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野;周业金;江渟;张逸飞
目的:观察抗CD25单克隆抗体(巴利昔单抗)治疗非血缘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UCBT)后糖皮质激素耐药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疗效。方法2010年8月-2013年3月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接受UCBT后发生中重度急性GVHD(其中Ⅱ度4例、Ⅲ度6例、Ⅳ度11例),男11例,女10例,中位年龄12(3~33)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0例。全部患者均接受环孢素(3 mg·kg-1·d-1,静脉滴注)和霉酚酸脂(30 mg·kg-1·d-1)并甲基强的松龙1~2 mg·kg-1·d-1无效后,加用巴利昔单抗每次20 mg,每周2次静脉点滴,连用3~4次,观察急性GVHD控制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为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1%。有效患者使用巴利昔单抗后平均起效的时间为6 d,巴利昔单抗开始使用时间和症状缓解开始时间存在相关性。结论抗CD25单抗对UCBT后发生的激素耐药的急性GVHD具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且应用时间越早,急性GVHD症状缓解越早。
作者:高鑫;孙自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血管高信号征(FVH)定义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上大脑半球沿脑沟或脑表面分布的点状、线状或管状的高强度信号。FVH主要出现于急性脑卒中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患者中,其与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显著相关。FVH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狭窄或闭塞血管远端侧支血管内的缓慢、紊乱的血流,而非血管内血栓形成。FVH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不仅可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而且可预测患者侧支循环的形成情况,从而对于评估其临床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该文总结了FVH的定义、发生率、常见部位、病理生理机制、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
作者:张卫;朱幼玲;朱双根;翟登月;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筛选单纯继发孔中央型ASD 20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进一步评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术后7 d、3~6月TTE 随访。结果20例患者行ASD外科微创封堵术,封堵成功20例,占100%。TEE与TTE对ASD大径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3~6个月TTE随访,封堵器位置固定,未见移位,对周围瓣膜功能及静脉回流无影响,2例有微量残余分流;右心重构改善,右房、右室大小较术前缩小,肺动脉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参与了外科微创封堵治疗ASD的全过程,TEE与TTE联合应用,对术前诊断与筛选、术中选择封堵器和实时监控、术后效果评价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卫虹;黄向阳;袁奇;杨冬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DS-SP色谱柱(5μm,4.6 mm ×250 mm),流动相为乙腈-30 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加三乙胺0.85 mL,用磷酸调pH至2.5)(150∶850),流速为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40℃。结果门冬氨酸在进样量为2.06~12.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6),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性好,可作为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中门冬氨酸的有效检测方法。
作者:徐三能;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特征,了解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1例大肠癌组织及66例正常大肠组织中HER-2的表达情况,比较大肠癌组织中不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资料与HER-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织中HER-2表达阳性12例(18.2%),大肠癌组织中阳性46例(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部位、远端转移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HER-2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HER-2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以作为早期检测及评价预后的标志。
作者:韦滟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在慢性创面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该科使用VSD治疗36例慢性创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36例患者疗效满意。结论 VSD安全简便,对慢性创面能促进伤口清洁、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缩小,控制感染,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攀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3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为干预组;另对照组30例按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溃疡、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精神症状自评量表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田先;田会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葛根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葛根素的浓度。大鼠灌胃给予葛根素(100 mg·kg-1)及葛根素和小檗碱混合物(100 mg·kg-1+50 mg·kg-1、100 mg·kg-1+100 mg ·kg-1、100 mg·kg-1+200 mg·kg-1),用HPLC法测定大鼠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葛根素的浓度,DAS ver1.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 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合用小檗碱前后葛根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0.54±0.05)、(0.59±0.03)、(0.67±0.02)、(0.73±0.03)mg·L-1;AUC0~∞分别为(4.90±2.91)、(4.63±2.11)、(3.42±2.44)、(6.18±2.57)mg·L-1·h-1;CL 分别为(26.92±16.24)、(25.94±13.36)、(44.58±30.36)、(18.82±8.47)L·h-1·kg-1。结论高剂量小檗碱可提高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
作者:吴恒;陈礼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制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温热水浸浴创面,治疗组采用五味消毒饮制剂浸浴创面,观察两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疗效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时间点计量。结果治疗组残余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疗效好,MRSA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时间点计量均较对照组低。结论五味消毒饮制剂治疗烧伤残余创面的临床效果明显。
作者:胡以信;袁杰;刘兵;邹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20 MHz B超声的声像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已明确诊断的眼底疾病患者以20 MHz B超采用直接法对其探查,并将声像图与其O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OCT检查结果分析相应的20 MHz B超声像特征,黄斑裂孔8眼,B型超声显示黄斑区圆顶带状表浅隆起回声,病变中央呈孔状断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7眼,B型超声图像表现为黄斑区形态规则的纤细条索扁平弧形或峰样隆起回声,越远离黄斑中心凹隆起越低;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5眼、黄斑水肿20眼、视网膜劈裂2眼,B型超声均显示黄斑区表面局限性弧形或形态不规则的扁平弧形条索状表浅隆起回声,其下为液性无回声间隙;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PE )脱离3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后极部表面局限性不规则带状强回声浅隆起,其下见液性无回声间隙。结论在屈光间质混浊及非后极部病变的情况下,20 MHzB超探查对眼底疾病能够进行初步鉴别,一定程度上弥补了OCT不足。
作者:潘红飙;顾永昊;鲍建;柯根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该院门诊/住院药房退药原因进行调查,以减少退药,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方法整理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门诊/住院药房退药处方2680张,总结退药原因。结果退药主要原因是医嘱开错、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拒用及药品发错等。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合理用药,加强药品管理,减少退药情况的发生。
