳水提工艺为加6倍量水,煎煮1.5 h,煎煮2次。稠膏与糊精按1∶3混合,润湿剂为90%乙醇。结论优选的冠心Ⅴ号颗粒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夏崇才;周芙琼;顾宁;高运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法快速鉴别新疆黑果小檗皮

    目的:探讨近红外漫反射光纤光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黑果小檗皮产地及真伪进行鉴别。方法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模型来鉴别黑果小檗皮。结果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将收集到的39份黑果小檗皮样本分为3大产区,所建立的定性鉴别模型对其余14份预测集样本进行鉴别,分析结果与实际所属基本一致。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黑果小檗皮进行产地及真伪鉴别可行(P<0.05)。结论该模型鉴定黑果小檗皮快速、准确可靠、测量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无需预处理且分析过程不破坏样品。

    作者:王庆振;李莉;孙颖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采用封闭式分段结扎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9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治疗组采用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3~12个月随访,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平均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出血、创面水肿和肛门狭窄等近期效果均明显好转(P<0.05或<0.01)。结论环状混合痔封闭式分段结扎术治疗,疗效确切,术后患者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奎;朱竞;张承岳;吕文辉;彭西兰;叶伟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NSURE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INSURE技术(气管插管)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入院的7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36例患儿采用INSURE技术治疗呼吸窘迫。对照组36例患儿采用常频通气(CMV)。比较两组患儿在呼吸功能、用氧时间上机后合并症及转归的情况。结果治疗后48 h 实验组患儿氧合指数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实验组患儿氧疗时间明显缩短(P<0.05),并且实验组患儿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生气胸、颅内出血、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 INSURE 技术能够更好地改善NRDS患儿呼吸氧合功能,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并缩短了用氧时间,较CMV效果更好。

    作者:李毅;贺元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引产方法在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诊的120例中晚期妊娠的瘢痕子宫的产妇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卡孕栓组、利凡诺组、冰水囊组三组。三组患者分别在口服米非司酮的基础上配伍使用卡孕栓、利凡诺及冰水囊进行引产。比较三组产妇的产程状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药物引产后,发现卡孕栓组产妇的药物促宫颈成熟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宫缩发动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引产总时间及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其余两组;宫颈成熟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产后总出血量也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卡孕栓组产妇的引产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卡孕栓对瘢痕子宫中晚期妊娠中的产妇实施引产,效果良好。

    作者:张小燕;宋青霞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具有去甲斑蝥素结构的HDAC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目的:设计与合成以去甲斑蝥素为骨架的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方法利用拼合原理,将去甲斑蝥素的活性结构片段,引入具有不同取代基的苯甲酰胺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中,探索性设计并合成了2个未经报道的全新化合物。结果目标化合物为全新未报道化合物,结构经质谱、氢谱和碳谱确认。结论设计思想合理,合成方法温和,简便,适合该类化合物的合成。

    作者:张艳春;李家明;王杰;王刚;张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用于光热治疗的金/介孔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研究

    目的:研究金纳米颗粒包覆的介孔硅二氧化硅(MSN@Au)的制备方法,合成后的MSN@Au纳米材料具有光热抗肿瘤作用。方法以材料对卵巢癌(Hela)细胞的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综合考察自制的纳米材料的抗肿瘤作用。结果合成的MSN纳米颗粒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均匀吸附金纳米颗粒后的材料利用808 nm NIR照射3 min后,癌细胞存活率只有50%以下。结论制备出的MSN@Au纳米材料,利用NIR照射后,能在肿瘤细胞局部产热,杀伤肿瘤细胞,对肿瘤细胞有热疗作用。

    作者:金勤玉;徐维平;吴亚东;董良;高怀岭;潘钊;徐婷娟;杨东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瑞匹坦中同分异构体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瑞匹坦的同分异构体。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Waters XBridgeTM Shield RP18(250 mm ×4.6 mm,5μm),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阿瑞匹坦的几个同分异构体均能很好的分离。结论该方法分离阿瑞匹坦的手性同分异构体的杂质方法简便、准确、可靠,灵敏度高。

    作者:邹贤将;张文建;廖结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体质指数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体质指数即肥胖及超体质量对肺炎儿童住院时间和总病程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该院住院的70例2~9岁普通肺炎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年龄分为低年龄儿童组(2~5岁)和高年龄儿童组(6~9岁),将每组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总病程及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等指标与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分别进行对比。结果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均延长1~1.5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免疫学指标及反复肺炎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年龄组,肥胖、超体质量及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外周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及超体质量肺炎患儿细胞免疫指标(CD4+T、CD4+T/CD8+T )及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均较正常体质量肺炎患儿明显下降(P<0.05),且肥胖及超体质量儿童更易患反复肺炎(P<0.05)。结论2~9岁肥胖及超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平均住院时间和总病程较正常体质量普通肺炎患儿更长;在6~9岁年龄组可能与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但在低年龄儿童组并未提示。

    作者:锐光;黄碧梅;刘新华;周传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健康素养融入临床药学教育体系必要性的思考

    健康素养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对人民整体健康状况和国家卫生系统具有重大影响,研究表明药师在鉴别和帮助低健康素养患者中发挥独特作用。目前由于我国临床药学专业起步较晚,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培养具备合理用药能力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在临床药学教育中融入健康素养的培养课程是当前药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作者:王建青;郝加虎;吕雄文;刘丽萍;陶芳标;杨琦;鲁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胸腺肽治疗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抗感染和支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1.6 mg,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皮下注射,1日2次,连用5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转归时间、体温、呼吸、心率、白细胞计数、血浆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研究组患者血管活性药停用时间、休克逆转时间和机械通气停用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除体温外其他生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免疫因子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腺肽运用于重症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失衡和炎症反应,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作者:熊锋;朱志德;刘文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严重肝外伤患者9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以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35例为A组,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29例为B组,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32例为C组。A组采用肝裂伤创面致密缝合手术治疗,B组采用损伤控制性手术治疗,C组采用选择性肝动脉结扎、肝裂伤面缝合加肝周填塞手术治疗,对不同手术方案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 C组在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和住院时间上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腹腔引流量相对A、B组明显较少(P<0.05);C组治愈率相对A、B组明显较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相对A、B组明显较低(P<0.05)。三组肝功能表现均良好。结论采取选择性肝动脉结扎加肝周填塞的手术方案治疗严重肝外伤患者时有效的、也是安全的,不仅可以减少治疗手术术中、术后出血量,还可以缩短手术与住院的时间,终提高了对患者的治愈率,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节省了患者的花费,节省了医疗资源,该手术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凡;张亮;郭亚;郑劲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法测定注射用阿奇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 ODS柱(4.6 mm ×250 mm,5μm),以0.1 mol·L-1乙酸铵(用氨水调节pH值至8.6)—乙腈—甲醇(50∶3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18 nm,柱温60℃。结果阿奇霉素的线性范围为100~2000 mg·L-1,r=0.9998,平均回收率98.8%,RSD=0.6%(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更适于控制注射用阿奇霉素的质量。

    作者:李传响;汪玉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主管: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安徽省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