作者:王昊;胡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选取内固定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该科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股骨干骨折,均获得随访,其中20例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20例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值、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膝关节优良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4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膝关节优良率及术后48 h平均血红蛋白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切口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体来说,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疗效优于锁钉钢板,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推荐首选交锁髓内钉。
作者:胡野;周业金;江渟;张逸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使用氨甲环酸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前1 h使用)、晚期组(30例,氨甲环酸术中使用)和对照组(30例,不使用)。统计分析患者的显性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与总红细胞丢失量。结果(1)对照组(96.3±21.7)mL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多于早期组(45.9±9.7)mL、晚期组(46.2±9.5)mL,Ps<0.01;早期组的显性失血量与晚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组(140.6±21.1)mL、晚期组(216.7±48.6)mL的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335.1±60.3)mL,Ps<0.01;早期组的隐性失血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3)早期组(236.7±42.4)mL、晚期组(344.0±51.5)mL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92.8±65.1)mL,Ps<0.01;早期组的总红细胞丢失量明显少于晚期组(P<0.01)。结论氨甲环酸能够明显减少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失血量,术前1h使用比术中使用更能明显减少隐性失血量。
作者:甘伟伟;刘斌;谢贵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联合胸水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检测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该院住院期间,诊断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恶性胸腔积液的148例患者,检测胸腔积液中的CEA及ADA含量,并加以ROC分析。结果在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方向上,ADA和CEA两种指标/方法,灵敏度分别为0.857和0.976,特异度均为1.000,诊断阈值分别为18 U·L-1和2.8μg·L-1,两种方法经配对检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检测胸水CEA及ADA对于鉴别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小伟;王飞;聂森;沈晓霞;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小剂量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轻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80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A组)和单用乐卡地平组(B组)和单用培哚普利组(C组)。A组服用培哚普利2 mg· d-1+乐卡地平5 mg·d-1;B组服用乐卡地平10 mg·d-1;C组服用培哚普利4 mg·d-1。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后4、8、12周后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联合治疗组第4周开始,血压达标率及血压下降幅度均优于单药治疗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4例,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乐卡地平组7例,培哚普利组19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乐卡地平与培哚普利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加降压幅度和降压速度、提高降压有效率,两药小剂量联合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吴丁烨;张煜;顾向红;羊镇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重症监护中心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1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11例儿童发病前均系健康儿童;突发起病,分别以毒血症状(11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10例)、脓毒性休克(5例)、坏死性肺炎(3例)为主要表现,疾病进展迅速。药敏显示,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均敏感,对红霉素100%耐药,对克林霉素90.1%耐药。结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脓毒症在儿童社区获得性感染中占有一定比例,具有一定的特征,皮肤软组织感染多见,出现坏死性肺炎预后欠佳。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作者:陈雨青;金丹群;卢松建;刘红娟;张健;傅燕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化疗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0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化疗前及化疗4周期后血清VEGF水平,其中30例患者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结果30例联合贝伐单抗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22.5±39.4)、(331.4±49.8)ng· L-1,另外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18.1±32.4)、(371.7±26.3)ng·L-1,是否联合贝伐单抗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下降率平均值分别为21.18%和10.8%,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疗效有关,患者血清VEGF水平下降程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系(r=0.750,P<0.005)。结论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联合贝伐单抗靶向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下降更明显,疗效更好。
作者:朱磊林;陈健;王刚;李世伟;孙玉蓓;季楚舒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2013年1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84例,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要高于对照组(P<0.05);而出血量、术后病率、肛门的排气时间、离床时间、术后的住院时间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恢复快等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选择,但不能完全的取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
作者:支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膀胱结石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TURP和瑞士EMS公司第四代弹道超声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18例资料。分析其清石率、膀胱穿孔、前列腺电切综合征(TURS)、严重出血、全身感染并发症情况及术前与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清石率达100%。手术中无膀胱穿孔、TU RS和全身感染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凝块填塞膀胱。术后随访3~11个月,平均6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结石复发。IPSS、QOL、Qmax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TURP联合肾镜下弹道超声碎石系统治疗BPH并发膀胱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涂和平;汪开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cl-2、Bag-1、Bax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收集128例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Bcl-2、Bag-1、Bax表达情况。结果经过检测,癌组织中Bcl-2、Bag-1、Bax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3.4%、89.8%、80.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Bcl-2、Bag-1、Bax的表达率57%、59.4%、65.6%。经过统计学检验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卡方检验Bcl-2、Bag-1、Bax阳性表达与各个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检验,得出Bcl-2、Bag-1与肿瘤的直径有关(P<0.05)。相关性分析得出,Bcl-2、Bag-1呈现正相关性(r=0.63,P<0.05)。结论 Bcl-2、Bag-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高表达,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勇;李运辉;张鹏;吴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